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封育对宁夏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03月22日

【摘要】封育是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最为简便有效的恢复措施之一。本研究以禁牧封育的宁夏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梯度代替时间梯度的方法研究未封育、封育3年、5年、7年与10年的草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在土壤剖面及团聚体中的分布及变化,研究取得以下主要结论:依据大于0.25mm团聚体所占比重R0.25、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的变化,封育初期,植被恢复演替促进了0-20cm […]

【论文下载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读秀/超星/国研/龙源/博看等资源库】

不同更新方式对亚热带森林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 12月25日

【摘要】森林土壤碳库占全球土壤有机碳库的70%,是森林生物量碳库的2~3倍和大气碳库的1.4倍;因此森林土壤有机碳库的细微变化,都能够引起大气cO-2-浓度显著的改变。更新方式对森林土壤碳吸存的影响体现在土壤有机碳数量(碳贮量和吸存速率)和质量(土壤有机碳稳定性)两个方面,其中森林土壤有机碳稳定性是影响森林土壤有机碳长期吸存的重要因素,团聚体分布影响有机碳含量极其稳定性,土壤团聚体作为影响有机碳稳 […]

外源新碳在土壤不同团聚体中的分配研究 12月14日

【摘要】本文通过培养实验,向不同类型土壤中分别添加13C标记的水稻秸秆,研究土壤类型、培养温度以及外源碳输入的数量和质量变化对外源新碳在土壤不同团聚体中分配的影响,为进一步认识外源碳输入对土壤有机碳分布、动态变化和周转提供数据储备。(1)六种土壤在两个温度(15℃和25℃)培养条件下,土壤团聚体组分的质量分配均表现出250-2000μm>50-250pm><50μm。土壤有机碳含 […]

产胞外多糖细菌多样性及其对土壤团聚体形成作用的研究 08月08日

【摘要】土壤团聚体即土壤结构,是土壤肥力的调节中心,是土壤评价的重要指标。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是个非常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而微生物对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其作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微生物菌体自身的特性,如菌丝、自身电荷、细胞组分对土壤团聚体形成的影响;一种是微生物代谢产物,如多糖、脂质和蛋白等胶结物质对土壤颗粒的黏合作用。本文研究了产胞外多糖细菌的多样性,及其代谢产物对土壤团聚体形成的影响 […]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特殊离子效应初探 03月27日

【摘要】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土壤中热、水、气和养分的调节,水土流失和农田面源污染的发生等等。提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控制农田面源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发生的关键环节之一。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降水引发土壤团聚体的破坏主要原因是雨滴对团聚体的撞击作用力,而一直忽略土壤内部的各种作用力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土壤主要由纳米级到微米级的颗粒组成。介观尺度下,土壤颗粒 […]

缙云山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及其碳氮的影响 03月23日

【摘要】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山地分布范围较广,人为活动的影响也较为强烈。而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缙云山,地属重庆市,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许多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生长地。保护区内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不仅会对土壤肥力产生较大影响,同时也会对这些动植物的生长环境带来较大的改变。因此,本研究采集缙云山亚热带阔叶林地、撂荒地、果园和坡耕地这几种典型的土地利用方式的土样,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

基于长期耕作和秸秆还田的农田土壤碳库演变、固碳减排潜力和碳足迹分析 06月13日

【摘要】本研究基于山东农业大学农学试验站的保护性耕作和秸秆还田长期定位试验地(始于2002年),于2007~2012年系统的探讨了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条件下的土壤有机碳库演变(2002~2012)及其固碳机理、温室气体排放量估算(2007~2012)及排放机理,并利用转变耕作方式和实行轮耕进一步探讨长期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机碳库演变、温室气体排放变化和产量变化的影响,综合评价长期保护性耕作和秸秆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