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两种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的致病基因结构和功能分析 12月14日

【摘要】贫血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体积内血红蛋白的浓度、红细胞计数或者红细胞压积(HCT)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正常标准,一般认为在平原地区,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120g/L,红细胞<4.5×1012/L及(或)血细胞比容<42%,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10gL,红细胞<4.0×1012/L及(或)血细胞比容<37%可以诊断为贫血。遗传性溶血 […]

【论文下载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读秀/超星/国研/龙源/博看等资源库】

核肌球蛋白在Nox2介导的心肌缺血性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 11月22日

【摘要】研究背景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是缺血心肌恢复血液灌流后损伤进一步加剧的现象。心肌IR损伤涉及多种机制,氧化应激是其中之一。氧化应激损伤由活性氧(reactiveoxidativespecies,ROS)过量所致。缺血心肌中ROS主要来源于NADPH氧化酶(NADPHoxidase,Nox)。心肌细胞主要表达Nox2和Nox4两种亚型,Nox可 […]

棉花转录调控与基因表达相关网络研究 10月29日

【摘要】基因表达是将基因中蕴含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剪接、翻译等转变成功能产物的所有加工过程,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础和关键。基因的表达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基因的转录是基因表达的关键步骤,起到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转录因子通过和顺式调控元件(CRE)结合,启动功能基因转录或调控功能基因的转录速率,从而调控功能基因的表达量,进而调控生命活动的进展。确定了转录因子和CRE的结合关系,也就基本确定了转录 […]

杨树对重金属镉胁迫的分子生理响应机制研究 10月28日

【摘要】采矿和化肥使用等人类活动导致重金属镉(Cd)在土壤中过量积累。Cd是植物生长的非必需元素,对植物具有较大毒性。Cd被植物吸收后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因此,Cd污染土壤急需治理。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并将其富集到地上的易收获部分,该技术既高效且环保。木本植物杨树根系发达、生长迅速、地上部分生物量大,是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优良候选植物。已有研究发现,杨树可 […]

柿果实采后脱涩的ERF转录调控 10月19日

【摘要】柿通常分为甜柿和涩柿,我国栽培品种多为涩柿。涩柿果实成熟时可溶性单宁仍较高,采后须经人工脱涩方能鲜食。本文以涩柿品种‘磨盘柿’为材料,通过脱涩靶标基因ADH和PDC、转录因子ERF分离及其协同调控表达模式研究,解析ERF转录调控ADH和PDC的机制,以期深入探讨柿果实脱涩的转录调控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C02脱涩效果优于C2H4。采用C02(95%)和C2H4(100μ1/l)两种脱涩处 […]

枇杷果实木质化的MYB转录调控 10月18日

【摘要】枇杷属蔷薇科,多年生木本果树,其果实采后0℃低温贮藏过程中易发生冷害木质化,严重影响果实品质,制约了产业的发展。本论文研究了EjMYB对枇杷果实木质化的转录调控机制,为改善现有的果实贮藏物流体系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明确了枇杷果实木质素生物合成相关的两个MYB基因类型与结构。通过深度测序结果分析以及同源克隆等方法,分离获得了23个MYB序列,进一步应用聚类分析与序列比对,筛选到2 […]

MYB-bHLH-WD40对杨梅花青苷生物合成的转录调控机制 10月16日

【摘要】杨梅(MyricarubraSieb.et.Zucc.)是我国南方特色果树,花青苷是其成熟果实中红色色素的主要成分,因此是果实重要品质性状之一。前人研究表明,植物花青苷生物合成受MYB、bHLH和WD40转录因子调控,在杨梅上,本研究小组先前分离鉴别了调控花青苷生物合成的MrMYBl,本研究分离鉴别了bHLH和WD40,并就MYB-bHLH-WD40转录复合体对杨梅花青苷生物合成的调控以及 […]

TET在斑马鱼早期造血发育中的功能研究 10月14日

【摘要】DNA甲基化作为最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方式之一,参与众多的生物学功能。长久以来,DNA甲基化被认为是一种稳定的表观遗传标志,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DNA甲基化可以通过主动或被动的方式去除。其中,主动去甲基化的机制及生物学作用备受人们的关注。研究人员一直在竭力寻找参与主动去甲基化的关键酶。最近研究发现,TET(ten-eleven-translocation)能够催化甲基化胞嘧 […]

副溶血性弧菌中密度感应系统依赖的T3SS1和T6SS2调控机制研究 08月29日

【摘要】副溶血性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VP)是一种海洋微生物,主要生存于海水,港口水环境及附着在海产品上,人们主要通过食用未煮熟的污染的海产品而感染,目前副溶血性弧菌已经成为引起食物中毒的首要病原菌。密度感应系统(quorum-sensing,QS)是细菌中广泛存在的细菌之间的信号传递机制,主要通过合成,释放及感应自身诱导因子(autoinducers,AI)来感受生 […]

AphA和OpaR对副溶血弧菌密度感应系统相关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研究 06月20日

【摘要】副溶血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嗜盐性革兰氏阴性弧菌,广泛存在于浅海海水、海底沉积物及鱼、虾、蛤、贝、蟹等海产品中。当人们食用生的或未经彻底煮熟的,且被携带关键毒力因子的副溶血弧菌污染的海产品时,就有可能感染,引起以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胃肠炎,严重者可发展成败血症,如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死亡。副溶血弧菌含有多种毒力因子,如直接耐热溶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