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二十世纪初外国题材中国戏剧研究 06月30日

【摘要】通过总结二十世纪初外国题材戏剧在中国产生发展、演变过程,分析社会环境与戏剧的相互影响,探求社会变革时期,集外来思想、艺术、文化、生活表现于一体的外国题材戏剧的作用。选择有代表性的政治家、教育家、戏剧家、学生、平民、戏剧团体、戏剧作品进行分析,探讨在中西政治、文化交流与碰撞中,戏剧被赋予的使命和它实际作用的差异,外来艺术形式的植根与人们对艺术需求的差异,在碰撞与矛盾中新的文化形式的形成与发展 […]

【论文下载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读秀/超星/国研/龙源/博看等资源库】

克洛代尔戏剧与圣经原型 12月27日

【摘要】《圣经》是基督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西方文学具有深刻的内在价值和意义。它是基督教信仰的精神宪章,并且集中概括了基督教的文化传统与精神。作为一部宗教典籍,《圣经》为西方文学提供了恢弘的思想内容;作为一部文学巨著,《圣经》为西方文学提供了丰富的文学原型,是西方文学作品的素材来源。因此,以《圣经》为代表的基督教文化在西方作家的文学创作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克洛代尔的戏剧作品既有丰富的现实生活内容 […]

《麦克白》:威尔第与莎士比亚 10月31日

【摘要】歌剧《麦克白》是音乐-文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产物。它的特殊性在于其材料来源之间的年代跨度达数百年之久,它的戏剧文本以及音乐文本实际上植根于十六世纪和十九世纪这两个迥异的历史时期。也正因为如此,这部歌剧杂糅了戏剧本体和音乐本体各自所处的历史环境下特有的时代因素。虽然作曲家严格把关,力图让戏剧服装、布景道具都保持公元十一世纪苏格兰的本来面貌,但他的艺术立场和审美倾向还是让这部歌剧打上了十九世 […]

浅谈戏剧与节奏 07月29日

【摘要】节奏是激起观众产生与演出内容相适应的情感和体验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戏剧的艺术处理不可或缺的手段。本文从节奏的一般意义出发,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论述节奏在戏剧表演、导演、以及整体舞台演出效果中的重要作用:一、节奏是戏剧演出的重要元素;二、关于表演创作中的人物节奏;三、关于导演对戏剧节奏的把握;四、关于戏剧演出的整体节奏。 【作者】褚江川; 【导师】王晓鹰; 【作者基本信息】中国艺术研究院 […]

《弥勒会见记》研究 07月27日

【摘要】《弥勒会见记》是中亚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古代重要文献之一。目前存世的有吐火罗文本和回鹘文本两种,分别出土自新疆的焉耆县和哈密地区(二十世纪初期,西方探险家也有所发现,但规模、数量都不大)。根据回鹘文本《弥勒会见记》中的记载,《弥勒会见记》应有三种文本,除了上述两种外,还有一个印度文本(至今还没有被发现)。国内外对于《弥勒会见记》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语言学与宗教学方面,而关于《弥勒会见记》这部作品的 […]

符号学与归化异化理论下的戏剧剧本翻译 04月01日

【摘要】戏剧翻译是文学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一部好的外国戏剧以国人的口味重新在舞台上呈现成为了许多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的使命和任务。本次翻译的类型为戏剧剧本翻译,主要选取戏剧作家兰福德·威尔逊的作品《爱尔德里奇的云游诗人》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费迪南·德·索绪尔的符号学翻译理论和劳伦斯·韦努蒂的归化异化翻译理论,旨在解决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文还初步探讨了戏剧剧本翻译应当遵循的几个原则,利用翻 […]

《史记》和元明戏曲小说中的刘邦形象研究 11月20日

【摘要】作为布衣帝王的刘邦,在中国历史上开创了不朽的功绩,其传奇的经历以及史书中相关的记载,为后代文学中刘邦形象的塑造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来源。《史记》中对刘邦的生平事迹做了相对详细而客观的记述,司马迁采用传记式的笔法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的帝王形象,《史记》中刘邦的性格复杂,刻画丰满。司马迁的《史记》对后世有关刘邦的文学作品影响很大,元代戏曲《张子房圯桥进履》、《萧何月下追韩信》、《汉高祖濯足气英布》、 […]

“他者”视角下的荒诞 08月28日

【摘要】欧仁·尤奈斯库的戏剧谱写了法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戏剧辉煌的一页,此后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着重要影响。我国从六十年代至今对尤奈斯库戏剧的接受经历了几个时期,显示出阶段性特征。本论文从文学接受的三种主要表现形式来考察尤奈斯库戏剧在中国的接受状况,即文学批评,舞台呈现,及其影响下的中国戏剧文本与舞台创作。我国对尤奈斯库戏剧的认知首先是在西方“他者”的整体概念下进行,即对一种异质文化的接受,它实际伴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