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秒激光驱动太赫兹辐射的产生和控制研究

飞秒激光驱动太赫兹辐射的产生和控制研究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5-08-24 分类:期刊论文 喜欢:3840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太赫兹波由于其低光子能量,能够携带丰富的物理化学信息,以及皮秒量级脉宽和短周期量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太赫兹波是频率范围在0.1~10THz,波长范围在0.03~3毫米,介于微波与红外之间的电磁波。众所周知,双色飞秒脉冲在空气中传输时,由于克尔自聚焦和等离子体自散焦的动态平衡所产生的光丝通道是一种有效的太赫兹波辐射源,在产生过程中,有效的控制所产生的太赫兹波的强度以及偏振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飞秒光丝产生的分子排列引起了分子非线性特性的改变,因此可以改变空气中的非线性过程,是一种调控光丝中非线性过程的重要手段。我们将分子排列过程引入到太赫兹的产生过程中,实现对太赫兹强度以及偏振的调控。本论文主要以空气中的分子排列为研究手段,对双色飞秒脉冲产生太赫兹辐射的强度以及偏振受分子排列的影响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工作,同时对光丝中的非线性过程受分子排列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具体的工作包括:1.实验上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来判断双色飞秒脉冲成丝辐射太赫兹波的物理机制。该方案通过准确判断双色飞秒脉冲之间的相位差,将产生的太赫兹波的强度与双色飞秒脉冲相位差的函数关系呈现出来,表明太赫兹波的电场强度与双色飞秒脉冲的相位差的正弦成正比关系,从而证明了双色飞秒脉冲成丝产生太赫兹波的物理机制是光电流模型。这对于进一步寻找高功率太赫兹波辐射源有着重大的意义。2.实验上实现了一种基于分子排列的太赫兹产生控制方法。分子排列效应改变了气体分子的折射率,对于后续脉冲来说,平行的分子排列使得气体折射率增大,起到凸透镜的作用,使经过它的后续脉冲进一步聚焦,电离增强,辐射的太赫兹强度增强;垂直的分子排列使得气体折射率减小,起到凹透镜的作用,使经过它的后续脉冲的聚焦作用被平衡掉一部分,电离减弱,辐射的太赫兹强度降低。另一方面,飞秒激光导致的分子排列引起空气分子非线性性质的改变,进而影响了双色飞秒脉冲在空气分子中传播时的相速度,使得双色飞秒脉冲的相位差发生改变,对所产生的太赫兹波的强度以及偏振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因此,飞秒激光诱导的分子排列可以做为一种瞬时的太赫兹波波片,有效调控所产生的太赫兹波的偏振状况,使我们从实验上既可以得到椭圆偏振的太赫兹波,也可以探测到线偏振的太赫兹波。3.实验上实现了一种基于等离子体和外加偏置静电场的太赫兹控制手段。在双色飞秒脉冲形成的等离子体光丝两侧加入偏置静电场,使得等离子体光电流增强,增强了太赫兹辐射。利用泵浦光脉冲引入等离子体,然后加入外加电场,既可以实现对太赫兹强度的控制,也可以对产生的太赫兹偏振进行调节。因此,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做为增强太赫兹辐射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敏;
【导师】曾和平;
【作者基本信息】华东师范大学,光学,2014,博士
【关键词】飞秒光丝;双色飞秒脉冲;太赫兹辐射;分子排列;三次谐波产生;等离子体通道;

【参考文献】
[1]黄贤勇,尹隽,王念新.基于制造业ERP构建企业多层数据仓库[J].企业技术开发,2005,09:42-44+82.
[2]王婷.营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友好型土地利用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土地资源管理,2012,硕士.
[3]沈金龙.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的监控调度及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电子工程,2013,硕士.
[4]秦志明.超超临界机组动态模型与控制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热能工程,2014,博士.
[5]秦丽芳,王芙亭.唐代铜镜纹饰中的植物纹研究[J].艺术科技,2013,11:207.
[6]邓海燕.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课程标准透析[D].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2014,硕士.
[7]曲丽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优化研究[D].青岛大学,环境科学,2013,硕士.
[8]张蒙蒙.约瑟夫·海勒《出事了》的叙事策略[D].宁夏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14,硕士.
[9]宋晶.中国铁路客车餐车室内环境情感化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艺术设计,2013,硕士.
[10]彭玲玲.小世界大作为——访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高鸿钧[J].中国科技奖励,2012,12:27-28.
[11]承向军,杜鹏,杨肇夏.基于多智能体的分布式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08:130-135.
[12]赵金川.基于项目教学法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研究[D].燕山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12,硕士.
[13]王楠.TLR2和TLR4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真菌性角膜炎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眼科学,2013,硕士.
[14]陈丹.基于双目视觉的非真实感绘制技术的研究[D].长安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2013,硕士.
[15]肖珊.“贝芙丽烘焙坊”品牌视觉形象的应用[D].陕西科技大学,设计艺术学,2013,硕士.
[16]方相龙.微细电火花线切割恒张力控制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2013,硕士.
[17]路迎峰.“中式风格”在3-6岁女童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设计学,2014,硕士.
[18]吴姝.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现金持有水平的实证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2013,硕士.
[19]文婕.华裔美国文学中“纸”的生态批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13,硕士.
[20]左田清.音乐早期教育课程实施现状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2014,硕士.
[21]高瑞成.社会学关照下的《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家庭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12,硕士.
[22]吴汨.基于PKI和数字水印技术的无纸化电子档案管理系统[D].湖南大学,软件工程,2012,硕士.
[23]王宏涛.极小纳米团簇堆垛结构研究[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中国力学学会.第五届全国固体力学青年学者研讨会会议日程摘要集[C].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中国力学学会:,2012:1.
[24]史琪.~(18)F-Fluorodeoxyglucose PET/CT和~(18)F-Fluorothymidine PET/CT在鼻咽癌诊疗和疗效预测的应用价值[D].复旦大学,临床医学,2013,博士.
[25]樊启俊,胡伟,王兴存,刘军.基于调度倒闸操作流程及标准操作程序的操作安全防误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01:183-186.
[26]李小青.南方稀土尾砂坡地土壤水分及植被恢复空间差异性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自然地理学,2012,硕士.
[27]汤淋淋.EGCG-精氨酸交联涂层的制备及其生物相容性的探究[D].西南交通大学,材料工程(专业学位),2014,硕士.
[28]张敏.1915年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世界博览会的历史考察[D].辽宁大学,世界史,2012,硕士.
[29]何苗.城市传播视野下的城市文本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传播学,2013,硕士.
[30]张海鹏.恶意代码的行为分析[D].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13,硕士.
[31]刘萍,别荣芳.基于交易数据库的关联规则生成算法FAS及其应用[J].计算机应用,2005,06:1376-1378+1381.
[32]伊双艳.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病远期预后及相关危险因素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老年医学,2013,硕士.
[33]江志顺.超音速火焰喷涂WC-Co涂层高速/超高速磨削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机械工程,2014,硕士.
[34]卜旭辉,余发山,侯忠生,王福忠.一类线性离散切换系统的迭代学习控制(英)[J].自动化学报,2013,09:1564-1569.
[35]孙文平.对标点符号改革的思想史解释(1916-1933)[D].吉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2014,硕士.
[36]黄绪勇,刘沛,苗世洪,吴昕.无线传感自组网在电力监控中的应用动态[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07:99-103.
[37]王建香.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诗学思想及其影响[D].湘潭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2001,硕士.
[38]王开宇.论我国基层人大代表“独立参选人”选举权利的保护[D].华中科技大学,法学理论,2013,硕士.
[39]李红岩.洞道混合式干燥机性能分析及结构设计[J].农业机械学报.2007(09)
[40]吴宗明.四肢骨转移癌的外科治疗策略与疗效评价[D].苏州大学,骨外科学,2014,硕士.
[41]王旭阳,李明.一种基于RoughSet的分类规则挖掘方法[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4,05:93-95.
[42]杨静.共轭亚麻酸(石榴酸)的油脂载体选择和生物功能的研究[D].浙江大学,食品科学,2014,博士.
[43]王敏.论我国民事上诉程序的改革与完善[D].安徽大学,法律,2003,硕士.
[44]郭俊甫.V、Nb掺杂ZnO物性的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2013,硕士.
[45]葛丽丽.过共晶Al-Si合金无容器凝固[D].燕山大学,材料学,2003,硕士.
[46]陈晓辉.北黄海陆架晚第四纪地层结构与物源环境演变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学,2014,博士.
[47]张萌洁.大直径预应力SSWM-M技术在RC梁桥抗弯加固中的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土木工程,2012,硕士.
[48]马强.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功能基因组研究[D].西南大学,微生物学,2013,硕士.
[49]杨小舟.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战略与核心竞争力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
[50]夏开旭.协作组播与终端直通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2013,硕士.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