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背景下零售业演化与创新研究

产业融合背景下零售业演化与创新研究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5-06-07 分类:期刊论文 喜欢:2538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信息化进程的兴起,对产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和深刻的影响,其中个能引发整个产业体系架构历史性变迁的变化,就是信息化进程中的产业融合(Convergence)。这一融合过程,首先于20世纪90年代在电信、广播电视及出版等部门体现出来,使得原本提供不同信息产品、不同功能的服务以及面向分割市场的上述三个产业的固定化边界模糊并趋于消失。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产业融合的范围也不断扩大,由最初的三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及互联网)融合,发展到如今的三大产业之间、同一产业不同行业之间、同一行业不同组织之间的相互融合;融合的程度也日渐加深,由产品、技术等方面的融合发展到业务、市场、运作,甚至理念的融合。而在流通市场上,零售业作为联结第一、二产业及第三产业其他行业和消费者的桥梁,本质上决定了它与其他产业、行业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但是,很长时间以来,许多学者都把这种联系视为一种依赖从属关系,即零售业作为制造业的一个附属产业,是一种从属于、依赖于制造业的关系,因此,这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对零售业发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忽略了零售业在产业融合背景下与其他产业、行业相互融合、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的客观趋势和潮流。产业的发展除了受自身条件和市场竞争的影响之外,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进步,而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会使得各产业的边界逐渐模糊或消融,从而促进产业融合的发生及扩散,而产业融合又会对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等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产业融合不断深化的这一背景下,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零售业,也不断突破自身的产业边界,与其他产业或行业相互延伸、彼此渗透,不断发展出新的零售业态,赋予零售新的功能,甚至形成新的产业形态,使整个零售业呈现出融合发展的趋势。因此,本文以产业融合背景下零售业的演化与创新为研究主题,力图从产业融合的全新视角,对我国零售业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探讨产业融合趋势下,零售业突破自身产业边界,通过与其他产业的交叉、渗透、延伸、重组,实现融合发展这一现象,通过分析产业融合对产业和企业的影响以及零售业的演化历程,进一步分析现代零售业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及具体模式,并结合具体案例,分别论述了零售业与第一、二产业的融合发展,与第三产业内部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以及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发展,其中,重点分析了零售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创新所形成的新型商业形态——网络零售。最后,就当前我国零售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共分7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论。该章是整篇论文的基础,旨在为整个研究的展开做好铺垫。首先,阐述了论文的写作背景及研究意义。然后,针对本文的研究对象,对零售、零售业、零售业态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对产业融合与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等概念的区别进行了辨析,以避免对研究对象的模糊认识。最后,概括性地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框架结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第二章,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本章搜集、整理了国内外大量关于零售业演进与创新的文献,并对其进行了概述和评论,从而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本文研究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产业融合理论、竞争优势理论、产业创新理论、供应链整合理论。第三章,产业融合的影响分析。本章结合传统产业分类法,运用产业组织经典理论——SCP分析范式,分析了产业融合对产业组织的影响,具体包括对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等所产生的影响,指出产业融合作为产业关系的一种变化,使得传统产业边界被打破,形成融合型产业体系,并以交叉融合、延伸融合、重组融合以及渗透融合的方式表现出来。在产业融合过程中,企业生产技术、竞争基础会发生变化,这不仅导致企业所处产业环境的变化,而且也导致了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发生变革,促使企业调整其市场行为,最终影响其市场绩效。此外,产业融合还会影响政府的产业政策,对产业规制提出新要求。本章为全文的理论核心,意在为下文的进一步分析奠定基础。第四章,产业融合背景下零售业的演化与创新。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从国内外零售业的演化入手,将零售业的演化发展分为传统意义下的演化与发展和产业融合背景下的演化与发展,分别对其进行论述,并重点分析了产业融合背景下的零售业演化与发展,提出了零售业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及4种具体模式。第五章,产业融合背景下零售业创新内容分析。这是本文的核心部分,根据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分析,本章对零售业融合发展的4种模式展开了具体分析,包括零售业突破第三产业边界,与第一、二产业的融合发展,具体为基于供应链战略战盟思想,零售业与农业融合形成的“农+超”模式,零售企业与制造企业融合形成的供应链动态战略联盟,零售业突破行业的边界与第三产业内其他行业相互融合形成的购物中心,并对应各模式,结合经典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第六章,零售业融合创新的典型模式——网络零售。这也是本文的核心部分。零售业除了突破传统的第三产业边界和自身行业边界,与其他产业、行业融合发展外,零售业还与高新技术产业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电子商务这一新型商业形态,其典型模式为——网络零售。作为一种新的零售业态和零售业融合创新的典型模式,本文将网络零售抽离出来独成一章进行了重点分析。在对网络零售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整理、综述的基础上,对我国网络零售的整体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和分析,然后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了我国网络零售的两种主要模式,对网络零售的特征和对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分析,其中,侧重分析了网络零售给实体零售所带来的冲击。第七章,零售业融合发展与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本章是全文的落脚点。首先,通过分析,得出当前我国零售业融合发展与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思想层面,社会各界对产业融合,尤其是对零售业融合发展的认识不足;二是微观企业层面,部分零售企业在产业融合过程中,未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改进管理、提高自身实力,导致经营困难;三是宏观制度环境层面,相关政府部门对零售业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及规范程度有待加强。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促进我国零售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思想上,要树立流通先导的理念,明确零售业融合发展是零售业在产业融合背景下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零售企业的必然选择,是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微观上,零售企业要不断调整经营策略,提高自身能力,顺应零售业融合发展这一历史潮流;宏观环境方面,政府应积极地营造有利于零售业融合发展与创新的制度环境。总体来看,本文的创新点包括以下几点:(1)研究视角的选取,首次将零售业的演化与创新置于产业融合这一背景下进行研究,从中观产业和微观企业相结合的视角研究零售业的演化与创新,突破了对零售业发展研究的传统思路,提出了在产业融合趋势下零售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任何产业的发展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任何一个产业与其他产业、行业的相互关系也是动态的、历史的,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升级而不断演进和变化的,零售业的发展也是如此。本文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之上,首次明确地对产业融合与零售业发展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分析,提出零售业跨产业、跨行业的融合发展是零售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零售企业只有顺应零售业融合发展这一经济规律,方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或保持竞争优势。(2)通过分析,明确了零售业融合发展的内涵,即零售业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条件下,在信息化的进程中,逐渐突破自身的产业边界,与第一、二产业及第三产业其他行业相互渗透、彼此延伸,在产品、技术、业务、运作、市场甚至理念上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产生新的零售业态,赋予零售新的功能,甚至形成新的产业形态的过程。零售业与其他产业或行业间的分工协作产生于社会分工深化,零售业作为独立的产业部门与生产部门脱离;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零售业与其他产业或行业开始突破原有的产业边界,产业触角向彼此延伸,出现了各产业间产品、技术的融合发展;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高度发展,服务不仅是增值手段,更是成为基本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活动的核心内容。零售业与其他产业或行业的界限更加模糊,彼此间除了在产品、技术方面实现融合外,在业务、运作、市场,甚至理念上也相互融合。(3)以交易成本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为指导,分析了零售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消费需求的变化促进了零售业与其它产业的关联,零售业市场竞争的加剧推动着零售业协同的出现和发展,产业关联的增强和产业协同的深化最终导致零售业融合的出现,而技术创新和政府规制的放松是零售业融合的必要条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其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与个性化的趋势,在产品或服务市场上,谁能更快更准地掌握市场需求信息,谁就能更能获得竞争优势。因此,为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场需求信息,有效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上游生产企业必须加强与下游具有信息优势的零售企业的关联关系。因此,消费需求的变化促进了零售业与其它产业的关联。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外资零售企业的大举进入,导致我国零售业内的竞争日趋激烈,为应对残酷的市场竞争,获取有限的市场份额,一些零售企业不得不与供应链上其他企业展开广泛、深入的合作,以充分利用这些企业的优势资源提高自身竞争力,由此推动着零售业协同的出现和发展。产业关联的增强和产业协同的深化最终导致零售业融合发展的出现,而在此过程中,技术的进步和政府规制的放松为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使零售业的融合发展成为可能。(4)本文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划分出了产业融合发展的类型,分析了不同融合类型的特征,并据此提出了零售业融合发展的4种具体模式‘,即零售业突破第三产业的边界,与第一、二产业相互渗透和融合,零售业突破自身行业边界与第三产业内其他行业相互融合,零售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相互融合,零售业内部不同业态的融合。具体而言,分析了在产业融合背景下,零售业基于供应链战略联盟思想,与第一产业农业融合形成“农+超”模式,与第二产业制造业融合形成零供战略联盟;零售业与第三产业其他行业融合形成新的商业形态——购物中心,与高新技术产业融合形成新的零售业态——网络零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融合发展与创新是现代零售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的观点。(5)深入论证了我国零售业融合发展与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如:思想上,长期受“重生产,轻流通”思想的影响,对商业发展重视不够,尤其是企业决策者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零售业融合发展与创新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微观主体上,零售企业自身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经营布局不合理,信息化建设滞后,、专业人才缺乏等;宏观外部环境方面,政府长期以来对制造业的产业政策偏好、对零售业不合理的规制以及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社会诚信制度的缺失等,都不利于零售业的融合发展与创新。为此,本文提出要深化思想认识,提升零售企业组织程度,改进经营方式、加强信息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同时,政府要完善对零售业的规制体系,出台一系列有利于促进零售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积极引导零售业融合发展,加强社会诚信制度建设,为零售业融合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作者】龚雪;
【导师】何大新;
【作者基本信息】西南财经大学,流通经济学,2014,博士
【关键词】产业融合;零售业;演化;创新;竞争优势;对策;

【参考文献】
[1]洋滢.新疆塔里木河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学位),2012,硕士.
[2]樊琳.论劳动法上的劳动者[D].北京化工大学,民商法学,2013,硕士.
[3]刘保军.青州市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及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公共管理,2011,硕士.
[4]董莹.圣洁天国—毛姆西班牙游记研究[D].西北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2014,硕士.
[5]陈凤华.乌海市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学位),2012,硕士.
[6]赵月乔.异常派现对盈余质量的信号作用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2013,硕士.
[7]周美玲.镁合金盒形件拉深过程理论研究[D].燕山大学,机械工程,2014,硕士.
[8]吴芝红.鞍钢新轧投资价值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工商管理,2004,硕士.
[9]杨芳儿,沈涛,郑晓华,郑晋翔.基片温度对脉冲激光沉积CN_x薄膜的组织结构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3,04:371-376.
[10]李少辉.DICOM标准下安全传输策略研究和实现[D].浙江工业大学,2012.
[11]李胜南.四种分子标记技术在离褶伞中的建立及应用[D].吉林农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12,硕士.
[12]肖凤利.兴龙轮毂有限公司绩效考核体系优化研究[D].燕山大学,工商管理,2013,硕士.
[13]田园,李彤,冯珊.宏观经济智能决策支持系统MEIDSS[J].控制与决策,1996,05:576-579.
[14]迈昭.希拉里演说模拟口译实践报告[D].河北大学,英语口译,2014,硕士.
[15]孙峰.A·斯卡拉蒂歌剧咏叹调演唱分析[D].西南大学,音乐(专业学位),2014,硕士.
[16]邬慰娟.A建筑企业知识型员工敬业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企业管理,2012,硕士.
[17]王昕.高职英语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12,硕士.
[18]张班.影响山东省高水平运动员篮球考生训练的相关因素和训练方法[D].山东师范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2013,硕士.
[19]刘小勇,常态玉,盛建东,顾志刚,王斌.GIS系统集成技术在农业工程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农业机械学报.2003(04)
[20]黄剑,关治洪,王仲东.不确定网络控制系统具有H_∞性能界的鲁棒控制[J].控制与决策,2005,09:1002-1005+1011.
[21]武艳丽.乌海电网电压无功优化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学位),2012,硕士.
[22]何方.小麦—长穗偃麦草杂种后代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及种质材料的筛选鉴定[D].山东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2014,博士.
[23]王玉宁.变通策略在《失聪之刑》翻译中的运用[D].复旦大学,翻译,2012,硕士.
[24]孙晶.护理人员组织公平感与工作倦怠、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应用心理学,2012,硕士.
[25]孙立艳.桑菊感冒片生产工艺改进[D].天津大学,制药工程,2013,硕士.
[26]田应兵,熊明彪,熊晓山,宋光煜.若尔盖高原湿地土壤-植物系统有机碳的分布与流动[J].植物生态学报,2003,04:490-495.
[27]李晨.建设项目工程造价风险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工程管理,2014,硕士.
[28]陈国栋.掺铒光纤放大器模块免调纤软件的分析与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2013,硕士.
[29]胡代英.论我国网页的著作权保护[D].西南大学,民商法学,2013,硕士.
[30]吴莹莹.地震断层识别方法研究及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13,硕士.
[31]宗诚.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政治建设战略思想[D].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4,硕士.
[32]刘振.沸石分子筛孔结构及酸性对催化纤维素水解作用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4.
[33]侯琳.希区柯克的悬念叙事艺术及其“本土”价值[D].吉林大学,广播电视,2014,硕士.
[34]蔡方伟,刘珧,殷虹,张红星.宝钢三期原料场PLC控制系统[J].冶金自动化,2000,04:58-59.
[35]解囡.教师专业发展:初入职小学英语教师反思性教学日志案例分析[D].青岛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3,硕士.
[36]姚仕廉.论我国刑法学中的犯罪概念[D].湖南师范大学,法学理论,2004,硕士.
[37]李雪.团队冲突对团队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2013,硕士.
[38]何梦妮.基于SFA的建筑企业人力资源效率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39]郭玉芳.上级认知信任反馈对新员工知识共享意愿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企业管理,2013,硕士.
[40]刘欢.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专业学位),2014,硕士.
[41]任淑霞.基于电子病历的时态数据库技术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3.
[42]王才子.高精度红外图像绘制与评价[D].河南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13,硕士.
[43]黄元龙.超宽带电子标签技术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2014,硕士.
[44]王凤英.镉对白花曼陀罗再生植株和毛状根生长及吸收镉的影响[D].西南大学,植物学,2014,硕士.
[45]邱静子.秦印界格篆刻章法审美探析[D].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2014,硕士.
[46]孟志昌.基于计算的中药靶点预测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47]李慧灵.能源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会计学,2014,硕士.
[48]林琳.浅议在数据挖掘中应用抽样技术[J].江苏统计,2003,06:12-13.
[49]蓝健.大米色选机的应用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现代农业装备与设施技术,2012,硕士.
[50]王西文,苏明军,徐尚成,王宇超,鲁烈琴,张喜梅,冯会元,刘志强.叠前地震反演在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天然气预测中的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8,03:300-307+370+22.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