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创新:理论和应用研究

产品创新:理论和应用研究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5-06-18 分类:期刊论文 喜欢:3771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马克思和熊彼特都是毕生关注资本主义命运的经济学家。他们关于“创新”的经济思想有融通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尝试将熊彼特意义上的“创新”纳入马克思经济学的框架是本文理论探讨的主要目标。根据熊彼特关于经济学理论的划分,我们认为马克思经济学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基础上建立的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和利润率平均化理论,类似一个描述经济活动的一般均衡理论,而马克思关于机器大工业和生产方式变革的理论则类似于一个动态经济学理论,在熊彼特经济学中,前者称为“循环流转”,后者称为“经济发展”。马克思经济学并没有忽视“创新”,而是将创新视为资本主义制度内生的产物。在马克思经济学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决定了资本家在经济中的角色定位,创新的动力来自于整个体系,而不是源于个人动机或个性特征,提高生产力水平是资本主义内在规律的强制性结果。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断言:资本主义不到一百年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也以生产力的巨大破坏为代价)。作为人格化的资本的代表,内在的利润动机和外在的市场竞争决定了资本家必须不断地改进生产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取超额剩余价值,从而最终提高整个社会的相对剩余价值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的的“创新”内在于资本积累的历史过程中,构成了资本主义不断地发展生产力、扩大物质财富的经济动力。因此,马克思的“创新”概念主要是指在既定的产品结构和分工体系下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工艺创新,而熊彼特的“创新”概念的涵义,则更接近马克思所分析的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那种结构性转变。我们认为,马克思经济学不仅提供了工艺创新的理论,而且提供了产品创新的分析范式。在《资本论》和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研究了“机器产品创新”引致的生产方式变革的具体机制,分析了既有的资本主义分工体系及相应的物质基础如何催生产品创新,以及机器产品创新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资本积累的影响,敏锐地观察到英国棉纺织工业长达90余年的长期波动历史,阐释了以“产品创新”为核心的生产力发展推动资本主义向更高阶段作上升运动的一般规律,构建了不同于新熊彼特学派和SSA学派长波理论的“动态经济学”的理论框架:(1)从一定生产方式的内部结构和分工动态来分析产品创新的原因;(2)根据产品创新、分工扩展和内生的市场扩张来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革的具体机制;(3)将“基础创新”特别是生产资料部类(资本品)的创新以及相应的固定资本投资作为经济分析的核心变量(自变量);(4)分析产品创新对于劳动组织方式、发展阶段、经济制度和社会意识形式的具体影响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研究产品创新之于马克思经济学的方法论意义在于:产品创新可以作为唯物史观和马克思辩证法的一个重要的中介概念。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方法论思想体现为实践的、唯物的和辩证的观点。所谓实践的观点,就是要从人的能动的活动出发去理解现实,从人类生活的再生产的角度分析由一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产关系总和所构成的经济结构;所谓唯物的观点,是指不是从人的观念、社会意识来解释社会现实和社会存在,而是从社会存在、从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关系)来解释社会意识和社会事实;所谓辩证的观点,就是要从社会内在的动力去解释发展变化的逻辑,说明一个社会的内部联系以及由于内在矛盾而“自己运动”过程。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重要方面是其中的“关系本体论”和“时间哲学”。在马克思看来,一切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最终都可归结为“关系”,即作为主体的“我”与“他者”(包括“我”自己以及其它作为主体的“我”)之间的联系。在马克思的语境中,社会存在是“主体间性”的,主体间的共在、我与他者之间的交往、对话,构成了社会存在基本要素。马克思关于“时间哲学”的基本观点是: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有限的资源,每个人都经历着自己的自然时间,在生命的持续期间从事各种实践活动。而“社会时间”是由从事生产劳动的时间和从事其它活动的时间构成,前者马克思称之为“劳动时间”,后者马克思称之为“自由时间”。由于“自然时间”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标准,所以马克思用自然时间这个外在的尺度来衡量“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的多少及其比例。马克思认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劳动时间在不断减少,而自由时间在不断增加,因此,人类的自由程度在不断加大。这体现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趋势。当劳动时间缩短到一定程度,劳动本身成为一种内在的需要,而不再作为生存的强制性要求时,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未来社会,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的界限已经模糊了,劳动成为一种自由的创造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审美和享受活动。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提出了“半天工作日”的可能性,这一观点为第四国际的曼德尔所继承,在《权力与货币》一书中,曼德尔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思想,主张将工作日缩短为半天,即半天劳动,半天自由活动。运用马克思的方法论思想,我们进一步提出了“常规实践”和“创新实践”的划分。常规实践,是指重复性、依照既定的模式进行的活动。创新实践,指的是实践活动中出现了新的情况,产生了新事物,改变了原有的实践方式。创新实践是社会变化的内在动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来源于人们的创新实践。作为科技创新物质形态的产品创新是生产劳动中的创新成果,根据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它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因此,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引入创新实践的概念,使实践的、辩证的、唯物的世界观具体化,而引入产品创新的概念,则进一步将“创新实践”及其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实证化,从而把世界观和方法论变成了具体科学的可操作性概念。产品创新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在一个社会中,由专业化所导致的分工深化以及由产品创新推动的分工扩展,是自发秩序的两个重要方面。产品创新导致市场的内生扩张,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原因。论文构建模型分析了产品创新推进分工扩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内在机制,论证了产品创新、自发秩序和经济均衡的关系。我们认为,经济发展是分工演进、市场秩序扩展和经济均衡三种力量共同作用的产物,表现为经济运行过程的结构性变迁。第二,根据曼德尔提出的非对称的长波机制的原理,我们将产品创新看做推动平均利润率阶段性上升的主要力量,认为虽然马克思提出的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是一个长期作用的机制,但由于产品创新所导致的利润率上升,资本主义平均利润率呈现为波浪式的下降过程。通过构建理论模型,论文分析了利润率的波动对于社会总资本积累速度的影响,引入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一般趋势的分析原理,论证了“产品创新-利润率-资本积累速度-就业和收入分配”这几个核心变量依次影响的具体机制,并针对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导致两极分化和排斥性增长的一般趋势的分析,提出资本主义体系内在的负反馈机制。根据分工、利润率、资本积累和收入分配四个关键词所构成的宏观经济学,阐释了产品创新所产生的宏观经济效应。第三,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了产品创新对制度变迁的决定性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产品创新引起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2)在一定的所有制条件下,产品创新引起具有明显特征的社会发展阶段的变迁;(3)产品创新引起劳动过程和组织形式的变化。以上研究,形成了以“产品创新”为核心变量的一个关于经济发展内在机制的全面的理论框架,将马克思经济学与熊彼特经济学进行了有机结合。在以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我们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资本主义时代工业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凡是产品创新走在前列的国家就率先崛起并引领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1760-1830年的英国、1865-1945年的美国、1871-1913和1946-1969年的德国、1955-1973年的日本都是通过产品创新而迅速成为世界强国,从而主导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比照产品创新对于利润率和资本积累的影响,我们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化改革的制度创新“红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外向型经济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制约及其存在的问题。我们的观点是:随着市场化改革进入后期阶段以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外部需求造成的巨大冲击,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制度创新红利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会逐渐减弱,我国经济将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这个阶段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便在低成本要素投入的优势丧失前,实现技术模仿和技术引进的经济发展方式向以技术创新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式转换。如果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方式概括为“制度创新驱动的数量型扩张”,那么,未来的发展方式将转变为“科技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发展”。论文还进一步分析了产品创新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认为抢抓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机遇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本文试图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贡献:第一,在选题上,将熊彼特意义上的“创新”纳入马克思的理论框架,分析了产品创新对宏观经济和制度变迁的影响,与已有的研究相比,进一步扩充研究范围、探讨内部机制,原有的研究主要是分析资本积累的矛盾导致产品创新,产品创新推动扩张性长波。第二,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来研究产品创新的经济影响,突出了研究的方法论涵义,不再把经济周期理解为“循环”,而是把资本主义理解为一个辩证的运动过程,根据产品创新来区分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唯物史观进行实证研究;第三,用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来解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及其转型,论证制度创新“红利”递减,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的调整转变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科技创新稳增长促转型的意义和内涵。
【作者】肖磊;
【导师】赵磊;
【作者基本信息】西南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2014,博士
【副题名】基于马克思经济学的逻辑
【关键词】产品创新;马克思经济学;熊彼特经济学;宏观经济;制度变迁;创新驱动;

【参考文献】
[1]刘宇奇,陆一平,查建中,贾凌燕.矩形块划分的二维空间数据挖掘算法及其应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5,04:107-110.
[2]王弘杨.腔中V型三能级原子的共振荧光[D].华中师范大学,光学,2013,硕士.
[3]王铁柱.生物质焦油催化裂解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3.
[4]杨春香.高速公路项目在投标阶段和标后的成本管理[D].华侨大学,项目管理(专业学位),2013,硕士.
[5]吕昌灵.基于集中式控制的空间态势感知系统[D].北京邮电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2013,硕士.
[6]郎敬彬,李士学,郎占清,黄春生.用定量静压技术改造德国DKZ四米立车[J].一重技术.2000(04)
[7]王晓晶.护环液压胀形加载路径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D].燕山大学,材料加工工程,2014,硕士.
[8]白新营.初中生网络成瘾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硕士.
[9]李大勇.HAP/Mg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表面处理[D].吉林大学,材料学,2014,硕士.
[10]范晓娟.白腐真菌对水葫芦木质纤维素的降解及其对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环境工程,2013,硕士.
[11]曾洁.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学科教学,2012,硕士.
[12]于丹丹.T淋巴细胞功能变化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相关性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血液病学,2012,硕士.
[13]张巍巍.石墨烯联手辉钼矿催生新型闪存[N].科技日报,2013-03-25002.
[14]杨杨.临夏农村地区回族女性婚姻观的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民族学,2013,硕士.
[15]齐桂雪.北二东层系调整后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开发指标预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油气田开发工程,2013,硕士.
[16]江汶波,葛运华,王财富,魏岩.电法资料的综合处理[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4,S1:123-126+170.
[17]熊桂洪.碘氧化铋及其异质结构的构筑和光降解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化学,2013,硕士.
[18]苏佳佳.寒冷干旱地区日光温室内温度场的数值模拟[D].内蒙古农业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2013,硕士.
[19]夏天泉.四川电力走出去战略的具体实践[D].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2004,硕士.
[20]邢蓉.红色文化在新时期的价值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2012,硕士.
[21]魏帆,任旭.基于业主角度的建筑供应链控制机制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4,11:69-71.
[22]叶夫根尼.俄汉定语比较与翻译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3,硕士.
[23]练秋生,石保顺,陈书贞.字典学习模型、算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自动化学报,2015,02:240-260.
[24]国能科诺赛仕企业数据挖掘实验室赵纪元.挖掘数据中的“宝藏”[N].中国计算机报,2001-07-16E08.
[25]杨梦妮.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2013,硕士.
[26]周维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水压力计算的数值模拟[D].重庆交通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2012,硕士.
[27]李荷华.面向智能体的化工过程运行系统信息集成模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3.
[28]黄妮.西安中石化加油站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位),2012,硕士.
[29]张淑敏.SEG北京联络部1998年举行第二次学术活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8,05:700.
[30]MaFang.Analyzing Chinese Football Interview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levance Theory[D].西安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4,硕士.
[31]杨小梅.DY工业园经营管理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4.
[32]雷得定.环保(E0/E1级)人造板生产的系统解决方案[J].林产工业.2006(02)
[33]蒋治强.船用大抓力锚抓底性能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工程,2013,硕士.
[34]张雪晨.论TRIPS协议药品强制许可制度[D].天津财经大学,国际法学,2012,硕士.
[35]尹思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流方案决策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水工结构工程,2004,硕士.
[36]捷尼娅.汉俄缩略词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2012,硕士.
[37]覃庆梅.涪陵区公路洪灾孕灾环境分区[D].重庆交通大学,自然地理学,2011,硕士.
[38]张春燕.徽州私人藏书家的地理分布考察[D].吉林大学,历史文献学,2014,硕士.
[39]康诚.情绪记忆的增强效应:自动与控制编码加工[D].陕西师范大学,2014.
[40]滕志庆.本钢冷烧环冷机打滑检测保护装置的改造[J].冶金自动化,2013,01:73-75.
[41]康晓东.谈谈CAD及其相关技术[J].机电一体化.1999(01)
[42]郭君臣.公允价值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研究[D].辽宁大学,会计学,2012,硕士.
[43]冯磊.土地整治促进农业发展研究[D].长安大学,农业资源利用(专业学位),2014,硕士.
[44]张柏宁.中学思想政治课对话式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教学,2014,硕士.
[45]宋玥洁.意义解释法在古汉语诗歌诗性隐喻中的应用研究报告[D].东北师范大学,翻译,2012,硕士.
[46]商威.数据挖掘在发电企业的应用[J].电力信息化,2005,10:77-79.
[47]郭伟,包逸萍.杭州光伏产业专利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4,05:29-32.
[48]雷芳芳.我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经济法思考[D].山西财经大学,经济法,2014,硕士.
[49]宋睿.WTO框架下我国政府采购法律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经济法,2004,硕士.
[50]吴超.规范引力对偶以及全息量子色动力学[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论物理,2014,博士.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