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五保”供养制度调查研究 08月06日

【摘要】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是我国自建国以来唯一稳定和持续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1994年颁布《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至今,五保供养工作走上制度化轨道即将走过第二个十年。2006年新《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虽然更加全面规范的替代了1994年旧条例,但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急速转变,新《条例》在制度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不适应的地方。由于其保障对象的特殊性和五保内容的全面性,使农村五保供养工 […]

【论文下载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读秀/超星/国研/龙源/博看等资源库】

论我国社会救助中的政府责任 02月22日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公民的生存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制度,一方面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基本生存权利,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维护整个社会的安全和稳定。社会救助是一项造福人民群众的伟大工程。当前在社会救助领域,责任政府的建设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仅仅从理论上对我国社会救助中的政府责任进行研究,更加要求我们不断地在制度创设上有所突破。对我国社会救 […]

济南市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问题研究 11月19日

【摘要】残疾人是一个规模庞大还具有特殊性的弱势群体。我国的人口众多,因此残疾人的比例也是相当大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不仅仅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衡量一个社会公正与文明进步程度的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发展,残疾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残疾人基本上实现了“应保尽保”。为残疾人创造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使残疾人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是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

抗日根据地社会救助事业研究 05月18日

【摘要】本文运用历史研究中的文献法和比较分析法,以抗日根据地的社会救助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了抗日根据地社会救助的情况,总结了抗日战争时期社会救助的特点、该时期开展社会救助工作的意义和启示。本文第一章为前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社会救助工作的意义、背景,以及该课题目前的研究情况,而后阐述了本文的重点难点。本文第二章为抗日根据地社会救助的概况,主要阐述了社会救助的概念和对象,抗日战争时 […]

建国初期天津市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救助的研究 05月07日

【摘要】弱势群体是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需要国家和社会救济帮助的一个群体。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社会群体间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弱势群体问题由隐蔽状态逐渐凸显出来。解决好弱势群体问题为解决社会矛盾,增加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稳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更加健康有序的运行提供了保障。建国初期对于弱势群体的救助总体来说是成功的,这就为现阶段党和国家对于弱势群体的救助提供了经验启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的影响研究 10月01日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发展,其对社会保障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的研究结果显示,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4.37亿,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倍。在人均预期寿命逐渐延长的背景下,老年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使老年抚养比不断上升,这给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带来了巨大压力。首先,本文以人口学、经济学和社会保障等理论为基础,建立人口预测模型,分析未来一段时间我国 […]

特大型城市社会救助均等化研究 09月09日

【摘要】社会救助均等化是满足社会成员基本生存权利和生存需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公平与和谐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涌入城市的“外来从业人员”因户籍障碍,被排除于城市社会救助制度之外。在城市户籍人口和无户籍的“外来从业人员”之间形成的“新二元结构”背景下,我国现行社会救助理念显然不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以户籍为依据的补缺型、济贫型的社会救助制度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实现社会 […]

我国民间慈善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制约因素研究 04月19日

【摘要】社会救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宗旨的制度安排。社会救助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政府往往发挥着主导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公民社会的崛起,“强国家,弱社会”的格局正在逐渐打破,作为补充保障的慈善事业在社会救助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慈善组织数量迅速增多,规模不断扩大。由于官办慈善组织的内在缺陷和慈善事业的民间性,决定了我国的民间慈善组织是未来 […]

石家庄市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研究 01月23日

【摘要】流浪乞讨问题自古有之,其产生背景的复杂性和救助的系统性,非常值得学者深入研究和政府的关注。我国正处于关键复杂的社会发展转型阶段,在发展中面临着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资源分配不合理,更容易造成流浪乞讨这一问题的扩大,甚至进一步可能导致失控状态,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进一步的深入发展产生多方面种种不良的影响。因此,对于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体系研究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笔者在 […]

我国非注册志愿者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研究 11月14日

【摘要】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公民的社会意识也逐渐提高。加之文化交流和社会体育竞技活动的增多以及频发的自然灾害,推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迅猛发展,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志愿者,包括注册志愿者和非注册志愿者,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志愿者活动也带来了一些法律问题,其中非注册志愿者引发的法律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首先,非注册志愿者只在学术上有-个约定俗成的称谓,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律概念。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