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报告 10月31日
【摘要】毕业音乐会是表演专业研究生在研究生学习过程的最后阶段对即将结束的专业系统学习的汇报与总结,也是毕业生必须要完成的一项毕业活动之一。作为毕业之际这么重要的活动之一,当然整场音乐会要准备得非常充分,准备的过程当中音乐会的内容也就是整场音乐会的曲目是整个活动的重要因素,所以音乐会曲目的选择上以及音乐会曲目的准备上都要认真仔细的斟酌。曲目的选择上不但要符合学校对毕业生音乐会的要求,而且要选择适合自 […]
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报告 10月31日
【摘要】唢呐表演艺术自建国以来得到了较大发展,当代唢呐表演吸纳我国各省民俗、文化、生活等元素,形成了地域性的风格以特点,本人个人毕业独奏音乐会主要选取了河北、河南、东北、陕北等地的曲目,通过对技法的分析进而延伸到对地域风格的分析,体现了我对唢呐表演艺术的个人理解。 【作者】单鹏飞; 【导师】左继承; 【作者基本信息】中国音乐学院,音乐,2014,硕士 【关键词】唢呐;音乐会;技法;风格; 【参考文 […]
论名作of Studies的风格传译 09月07日
【摘要】文学翻译是一种艺术化创造的过程,译者的创造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译作质量的优劣。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不得不考虑风格的传译问题。长期以来,风格的翻译问题,尤其是风格是否可译的问题,是文学翻译中最主要也是最难回答的问题之一。笔者认为,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译的,并且不同体裁、题材的文章,其可译性的幅度不同。本文从风格的涵义、构成和可译性依据着手,着重阐述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通过对培根千古传诵的 […]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葛浩文对《生死疲劳》的翻译 10月23日
【摘要】莫言是中国当代最优秀的当代作家之一,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可谓名至实归。这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又一成功典范,其中译者的作用功不可没。莫言作品的英译皆出自资深汉学家葛浩文之手,除此之外,他还翻译了30多位中国当代作家的小说50余部,为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该译者被称为“中国文学的接生婆”。莫言的代表作之一《生死疲劳》也是他所有作品中获得国际大奖最多的一部作品,尤其受到国外文学界的 […]
李可染晚期设色山水画研究 07月22日
【摘要】李可染是二十世纪山水画大家,他学贯中西,融汇古典写意和现代写实,为现代中国山水画开创了一代新风。李可染晚期山水画独特的设色技法是在山水画坛中自成一家的。李可染在保持传统中国画色彩“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的基础上,强调了色调及画面整体感,使墨与色达到相呼应、相烘托的艺术效果。本文通过对李可染晚期设色山水画(1960年-1989年)的研究及整理,分析李可染晚期设色山水画对传统山水画设色的继承与创 […]
李文跃陶瓷艺术风格衍变研究 02月05日
【摘要】李文跃先生作为我国当代著名陶瓷艺术家,在国内外陶瓷艺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纵观他曲折的从艺经历,可以看出李文跃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和艺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漫长的艺术探索过程中,从没动摇过追求艺术真谛的信念和决心,坚持致力于将传统陶瓷艺术技法与中国韵味及现代形式美感等有机结合,意蕴贯通地进行艺术创作,从而形成形成了自己生动鲜明的艺术风格。他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视角,执着探寻新的艺术形式。本论文首先通 […]
老庄美学思想对粉彩花鸟瓷绘画风格的影响 01月22日
【摘要】清代康熙晚期开始的陶瓷粉彩花鸟绘画,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它以色调温柔淡雅,笔力精细工整的特点为世人所钦佩,也正是由于它这高雅的格调使得它一直流传至今,在中国陶瓷中享有盛名。如今,粉彩花鸟瓷仍以它高雅的艺术效果备受人们的赏识和钟爱,并呈现出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不仅有人物、花鸟,而且很多艺术家结合装饰画的布局大胆创新地表现出不一样的艺术效果,从多种角度诠释粉彩花鸟绘画艺术。本文将详细谈到陶瓷粉 […]
杨沂孙篆书技法研究 05月10日
【摘要】杨沂孙,擅书法,尤爱“篆籀之学”,初学邓石如,后吸取金文、石鼓文、汉碑篆书等笔法,久而有独到之处,大、小二篆融会贯通,为篆书艺术的拓展另辟蹊径,开拓了篆书史上的新篇章,成为清代卓有突出贡献的书法家。辞官返里后,篆书名重一时,兼工篆刻。杨沂孙不仅擅长书法,而且精通诸子之学和训诂音韵之学,著有《管子今编》、《庄子正读》、《文字说解问讹》、《在昔篇》、《观濠居士集》等著作,是清代书法史上罕见的书 […]
穿越边界—艺术史中的丢勒 10月31日
【摘要】作为德国文艺复兴的灵魂人物,阿尔布莱希特·丢勒是第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德国艺术家,他也是第一位越过阿尔卑斯山,亲眼目睹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成果并且深受其影响的北方艺术家。他本人既把自己看作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学生,同时是它的传教士。因而,他在文艺复兴艺术史中的地位和当时在同一地区的北方艺术家的区别是十分突出的,他的生平、艺术以及后人对他的评述连同对他的作品的鉴赏都无法离开与艺术史学科发展之间的联系 […]
伊秉绶书法研究 10月31日
【摘要】自汉末以来,书法史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部书法名家史。每一个时代所产生的名家,无不承前启后,勾连如环。撷取其一来进行观察,可知来往之变,对清代碑学代表人物伊秉绶的研究即本于这一目的。伊秉绶(1754—1815),字组似,号墨卿,福建宁化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官至扬州知府,《清史稿》入《循吏传》。其父伊朝栋与其师阴承方均是当地著名的理学家。程朱理学中持敬躬行,重视道德践履的思想,对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