首页

从芭芭拉·皮姆的《秋日四重奏》看身体视角中的老年女性身份建构 02月02日

【摘要】自1977年出版并入围当年布克奖短名单以来,英国著名女作家芭芭拉·皮姆的晚年创作的《秋日四重奏》因其几臻完美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的社会关怀成为了皮姆最为人知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皮姆所熟谙的小型格局内的人世变迁为依托,以上世纪七十年代已经宣布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的英国为背景,通过对在一起工作的玛莎、莱蒂、诺曼、埃德温的四位临近退休的老年人的生活的审慎观察,唤起英国民众在老年人群体的关注。作为当代 […]

【论文下载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读秀/超星/国研/龙源/博看等资源库】

玩家身份“同质异构”现象的分析与设计研究 01月17日

【摘要】本文采用真实空间与游戏空间内玩家身份的对比的方法对在游戏中玩家的身份建构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游戏空间是一个需要玩家提供构想以完成空间实践的空间,有其文化和观念属性。游戏空间的高度探索性则为玩家的自我建立提供了基础。可以从六个方面来划分游戏空间:规则空间、媒介空间、文化与观念空间、虚构空间、玩乐空间、社会空间。人们在数字游戏出现之前就已经有虚构的自我,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之中。而数字游戏的出现,让 […]

身份福利视角下的城市低保退出困境研究 07月31日

【摘要】中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伴随着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裁汰冗员、下岗分流,在原有的“三无人员”社会救济基础上的一项针对弱势群体的制度安排,其目的是为那些处于生活困顿、处于生计边缘的失业下岗人员所提供的最后一道安全网。但是,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应保尽保”的制度安排,造成了申领容易、退保难的局面。在部分社区,处理闹保户的问题已经成为低保工作管理人员的工作难点之一,甚至出现部分闹保户以死相 […]

边缘女性追寻身份的困境 03月11日

【摘要】简·里斯和多丽丝·莱辛是在世界上享誉盛名的两位女作家。其作品《藻海无边》和《野草在歌唱》向我们呈现了父权社会和殖民社会压迫下的两位不同的女性。她们有一些相似的经历,那就是她们生活在一个双重压迫的社会里,并遭受了很多痛苦。小说的主题如两性关系,性别压迫,殖民地从属和身份,均在这两部小说中显而易见,由此可见这两个小说的共同之处。两部小说的研究方法都可以从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以及后殖民女权主义作 […]

《纽约三部曲》中身份追寻与迷失的无限循环 10月30日

【摘要】作为保罗·奥斯特的代表作品,《纽约三部曲》关涉到后现代社会中人们所面临的困境,这也是奥斯特作品的一贯主题。通过讲述三个看似独立但实则互相关联的故事,奥斯特阐释了他对身份这一概念的独到见解。这三个故事在运用侦探小说元素的同时又将其解构,由此导致了小说中对身份、本质以及语言意义等循环往复的探究。每个故事的主角都经历了在遭遇他者之后迷失自我的过程。本文要探讨的是《纽约三部曲》中身份追寻与迷失的无 […]

民办教师:乡村教育中的国家编外人员 12月31日

【摘要】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过民办教师存在的身影,他们从产生到发展以及最终身份的转变都诠释着每一阶段特殊的含义。是什么内在的动力或者机制推动这一身份的转变,本文认为这是由国家、集体与民办教师三大主体在四个历史阶段的内在关系推动的。本文以西部的村庄作为基点,选取了五位民办教师,从底层视角出发,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对民办教师身份的如何出炉、延续、调整以及身份的最终转变等问题进行探讨,民办教师身份的 […]

论《砖巷》的叙事空间建构 08月13日

【摘要】莫妮卡·阿里凭借处女作《砖巷》成为当代英国文坛中的一颗耀眼新星。她被英国《格兰特》杂志冠以“2003年最杰出的英国青年小说家”的美誉。《砖巷》是第一部以生活在英国的孟加拉女性移民为主题的小说,它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本文以加布里埃尔·佐伦的叙事空间理论为基础,从地志空间层、时空体层次以及文本层次三个方面分析《砖巷》文本中空间的垂直结构,讨论各层空间对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 […]

印尼华族同化进程的分析:从新秩序时代到改革时代 12月11日

【摘要】1998年印尼政府的改革对印尼华族的同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影响了他们的种族认知。自从“新秩序”时代开始的“强制同化”政策为印尼华族种下自卑的种子,尤其当这些歧视性措施在国家层面上通过立法而被确立。事实上,这些情况违背了印尼提倡多元化的“和而不同”的信条。本文试图分析从新秩序时代到目前为止,印尼华族的种族同化过程。结果显示政府政策对于少数族群的身份认知有间接影响。根据同化理论,本文进一步抽 […]

身体的自我观看与呈现 05月13日

【摘要】身体(包括面孔)是人类身份的载体,而人往往又是同时具备多重身份的:性别身份、种族身份、社会身份以及精神层面上的特殊身份等等。放在我们眼前的问题是如何将“身份”这种抽象的思维认识与日常交流状态的综合认识“翻译”过来。当代人类社会的新的交流(互动)的文化表达及其现象,使向来热衷于跨学的影视人类学科家毫不犹豫地展现出多元包容的姿态——他们的跨步在艺术领域开了花,为当代影像艺术和新媒体艺术提供了不 […]

少数族裔女性的身份重建:黑人女性主义视角下的莫里森《慈悲》研究 12月04日

【摘要】身份建构问题是当代少数族裔文学和离散文学的重要主题,也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尼莫里森所一直关注的问题。作为一位有着强烈民族责任感的黑人女作家,莫里森一直致力于为美国黑人这一弱势群体,特别是深受种族、性别和阶级压迫的黑人女性的悲惨命运呼吁抗争。这也是贯穿于她前八部小说的主线。作为莫里森的第九部小说,《慈悲》(2008)延续了这一主题。稍有不同的是,该书不仅关注黑人女性还有其他少数族裔女性在种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