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发生时间及MRI分型 10月30日
【摘要】目的观察72例脑梗死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HT)的时间,总结其发病时间规律性,为临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对72例HT患者在MRI上的表现特点进行归纳、总结,提出新的MRI分型。材料和方法1.本研究搜集HT病例72例(均未给予溶栓治疗),男性42人,女性30人,年龄30-82岁。其中栓塞性脑梗死患者22人,血栓形成性脑梗死50人。栓塞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诊断由临床医师通过病史、心电图、 […]
免疫固定电泳在多发性骨髓瘤的分型诊断及预后的临床应用 09月19日
【摘要】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也叫浆细胞肿瘤,是骨髓内由单一浆细胞株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肿瘤,属于成熟B细胞肿瘤。MM的特征是单克隆浆细胞过度增生并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轻链或重链,即M蛋白(monoclonalprotein)或称为M成分。M蛋白常浸润人体的骨髓及软组织,极易引起骨质破坏、骨痛或骨折、高粘滞血症、肾功能不全(常伴高肌酐血症)、贫血、出血、高钙血症、 […]
上海地区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的分离鉴定、分子分型及tdh基因的克隆表达 07月28日
【摘要】副溶血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VP)广泛分布于沿岸海水、海底沉积物及虾类,蟹类和贝类等海产品中,属革兰阴性短杆菌,有致病菌株和非致病菌株之分。致病菌株可引起人类腹泻、恶心、呕吐、腹部痉挛,严重的可以引起昏迷、脱水甚至死亡。因此,建立灵敏快速的检测方法,了解副溶血弧菌在市售水产品的分布情况,对于食品卫生检测意义重大。为研究副溶血弧菌流行情况及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从 […]
幕上蛛网膜形态、分类、分布及其在脑膜瘤显微手术中的临床意义 11月24日
【摘要】研究背景和目的1664年,GerardusBlasius首次发现并命名了蛛网膜。1875年Key和Retzius第一次系统描述了蛛网膜池。19世纪50年代,Liliequist命名了由Key等发现的Liliequist膜。1976年,神经外科巨匠Yasargil根据术中所见系统地描述了脑池的显微解剖,并将显微外科理念带入神经外科手术中。随后,Rhoton对幕上下脑池的显微解剖、构成、内容物 […]
基于过伸位CT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分型和术式选择 07月21日
【摘要】目的:1、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对临床研究文献的数据进行再分析,探讨椎体强化术(PVA)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临床疗效,包括PVA与保守治疗的比较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后凸成形术(PKP)的比较。2、在中医脊柱骨折过伸手法复位的理论指导下,基于过伸位CT的影像学结果,分析影响OVCFs骨折复位的相关因素,探讨建立OVCFs新的临床分型并探讨临床意义,为优化诊疗 […]
深圳市MSM人群HPV感染及高危行为的流行病学研究 07月04日
【摘要】背景大约85%的肛门癌由可致癌的高危基因型HPV感染引起,虽然该病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较低(1.5/100,000),但近年的研究已经显示该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肛门癌在男男性接触人群(menwhohavesexwithmen,MSM)中发病率最高(35/100,000),类似于在宫颈常规细胞学筛查实施之前宫颈癌的发病率。在HIV阳性的MSM人群中,肛门癌的发病率更高(60-70/100,0 […]
基于肽质量指纹谱的病原微生物识别及分型研究 06月23日
【摘要】基于肽质量指纹谱(peptiedmassfingerprinting,PMF)的微生物识别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微生物鉴定技术体系,自从布鲁克公司的Biotyper系统面世以来,PMF技术不断地在各个领域接受验证与评价。因商业化数据库在高致病性的病原微生物相关信息方面的不足,致使许多病原无法识别或识别不理想;目前为止,没有PMF用于病原分型与溯源的流行病学研究,而PMF快速、高通量的特性非常适 […]
以鼠疫菌为模型的重要致病菌基因组多态性数据库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06月22日
【摘要】传染病肆虐人类的历史不下数千年。近三十年来,全球范围内面临着“新传染病不断出现,旧传染病死灰复燃”的严峻挑战,传染病仍然是世界范围内引起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每年因传染病死亡的人数超过1300万。鼠疫和结核等老传染病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而在与人类斗争过程中,致病菌也不断进化,已演化出诸如O157:H7大肠杆菌和多重耐药结核杆菌等新基因型和耐药的致病菌株。细菌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突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