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幼儿在园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 04月14日

【摘要】幼儿园本是幼儿愉快学习,快乐成长的场所。可是不断出现的幼儿园安全事故,威胁着在园幼儿的生命安全。人们开始对幼儿园产生了怀疑,对教师产生质疑。幼儿园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建构安全的校园环境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主要从我国幼儿园安全的现状、出现的原因、解决的方法和策略等方面去考虑。也运用到了除了本专业以外的包括法学、财政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运用文献分析法、观察法、访谈法等组成了全文。本研 […]

【论文下载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读秀/超星/国研/龙源/博看等资源库】

印尼幼儿汉语教学“故事法”案例 03月05日

【摘要】近十年来,世界上形成“汉语热”,汉语学习者的年龄也越来越小,尤其是东南亚,因其华裔人数庞大和其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汉语学习者的年龄甚至小到一岁。由于儿童有着特殊的注意及记忆特点,加上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两国在教学和文化上的差异,因此国外幼儿汉语课堂必须与幼儿的心理、生理特征以及该国的教学方法和文化相结合才能顺利开展。本文以本人在印度尼西亚幼儿汉语教学时五个月所用故事和课堂案例为基础分析了故事法在 […]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研究 02月27日

【摘要】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指幼儿教师和家长通过语言、文字等多种媒介进行的彼此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情感的行为,以达到相互理解、相互合作,最终实现促进幼儿成长的共同目标。对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进行研究,有利于丰富家园沟通的理论,有助于充分发挥教育的整体作用,也有益于教师的专业成长。笔者先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目前国内对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研究缺少整体、系统性的研究,国外的相关研究值得借鉴,但还需考 […]

5-6岁幼儿助人行为的认知研究 01月22日

【摘要】本研究的目的是考查5-6岁幼儿助人行为的认知特点。被试为武汉市两所幼儿园随机抽取的60名幼儿(年龄范围5.17~6.17岁)。运用访谈法和实验法探究幼儿对助人行为的概念认知、动机认知、情境认知和幼儿的认知特点与实际助人行为的关系。研究采用描述统计方法考查了5-6岁幼儿助人行为的认知特点,运用卡方检验、方差分析来分析其性别和不同家庭教育方式的差异,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判定认知和行为的一致性。结果 […]

幼儿不完美焦虑与抚养方式、抚养者人格倾向的关系研究 11月28日

【摘要】不完美焦虑是完美主义的核心概念,指完美主义者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所体验到的负性感受。而对完美的偏好和追求又是个体与生俱来的动机,个体在幼儿阶段经历敏感期时表现出的对事物的完整、秩序等方面的需求则是这一体现。幼儿对于不完美所产生焦虑的程度受到抚养者因素的影响。以往研究证明,抚养方式与被抚养者的完美主义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抚养者的人格倾向也通过基因、环境等多重途径对被抚养者的人格 […]

2-6岁幼儿秩序行为特点及其关键期的培养研究 03月23日

【摘要】秩序是一切自然生命体存在的法则。幼儿时期,是其秩序行为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秩序行为的发展成为幼儿适应社会的一个必备因素。秩序行为是秩序感知与秩序理解是否统一的标志,是秩序感的外在表现形式,被内在的秩序感所控制。研究者认为秩序行为是秩序感和秩序关系的外显行为。为了平衡其内在的秩序感受,幼儿常表现出相应的秩序行为。研究表明,2~6岁的幼儿正处于感知觉迅速发展的时期,幼儿逐渐开始对事物的形状、大 […]

3-5岁幼儿基于面孔的信任判断的发展 08月24日

【摘要】信任对于人类生存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年幼儿童,如果不加区分地相信他人会给他们带来严重的后果。已有研究显示从3岁开始,幼儿已经可以基于他人以往的行为特点进行信任判断。但是在儿童接触陌生人时,无法获取他人的行为特征。此时,幼儿如何对陌生他人做出信任判断呢?本研究选取354名3-5岁幼儿参与测试,通过4个实验考察了3-5岁幼儿基于面孔进行信任判断的能力及其发展。实验1-3,使用不同 […]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小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07月18日

【摘要】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英国的这句谚语深刻地揭示了良好行为习惯对于人一生的重大影响。孩子的命运从思想、行为开端,但都要落实于行为习惯之中。幼儿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是幼儿现有学习、生活得以有序开展的保证,更是将来成为社会人的必备基础。本研究以苏州市S社区开展的“金种子”项目为例,研究对象均为苏州市S社区的幼儿。他们中多数来自于外来务工家 […]

幼儿安全型依恋培养的社会工作介入 07月17日

【摘要】幼儿依恋已成为一个重要话题。本文以儿童项目为研究缘起,探讨幼儿安全型依恋培养的社会工作介入。笔者以项目经验为介入的前提,按依恋类型选取了不同类型中的典型,以家庭为研究和介入的基本单位,以访谈为介入的基础,以游戏为介入的载体,以亲子活动为介入的主要方式,秉持人本主义理念,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要手段,从认知—情绪—行为三方面着手,综合运用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在社会工作介入的效果评估和反思基础上, […]

角色游戏对3-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06月30日

【摘要】同伴交往能力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内容,研究同伴交往能力有助于丰富社会性发展理论,提高教师组织合理教育活动的能力,也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同伴交往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是幼儿获得社会认知和社会能力的重要背景;是满足幼儿社会交往需要、获得安全感和归宿感的重要源泉;是幼儿获得自我意识和人格发展的重要途径。角色游戏中的语言、角色、规则和情节中含有很多的同伴交往成分,并且是幼儿喜爱的游戏类型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