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近端胃功能及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

功能性消化不良近端胃功能及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5-06-04 分类:论文格式 喜欢:3666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摘要一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其不同亚型的近端胃功能探讨目的:应用恒压器(barostat)评价符合罗马Ⅲ标准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及其亚型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和上腹痛综合征(EPS)的近端胃功能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对象和方法:纳入30例FD患者(男13例,女17例,年龄42.5±11.2岁),其中PDS15例,EPS15例。另纳入30名健康志愿者(HS,男14例,女16例,年龄37.2±9.3岁)作为正常对照。记录患者症状评分及总的症状积分(TDSS).采用恒压器检查所有受试者,记录最小扩张压力(MDP),以及初始感觉和最大耐受的压力和容积。在MDP+2mmHg时,记录餐前30min平均容积、餐后60min平均容积、餐后最大容积,并计算适应性舒张容积。结果:(1)与HS组相比,FD组的MDP(6.17±1.95mmHgvs9.27±1.99mmHg,P<0.01)、初始感觉压力(8.44±2.01mmHgvs12.04±2.6mmHg,P<0.01)、最大耐受压力(14.62±3.72mmHgvs19.74±4.18mmHg,P<0.01)、初始感觉容积(123.59±53.26mLvs168.41±73.06mL,P=0.009)、最大耐受容积(451.26±140.44mLvs556.89±124.07mL,P=0.004)均显著性降低。(2)PDS组与EPS组的MDP(6.39±2.27mmHgvs5.94±1.64mmHg)、初始感觉压力(8.21±2.29mmHgvs8.67±1.74mmHg)、初始感觉容积(116.88±44.4mLvs130.29±61.67mL)、最大耐受压力(14.00±4.35mmHgvs15.24±2.99mmHg)、最大耐受容积(414.76±151.45mLvs487.77±122.74mL)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3)与HS组相比,FD组餐前30min平均容积(212.19±120.82mLvs191.69±66.19mL,P=0.418)和餐后60min平均容积(333.97±121.86mLvs385.58±83.05mL,P=0.055)均无显著性差异。FD组餐后最大容积(405.10±111.29mLvs461.10±87.60mL,P=0.031)和适应性舒张容积(190.16±97.22mLvs262.83±78.39mL,P=0.002)均显著性低于HS组。(4)FD组餐后最大容积出现在试餐后15~20min,而HS组则是在试餐后10-15min。(5)30例FD患者中,13例(43.7%)存在胃部感觉高敏,其中PDS6例,EPS7例,两者间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9例(30%)存在胃容受性障碍,其中PDS5例、EPS4例,两者间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4例(13.3%)合并存在,其中PDS、EPS各2例。(6)最大耐受容积与早饱和TDSS分别呈显著性负相关(r=-0.476,P=0.008;r=-0.513,P=0.004);早饱组与非早饱组在最大耐受容积上存在显著性差异(372.42±123.86mLvs505.05±125.54mL,P=0.009).结论:FD患者约半数存在胃部感觉高敏和30%存在容受性障碍,在PDS和EPS亚型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罗马Ⅲ中FD亚型在近端胃功能方面未见显著性差异,其分型意义有待进一步的探讨。摘要二灌注法液体营养餐负荷试验结合胃内压测定评价胃感觉和容受功能目的:灌注法液体营养餐负荷试验(PNLT)结合胃内压(IGP)测定评价FD患者及近端胃感觉和容受功能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对象和方法:57例FD患者(男21例,女36例,年龄42.1±11.2岁),其中PDS27例、EPS21例、PDS与EPS重叠(PDS+EPS)9例,以及30例健康志愿者(HS,男14例,女16例,年龄37.2±9.3岁)纳入本研究,调查受试者的人口学特征和FD症状,然后行灌注法液体营养餐负荷试验(PNLT)结合胃内压(IGP)测定。结果:(1)不同性别、年龄和BMI亚组之间胃内压和灌注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初始饱感时,胃内压和灌注量在FD组和HS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最大饱感时,FD组胃内压和灌注量均较HS组显著性降低(3.2±1.OmmHgvs4.9±1.2mmHg、541±267mLvs768±243mL,P均<0.01)。(3)PDS组、EPS组以及PDS+EPS组最大饱感胃内压分别为:3.3±1.0mmHg、3.3±1.0mmHg、2.6±1.1mmHg均较HS组(4.9±1.2mmHg)显著性降低(P均<0.01);PDS组和PDS+EPS组最大饱感时灌注量分别为:514±280、363±151mL较HS组(768±243mL)显著性减少(P均<0.01);同时PDS+EPS组也较EPS组显著性减少(363±151mLvs652±245mL,P=0.005)。(4)FD及各亚型、HS在顺应性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5)胃内压、灌注量和顺应性在PDS组和EPS组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6)57例FD患者中,34例(59.6%)存在胃部感觉高敏,其中PDS13例、EPS13例、PDS+EPS8例,三型之间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94);18例(31.6%)存在胃容受性障碍,其中PDS9例、EPS4例、PDS+EPS5例,三者间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138),14例(24.6%)内脏同时合并存在其中PDS8例、EPS1例和PDS+EPS5例,分别占各型的29.7%,4.8%和55.6%,三型之间比例有显著性差异(P=0.009)。(7)FD不同症状组与HS进行比较:在最大饱感时,除了EPS-上腹痛组的灌注量与HS组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三个亚组PDS-餐后饱胀组、PDS-餐后饱胀+早饱组和PDS+EPS组中胃内压和灌注量均较HS显著性降低(P<0.05)。早饱组较非早饱组在初始和最大饱感时灌注量均显著性减少(72±41mLvs118±85mL,P=0.033;400±184mLvs598±274mL,P=0.008)。(8)最大饱感时灌注量与早饱和总的消化不良症状积分均呈显著性负相关(r=-0.303,p=0.020;r=-0.311,p=0.019).FD患者胃部容受性障碍组和正常组之间在餐后饱胀、早饱和总的消化不良症状积分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30、0.017、0.039)。结论:PNLT结合IGP测定可评价FD患者的胃敏感性和容受性。早饱与胃容受性障碍密切相关。摘要三灌注法液体营养餐负荷试验结合胃内压测定评价胃感觉和容受功能—与“金标准”恒压器方法比较目的:与“金标准”恒压器相比,灌注法液体营养负荷试验(PNLT)结合胃内压(IGP)测定在评价健康志愿者(HS)和FD患者胃感觉和容受功能中的意义。对象和方法:30例HS和30例FD患者在不连续的两天中,分别行PNLT结合IGP测定和恒压器检查。通过VAS评分,分别记录HS和FD患者不同饱感即初始饱感(VAS1-2分)、轻度饱感(VAS3-4分)、中度饱感(VAS5-6分)、明显饱感(VAS7-8分)、最大饱感(VAS9-10分)时的压力和容积。恒压器在完成胃敏感性检查后行胃容受性检查。结果:(1)不同性别、年龄和BMI在灌注法液体营养负荷试验(PNLT)结合胃内压(IGP)测定和恒压器两种方法所得结果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在HS中,不同饱感时压力指标在两种方法之间均呈显著性相关(VAS1-2分:r=0.441,p=0.015;VAS3-4分:r=0.527,P=0.003;VAS5-6分:r=0.405,p=0.026;VAS7-8分:r=0.402,p=0.028;VAS9-10分:r=0.406,P=0.006);不同饱感时容积指标在两种方法之间均呈显著性相关(VASl-2分:r=0.498,P=0.005;VAS3-4分:r=0.481,p=0.007;VAS5-6分:r=0.362,p=0.049;VAS7-8分:r=0.449,p=0.013:VAS9-10分:r=0.452,p=0.012):PNLT结合IGP最大饱感灌注量与恒压器餐后平均容积呈显著性的相关(r=0.424,P=0.020),最大饱感胃内压与恒压器餐后最大容积、适应性舒张容积呈显著性相关(r=0.454,p=0.012;r=0.402,P=0.028)。(3)在FD组和PDS组中,不同饱感时灌注量与恒压器对应的容积指标均呈显著性相关(VAS1-2分:FD,r=0.380,p=0.038,PDS,r=0.691,P=0.004;VAS3-4分:FD,r=0.382,p=0.037,PDS,r=0.606,p=0.017:VAS5-6分:FD,r=0.557,p=0.001,PDS,r=0.705,P=0.003:VAS7-8分:FD,r=0.590,p=0.001,PDS,r=0.700,p=0.004:VAS9-10分:FD,r=0.626,P<0.001,PDS,r=0.771,P=0.003).在EPS组中,只有最大饱感时灌注量与恒压器对应的胃内容积呈显著性相关(r=0.579,P=0.024)。在FD组、PDS组和EPS组中,最大饱感时灌注量与恒压器餐后平均容积和餐后最大容积均呈显著性相关(FD:r=0.453,p=0.022;r=0.569,p=0.001;PDS:r=O.589,P=0.021;r:0.595,p=0.019;EPS:r=0.520,P=O.047;r=0.542,P=0.037).结论:灌注法液体营养负荷试验(PNLT)结合胃内压(IGP)测定与恒压器(barosat)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且易于操作、患者痛苦小,可用于评价近端胃功能。摘要四功能性消化不良各亚型症状特点及其相关因素分析目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FD及各亚型患者一般人口学、症状学特点、诱发及加重的因素、饮食相关、HP感染、社会支持、患病行为和精神心理状态等。对象和方法:96例FD患者(男34例,女62例,年龄42.9±11.6岁)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罗马Ⅲ标准并被分为PDS、EPS、PDS+EPS重叠(PDS+EPS)三个亚型。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FD及各亚型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症状学特点、诱发及加重因素、饮食相关、社会支持、患病行为和精神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96例FD患者中三个亚型的比例分别为PDS占42.7%、EPS占32.3%、PDS+EPS占25.0%。(2)饮食相关、情绪因素、过度劳累、工作压力以及应激事件在FD各亚型的发病诱因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将FD各亚型的症状加重因素进行比较,只有饮食因素在PDS与EPS中引起症状加重中的比例存在显著性差异(34.1%vs71.0%,P=0.032)。(3)FD及各亚型PDS、EPS、PDS+EPS患者中HP感染率分别为22.5%、24.3%、19.2%和23.5%,各亚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4)FD及亚型、HS之间在社会支持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5)FD及亚型在患病行为量表中分别有9和7项指标得分显著高于HS组(P<0.05)。(6)FD各亚型患者中心理评定异常比例、焦虑评分(SAS)和抑郁评分(SDS)异常的比例在FD各亚型中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SDS异常组中早饱症状积分显著高于SDS正常组(Z=2.229,P=0.019)。结论:FD各亚型患者之间在一般人口学特征、消化不良特点、诱发因素、HP感染率、社会支持、患病行为和精神心理方面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饮食因素在EPS患者症状加重中起一定的作用。合并焦虑的FD患者更易发生早饱。
【作者】邓莉;
【导师】姚树坤;
【作者基本信息】北京协和医学院,内科学,2014,博士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感觉高敏;容受性障碍;液体营养餐;负荷试验;

【参考文献】
[1]羊山军.风险投资的风险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产业经济学,2003,硕士.
[2]欧健,陶雪辉,艾克明,郑洪,倪保璐.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水力设计系统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4(01)
[3]张春雷,陈俊彬.电信运营企业信息化发展策略[J].通信企业管理,2005,08:75-77.
[4]任继平.芽孢杆菌制剂对大肠杆菌感染仔猪免疫应答及肠道菌群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临床兽医学,2014,博士.
[5]田琳.书法家的自我教育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2013,硕士.
[6]张燕云.大庆朝长地区葡萄花油层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产普查与勘探,2013,硕士.
[7]吴荣荣.黑河流域分水制度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区域经济学,2014,硕士.
[8]李辉,李学伟,胡姚刚,杨超,赵斌.风电机组运行状态参数的非等间隔灰色预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09:29-34.
[9]田利利.氧化铝改性及其负载Pt基催化剂催化丙烷脱氢[D].华东理工大学,2013.
[10]罗尧晴.汉英翻译中的合句译法[D].湖南师范大学,翻译(专业学位),2014,硕士.
[11]齐雁,李石君,薛海峰.对演变数据进行关联规则挖掘的新方法[J].计算机工程,2002,11:126-127+130.
[12]沈庆贺.高压厂用故障后备保护方案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学位),2012,硕士.
[13]罗俊连.广东省清远市国土资源局清新分局公文绩效管理探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公共管理,2014,硕士.
[14]李晓兵,陈云浩,余弘婧.发展NECT土地覆盖特征数据集的原理、方法和应用[J].植物生态学报,2005,02:185-196.
[15]苗田.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区域经济学,2014,硕士.
[16]赵文会.数据仓库与财务决策支持系统[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2,06:17-19.
[17]贾景峰.《逸周书》军事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中国古代史,2004,硕士.
[18]冯军.船舶舱室智能虚拟布置设计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
[19]李晶.引入信息修正因素的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D].沈阳工业大学,会计学,2004,硕士.
[20]彭佳悦,刘亚利,黄杰,李泓.锂离子电池基础科学问题(Ⅺ)——锂空气电池与锂硫电池[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4,05:526-543.
[21]侯永霞.草原度假村空间设计中民族文化符号系统的构建[D].内蒙古师范大学,设计艺术学,2012,硕士.
[22]钟若铭.产品认证行业的应收账款管理与坏账风险控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2013,硕士.
[23]刘持军.丙烯酸改性水性醇酸树脂的制备[D].湖南大学,化学工程,2012,硕士.
[24]王敬.负离子聚合法丁二烯/异戊二烯无规共聚橡胶合成及结晶行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2013,硕士.
[25]张飞.基于DIIM模型的农业洪水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农业资源利用,2013,硕士.
[26]洪崧耀.马蒂斯与野兽派研究[D].苏州大学,美术学,2013,硕士.
[27]刘建明.microRNA在胃癌细胞株MKN-45肿瘤干细胞中的表达谱研究[D].苏州大学,外科学(专业学位),2014,博士.
[28]冯晔.职工参与制度立法研究[D].湘潭大学,经济法,2003,硕士.
[29]马荧雪.免疫性内耳病模型的建立及内耳干扰素-γ的表达[D].南京医科大学,耳鼻咽喉科学,2013,硕士.
[30]孙敏敏.Backprojection成像多核并行计算系统设计[D].南京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2013,硕士.
[31]虞和滨.钢结构的连接和计算[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结构工程,2004,硕士.
[32]孙爱凤.基于语料库的英汉迂回致使构式对比研究[D].安徽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3,硕士.
[33]位金念.高中化学STS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河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2012,硕士.
[34]徐文会.农村地理国情监测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2014,硕士.
[35]凌文锋.螺旋伞齿轮新加工方法及关键技术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
[36]齐麟.当代中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2013,硕士.
[37]刘东辉.计算机动态取证技术的研究[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5,09:45-47.
[38]王养生.电信综合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厦门大学,软件工程,2014,硕士.
[39]赵东杰.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器设计与研发[D].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13,硕士.
[40]张磊昌.超支化聚合物改性OMMT/HNBR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2013,硕士.
[41]陈小斌.高中生物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
[42]谢如鹏.无速率码的比特删除速率自适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2013,硕士.
[43]靳美玲.基于FPGA的车载行人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东北大学,电路与系统,2010,硕士.
[44]隆美容.耐重金属镉丝状真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D].塔里木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13,硕士.
[45]周云海,沈广,危雪.燃气联合循环机组作为黑启动电源的可行性及其仿真[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14:99-103.
[46]刘丽.4-取代苯甲酰基吡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热致变色性能的研究[D].新疆大学,化学工程,2013,硕士.
[47]彭超.Vps18在小鼠神经细胞存活、迁移和树突发育中的功能以及应用piggyBac转座子筛选肿瘤抑制基因[D].复旦大学,发育生物学,2012,博士.
[48]刘培林.进展期胃癌的治疗进展[D].苏州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2014,硕士.
[49]朱立娜.初中生化学微粒观发展水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学科教学(专业学位),2013,硕士.
[50]李艳梅,杨涛.中国CO_2排放强度下降的结构分解——基于1997年-2007年的投入产出分析[J].资源科学,2011,04:605-611.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