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性别二态名字与容貌吸引力在“人人网”交友中的补偿作用及性别差异 02月02日

【摘要】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络中结交朋友,交友网站层出不穷。那么,在网络交友中,人们究竟会根据什么来接纳一个陌生人成为自己的网友呢?是根据对方的名字?还是根据对方的容貌?还是两者相互作用下的结果?前人的研究表明不同性别倾向的名字会对个体的吸引力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作者将名字分为男性化名字、女性化名字、中性名字;将容貌吸引力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本文是在互联网 […]

【论文下载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读秀/超星/国研/龙源/博看等资源库】

从芭芭拉·皮姆的《秋日四重奏》看身体视角中的老年女性身份建构 02月02日

【摘要】自1977年出版并入围当年布克奖短名单以来,英国著名女作家芭芭拉·皮姆的晚年创作的《秋日四重奏》因其几臻完美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的社会关怀成为了皮姆最为人知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皮姆所熟谙的小型格局内的人世变迁为依托,以上世纪七十年代已经宣布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的英国为背景,通过对在一起工作的玛莎、莱蒂、诺曼、埃德温的四位临近退休的老年人的生活的审慎观察,唤起英国民众在老年人群体的关注。作为当代 […]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林语堂翻译研究 02月02日

【摘要】生态翻译学理论是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于2001年提出的,该理论运用生物学界达尔文所提出的“适应/选择”的理论来解析翻译中的适应与选择现象,将译者放在了中心位置,提出“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理念,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许多学者对该理论进行研究,刘爱华教授将生态翻译理论与翻译批评结合起来,针对文学翻译家批评提出了五步法。作为一位学贯中西的翻译家和作家,林语堂在海内外都享有盛名,他的作品长 […]

工作压力与离职倾向:心理弹性的调节作用 02月02日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高科技化、信息化的发展,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员工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频繁离职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这不仅仅给企业带来非常严重影响,也阻碍了员工的职业生涯前途。怎样留住企业所需的技术型人才和知识型人才,提高企业和员工的竞争力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最关心的问题。有国外的学者提出了心理弹性的概念,强调了心理弹性在降低员工工作困扰方面的作用,从而增加员工的工作满意度,降低其离职倾 […]

《文选》李善注引“三礼”考 02月02日

【摘要】《文选》,又称《昭明文选》,由南朝昭明太子萧统组织文人编选,是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由于《文选》汇集了许多前人的文学著作,因此受到封建知识分子的重视,对《文选》的注释也大量涌现,其中唐代的李善所作《文选注》是一部集大成的著作。李善注旁征博引,引书浩繁,多达一千多种,使得千百年来《文选》与李善注二者之间“注以文传,文以注显”。李善注引文保存了不少已佚古籍的片段,成为文字、训诂和校勘、辑佚、考证 […]

李善《文选注》引部分儒家文献考 02月01日

【摘要】南朝梁太子萧统编撰的《昭明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曾受到读书人的极大重视。历代为《文选》作注的学者众多,其中李善的《文选注》在注音、释事、释义、校勘等四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历代以来备受学者的推崇。李善的《文选注》引书众多,所引之文涉及经、史、子、集各部,书多达一千六百余种,且多是唐以前而现今已亡佚的古文,这对于保留我国的优秀文化宝藏所起意义非凡,成为当今考辨隋唐古籍的重要文 […]

电视跨年演唱会研究 02月01日

【摘要】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成为中国电视节目的一个里程碑,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电视晚会成为电视观众最喜爱的节目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受众需求的增多,各类电视晚会不断涌现,其中,电视跨年演唱会以其独特的形式和魅力赢得广大青少年电视观众的喜爱。2005年首次亮相内地电视荧屏,此后,电视跨年演唱会为各卫视争相主办,迅猛发展。但是,经过九年时间,跨年演唱会自身的弊端逐渐显露 […]

一项关于武汉市Y镇广场舞舞蹈队的质性研究 02月01日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场舞在我国的城市和乡镇风行起来。广场舞的大规模流行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对广场舞的学术研究也日渐增多。笔者以母亲所在的Y镇广场舞舞蹈队为研究对象,采取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试图探寻为何这群人爱跳广场舞。Mandle(1979)认为,人们(特别是女性)的实际生活不仅仅是个人的体验,也不仅仅是一种社会建构,而是产生于二者的互动。因此,我们要采用这样一个视角: […]

清末白话公案小说社会称谓词研究 02月01日

【摘要】本文以清末三部白话公案小说《施公案》、《于公案》、《林公案》中的社会称谓词为研究对象,对此作了穷尽性的考察,并借鉴、利用现代语言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全文总共四章。绪论:针对目前学界对称谓词概念及相关术语界定不一的现状,本文借助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另,阐述了清末白话公案小说社会称谓词研究的价值及相关问题。第一章:通过对三部白话公案小说中的社交称谓、情感称谓、特征称谓 […]

《舌尖上的中国》的文化分析 02月01日

【摘要】《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在国内外掀起了一股“舌尖热潮”,它不仅传播了饮食文化,增强了观众对各地饮食风俗的了解,随之产生的社会效应、经济效应和文化效应也获得出乎人意料的反响。它运用白描手法以平民食物为载体通过食物的生产和制作展现在观众面前,彰显中国人的处世原则、生活哲理和价值观,进一步唤醒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它令我们意识到对自身的文化认同深深的扎根于日常生活中,由此构建了牢固的文化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