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支持向量数据描述的遥感图像病害松树识别研究

基于支持向量数据描述的遥感图像病害松树识别研究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21-10-30 分类:硕士论文 喜欢:2221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最严重的国家,而松树又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森林物种资源,具有很高的经济和实用价值。近年来,由于受松材线虫病的侵染,许多地区的松林相继发现大量的枯死松树。由于该病害具有传播速度快、致病能力强、适生范围广等特点,导致整个松林遭到毁灭,因而被列为林业病虫害之首,不仅严重威胁我国林业资源和生态建设,而且给国民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研究实现松林中病害松树的识别与监测,对预防松树病虫害、保护松林资源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的病害松树识别主要依靠病虫害专家人工实地调查进行,受山区地形条件、调查人员责任心等影响,这种方法很难及时准确地掌握疫情,而且难以大范围推广。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卫星监测平台获取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对监测大面积枯死松树非常有效。然而受卫星运行周期、大气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卫星遥感技术难以发现单株染病松树,另外受经费成本的制约,不适合长期大范围地应用。因此寻找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识别与监测方式,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小型无人机为空中飞行平台,以双光谱相机为遥感探测手段,获取松林的可见光和近红外图像,综合运用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知识实现病害松树的识别与监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阐述了松树病虫害识别与监测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区与数据源,并介绍了支持向量数据描述的基本理论和发展现状。2.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支持向量数据描述的遥感图像病害松树识别方法。首先根据不同地物的特点,提取可见光图像和近红外图像各颜色分量作为相应像素点的颜色特征,接着通过提取加窗图像块的灰度共生矩阵得到中心像素点的纹理特征,然后通过建立关于训练样本中心距离的权重函数来构造加权支持向量数据描述多分类模型,进而将图像中地物多输出分类,从而实现病害松树的有效识别。多组对比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识别准确性。3.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特征和改进的加权支持向量数据描述多分类的病害松树识别方法。该方法基于每类样本的单像素和中心局部区域进行特征提取,构建相应特征向量,在传统支持向量数据描述多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将处于分类模型模糊区域的样本使用K近邻隶属度函数估计法进行判别决策,并结合权重函数和小波核函数的优点,构建加权小波支持向量数据描述多分类器,并应用于病害松树的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避免了传统支持向量数据描述多分类方法中对模糊区域样本决策的盲目性,在局部样本中寻求密度高的样本类别,大大提高了病害松树的识别率。4.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稀疏表示和加权小波支持向量数据描述的松树多级病害识别方法。首先对松树双光谱图像进行特征提取,然后利用特征数据集构造学习字典,根据学习字典计算每个样本的稀疏系数,得到样本的稀疏表示特征向量,输入加权小波支持向量数据描述多分类器模型,从而将受不同病害程度的松树有效地分类识别。实验结果无论从视觉上还是定量评价上均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作者】张学敏;
【导师】胡根生;
【作者基本信息】安徽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2014,硕士
【关键词】无人机;遥感图像;病害松树识别;特征提取;支持向量数据描述;稀疏表示;多分类;

【参考文献】
[1]张泯泯.基于自适应随机元胞自动机的数据挖掘技术[D].浙江大学,2004.
[2]夏竹,刘超颖,魏文博,任敦占,郎克让,陈耿毅,王玉柱.地震道时间域频率属性特征和地层层序划分[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5,05:78-88+144+18.
[3]王健.浙江省医药企业核心能力的构建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5.
[4]毛小平,吴蓉元,曲赞.频率域位场下延的振荡机制及消除方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8,02:230-237+284.
[5]胡玲凤.面向农机制造业的PDM需求分析[J].中国农机化.2004(06)
[6]张丽红,赵俊忠.网络入侵检测技术分析[J].交通与计算机,2003,06:53-56.
[7]范丽香.中学美术鉴赏课程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学科教学,2013,硕士.
[8]郭茜,蒲云,郑斌.基于故障贝叶斯网的冷链物流系统可靠性分析[J].控制与决策,2015,05:911-916.
[9]翟娜.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权益分配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民族学,2013,硕士.
[10]冯丽媛.长沙市天心区社区公园游人时空动态格局调查分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学位),2014,硕士.
[11]张敏.薇甘菊中黄酮的提取分离及生物活性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生物化工,2014,硕士.
[12]宋立莎.急性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及乙戊重叠感染的研究[D].吉林大学,内科学,2013,硕士.
[13]李韦憬.国内中小医药包装企业蓝海战略运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工商管理,2013,硕士.
[14]杨波.电动汽车车载Z源集成充电器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2013,硕士.
[15]刘蕾.督脉埋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学位),2013,硕士.
[16]王君珺.乘坐式温室用电动拖拉机的外观与人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机械工程,2013,硕士.
[17]付世华.矩阵的半张量积在逻辑网络与多线性映射中的应用[D].聊城大学,基础数学,2014,硕士.
[18]冯萌萌.GmDREB1基因遗传转化大豆及转基因植株耐盐生理检测[D].东北师范大学,植物学,2012,硕士.
[19]马冬梅.多相Fenton氧化法处理染料中间体结晶废液的研究[D].东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学位),2014,硕士.
[20]邹亚楠.用于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交换机设计[D].浙江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13,硕士.
[21]高晓波.分段进水AO生物脱氮工艺优化运行研究[D].长安大学,环境工程,2013,硕士.
[22]徐杰.浙江沿海富营养化与赤潮历史的沉积记录研究[D].浙江大学,环境科学,2004,硕士.
[23]张兆弢.沉默p75NTR基因促进舌鳞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口腔临床医学,2013,硕士.
[24]韩雪梅.在俄中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位),2013,硕士.
[25]李文强.汽车用PC/PBT合金材料性能的研究[D].东华大学,材料工程(专业学位),2014,硕士.
[26]韩影,王玉敏,王铭伟.基于粗集和格机数据约简的原型系统[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3,03:334-338.
[27]王伟.江苏省人口分布合理性评价[D].南京财经大学,统计学,2013,硕士.
[28]赵晓霞.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厦门大学,软件工程,2014,硕士.
[29]韩铁权.空压机的喘振及其防止[J].冶金自动化,1981,01:20-26.
[30]胡杰.新型四道伽马能谱仪的研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2014,硕士.
[31]周晓旭.中国、德国、美国高中数学教材幂指对函数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2013,硕士.
[32]王丽华,王治民,任雁铭,余斌.插件化IEC61850通信模块设计与实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05:82-85.
[33]马成龙,张元鸣,陆佳炜,邱华年,高飞,肖刚.面向产业联盟的远程有限元服务平台的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4,05:30-34.
[34]翁艳.针刺膝后五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学位),2014,硕士.
[35]王江超.多用户OFDM系统中的跨层资源分配设计[D].南京邮电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2013,硕士.
[36]范小东.北海辖区船舶修造业的海事公共服务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公共管理,2012,硕士.
[37]王勇.棉花收获机器人视觉系统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
[38]李玲.异硒氰酸低能电子态多参考态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物理化学,2014,硕士.
[39]裴雪飞.阅读期待理论在高中外国小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宁波大学,学科教学(专业学位),2013,硕士.
[40]李继东.协同式工艺信息系统研究与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2004,硕士.
[41]王昌业.基于滑移线法的边坡临界滑动面搜索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地质工程,2013,硕士.
[42]赵军峰.马克思的利益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1,硕士.
[43]邓兆慧.浅谈定格动画短片创作[D].中央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2013,硕士.
[44]王泽洪.中国五治公司企业竞争力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
[45]孙朝阳.板带不均匀压下面内弯曲过程失稳起皱与参数优化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加工工程,2004,硕士.
[46]李瑞洲.论刑事程序性制裁[D].黑龙江大学,法律,2013,硕士.
[47]高丹.青藏高原路侧土壤及植物的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与规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工程,2013,硕士.
[48]唐淼.94例手术治疗胰腺癌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关系的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外科学(专业学位),2014,硕士.
[49]廖波.线性波越过陷坑和具曲边河岸的开放河道散射效应的解析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计算数学,2013,硕士.
[50]范雪梅,姜东,戴廷波,荆奇,曹卫星.花后干旱或渍水逆境下氮素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06,01:71-77.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