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安全背景下美剧的意识形态问题研究 06月08日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国各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增多,近两年来,美剧以非常低调的姿态悄无声息地走进了大众视野,但又以非常强劲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在中国迅速流行起来,从80年代的《加里森敢死队》、《大西洋底来的人》到90年代的《成长的烦恼》、《老友记》再到如今通过网络一炮走红的《越狱》,伴随着大量美剧在中国取得火爆收视及持续流行,美剧中所传递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也在潜移默化地影 […]
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视野下的消费主义研究 10月30日
【摘要】消费主义是一种超越人们生活实际需要,过分崇尚和追求物质占有,并将高消费视为人生的根本目的和人生意义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目前,消费主义作为一种外来的意识形态,已经开始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价值观念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消费主义主导下的消费,已经脱离了为生活实际需要服务的消费本质,而是为了满足了人们虚假需求和消费欲望。消费主义的持续蔓延,一方面造成了严 […]
论恩格斯晚年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贡献 03月22日
【摘要】众所周知,恩格斯与马克思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他同马克思一道,创立了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并对这一理论的应用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是马克思逝世之后,恩格斯更是独自承担起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任。而此时的资本主义内部也发生着重大变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众多西方国家中占据了统治地位。由于历史唯物主义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有着更加密切的联系,因此,资产阶级思想家对马克思主 […]
操控理论视角下《血字的研究》汉译本解析 12月27日
【摘要】20世纪70年代,翻译研究开始出现“文化转向”。文化翻译学派应运而生,他们认为翻译研究的焦点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语言的研究,而应该将翻译放在大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中进行研究。文化翻译学派的代表人物,安德烈·勒菲弗尔在其专著《翻译、改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制控》中提出,翻译是一种改写的概念。他认为,翻译是对原文的改写,并受到三中因素的制约,即,意识形态、诗学观和赞助人。《血字的研究》是阿瑟·柯南道尔的 […]
改写理论视角下葛浩文英译《红高粱家族》研究 12月27日
【摘要】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作品备受关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外译再次成为翻译学界的热点。《红高粱家族》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汉学家葛浩文将其译成英文于1993年在美国出版,受到广泛好评。通过研究葛浩文译作,找出其在国际市场取得成功的原因,归纳葛浩文所使用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外译具有重要意义。勒菲弗尔认为:“翻译不仅涉及语言层面的转换,还涉及文化层面的改写。译者 […]
习近平主席访美新闻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12月27日
【摘要】批评话语分析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种新型的语篇分析方法。它不仅注重分析语篇的语言特点,而且注重对语篇生成的社会背景进行考察,从而揭示语篇中隐含的权利意识形态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语言做为一种交流工具,能够反映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大众传媒的发展扩大了意识形态的影响。新闻媒体看似客观,但它并不只报道新闻事件本身,实际也在体现意识形态,这就会在无形中影响读者。批评性话语分析是研究新闻语篇的一 […]
伦敦奥运会英语新闻的批评性对比分析 10月03日
【摘要】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主要理论依据的语篇分析方法,它通过语言分析来展示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尤其是语言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通常情况下,语言中隐含的意识形态被人们当作常识性的东西不加质疑地接受。批评性语篇分析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分析使潜藏在语言中的意识形态突显出来,以便人们重新加以审视,从而避免被动和不加批评地接受它们。奥运会作为每四年一次的全球性的体育盛会,吸引了世界各国新闻 […]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当代启示研究 06月25日
【摘要】本文以文本为关照、以现实为依托,从理论与现实两个层面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展开探讨。全文包括引言、正文主体以及结语三大部分。文章在引言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研究不足进行了事先澄明。正文主体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文章首先对意识形态的起源与流变进行考察,指出意识形态在概念术语出现之间就已经存在于人类的历史中。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古代先哲们孕育了意识形态概念的萌芽,推动着意识形态概 […]
对美国新闻发布会上有关维基解密置评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12月15日
【摘要】新闻发布会上的话语兼具着媒体话语和政治话语这两种话语性质,有着明显的意识形态特征。本文选取维基解密事件被热议期间,白宫新闻发言人就维基解密网站及其创始人阿桑奇发表的讲话为研究对象,在对前人理论与成果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以费尔克拉夫的三维分析模型为主体框架,并结合帕西的语用学理论以及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从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维度来分析话语,尤其是新闻发布会上的话语与意识形态之间的 […]
陆台网络论坛之网民舆论分析 10月22日
【摘要】台湾地区和大陆迥异的社会制度和媒介生态环境,使得两岸人民在使用互联网媒体进行社会事务讨论和政治参与呈现出很大的不同。台湾政坛的政党轮替制以及蓝绿意识形态的对立,使抱持不同意识形态的公众通过互联网进行政党政策的讨论,甚至对异己观点进行激烈的排斥。而大陆在如何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产生了意识形态的分野,以致公众在参与讨论社会事务时因既有的价值取向而产生观点的对立和冲突,并且管制相对严格的互联网政策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