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糊精对除草剂的包合、增溶与除草活性的研究 08月03日
【摘要】环糊精是由6、7、8个葡萄糖分子以α-1,4-葡萄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环状低聚物,分别称为α-,β-和γ-环糊精。其中,常用的是p-环糊精(β-CD)。羟丙基-p-环糊精(HPCD)是在保持p-CD分子结构骨架不变的情况下,由羟丙基取代β-CD中葡萄糖分子-OH上的H原子而形成的衍生物。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分子呈“内疏水、外亲水”的圆桶状结构,可以容纳非极性分子而形成环糊精包合物,从而提高疏水性 […]
基于靶标的HIV-1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 07月07日
【摘要】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是艾滋病的主要病原体。自从1981年发现以来,目前已经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虽然高效抗逆转录疗法(HighlyActiveAntiretroviralTherapy,HAART)的实施是抗艾滋病治疗的一项重大突破,但是耐药性的出现及长期服药的毒性问题极大地限制了该疗法的应用,因此新型抗艾滋病药物的研发依然刻不容缓。HIV-1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 […]
PMMA骨水泥的生物活性和抗菌活性研究 07月07日
【摘要】目的:骨水泥与骨组织界面形成良好的交联对于骨水泥的研发至关重要。将具有生物活性的体外矿化骨胶原蛋白(mineralizedcollagen,MC)添加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mic,PMMA)骨水泥中,探索MC-PMMA的材料学性质、生物安全性和骨组织相容性。探索覆盖当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Prosthetic-JointInfectionsPJI)细菌谱 […]
吡唑衍生物合成、生物活性及罗丹明B类pH荧光探针 07月03日
【摘要】第一部分:吡唑衍生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含氮杂环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比如抗癌、抗炎、杀菌、抗氧化、抗抑郁、抗血管生成和抗感冒等。另外,已有多个吡唑类化合物被当作药物来使用,如塞来昔布、西地那非、扎来普隆和瑞司瓜特。自顺铂的抗癌活性被报道以来,金属复合物在药物化学领域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过去的几年里,大量具有抗癌活性的金属复合物被报道,例如金类、铑类、钌类、二茂铁衍生物等。由 […]
爵床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06月18日
【摘要】爵床是爵床科(Acanthaceae)植物爵床JusticiaprocumbensL.的干燥全草,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之功效,临床用于治疗咳嗽喉痛、感冒发热等症,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南部各省区及台湾地区,资源较为丰富。爵床全草中含有丰富的木脂素及其苷类化合物,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其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抗病毒等作用。通过实验室前期对66种清热解毒类中草药体外抗H5N1病毒活性筛选实验发现,爵床总提 […]
海洋来源单萜及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和生物活性评价及四降二萜全合成的初步研究 06月11日
【摘要】萜类化合物不仅是天然药物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发现活性成分的重要的源泉。虽然萜类化合物具有相对简单的结构,但是却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活性。天然产物(+)-penicimonoterpene(PMT)是本课题组2011年分离于海藻来源的内生真菌PenicilliumchrysogenumQEN-24S的单萜化合物,活性筛选表明(+)-PMT具有抑制白菜黑斑病菌的活性。本文通过四步反应以甲基庚烯酮 […]
黄芩表观型化学组成特征及其在基源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05月31日
【摘要】中药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的根,是一种临床常用的中药,其药用历史悠久。通过查阅和调研大量文献发现,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对黄芩进行了大量研究,包括化学成分和药理药效研究。黄芩的主要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据文献报道还含有少量的苯乙醇糖苷、萜类和挥发油类。为了从天然有机化学的角度深入研究天然药物的组成特征以及这种组成特征在药用植物基源鉴 […]
茶芎地上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05月31日
【摘要】茶芎(LigusticumsinenseOliv.cv.Chaxiong)系伞形科藁本属植物,又名抚芎,是江西特产中药材之一,主产于江西九江地区的瑞昌、武宁、德安等县市。其根茎具有行气活血、祛风止痛之功效,常与川芎混用。茶芎的化学成分研究报道发现其根茎中的化学成分与川芎类似,主要是苯酞类成分。茶芎的地上部位在当地一直没有得到开发而被丢弃,而且文献调研也未有关于茶芎地上部位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