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动因影响技术创新行为的作用机理研究

技术创新动因影响技术创新行为的作用机理研究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5-06-07 分类:期刊论文 喜欢:3593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数量、专利申请数量均为全球第一。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就提出了“以技术换市场”,并通过一系列国家层面的规划及政策实施,把技术创新战略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但是,即便不与欧美等传统技术创新强国相论,与同处东亚的日、韩等国在战后三十年所取得的成就相比,我国近三十年来技术创新成果水平和绩效也是不尽如人意的。我国技术创新实践领域里数量和质量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是值得关注的。实践的健康发展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升和科学理论的指导。从根本上来说,我国技术创新领域实践发展的质量水平和效率不高,与我们对技术创新领域关键问题的认识不足和技术创新理论研究滞后有着密切关系。自从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开创技术创新理论研究以来,百年理论研究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留给人们的也并非是一个完全清晰而明确的概念和理论体系。目前,来自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哲学等不同领域的学者纷纷将技术创新问题纳入研究视野,学者们在丰富技术创新理论研究成果的同时,也使得人们对技术创新问题的认识和理论研究走向了模糊、散乱、纷争的境况,规范对技术创新理论问题认识的视角和理论研究的主线就显得十分必要。此外,研究技术创新的“黑箱”问题、加强对技术创新微观变量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认清技术创新行为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聚焦于“系统性认识技术创新问题”,“技术创新动因与技术创新行为之间“黑箱”问题”,“影响技术创新行为的核心要素及要素间微观作用机理问题”等展开研究。论文主要研究过程及内容如下:首先,论文对有关技术创新动因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和综述,在对技术创新动因理论研究的历程及发展的特点、技术创新动因与技术创新行为的概念及其关系辨析的基础上,认识并提出了以“技术创新动因→技术创新行为”为技术创新理论研究主线的观点。其次,论文在对技术创新、系统科学、企业能力等相关理论和文献分析综述的基础上,对技术创新系统进行了认识性构建,分析阐释了技术创新系统的主体、客体、中介、环境等要素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分析了技术创新系统的功能及行为,为人们整体性认识技术创新提供了科学而简便的途径,也为本文的技术创新行为理论模型的构建打下了认识论基础。再次,对技术创新行为理论模型的构建是本文研究的重点。论文在对技术创新动因与技术创新行为、组织学习与技术创新行为、组织激励与技术创新行为等文献进行综述的前提下和对技术创新行为进行系统性认识的基础上,构建了以技术创新动因为先导变量,以组织学习和组织激励为中间变量,以技术创新行为为结果变量的技术创新行为理论模型,并设计问卷、收集数据,运用实证的方法,对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和验证。论文的实证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验证了技术创新动因、组织学习、组织激励、技术创新行为四个变量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其中,技术创新动因与组织学习、技术创新动因与组织激励之间的关系的验证较具有开拓性。第二验证了组织学习和组织激励分别在技术创新动因和技术创新行为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其中,组织学习在市场因素对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和在政府政策对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组织学习在技术因素对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和企业家精神对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当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组织激励在技术创新动因的市场因素、技术因素、政府政策因素、企业家精神因素与技术创新行为当中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对组织学习和组织激励中介效应的验证较具有开拓性。本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第一,论文将系统科学理论引入技术创新动因理论研究,综合了经济学、管理学、技术哲学的研究视角,提出了对技术创新系统的解构性认识和技术创新行为理论研究应以“技术创新动因→技术创新行为”为研究主线的观点,对改善目前技术创新领域理论研究的“系统性”不足的局面,对丰富和发展国内外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方法和视角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第二,构建了以技术创新动因为先导变量,以组织学习、组织激励为中间变量,以技术创新行为为结果变量的技术创新行为理论模型,并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验证了理论模型。探索了技术创新行为发生、发展的微观机理,不但变量组合系统而新颖,而且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技术创新动因→技术创新行为”理论研究主线的成立,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三,部分地打开了技术创新动因→技术创新行为的黑箱。西方学者主要从经济学视角展开研究,探究了一系列构成技术创新动因的因素,并形成了有一定影响的技术创新动因理论学说。然而,这些学说只是从概念上探索和解释了技术创新为什么会发生,至于“技术创新是如何发生的?其发生过程怎样?到目前为止,这似乎是一个黑箱,人们对此研究较少”。本研究以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将发端于经济学的技术创新动因概念与管理学当中的组织行为概念在系统性认识技术创新中相结合,通过构建技术创新行为理论模型,并通过理论推导和实证检验,验证了组织学习和组织激励在技术创新动因和技术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对部分地打开技术创新的“黑箱”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当然,由于水平所限,本论文所做的努力还仅仅是一种初步的尝试,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特别是引入更多变量,对技术创新行为的复杂性、非线性探索,尚需留待后续研究。
【作者】杨五洲;
【导师】张宁俊;
【作者基本信息】西南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2014,博士
【副题名】组织学习与组织激励的双中介模型
【关键词】技术创新系统;创新动因;组织学习;组织激励;创新行为;

【参考文献】
[1]韩超.资本的前提批判[D].吉林大学,伦理学,2014,硕士.
[2]刘广才,杨祁峰,李隆,孙建好.小麦/玉米间作优势及地上部与地下部因素的相对贡献[J].植物生态学报,2008,02:477-484.
[3]钱筱暄.淮北平原水文循环要素时空演变规律研究[D].扬州大学,水文学及水资源,2011,硕士.
[4]冯云云.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实用输出机动控制[D].曲阜师范大学,运筹学与控制论,2013,硕士.
[5]夏雨佳,李少远,席裕庚.一种基于粗糙集的信息系统决策规则提取方法[J].控制与决策,2001,05:577-580.
[6]石诗.教育惩罚的实质及其实现[D].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2013,硕士.
[7]任琼珍.子宫内膜缺血在腹腔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形成中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2014,博士.
[8]赵洋.基于jBPM工作流的计划项目管理系统开发[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4,硕士.
[9]林惠平.福建省永春县古民居保护的政府作用[D].内蒙古农业大学,公共管理,2013,硕士.
[10]李丹.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2014,硕士.
[11]汪杨.基于社会资本的家族企业绩效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企业管理,2013,硕士.
[12]蔡应铎.铝合金花格网试制总结[J].轻合金加工技术.1993(03)
[13]潘颖.光大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分析[D].吉林大学,工商管理,2012,硕士.
[14]玄超群.铁米尔苏水电站泥石流堵河分析及预测[D].兰州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学位),2013,硕士.
[15]祝犇.数字信息长期保存中来源感知技术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2013,硕士.
[16]鲁振江.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石墨烯基催化剂的研制与表征[D].新疆大学,化学,2013,硕士.
[17]李支东.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D].河海大学,产业经济学,2004,硕士.
[18]刘洁.多载波系统中基于响应相关性的低密度校验码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电路与系统,2013,硕士.
[19]姜小莉.既然是世界最前沿就要迅速做强做大[N].常州日报,2012-07-23A01.
[20]GUOJING.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Gone with the Wind: a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al Aesthetics[D].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14,硕士.
[21]肖磊.蛹虫草凝集素的纯化、生化性质测定及其抗肿瘤、抗植物病原真菌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微生物学,2004,硕士.
[22]邓元保.海底电缆水下检测机器人仿真技术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2014,硕士.
[23]张月峰.宋代县尉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法律(专业学位),2013,硕士.
[24]徐兴标.数字媒体技术交互性对电影叙事机制影响及观众身份转变研究[D].重庆大学,戏剧与影视学,2014,硕士.
[25]梁庆余.干扰DRAM1基因对肝癌HepG2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及与自噬之间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普通外科学,2014,硕士.
[26]葛延津,陈岩,张贵强.冷连轧卷取机控制模式与带尾定位计算方法[J].冶金自动化,2004,05:60-63.
[27]尹旭日.汽车故障诊断中的缺省规则挖掘[J].交通与计算机,2004,02:63-66.
[28]陈东之,汪钊,陈静,章银军,黄海婵.泛硫乙胺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5,S3:832-836.
[29]张权.隔年深耕对土壤肥力及夏玉米生育和产量的影响[D].河南科技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2013,硕士.
[30]石学松.大唐公司无线产品开发模式改进研究[D].西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位),2012,硕士.
[31]冷克平,刘保政,黄小燕.一类允许缺货的易变质物品的随机非线性存贮模型[J].控制与决策,2004,07:838-840.
[32]任艳平.周向双层分数槽集中绕组永磁发电机设计与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机与电器,2012,硕士.
[33]李国平.非标准齿轮的插齿加工[J].航空制造技术.2000(04)
[34]胡百灵.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财务特征与上市公司关联担保[D].华东师范大学,企业管理,2013,硕士.
[35]胡威,郭宏,蒋昊,付晓薇.基于学科竞赛的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软件导刊,2015,02:182-184.
[36]金贤华.绵羊BMPR-1B基因shRNA的设计与验证[D].新疆农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12,硕士.
[37]伍小刚,沈健,俞波,刘浩,姚吉文,戴列峰,苏理,嵇翔.一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线路保护新平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24:65-69.
[38]易义武,曾效舒,罗超.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粉体制备工艺的研究[J].材料导报,2011,16:56-59.
[39]孟丹.软件统一性能测试模型的构建与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技术,2011,硕士.
[40]相利萍.高中生化学符号学习现状的探查[D].扬州大学,学科教学,2012,硕士.
[41]刘美娜.木耳多糖的提取[D].大连工业大学,发酵工程,2009,硕士.
[42]解红永.计及风功率扰动的电力系统强迫功率振荡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2013,硕士.
[43]郭素云.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经济损益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环境工程,2012,硕士.
[44]王长宇.年产50万吨甲醇生产装置节能改造[D].天津大学,化学工程,2013,硕士.
[45]李霞.北京市燃气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项目管理,2014,硕士.
[46]韩冰宇.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行为的变迁规律研究[D].扬州大学,区域经济学,2012,硕士.
[47]董震.Mathematica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工程力学,2004,硕士.
[48]张瑶.二维磁场重联的OpenCL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计算机技术,2013,硕士.
[49]钟霞.网络裸聊行为的刑法学分析[D].贵州民族大学,刑法学,2013,硕士.
[50]蔡婷婷,齐春萍,朱东华.技术监测在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辽宁教育研究,2003,11:28-30.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