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碳汇功能及其补偿机制研究

农业碳汇功能及其补偿机制研究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6-01-03 分类:参考文献 喜欢:3030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及学界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积累,其途径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减少碳源,即温室气体的排放;二是要增加碳汇,即对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的吸收。除森林碳汇以外,在地球上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尤其是粮食作物,同样也具有碳汇功能,也对气候变化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但因为粮食作物的经济价值,掩盖了其生态功能,因此有必要对其碳汇功能进行研究。农田生态系统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大气碳源和碳汇。农田生态系统特别是农田土壤具有巨大的固碳潜力。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具有明显的净碳汇功能。我国有大片的粮田,如果能够进一步加大对粮食作物种植的保护和投入,不仅可以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同时还能增加碳汇,以保障我国低碳减排目标的顺利实现。本文以粮食作物为例研究了农业碳汇及其补偿机制,主要完成了两大部分的工作:一是粮食作物碳汇作用和碳汇效益的计量;二是以第一部分为基础,设计两个碳汇补偿机制。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1)粮食作物具有一定的碳汇功能。在当前全球温室效应加剧、环境不断恶化的背景下,粮食作物的碳汇作用凝结了人类劳动,具有使用价值,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态环境价值。而长久以来这种生态服务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造成了外部正效应。粮农应该得到一定的生态补偿。而且根据WTO的规定,国家对粮食的直接补贴受到限制,而从生态角度对粮食进行补贴不受限,因此是一个很好的选择。(2)粮食作物净碳汇功能的计量。分别计量粮食作物的碳排放和碳汇量,两者相减,得到净碳汇量。粮食作物的碳排放量计量主要包括三部分:粮食作物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粮食作物农田土壤呼吸碳排放和粮食秸秆焚烧碳排放。粮食作物碳汇量的计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粮食作物生长过程碳吸收、粮食作物种植过程土壤固碳和粮食秸秆还田土壤固碳。由此得出的粮食作物净碳汇量乘以我国碳市场的单位碳价格,得出粮食作物单位面积的碳汇效益为每年每公顷814.22元。(3)粮食作物碳汇功能补偿机制的设计。对补偿主体、补偿原则、补偿方式和标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粮食作物碳汇功能的生态补偿主体为国家政府、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受偿主体为粮食种植者。粮食作物生态补偿要遵循公平原则、受益者付费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需要和现实相结合原则,补偿方式以政府补偿为主,政府主要从资金、实物、政策和技术方面对粮农进行补偿。本文对政府补偿的标准和资金来源也进行了探讨。(4)低碳种植模式碳汇补偿机制的设计。低碳种植模式包括化学品减量化使用、低碳耕作和秸秆还田。进行低碳种植可能会影响粮食产量,需要耗费成本,粮农的收入可能会因此受损。但低碳种植起到了减排增汇的效果,应该得到鼓励。因此参与低碳种植的粮农应得到相应的生态补偿。政府补偿主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补贴对低碳种植产生的净碳汇效益、造成的产量损失、耗费的成本以及粮农的机会成本进行计量,在保证粮农收入不降的前提下进行补偿。市场补偿主要是通过低碳种植项目生产碳汇产品,经过认证后在国内碳交易市场上交易,或者通过CDM项目参与国际碳交易市场的交易。本文探讨交易平台的交易主体、认证机制、交易信息平台的建立等并且对CDM项目的建立、实施、监测和认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5)对农业自愿减排项目典型案例分析。本文对国外精准农业减排项目、灌溉节能减排项目、水稻碳汇项目以及国内陕西农业温室气体减排项目和四川农业温室气体减排项目进行简要介绍,并分析了这几个案例所具有的特点,以及对于我国农业碳汇补偿的启示。(6)为完善我国农业碳汇功能补偿机制提出一些建议,包括加大低碳意识和低碳农业的宣传和教育、完善法律体系、建立政策保障机制等。
【作者】李颖;
【导师】葛颜祥;
【作者基本信息】山东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2014,博士
【副题名】以粮食作物为例
【关键词】农业碳排放;碳汇功能;生态补偿;碳汇交易市场;

【参考文献】
[1]SANOGOHMASSITASAFIMARYSE.科特迪瓦和中国贸易关系研究[D].宁波大学,MBA(专业学位),2012,硕士.
[2]孙倩.融资融券对我国股市波动性和流动性的影响[D].西北大学,金融学,2014,硕士.
[3]陈堃.空间散乱分布位场数据插值研究[D].浙江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013,硕士.
[4]刘洋.我国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民商法学,2014,硕士.
[5]胡英,陈辉,苏云,刘忠亮,张红霖.基于双相介质BISQ模型的地震波正演模拟[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2,06:901-907+1024+839.
[6]姚文俐.纳米TiO_2催化电极直接电解固定二氧化碳为多碳有机物及电催化合成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有机化学,2004,硕士.
[7]乔翠影.邓小平的科技观研究[D].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2010,硕士.
[8]陈雯.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对非援助[D].外交学院,外交学,2014,硕士.
[9]杨露露.矿物对城市生活垃圾有机物厌氧发酵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学位),2014,硕士.
[10]李梅静.CdS/Na_2Ti_3O_7、CdS/TiO_2纳米线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凝聚态物理,2014,硕士.
[11]储宁炜.析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股市泡沫[D].南京师范大学,世界史,2012,硕士.
[12]高舒.社会标注语义本体研究[D].郑州大学,图书馆学,2013,硕士.
[13]郑文静.完善保定市税收征管职能的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公共管理,2014,硕士.
[14]李正祥.无线局域网传输控制协议与路由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04,硕士.
[15]赵景顺.柯尔克孜族婚姻习惯与国家婚姻法的冲突与调适[D].新疆大学,民商法学,2013,硕士.
[16]张若.图案在鞋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设计艺术学,2013,硕士.
[17]石景明.基于CALYPSO方法的钛团簇Ti_n(n=2-25)研究[D].吉林大学,凝聚态物理,2014,硕士.
[18]齐跃.渔政监管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2012,硕士.
[19]恩和朝伦.蒙古国功勋画家冬布热艺术研究[D].内蒙古大学,美术学,2013,硕士.
[20]彭艳青.当代婚庆园景观设计导则初探[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学位),2014,硕士.
[21]吴菲菲,张广安,张辉,黄鲁成.专利质量综合评价指数[J].科技进步与对策.
[22]王雅光.基于Hadoop平台的DBSCAN算法应用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2013,硕士.
[23]周燕.复合轻质外保温墙面温度与荷载耦合效应的研究[D].扬州大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2011,硕士.
[24]张湘.分布式网络控制系统若干控制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
[25]祁小桐.可注射性缺钙纳米羟基磷灰石/聚氨基酸/硫酸钙复合骨植入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外科学,2014,博士.
[26]徐峰.中职教师形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2013,硕士.
[27]秦荣.业务应用——3G成功的决定因素[J].世界电信.2004(10)
[28]罗英花.基于价值链分析的DH公司战略转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位),2013,硕士.
[29]王森.福建平和大小矾山火山机构特征及找矿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构造地质学,2014,硕士.
[30]刘晶莹.潍坊滨海发展公司建筑项目合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学位),2013,硕士.
[31]白运新.数字压扩增量调制器设计应注意的问题[J].计算机与网络.2000(10)
[32]王先亮.体育用品共性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体育管理科学,2014,博士.
[33]本报记者桂小笋.博云新材未进军石墨烯高毛利率炭系材料是发展重点[N].证券日报,2011-10-17C01.
[34]朱庆生,邹景华,张江.基于动态网站的语义数据挖掘模型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17:167-169+196.
[35]蒋跃明.乙肝病毒系统发育关系构建与碱基替换形式趋异研究[D].复旦大学,遗传学,2013,博士.
[36]孙萌.基于信息共享程度的供应链利益分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37]周李岗.红安造山带高压—超高压榴辉岩中石榴石和锆石特征及其对俯冲带过程的制约[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化学,2014,博士.
[38]张肖.创意产业集群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39]本报记者蒙华通讯员李晓晔.科技引领发展创新拓展市场[N].中国建材报,2012-05-18002.
[40]王兴抗.“宣恩民俗文化”在初中泥塑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教学,2013,硕士.
[41]何婉瑛.大鼠口服灌胃腰痛宁粉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分析化学,2014,硕士.
[42]肖文.论商业标识商誉的法律保护[D].安徽大学,法律,2013,硕士.
[43]李彦彦.对约翰·邓恩诗歌中奇想妙喻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12,硕士.
[44]苏紫红.音乐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教育,2003,硕士.
[45]沈大钦.再生骨料混凝土性能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
[46]付萌.校企合作中学习共同体的建构研究[D].苏州大学,课程与教学论,2014,硕士.
[47]马亚琼.一系列微管聚合抑制剂的活性评价、药效团模型及分子对接研究[D].兰州大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2013,硕士.
[48]魏霞.微积分与中学数学的关联[D].辽宁师范大学,学科教学(专业学位),2012,硕士.
[49]陶涛.SSeCKS在施万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D].南通大学,免疫学,2010,硕士.
[50]门昆.IRPA的整合子分布及IMP-1基因表达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内科学,2009,硕士.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