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和常规种植模式下土壤腐殖质特性研究

有机和常规种植模式下土壤腐殖质特性研究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8-08-18 分类:硕士论文 喜欢:2554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目前,全球变暖是环境热点问题之一,低碳经济成为社会的发展趋势,有机种植模式是实现农业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固碳的特性和潜力不一样,具体表现在土壤有机碳和腐殖质特性存在差异。本文基于有机农场的定位研究,比较常规和有机种植模式下土壤特性和腐殖质特性动态变化的差异,并进一步从团聚体的角度来观测有机碳和腐殖质在土壤各粒级间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探讨有机种植模式下不同的投入品对土壤腐殖质特性的影响,为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一些依据。通过9年的定位试验来研究土壤理化和腐殖质特性,结果表明有机种植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全氮、有效磷、有效钾、土壤微生物量碳及酶活性显著升高;上述指标在常规种植模式下均呈现下降趋势或者变化不大。有机露地、有机大棚和常规露地种植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从11.41、9.29、9.00g·kg-1提高至15.35、20.90、10.00g·kg”1;胡敏酸碳(CHA)分别从1.79、1.23、1.14g·kg-1提高至2.11、3.11、1.31g·kg-1;富里酸碳(CFA)分别从2.19、1.88、1.73g·kg-1提高至2.44、2.68、1.91g·kg-1。两种有机种植模式的土壤有机碳及腐殖质组分含量增加达到显著水平,而常规种植模式下的变化不显著。两种有机种植模式下表征土壤腐殖质品质的胡/富比(CHA/CFA)、胡敏酸占总腐殖物质的比例(PQ值)均高于常规种植模式,土壤富里酸的E4/E6值、色调系数(△logK)值随着种植时间增加的幅度较常规种植模式更大,土壤胡敏酸芳构化度呈现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但在常规种植下变化不明显。说明土壤在长期有机种植模式下不仅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而且能促进土壤腐殖化进程。不同的种植模式对于土壤团聚体的有机碳和腐殖质特征也有所不同,有机种植模式下的土壤大团聚体(>2mm和2~0.25mm)含量高于常规种植模式;对于各粒级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全氮含量在有机种植模式中更高,>2mm和2~0.25mm粒级团聚体的碳和氮储量也高。同时,各种植模式下团聚体中腐殖质组分CHA、CFA含量随粒级的减小而降低,2~0.25mm粒级团聚体的胡富比、PQ值都大于<0.25mm粒级的团聚体,相较于常规种植模式,上述指标的含量在有机种植模式的土壤中更高。另外,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不同粒级团聚体中HA的光学性质,其中光密度值△logK值和E4/E6值在2~0.25mm粒级团聚体中更高,并且有机种植模式下的HA的△logK值和E4/E6值相对较高,即其HA分子结构较简单。通过室内模拟试验,从动态角度来研究不同有机肥料投入对有机种植土壤有机碳、胡敏酸、富里酸含量和腐殖质组成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添加有机肥料后,各处理的SOC均增加,可提高可提取腐殖质、HA、FA的含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SOC含量有所下降,配施在一定程度上更利于土壤碳积累;有机肥料的施入提高了土壤的胡富比和PQ值,配施处理下土壤PQ值增加较多;有机肥料处理同时提高了土壤HA的色调系数和E4/E6值,即HA分子结构结构呈现简单化。
【作者】褚慧;
【导师】宗良纲;
【作者基本信息】南京农业大学,环境科学,2013,硕士
【关键词】有机种植;土壤有机碳;腐殖质;胡敏酸;富里酸;动态变化;

【参考文献】
[1]周安平.20世纪50-60年代浙江省富阳县手工造纸业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经济史,2013,硕士.
[2]魏亚旭.延安时期南区合作社道路研究[D].延安大学,中共党史,2014,硕士.
[3]曹亮.铝镁复合氧化物对丙酮气相合成异佛尔酮催化活性影响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2014,硕士.
[4]赵洪初.作业成本法在物流成本管理中的应用[D].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2004,硕士.
[5]谭忠富,王绵斌,张蓉,乞建勋,王成文.发电侧与供电侧峰谷分时电价联动的分级优化模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21:26-29+34.
[6]杨顺田.中、薄板带钢冷连轧轧制力便捷计算法研究[J].冶金自动化,2014,06:33-37+55.
[7]陶京.手性负折射光纤的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光学,2013,硕士.
[8]杨伟锋.热管理用金刚石/Al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
[9]曲丹.《诗经》的音乐性审美[D].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语言文学,2003,硕士.
[10]杨国明.证券市场寻租行为法律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法律,2003,硕士.
[11]王敏.重载列车荷载下路基长期累积变形损伤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岩土工程,2014,硕士.
[12]袁宗祥.建立长江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新机制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2003,硕士.
[13]马先娜.地质遗产的保护与开发[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理学,2013,硕士.
[14]黄昕.粘性炭素糊料冲击压实机理及其离散元数值仿真研究[D].中南大学,2007.
[15]杨晓静.基于生态安全的微山湖湿地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问题研究[D].渤海大学,旅游管理,2013,硕士.
[16]林琳.论清代通俗小说中的日本人形象及其发展演变[D].浙江大学,日语语言文学,2004,硕士.
[17]马骏,江颖.综合性大学校园文化语境下的短期公共艺术创作——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J].装饰,2014,01:143-144.
[18]韩勇.DDoS攻击检测和响应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5.
[19]赵永进,王世卿.关联规则在股票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微机发展,2005,09:152-153+157.
[20]刘涛.暗能量探测专用宽带馈源研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精密仪器及机械,2014,硕士.
[21]付夏楠.内含肽介导的重组酶Cre拆分及其在拟南芥中的删除活性研究[D].西南大学,植物学,2014,硕士.
[22]王洪亚.入世后我国农产品出口形势及原因探究[D].安徽大学,国际商务,2013,硕士.
[23]李学光.上海住宅建设与管理中居住文化因素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2004,硕士.
[24]方宁.杜仲叶提取物及其单体槲皮素、(+)-丁香脂素抑制BMSCs成脂分化研究[D].南昌大学,外科学(专业学位),2014,硕士.
[25]陈智.有机羧酸配合物的发光和磁性研究[D].南开大学,无机化学,2012,硕士.
[26]柯良文.基于迁移学习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研究[D].华侨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14,硕士.
[27]王晨.高中特长生思想道德教育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专业学位),2013,硕士.
[28]魏赫楠.我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民商法学,2012,硕士.
[29]王雅芹.论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D].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4,硕士.
[30]林凤仪.陈亮政论文论略[D].华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2004,硕士.
[31]刘繁荣.现代性视域下的本雅明大众文化理论研究[D].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3,硕士.
[32]冯小林.功能化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设计、合成和应用及天然产物Orisuaveolines A和B的合成研究[D].兰州大学,有机化学,2013,硕士.
[33]李波.煤矸石浸出的地球化学效应及其潜在危害[D].长安大学,环境工程,2013,硕士.
[34]康晓琴.包商银行“包融通”供应链融资业务模式研究[D].内蒙古大学,工商管理,2012,硕士.
[35]杨文彬.瑞安市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农业推广,2012,硕士.
[36]卢志强.对称结构复合材料人行桥有限元仿真分析[D].广东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2013,硕士.
[37]李立强.京津冀都市类报纸雾霾报道研究[D].河北大学,新闻与传播,2014,硕士.
[38]朱广生,雷兵.轴对称各向异性介质的等效定律及其例证[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5,S2:10-16+181.
[39]张勃,孙杉,张志强,李庆军.杠杆状雄蕊及其进化生态学意义[J].植物生态学报,2010,01:89-99.
[40]张恒.固控罐轮式运移系统的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车辆工程,2013,硕士.
[41]张安安,龚雪,刘鑫,李红伟,邓亚文,方玮.兼顾电压稳定的互联电网电压/无功协调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14:55-61.
[42]董永杰.蕴含区域风险因素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问题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数量经济学,2014,硕士.
[43]本报记者安仲文.紧盯稀有资源基金潜伏“类稀土”概念[N].上海证券报,2011-03-21S03.
[44]鲁伟.加固受损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结构工程,2013,硕士.
[45]窦晶晶.北京城区近地面气象要素精细化时空分布特征[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气象学,2014,硕士.
[46]李冰.有无格栅垫层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对比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岩土工程,2012,硕士.
[47]陈会文.脉冲微分系统与离散Hamilton系统解的存在性研究[D].中南大学,数学,2014,博士.
[48]张鹏.PVA纤维混凝土弯曲韧性和动态压缩性能试验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结构工程,2014,硕士.
[49]杨宏斌,冼萍,杨龙辉,李平,何欣凌.广西城镇污泥掺烧利用组分特性的分析[J].环境工程学报,2015,03:1440-1444.
[50]于芸莉.低分子量聚羧酸系分散剂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D].西北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学位),2012,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