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孤岛喉舌—抗战时期《华商报》统战言论研究 06月01日

【摘要】抗战时期诞生于香港的《华商报》是由中共领导创办、以内地旅港文化界人士为主力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报纸。作为文化界统一战线的一环,其在半殖民地社会条件下的办报经验和统战舆论建构方式值得研究和借鉴,而学术界对于《华商报》的研究颇为不足。笔者拟从《华商报》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及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两方面的舆论建构出发,阐释作为人民喉舌其统战宣传策略及言论特点,展示其在特殊时期担当的社会角色,以期揭示风险 […]

【论文下载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读秀/超星/国研/龙源/博看等资源库】

抗战期间新桂系在安徽的教育 10月30日

【摘要】抗日战争爆发以前,全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合理、学校教育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安徽的教育在全国教育思想百花齐放、党化教育独尊发展的形势下,仍得以缓慢发展,尤其是安庆、芜湖、合肥、与蚌埠等地,教育相对较为发达。抗战以后,安徽境内的许多城镇、市县均遭沦陷(包括上述城市),在全国高校流亡西迁的趋势下,安徽的教育事业亦倍遭日寇的摧残和蹂躏而濒临崩溃的边缘。时控安徽政局的新桂系领导人李宗仁,顺应百姓民心,广纳 […]

《宪政》月刊研究 05月20日

【摘要】1943年9月中国国民党五届十一中全会在重庆召开,会上通过了《关于实施宪政总报告之决议案》,提出“筹备国民大会及开始实施宪政各项应有之准备”,并决定在抗战结束后一年内,召开国民大会并制定颁布宪法。黄炎培,张志让等人藉此机会创办《宪政》月刊并组织宪政问题座谈会,成为此一时期宪政民主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学界对于《宪政》月刊没有太多的关注,仅把其作为研究抗日战争时期第二次宪政运动的一 […]

杨格与国民政府战时财政研究(1937-1945) 12月24日

【摘要】抗战时期杨格对华活动的核心是求助外援和货币管理,这两方面紧密联系。抗战前期,国民政府最需要的现金援助,在很大程度上是用来维持货币,法币的内外价值关系到国民政府的存亡;后期国民政府对通货膨胀和物价治理的效果,又直接关系到能否继续有效获取外援。如何利用外援进行有效的货币管理?除了抗战初期不计代价的抛售外汇以维持法币,杨格思考的最终答案便是通过国际资金的注入,运用金融力量进行市场运作,以较少的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