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记《大公报》对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文本呈现及批判尺度(1937-1944) 01月07日

【摘要】新记《大公报》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上占有特殊的历史地位,报纸从续刊之始就以政论著称。抗战前后,张季鸾、吴鼎昌、胡政之组成的“三驾马车”更是将《大公报》的舆论引导作用推到高峰。时逢历史动荡,中国近代报刊有着自身经营的无奈以及艰难时期的挣扎,报人也有着自身前途的考虑和民族情感的寄托。报纸在战争、权力、利益交织的环境下的生存需求和报人的主观意识不可避免的影响着报纸的每一步前进。抗日战争爆发后,新记《 […]

【论文下载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读秀/超星/国研/龙源/博看等资源库】

国民政府时期南京城市公共汽车事业研究 10月30日

【摘要】本文以国民政府时期南京城市公共汽车事业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到南京解放前这段时间内,南京城市公共汽车事业兴起的背景、发展情况、经营状况、管理情况和影响。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南京城市公共汽车事业兴起的背景。近代南京城市人口的激增为公共汽车事业的兴起提供了充足的市场资源,人口流动性的加强使公共汽车发展成为可能。道路建设是交通发展的前提,自南京市工务局成立后,建设了市区主 […]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日军战俘收容与改造研究 02月08日

【摘要】全面抗战爆发以后,由于中日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军队俘获日俘的数量不断增加,擅自处置日俘和战利品的事件也随之发生。为解决日益突出的日俘问题,国民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法规及政令,确立了优待俘虏政策。同时,为收容和改造日俘,国民政府先后设置了军政部第一、第二和第三俘虏收容所。这三所正式的俘虏收容所于1938年至1939年间分别成立于西安、常德和桂林,后来第一俘虏收容所迁至宝鸡,第二俘虏收容所与 […]

杨格与国民政府战时财政研究(1937-1945) 12月24日

【摘要】抗战时期杨格对华活动的核心是求助外援和货币管理,这两方面紧密联系。抗战前期,国民政府最需要的现金援助,在很大程度上是用来维持货币,法币的内外价值关系到国民政府的存亡;后期国民政府对通货膨胀和物价治理的效果,又直接关系到能否继续有效获取外援。如何利用外援进行有效的货币管理?除了抗战初期不计代价的抛售外汇以维持法币,杨格思考的最终答案便是通过国际资金的注入,运用金融力量进行市场运作,以较少的代 […]

危机下的转机 09月20日

【摘要】本研究以时间为经,以西北五省和主要领域为纬,主要论述在战前与战时各省在交通、水利、移民垦殖及工业四个开发呼声最高,成效最为显著,对西北地区影响最巨的经济开发活动。本研究力图以危机的视角,通过文本来考察和分析经济开发的背景、起因、过程、结果和特点,探究其未臻理想的原因。本研究所论述的危机包含西北地区内部危机与外部危机及其互相交织的各种危机。战前西北最严重的内部危机是1928-1933年大旱灾 […]

国民政府监察院分区监察制度研究(1935-1949) 09月14日

【摘要】本文属于制度史研究的范畴。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是,将监察院分区监察制度放到近代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大背景下加以考察,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角进行分析。此前学术界对监察院的研究,往往侧重于制度规定的探讨,从而忽视了制度设计与实际运作的差异。因此,本文将采取宏观考察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实证性研究。在研究中,以历史学的方法为主导,同时结合行政监察学的理论,并借鉴政治学、法学、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