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褪黑素(MT)、Nrf2、HO-1在子痫前期中的表达及意义 06月27日

【摘要】子痫前期是一种妊娠特发性疾病,是造成不良妊娠结局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公认的为“二阶段”学说,第一阶段为发生在孕早期的潜在病理改变期,主要指子宫螺旋小动脉重铸不良导致胎盘浅着床,第二阶段为孕中晚期的临床期。从一阶段发展到二阶段的过程中,机体需经历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其主要的作用因素为氧化应激及其所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褪黑素(melatonin,MT)是一种重要的吲哚类神经内分 […]

【论文下载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读秀/超星/国研/龙源/博看等资源库】

雷帕霉素在6-羟基多巴诱导的帕金森病细胞及大鼠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06月14日

【摘要】 【作者】蒋建华; 【导师】顾振纶;秦正红; 【作者基本信息】苏州大学,药理学,2013,博士 【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线粒体氧化应激和神经元凋亡在PD的病理机制中发挥关键的作用。雷帕霉素(rapamycin)为雷帕霉素靶蛋白(Targetofrapamycin,TOR)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在一系列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病理机制及 […]

三羟基黄酮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腹主动脉瘤形成的机制研究 06月10日

【摘要】腹主动脉瘤的定义为腹主动脉的局部永久性扩张,病变常始于膈肌水平,可向下延伸至髂血管分叉处。腹主动脉瘤常发生于65-85岁的老年男性。在西方国家,腹主动脉瘤的发生率约为9%,由于无特征性的症状,其急性破裂引起的死亡率高达90%。目前,腹主动脉瘤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开腹手术以及血管腔内介入治疗。药物方面主要是以控制危险因素为主,只能通过控制血压、血脂、凝血情况等间接抑制瘤体进展,防止破 […]

第一部分 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长期疗效及可能的预后因素的分析 第二部分 高糖状态对内皮祖细胞在氧化应激条件下HSF-1表达影响的研究 06月05日

【摘要】背景:利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PBMNCs)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证实;然而,关于自体M-PBMNCs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长期疗效以及可能的预后因素尚待进一步研究。目的:分析自体M-PBMNCs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长期疗效和可能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于2002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进行自体M-PBMNCs […]

重金属对斑马鱼的毒性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 06月01日

【摘要】全球的污染物排放增加,带来了巨大的健康和环境问题。重金属如镉(Cd)、铅(Pb)、铜(Cu)、铬(Cr),具有高毒性,是重要的环境污染物,通过工业废水、城市和矿业资源等排放到环境中,到达水生环境,在水生生物体内积累,经由食物链对人类造成危害。斑马鱼是一种对环境污染物较为敏感的模式生物,已被广泛应用于胚胎发育毒理学、环境毒理学、病理毒理学、药物毒理学等多个领域,并展现出其特有的优势。本研究旨 […]

内脏脂肪素对氧化应激HUVECs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05月26日

【摘要】目的1.建立稳定有效的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体外培养方法,比较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CS及EA.hy926的VWF、CD31、CD34表面抗原表达情况。2.采用过氧化氢(H202)体外诱导培养法,构建HUVECs氧化应激模型。观察体外正常培养HUVECsVisfatin的表达及氧化应激损伤对其表达的影响。3.观察Visfatin对体外正常培养及氧化应激 […]

藏红花素对顺铂致小鼠急性肝、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05月26日

【摘要】目的探讨藏红花素对顺铂致小鼠急性肝、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即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0.2ml/d).顺铂模型组(10mg/kg).低浓度藏红花素组(6.25mg/kg.d).高浓度藏红花素组(12.5mg/kg.d)及阳性对照组(水飞蓟素100mg/kg.d).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于实验第1天给予顺铂(10mg/kg腹腔注射,单剂1次 […]

海兔素改善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效果及其机制研究 05月25日

【摘要】目的:海兔素是一种溴代倍半萜,主要来源于红藻凹顶藻属海藻以及海兔中,具有抑菌、抗炎、抗肿瘤、免疫增强、抗氧化等生物学活性,对酒精暴露大鼠亦具有一定的肝脏保护作用。本研究通过探讨海兔素对酒精暴露大鼠肝脏乙醇代谢酶、抗氧化能力、DNA损伤与修复、肝细胞凋亡、氧化/硝化应激、线粒体功能以及内源性凋亡信号通路等的影响,以此阐明海兔素保肝效果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1.动物分组及模型建立:两月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