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长期耕作和秸秆还田的农田土壤碳库演变、固碳减排潜力和碳足迹分析

基于长期耕作和秸秆还田的农田土壤碳库演变、固碳减排潜力和碳足迹分析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5-06-13 分类:论文格式 喜欢:3302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本研究基于山东农业大学农学试验站的保护性耕作和秸秆还田长期定位试验地(始于2002年),于2007~2012年系统的探讨了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条件下的土壤有机碳库演变(2002~2012)及其固碳机理、温室气体排放量估算(2007~2012)及排放机理,并利用转变耕作方式和实行轮耕进一步探讨长期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机碳库演变、温室气体排放变化和产量变化的影响,综合评价长期保护性耕作和秸秆还田条件下的土壤固碳潜力、温室气体减排潜力以及作物生产力水平。以期为该地区选择适宜、合理的耕作方式和轮耕组合来提高土壤碳库水平、增强土壤“碳汇”能力、选择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减缓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和提高作物生产力水平,对该地区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长期耕作和秸秆还田的土壤有机碳库演变及其固碳机理试验期间,经过长期的耕作和秸秆还田,4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免耕(NTP)、深松(STP)、耙耕(HTP)和旋耕(RTP)处理和对照常规耕作(CTP)处理的土壤有机碳(SOC)水平显著高于其长期无秸秆还田的处理(NTA、STA、HTA、RTA和CTA),且保护性耕作各处理较对照常规耕作处理在0~30cm土层呈现较为明显的SOC分层和表层聚集特点,常规耕作处理土壤中的SOC水平在三个土层中较为平均。各处理土壤总有机碳(TOC)中,活性有机碳(LOC)约占TOC的22.38~39.14%,稳态碳约占60.86~77.62%,RTP处理土壤TOC中所含LOC比例最高(39.14%),STP处理最低(22.38%)。经过10年连续的耕作和秸秆输入,各耕作措施的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SOC库平均比无秸秆还田处理高约4.6tha-1(2011年),原因是各耕作措施的秸秆还田处理SOC的周年累积速率(-0.27~1.34tha-1yr-1)显著的高于无秸秆还田处理(-0.41~0.75tha-1yr-1),且与持续的秸秆输入显著相关(R2=0.78,P<0.01)。免耕配合秸秆还田处理(NTP)能够显著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库水平,在2002~2011年,有约13.37tha-1的碳(C)被固定。其次为深松处理(STP),而旋耕处理在有无秸秆还田的条件下均表现为土壤的C损失,土壤中的C约以每年0.27tha-1(RTP)和0.41tha-1(RTA)的速率被消耗,近10年约损失掉4.08和2.74tha-1的C,而秸秆还田在一定程度上能减缓这种损失速率。通过固碳机理可以看出,造成各处理SOC库差异的原因为各处理大团聚体数量、团聚体稳定性、团聚体关联的碳含量以及稳态碳差异,NTP和STP处理之所以能够维持较高的SOC库水平,是因为其大团聚体数量(79.19%和81.67%)、团聚体稳定性(1.89mm和1.82mm)和团聚体关联的碳库(9.6gkg-1和7.36gkg-1)以及总有机碳中稳态碳比例(71.6%和77.6%)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这导致两个处理的土壤SOC库中来自团聚体的稳定的SOC约占75.9%和65.4%,显著的高于其它处理。由回归分析得出,大团聚体关联的C库是决定土壤有机碳库水平的关键(R=0.71,P<0.05)。2.不同耕作措施条件下温室气体排放量估算及排放差异机理各耕作措施条件下的土壤表现为CH4的净吸收汇和N2O的净排放源,通过与CH4和N2O的排放相关微生物菌群的回归分析可知,CH4的吸收与土壤中CH4氧化菌(MOB,R2=0.64,P<0.01)和产CH4菌(MPB,R2=0.66,P<0.01)的数量极显著相关,且CH4氧化菌(MOB)相对于产CH4菌(MPB)为优势菌群,所以各处理表现为CH4的净吸收汇。而N2O的排放是由硝化细菌(R2=0.62,P<0.01)和反硝化细菌(R2=0.64,P<0.01)共同主导的结果。试验期间(2007.10~2012.10),各年份之间的CH4吸收通量和N2O排放通量波动性较大,不同耕作措施处理之间的CH4和N2O排放通量差异显著。试验期间CH4的总吸收通量以RT处理最高,达到10.05tha-1,显著的高于其它处理,NT处理最低,只有6.29tha-1,而CH4的温室效应表现为NT>HT>CT>ST>RT。造成排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与CH4吸收相关的CH4氧化菌(MOB)数量RT>CT>ST>NT,且排放大小主要受土壤温度、水分、pH值和NH4+-N含量的主导。各处理N2O的总排放通量为NT>CT>HT>ST>RT,温室效应表现为NT>CT>HT>ST>RT。造成各处理N2O排放差异的主要原因为硝化细菌数量的显著差异(NT>CT>RT>ST),且排放大小主要与土壤温度、水分、pH值和NO3–N有关。3.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农田不同耕作措施的碳足迹分析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中的碳足迹主要由化肥、农药、机械、灌溉等组成。在小麦季,各耕作处理之间的碳足迹差异显著,最高的是深松处理(ST),为812.8kgCeha-1yr-1,其次是常规耕作(CT),碳足迹为803.8kgCeha-1yr-1,免耕措施碳足迹最低,只有787.2kgCeha-1yr-1。碳足迹差异主要取决于由于农业机械进行耕地、收获和秸秆还田造成的碳足迹。在小麦季各处理碳足迹的组成中,化肥投入造成的碳足迹比例最大,占到75.2~77.6%,而由于农业机械所消耗柴油而造成的碳足迹则只占约8.1~8.3%。玉米季碳足迹中,由于玉米季不进行土壤耕作,且化肥、农药投入和灌溉量相同,所以各处理总的碳足迹都为621.2kgCeha-1yr-1。在其组成中,化肥投入造成的碳足迹比例最大,达到73.5%,其次是由于农业机械所消耗柴油而造成的碳足迹,占到13.8%。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体系下,不同耕作措施的粮食碳成本以免耕处理(NT)最高,为0.169kgCekg-1,深松处理(ST)最低,为0.144kgCekg-1。4.长期保护性耕作方式转变为轮耕后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有机碳库和产量的变化长期旋耕(RT)、耙耕(HT)和免耕(NT)后进行深松(ST),使旋耕/深松(RT/ST)、耙耕/深松(HT/ST)和免耕/深松(NT/ST)这三种轮耕方式的土壤CH4吸收通量较原耕作方式增加了23.6、14.7和26.1%,但增加土壤“碳汇”能力的同时,土壤N2O的排放也分别较原耕作方式增加了10.2、12.9和78.3%。但轮耕后,NT/ST、RT/ST和HT/ST处理的CH4和N2O的总排放通量只增加了约1.08、0.06和0.17kgha1,总温室效应增加了约0.23、0.02和0.05kgCO2ha1。通过与龙口不同耕作措施长期定位试验点的对比发现,长期单一的保护性耕作和秸秆还田后,免耕(NT)处理的30cm土层SOC库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泰安和龙口的不同耕作措施长期试验点在试验期间(10年和6年)土壤有机碳库分别增长了13.37和9.51tha-1,而两试验点的旋耕处理(RT)都表现为C的净损失,试验期间每年每公顷约损失0.27和0.33t的C。但在泰安定位试验点实行轮耕后,HT/ST、RT/ST处理的0~30cm的土壤有机碳库累积量较原处理增加,其中RT/ST处理从原处理C的净损失变为每年每公顷约固定3.66t的C,但NT/ST处理土壤C的周年累积速率降低24.4%。泰安和龙口定位试验点经过实行连续10年和6年的单一的耕作措施后,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果,作物周年生产力水平反而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在泰安定位试验点实行轮耕措施后,HT/ST、RT/ST和NT/ST处理的小麦产量轮耕后分别较HT、RT和NT处理平均增长了47.9、37.7和64.9%,玉米产量平均增长9.4、15.5和19.4%,作物周年生产力的增长率逐年增加。
【作者】田慎重;
【导师】李增嘉;
【作者基本信息】山东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学,2014,博士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土壤有机碳;土壤团聚体;碳足迹;轮耕;

【参考文献】
[1]李晓良,刘文涛,张家良,王学力.大港油田南部油区储层伤害及治理[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6,S1:109-114+142+148.
[2]段晓菁.中英经济新闻标题概念隐喻对比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13,硕士.
[3]侯栗丽.松辽盆地南部中西部断陷带营城组地层特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2013,硕士.
[4]秦佳雯.城市化背景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社会保障,2012,硕士.
[5]时静.东亚美元本位制研究[D].吉林大学,世界经济,2014,硕士.
[6]周建建.初中级对外汉语教学词典参见系统构建研究[D].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13,硕士.
[7]程高卫.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效率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产业经济学,2014,硕士.
[8]轩春霞.基于稀疏分解的铁路信号去噪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2014,硕士.
[9]李俊姣.芍倍注射液结合瘢痕松解术治疗瘢痕性肛门狭窄的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硕士.
[10]吕虹.中国高校去行政化研究[D].安徽大学,公共管理,2014,硕士.
[11]霍玲军.基于激光与无线射频的运动目标协同技术与方案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凝聚态物理,2013,硕士.
[12]刘智.TiO_2表面光催化中分子运动的MD模拟[D].湘潭大学,2011.
[13]蒋敏敏.社会责任视角下民营企业软实力评价研究[D].宁波大学,企业管理,2012,硕士.
[14]付霜林.重庆市城市社区自组织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行政管理,2014,硕士.
[15]檀淼.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介入治疗前后VEGF及APN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内科学(专业学位),2014,硕士.
[16]蒋华平.可靠组播数据传送系统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及系统实现[D].浙江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04,硕士.
[17]卢莉莉.广西汽车制造企业供应商选择风险管理研究[D].广西科技大学,企业管理,2013,硕士.
[18]于艳萍.辽宁工学院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技术经济与管理,2003,硕士.
[19]张海丹.清代监利家谱的史料价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2014,硕士.
[20]杨景霏,廖进齐,陈敏,蔡小康,李仲娟.手性修饰氧化石墨衍生物对小鼠成神经瘤细胞活性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02:153-154.
[21]佟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学,2013,硕士.
[22]金喜峰.自由Z_2环面群作用和模ρ同调圆[D].南京大学,基础数学,2013,硕士.
[23]潘振兴.基于GIS的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D].新疆大学,地理学,2013,硕士.
[24]吴常燕.近代山东旅游研究(1840-1937)[D].山东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2013,硕士.
[25]张琳.北京市人防工程公益化利用安全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学位),2014,硕士.
[26]刘丽红.基于非成像光学的微透镜阵列激光整形器件优化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光学工程,2013,硕士.
[27]刘明山.酒钢双边剪传动控制系统[J].一重技术.2000(02)
[28]何颂华.数据仓库技术在印刷企业中应用的探讨[J].印刷杂志,2001,08:54-56.
[29]李玉琴.腹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肢体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2014,硕士.
[30]胡永红.A公司X房地产项目营销策划[D].四川大学,工商管理,2003,硕士.
[31]余建伟.随班就读轻度智障学生师生互动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2013,硕士.
[32]杨彬彬.SaaS平台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西北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2013,硕士.
[33]姜明波.《左传》卿大夫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中国史,2014,硕士.
[34]蒋慰孙.在工业过程在线稳态优化领域长期研究的结晶——评万百五、黄志良的《大工业过程计算机在线稳态优化控制》[J].自动化学报,1999,02:147-148.
[35]张晓慧.骨髓瘤细胞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x43表达变化及其在多发性骨髓瘤发病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内科学血液病,2014,博士.
[36]沈悦.论中国古代书画中的“逸”[D].北京大学,文艺理论,2013,硕士.
[37]胡杨.饮酒影响共情的脑机制:来自功能磁共振成像的证据[D].华东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2013,硕士.
[38]张立峰.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史,2013,硕士.
[39]刘泉君.创业板公司股权集中度及股权制衡度对业绩的影响[D].北京交通大学,2013.
[40]王清毅,蔡智,邹翔,蔡庆生.部分数据缺失环境下的知识发现方法[J].软件学报,2001,10:1516-1524.
[41]李文怀,郑淑霞,白永飞.放牧强度和地形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物种多度分布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14,02:178-187.
[42]靳明华.不同类型沿海防护林对重金属的削减效应及秋茄对汞的抗性研究[D].厦门大学,植物学,2014,硕士.
[43]吴贵茹.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牛肉产量自动分级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工程,2012,硕士.
[44]周飞,金新民,姚修远,童亦斌,吴学智.三相电压型ZCTPWM变换器的效率分析与实验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18:2863-2872.
[45]张萌.我国高岸金融市场建设的区域选择与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金融学,2012,硕士.
[46]胡际平.现代地下采矿方法典型实例(九)——天井深孔采矿法[J].国外金属矿山.1990(09)
[47]冯潍.松花粉硫酸酯化多糖影响T2MD小鼠血糖调节机制的初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细胞生物学,2013,硕士.
[48]祁传琦.基于DSP的智能测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西安理工大学,机械电子工程,2004,硕士.
[49]李凯.生物质燃烧与传热强化的试验及数值模拟[D].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2013,硕士.
[50]吴长锋,杨保国.科学家成功制备二维黑磷场效应晶体管[J].化工管理,2014,10:61.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