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真词传播与接受研究 06月30日

【摘要】周邦彦在词学史上扮演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他的创作受到柳永的影响,并形成自己善于勾勒、精巧工丽的典雅词风。他的词在传播的过程中,又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词人。本文通过分析宋、元、明、清各个时代清真词的传播与接受情况,动态地展现不同时代背景下,清真词的艺术魅力。文章分三个章节对清真词的传播与接受加以论述。第一章,论述清真词在两宋的传播与接受情况,通过介绍两宋的社会背景、词坛风气,分析清真词的 […]

【论文下载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读秀/超星/国研/龙源/博看等资源库】

论明代书家对楷书的继承与发展 12月27日

【摘要】书法创作中,楷书的书写在尊重楷则的基础上更应该平添几分自由和心性。楷书不应只是习惯性的千篇一律的实用性书写,而是在尊重楷则基础上的一种自我心灵的阐释,内心情感居于一种抒发与克制之间的若隐若现的状态,抒发不是洪水般一发不可收的,克制也不是机械化的规矩与重复。楷书笔法的形成和成熟,经历了魏晋、隋唐、宋、元乃至明朝历代的发展与淬炼,通过一系列审美认知的审视和发展之后形成并着意追求的对质朴浑厚的回 […]

刘熙载文艺思想在晚清的传播与接受研究 05月17日

【摘要】晚清著名文艺理论家刘熙载在我国古代文论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享有“东方的黑格尔”、“中国古典美学的殿军”、“中国古典美学的终结者”等称誉。刘熙载的诸多文艺思想,如文艺创作、文艺理论与批评、文艺发展史等极具生命力和现代意义,对指导当代文学理论、发扬传统文化等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以刘熙载文艺思想在晚清的传播与接受为研究对象,旨在实现三个目标:一是勾勒刘熙载文艺思想在晚清的传播过程;二是分 […]

唐诗中的韩信形象接受研究 01月21日

【摘要】韩信是司马迁《史记》中极具感染力和反思性的人物形象。他忍辱负重、志与众殊、登坛拜将、心念旧恩,可是一代军事奇才却落得个兔死狗烹的惨痛结局。后人览韩信事迹感慨颇多,然而纵观韩信研究,大多集中在史料中的韩信形象研究、戏剧中的韩信戏曲研究、军事中的韩信军事思想研究、宗教中的韩信崇拜研究。而关于韩信的接受研究寥寥无儿。本文试图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究唐人对韩信形象接受的内容角度和演变线索, […]

论唐代诗人对张良形象的接受 12月11日

【摘要】张良是西汉初期成功的政治家、军事家,少年时曾于博浪沙椎秦报韩仇,败后逃匿下邳而巧遇黄石公授兵书,学成后辅佐刘邦得天下,成就帝王师之功与名,最后却功成身不居,隐退追赤松,其一生极富传奇色彩,唐前《史记》、《汉书》相关篇目皆有详细记载。历代文人多被其果敢的气魄、高深的谋略、博洽的智慧及知止身退的明智所折服,唐代诗人更是对张良一生际遇频频着墨。学界对张良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献很少,且多注重张良的生平 […]

《沧浪诗话》明代接受研究 11月22日

【摘要】《沧浪诗话》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经典作品。南宋末年,严羽作《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五篇于风雨飘摇的时局之中,呼唤盛唐盛世的诗歌气象。明人将五篇合为《沧浪诗话》一卷,独立于诗集传世,回应复古崇唐的诗美理想。明代众诗家对《沧浪诗话》的研究、接受、反应有较大部分记录在明代诗话、诗论之中。从中寻觅接受痕迹的过程,是再现《沧浪诗话》经典诗学的过程,更是梳理明代诗歌批评理论发展 […]

周作人传播接受研究 11月12日

【摘要】本选题通过对五四新文学以来不同时期、不同类型和不同风格的读者对周作人传播接受的考察分析,梳理在现代传媒条件下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读者对周作人传播接受的基本情况及其形成的个人原因和社会原因,总结周作人传播接受的总体特点和内在规律,为我们沿着正确的方向解读周作人文学提供参照与借鉴,并为推动当代文学的创作实践和文学理论的建构提供有益启示。文章正文除绪论、结语外,共分七章。绪论主要叙述周作人传播接 […]

唐诗对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的接受研究 08月31日

【摘要】唐朝有重史的传统,而汉代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又与唐朝具有非常大的可比拟性,因而在唐人诗作中经常出现“以汉喻唐”的现象。唐人这种“以汉为宗”的心理使得唐诗更为频繁地摄入了汉代历史人物,出现了大量吟咏汉代人物的诗作,而其中义尤以吟咏怀才不遇人物的诗作居多。以贾谊、冯唐、李广、汲黯为代表的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不断地成为唐人在诗歌中歌咏的对象。贾谊未登公卿之位,最终郁郁而终; […]

“他者”视角下的荒诞 08月28日

【摘要】欧仁·尤奈斯库的戏剧谱写了法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戏剧辉煌的一页,此后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着重要影响。我国从六十年代至今对尤奈斯库戏剧的接受经历了几个时期,显示出阶段性特征。本论文从文学接受的三种主要表现形式来考察尤奈斯库戏剧在中国的接受状况,即文学批评,舞台呈现,及其影响下的中国戏剧文本与舞台创作。我国对尤奈斯库戏剧的认知首先是在西方“他者”的整体概念下进行,即对一种异质文化的接受,它实际伴随 […]

音乐心理视角下的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 08月18日

【摘要】本文以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Op.35为例,结合音乐美学中的“期待”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以及认知心理学理论展开论述。正文的核心由解析音乐作品的创作特征、表现特征和创作心理开始,探索创作层面乐思的内在逻辑和作曲家的决定性意图。在忠实于作曲家创作心声与表现意图的基础上,通过对钢琴演绎中各音乐要素的可设计空间与具体演绎方式的探讨,分析演奏者可能存在的对音乐接受者感知觉能力、洞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