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巯基化透明质酸纳米粒的制备与性质评价 06月30日
【摘要】多肽类药物口服给药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药剂学研究者热衷的领域,但这类药物由于自身理化性质等特点,口服生物利用度低。这其中研究者尤为关注的是胰岛素。胰岛素是临床上治疗I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但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药物半衰期短,需长期频繁地注射给药。而胰岛素口服给药是一种患者顺应性好、服用方便的给药方式,符合内源胰岛素的分泌模式。然而,胰岛素直接口服给药时遭遇胃肠道酶降解以及膜透过性差等诸多障碍。生物 […]
西格列汀对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各项指标的影响 10月12日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进程,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绝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重要方法。临床观察发现部分患者胰岛素用量较大,短期降糖效果理想,长期各项指标的控制情况报道有限,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近年来,基于肠促胰素的新型降糖药物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热点,西格列汀通过抑制DPP-4对肠促胰素的水解使GLP-1浓度升高,GLP-1通过多 […]
家兔胰岛细胞体外培养以及黑木耳多糖对其活性的影响 01月27日
【摘要】胰岛细胞的体外培养,目前较成熟的培养体系是SD大鼠胰岛细胞的分离、纯化及体外培养。家兔与人类某些基因的序列同源性较高,因此,建立家兔胰岛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项研究用胶原酶消化胰腺组织,用差速贴壁法,即利用胰岛细胞与成纤维细胞贴壁速率的差异,分离、纯化胰岛细胞。用胰岛细胞特异性染色——DTZ染色法对所得的胰岛细胞进行了鉴定。得到胰岛细胞之后,用四种培养基,即RPMI-164 […]
壬基酚对成年SD大鼠胰腺功能的影响 03月26日
【摘要】目的:壬基酚(nonylphenol,NP),一种典型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可以发挥拟雌激素作用,影响机体内分泌系统功能,包括激素的合成、分泌、转运、结合、生物学效应及清除,从而引起内分泌失调,改变内分泌、神经、免疫和生殖发育系统等正常调控功能,对机体造成各种有害影响。日常生活中壬基酚主要用于生产表面活性剂,也用于抗氧剂、纺织印染助剂、润滑油添加剂、农药乳化剂、树脂改性剂、树脂及橡胶稳定剂等 […]
胰岛素抵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生殖功能的影响 01月18日
【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ySyndrome,PCOS)是育龄妇女常见的疾病之一,为生殖内分泌紊乱与代谢失调造成的综合征,其发病率约为5-10%。PCOS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临床和(或)生化高雄激素表现;2、卵巢功能异常表现;3、卵巢多囊性改变。患有PCOS的大部分妇女受到不孕、月经紊乱、肥胖、多毛和座疮等症状的困扰,病情持续发展还有患Ⅱ型糖尿病 […]
基于适配体和抗体功能化纳米材料的疾病标记蛋白质分离分析新方法研究 01月06日
【摘要】对疾病相关蛋白质进行定性、定量和结构表征有利于揭示疾病过程中蛋白质活动规律,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是蛋白质组学研究领域中十分重要的课题。监控疾病分子标志物的水平有助于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监控和疾病的预后提供依据,在临床上也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分子标记物在体液中存在的浓度很低,直接对其进行分析和检测难度很大。常规的方法是采用ELISA等基于抗体的技术对低丰度的分子标志物进行富集。而利用 […]
α1-抗胰蛋白酶对白蛋白—胰岛素结合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01月04日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代谢紊乱为特点的常见慢性疾病,其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T2DM)。近年来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并贯穿于2型糖尿病全过程。关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各种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多是与炎症反应、激素因子作用、内质网应激以及过量的营养产物在胰岛素敏感组织堆积等共同作用有关。妊娠期糖尿病(gestat […]
高糖、高胰岛素对树突状细胞成熟及清道夫受体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12月22日
【摘要】第一部分高糖和高浓度胰岛素对树突状细胞免疫成熟的影响目的:糖尿病是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但其引起AS机制尚不明确。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s)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APC),近年来研究发现DCs参与了AS的免疫炎症反应的过程。本部分探讨不同浓度葡萄糖和胰岛素对人单核源的树突状细胞(monocytederiveddendriticce […]
胃肠重组手术对非肥胖糖尿病大鼠糖尿病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12月09日
【摘要】第一部分:GK大鼠胃肠道重组手术模型建立目的:建立稳定的GK大鼠胃肠道手术模型方法:将12周龄GK大鼠随机分为四组(RYGB组,SG组,DJB组及假手术对照组),实行手术。术前及术后连续观察其8周,比较术后体重及脂肪含量变化。同时比较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评估。结果:成功建立稳定的GK大鼠胃肠道手术模型结论:GK大鼠手术后体重、腹部脂肪下降显著,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较小,可为研究手术机制提供稳定 […]
胃折叠手术对非肥胖2型糖尿病大鼠糖尿病治疗作用的研究 12月01日
【摘要】第一部分:GK大鼠胃折叠手术模型建立目的:建立稳定的GK大鼠Nissen胃底折叠术、胃大弯折叠术(GCP)、胃大弯折叠+Nissen胃底折叠术和袖状胃成形术(SG)手术模型。方法:将20周龄GK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Nissen组、GCP组、GCP+Nissen组、SG组),每组各5只,实行手术。术前及术后连续观察8周,比较术后体重及脂肪含量变化。同时比较手术死亡率,评估术后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