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和荟萃分析

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和荟萃分析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5-11-25 分类:参考文献 喜欢:2933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虽然髋臼骨折的发生率相对较低——还不到骨科创伤病例总数的2%,但因其多由高速交通伤所致,往往合并其它脏器、血管神经损伤,并对髋关节解剖结构毁损严重,故髋臼骨折具有相对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因此,髋臼骨折的治疗从一开始就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重视。基于Letoumel和Judet等人的开创性工作,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髋臼骨折的治疗理念和治疗方法得到了迅速发展,对移位髋臼骨折尽早进行手术已经成为了共识,早期手术治疗不仅能减少患肢制动时间,并能及早进行功能康复,缩短住院时间,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地降低髋臼骨折的致残率。但由于髋臼骨折发生率低,对髋臼骨折的处理往往集中在大型三甲医院少数医师手中,甚至成为一种亚专业,因此多数骨科医师对髋臼骨折治疗的认识有限。决定髋臼骨折预后的因素根据能否受人为因素影响可分为两类:可控性与非可控性因素。非可控性因素在创伤发生的同时已经被决定,如患者的年龄、身体健康情况、骨折类型、股骨头损伤程度、髋关节脱位与否、有无合并伤等,这些虽然对髋臼骨折的治疗效果有所影响,但医师却无法进行干预。相反,可控性因素中包括手术入路、复位质量、围手术期并发症等主要取决于医师的认知水平和操作技巧,可通过医师的努力得以改良和提高。南方医院创伤骨科较早地开展了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深刻体会到手术治疗对于取得良好髋臼骨折预后的重要性,并对改良Stoppa入路的优势有所了解,但由于髋臼骨折发病率低,文献报道分散,无法将其与传统髂腹股沟入路进行比较,有必要通过统计学方法对现有的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并对髋臼骨折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对其影响因素和防治方法进行初步总结。第一部分:髋臼骨折手术的临床研究研究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手术的临床疗效,并总结相关的手术经验和技巧。研究方法:总结分析自2008年3月-2012年4月治疗髋臼骨折47例。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失血量、输血量、骨折复位程度、患髋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手术并发症等。研究结果:本组患者男31例,女16例;年龄13~58岁,平均37.4±11.7岁,手术时间为80~260min,平均162.1±46.4min。术中失血500-1100ml,平均693.8±129.7ml,输血0~600ml,平均306.4±196.9ml。本组病例解剖复位32例,满意复位11例,不满意复位4例,复位满意率达91.5%。按照Matta改良的Merle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进行评估,临床疗效:优14例,良20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82.9%。X线标准:优12例,良19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为75.6%。手术并发症包括:1)膀胱破裂1例(3.2%):术中一直未见到伤口内有血性尿液流出,但关腹前探查时触及尿管,检查发现膀胱破裂,急诊请泌尿外科医师上台协助处理,行膀胱连续缝合后留置尿管两周,术后未出现伤口感染。2)异位骨化:单纯改良Stoppa入路患者未发现异位骨化情况,8例辅助K-L入路患者中于髋关节后方出现BrookerI级(9.7%)异位骨化。3)2年后发现股骨头坏死1例(3.2%),行全髋关节置换术。4)3例术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患者,经神经营养治疗及功能康复锻炼,1例随访8个月后感觉和肌力完全恢复,而其余2例感觉明显恢复,但仍残存不同程度的肌力障碍。本组无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未发现伤口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论:本组病例中术后髋臼骨折满意复位率超过90%,临床优良率和X线优良率近80%,和MattaJM、LetournelE等报道的结果相仿,因此我们认为通过手术可以实现髋臼骨折的满意复位和牢固固定,能够缩短患肢制动时间,早期进行功能康复,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另外,根据我们的经验,我们认为手术入路的选择对于充分显露手术视野、避免组织损伤具有重要意义,使用改良Stoppa入路相对于传统髂腹股沟入路具有以下优点:1)解剖简单,不需要对腹股沟管进行分离,避免了对股神经、髂外血管束以及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等重要结构组织的损伤。2)暴露广泛,对耻骨联合与骶髂关节之间的广大区域尤其是四边体部分可以充分显露,能够在直视下进行骨折复位和固定,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3)不对髋关节后外侧肌肉进行剥离,髋周肌肉恢复快,绝大部分患者髋外展肌力能够恢复到术前水平。4)腹直肌和腹内斜肌的联合腱部分得以保留,大大降低了腹壁疝发生的可能性。5)在双侧髋臼骨折的情况下,可以用一处切口完成多处骨折的手术处理。6)手术创伤小,软组织疤痕少,髋关节周围异位骨化发生率低,便于2期髋关节置换术的施行。但因临床病例数量相对缺乏,改良Stoppa入路的优点尚未得到统计学证实。第二部分:改良Stoppa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骨折临床疗效的荟萃分析比较研究目的:通过对改良Stoppa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文献进行荟萃分析(即meta分析),评价两种手术入路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检索1961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Pubmed、Cochranelibrary、WebofScience、BiosisPreviews数据库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有关改良Stoppa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的临床研究文献,使用R软件meta软件包中的metaprop函数合并数据,对其中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解剖复位率、临床疗效以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数据进行meta分析。研究结果:共16篇文献纳入本研究,其中前瞻性研究2篇,回顾性分析14篇。病人总数为954例。对临床效果优良率、骨折解剖复位率以及涉及到各特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文献通过I2统计量来进行同质性检验,报道临床效果优良率的文献8篇,I2=0%,报道感染率的文献10篇,I2=0%,报道严重异位骨化的文献11篇,I2=35.4%,报道血栓形成的文献11篇,I2=25%,报道血管损伤的文献10篇,I2=7.2%,报道疝形成的文献8篇,I2=0%,因这几组数据I2<5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报道解剖复位率的文献13篇,I2=79.8%,报道并发症总数的文献12篇,I2=85.1%,报道医源性神经损伤的文献11篇,I2=79.1%,这几组数据I2>50%,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使用R软件meta软件包中的metaprop函数合并数据,改良Stoppa入路组/髂腹股沟入路组各种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感染4.74%(95%CI:2.87%-7.72%)/6.31%(95%CI:4.06%-9.70%)(P=0.39),严重异位骨化1.54%(95%CI:0.69%-3.38%)/7.76%(95%CI:4.20%-13.91%)(P=0.02),血栓形成5.04%(95%C:2.80%-8.91%)/3.11%(95%CI:1.56%-6.11%)(P=0.29),医源性神经损伤3.42%(95%CI:1.87%-6.16%)/8.86%(95%CI:2.93%-23.85%)(P=0.13),医源性血管损伤2.6%(95%CI:1.24%-5.37%)/4.54%(95%CI:2.04%-9.81%)(P=0.31),疝2.08%(95%CI:0.97%-4.42%)/3.33%(95%CI:0.47%-20.20%)(P=0.65)。改良Stoppa入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49%(95%CI:7.78%-19.44%),髂腹股沟入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8.91%(95%CI:13.77%-50.87%),两组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6)。改良Stoppa入路的解剖复位率为70.46%(95%CI:61.33%-78.20%),髂腹股沟入路的解剖复位率为52.35%(95%CI:39.41%-64.98%),P=0.02<0.05,组间存在差异。改良Stoppa入路的优良率为87.06%(95%CI:81.27%-91.26%),髂腹股沟入路的优良率为82.84%(95%CI:76.13%-87.97%),P=0.28>0.05,组间不存在差异。结论:改良Stoppa入路不仅术后解剖复位率(70.46%>52.35%)和临床效果优良率(87.06%>82.84%)高于髂腹股沟入路,而且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要低于后者(严重异位骨化1.54%<7.76%,疝2.08%<3.33%,医源性神经损伤3.42%<8.86%,医源性血管损伤2.6%<4.54%),这说明改良Stoppa入路相对于髂腹股沟入路具有复位准确、固定牢靠、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预后良好的特点,但两者仅在解剖复位率和异位骨化上表现出统计学差异,在临床效果优良率和其他并发症如感染、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等的发生率上并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05),这说明改良Stoppa入路虽对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较小,但仍然存在特定的手术风险,术中应针对该手术入路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并且,临床上许多髋臼骨折往往合并髂骨翼骨折,而改良Stoppa入路因在真骨盆缘下操作,不能暴露髂骨翼,也不能对髋臼前壁做有效固定,因此对于涉及髂骨翼的髋臼骨折(如前柱+后半横行骨折、双柱骨折),还需髂窝入路复位固定髂骨翼骨折,对于髋臼前壁骨折块,则仍需经髂腹股沟入路钢板直接压迫固定。第三部分:髋臼骨折手术并发症的荟萃分析研究目的:通过对髋臼骨折的临床文献进行荟萃分析(即meta分析),对各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并对其影响因素和防治方法进行初步总结。研究方法:检索2001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Pubmed、Cochranelibrary、WebofScience、BiosisPreviews数据库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有关髋臼骨折治疗的临床研究文献,使用R软件meta软件包中的metaprop函数合并数据,对其中的异位骨化、严重异位骨化、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医源性神经损伤、感染、深静脉血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研究结果:纳入41篇文献(前瞻性研究9篇,回顾性分析32篇),病人总数为3205例。对涉及到各特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文献通过I2统计量来进行同质性检验,报道异位骨化的文献34篇,I2=92.6%,报道严重异位骨化的文献27篇I2=77.7%,报道骨性关节炎的文献29篇I2=81.0%,报道医源性神经损伤的文献34篇I2=76.9%,报道感染的文献32篇I2=57.9%,报道深静脉血栓的文献20篇I2=58.9%,因这几种并发症I2>50%,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而报道股骨头坏死的文献27篇I2=25.2%<5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异位骨化20.1%(95%CI:14.6%-26.2%),严重异位骨化5.3%(95%CI:3.2%-7.7%),骨性关节炎15.2%(95%CI:11.8%-19.0%),股骨头坏死5.6%(95%CI:4.6%-6.7%),医源性神经损伤5.1%(95%CI:3.3%-7.2%),感染3.3%(95%CI:2.2%~4.7%),深静脉血栓1.4%(95%CI:0.4%-2.9%)。消炎痛对异位骨化无预防作用。结论:异位骨化总发生率高达20.1%(95%CI:14.6%~26.2%),但真正对术后髋关节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的BrookerⅢ级以上的异位骨化发生率并不高,仅为5.3%(95%CI:3.2%~7.7%)。使用消炎痛进行预防时,异位骨化的发生率组间无差异——消炎痛的预防作用未能经meta分析证实,并且消炎痛还存在胃肠道出血、肾功能不全和延迟骨愈合等副作用,因此消炎痛对异位骨化的预防作用仍需进行深入研究(P=0.08>0.05)。进行全髋关节置换的主要原因为骨关节炎和缺血性骨坏死,但根据我们的研究,术后关节炎和缺血性骨坏死的发生率分别为15.2%(95%CI:11.8%~19.0%)和5.6%(95%CI:4.6%-6.7%),两者之和就远远大于现有的全髋关节置换率8.5~11%,可能有部分患者症状较轻,尚未选择手术治疗,同时也不排除数据脱落的可能,因此需要对髋臼骨折术后患者进行更长期的密切随访。医源性神经损伤总的发生率为5.1%(95%CI:3.3%~7.2%),但其发生率和好发种类根据手术入路不同而有所差别,因此,其预防方法也需根据手术方式进行调整,术中保持髋关节在神经走形方向上的屈曲、仔细解剖和小心牵拉有助于坐骨神经的保护。根据当前研究,在最为常见的几个并发症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最低,为1.4%(95%CI:0.4%-2.9%),但这些数据来自于文献中对髋臼骨折术后并发症的记录,只对术后表现出临床表现的进行登记,而多数髋臼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时并无临床症状,故该数据并不能反映下肢深静脉栓塞真实的发生率,其发生率远远高于此值。有文献报道术后常规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可显著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本研究中因所采集信息量不足,未能对其预防作用进行验证。术后伤口感染在髋臼骨折术后并不少见,本研究统计其发生率为3.3%,其发生和手术入路、创伤严重程度、肥胖、局部伤口情况等多种因素有关,一旦发生治疗周期长,恢复效果差,严重影响髋臼骨折预后。
【作者】周钢;
【导师】王钢;
【作者基本信息】南方医科大学,外科学(专业学位),2014,博士
【关键词】髋臼骨折;手术治疗;入路;并发症;meta分析;

【参考文献】
[1]杨成杰.中国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模式及其效应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会计学,2014,硕士.
[2]程洪.基于感性意象的手机设计研究[D].山东大学,设计艺术学,2013,硕士.
[3]胡长沙.现代化视野下中国农民身份转化进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理论,2013,硕士.
[4]房康安.一种精确快速的DMO算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1,03:372-378+408.
[5]谈风来.对我国刑法中累犯制度的探讨[D].苏州大学,法律,2003,硕士.
[6]谢玄.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与媒体互动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行政管理,2014,硕士.
[7]孙燕.三种杀菌剂对玉米顶腐病控制作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农药学,2013,硕士.
[8]阿拉努尔·穆合塔尔.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NLRP7蛋白caspase-1蛋白及IL-1β因子表达研究[D].浙江大学,妇产科学,2014,硕士.
[9]张莎.红甜菜色素提取精制工艺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工程,2013,硕士.
[10]杨臻明,岳继光,王晓保,萧蕴诗.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含噪声时间序列预测[J].控制与决策,2013,04:501-505.
[11]徐源鸿.三明林业局公务员胜任力模型研究与应用[D].北京林业大学,行政管理,2013,硕士.
[12]赵蔚霞.传统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优化创新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
[13]肖民.不同需求信息模式下的订货行为研究[D].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2013,硕士.
[14]姜天平.多道中值滤波在分离VSP波场中的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5,04:433-437.
[15]赵蔚.关于环境因子对稻根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D].扬州大学,植物学,2012,硕士.
[16]莫颖慧,闫玉莲,苏慧超,张乾,赵河立,阮国岭.石墨烯基电容去离子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J].功能材料,2014,S2:22-27+31.
[17]张永志.小学数学教师实践性知识个案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课程与教学论,2014,硕士.
[18]郝亮.人机工程在IT产品造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中北大学,控制工程,2013,硕士.
[19]张园.论实验影像艺术的产生及其艺术特点[D].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2013,硕士.
[20]孙玉洁.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迁移[D].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03,硕士.
[21]张一扬.民间借贷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法律,2014,硕士.
[22]李正东.《正谊》杂志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2012,硕士.
[23]褚晓.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及收敛性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应用经济学,2012,硕士.
[24]许辉姜.针对海外学生的《孟子》伦理思想教学设计[D].厦门大学,汉语国际教育,2014,硕士.
[25]陈志兴.事业单位转企后员工激励机制的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企业管理,2012,硕士.
[26]何灏逾.微囊藻毒素-LR对小鼠肝细胞DNA甲基化影响的体内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2013,硕士.
[27]张学恒.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结构损伤识别研究[D].重庆大学,工程力学,2014,硕士.
[28]吴澜.半潜平台带浮子的系泊系统特性计算分析与参数优化研究[D].中国舰船研究院,流体力学,2014,硕士.
[29]李晓君.无人机飞控设计与协同打击地面移动目标仿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飞行器设计,2013,硕士.
[30]张茂丰.长株潭一体化进程中的政策调整研究[D].湖南大学,公共管理,2014,硕士.
[31]邵幼英.一种高分辨率高信噪比处理技术[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0,02:168-176+190+244.
[32]唐国庆.高超声速多体分离动态气动加热计算技术[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流体力学,2013,硕士.
[33]邵骏鹏.国有企业工会“制度性弱势”研究[D].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4,硕士.
[34]王春来.和谐社会建设下的农民工体面劳动问题[D].东北师范大学,中共党史,2012,硕士.
[35]孙文彬.MSCT对儿童气管解剖径线研究及其应用价值初探[D].吉林大学,临床医学,2013,硕士.
[36]高容.旅游企业人力资源流动性研究[D].湘潭大学,企业管理,2003,硕士.
[37]梁思莉.我国网络银行市场准入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法律(专业学位),2014,硕士.
[38]程宗佳,邓小春,杨禄良.来自饲料厂和养殖场生产第一线的若干问答(二十七)[J].饲料工业.2006(09)
[39]秦琴.人源性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HBs)噬菌体单链抗体库的构建[D].山西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03,硕士.
[40]郑子渊.长沙市开福区健身俱乐部实体化策划书[D].湖南师范大学,运动训练(专业学位),2014,硕士.
[41]毕佐薇.跨国并购的法律制度[D].吉林大学,国际法学,2004,硕士.
[42]亢小宁.平顶光束在大气湍流中传输特性及通信信道BER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无线电物理,2012,硕士.
[43]熊旭平,赵迪.高层楼外安装梯的设计[J].机电工程技术,2015,02:99-100.
[44]贾宏杰,姜涛,姜懿郎,李鹏.电力系统时滞稳定域临界点的快速搜索新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06:30-36.
[45]朱旭亚.低产尿素黄酒酵母代谢工程菌的构建[D].江南大学,发酵工程,2012,硕士.
[46]梁爱玲(LEONGOiLeng).澳门地区翻译教学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4,硕士.
[47]陆若溪.阿莉·史密斯小说《若不是…》中的叙事实验[D].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13,硕士.
[48]孔维贤.二极管Ⅰ-Ⅴ曲线和结参数测试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南京大学,光学工程(专业学位),2013,硕士.
[49]李永军.Art Deco风格的当代办公建筑设计策略研究[D].长安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2014,硕士.
[50]茹艳爽.注册商标使用要求研究[D].苏州大学,国际法学,2012,硕士.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