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草复合系统土壤水分养分调控效应及其机理模拟试验研究

枣草复合系统土壤水分养分调控效应及其机理模拟试验研究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5-10-14 分类:期刊论文 喜欢:4124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以来,黄土丘陵区生态恢复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当地经济价值较高的特色果品─红枣,其种植业得到迅猛发展。但由于干旱缺水、水土流失以及枣园传统土壤管理制度(清耕制)的长期使用,导致枣园土壤退化、红枣产量相对较低。果草复合系统已经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果园土壤管理主流模式,也是近年来果园土壤管理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我国于20世纪末将果园生草制度纳入绿色果品生产体系并在全国推广,关于果草复合系统相关试验研究也取得较大进展。但关于果草复合系统土壤水分养分效应、水分适应性问题研究仍相对薄弱。本文将黄土丘陵区几种多年生优质牧草引入到枣园生产中,通过模拟试验手段建立枣草复合系统,研究枣草复合系统对土壤物理性状、坡面径流泥沙、土壤水分养分变化的影响作用。本试验共设6个试验处理:清耕对照(CC)及5种枣草复合系统处理,分别为鸡脚草(DactylisglemerataL.)行间生草+枣树复合系统(SCF)、百脉根(LotuscorniculatusL.)行间生草+枣树复合系统(SBF)、小冠花(CoronillavariaL.)行间生草+枣树复合系统(SCV)、白三叶(TrifoliumrepensL.)行间生草+枣树复合系统(SWC)和白三叶全园生草+枣树复合系统(WCC)。鸡脚草为禾本科牧草,其余均为豆科牧草。本试验取得以下主要研究结论:(1)枣草复合系统改善了土壤物理性状。枣草复合系统0-15cm土层单位体积(100cm3)土壤中3-6cm长度细根(<0.15mm)数量均多于清耕CC处理。枣草复合系统土壤毛管孔隙度和有效水含量与细根数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8432(P=0.010)和0.765(P=0.005)。三年枣草复合系统土壤田间持水量、毛管孔隙度、有效水含量和饱和导水率分别增加了6-9%、14-21%、13-19%和5-30%。各处理土壤有效水含量及饱和导水率排序为WCC>SCF>SBF>SCV>SWC>CC和WCC>SCF>SWC>SBF>SCV>CC。枣草复合系统高吸力阶段(>0.25bar)土壤含水量明显提高、比水容量略微降低,土壤持水与供水能力增强。(2)枣草复合系统具有明显的保持水土效益,显著增加了次降雨植被截留水量和土壤入渗率,同时显著降低了坡面径流、泥沙总量。次降雨条件下各枣草复合系统植被截留水量平均值为5-8mm,占次降雨总量的8-11%,均显著高于清耕CC处理(P<0.05)。基于次降雨量和坡面叶面积指数观测数据建立了植被截留量计算模型,其函数表达式为Int3.168LAI[1(1Rai/125)3.773]。与清耕CC处理相比,枣草复合系统显著推迟了坡面起流时间和降低了坡面径流泥沙总量(P<0.05);但各行间生草复合系统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行间生草、全生草复合系统及清耕CC处理坡面径流深分别为8.1-18.0mm、4.4-8.4mm和16.7-59.3mm,分别占次降雨量的10.4-28.6%、5.0-18.0%和15.6-74.4%。枣草复合系统显著增加了土壤初始入渗率、平均入渗率和稳定入渗率(P<0.05),平均值分别为清耕CC处理的1.3-1.35倍、1.4-1.8倍和1.2-1.4倍。各处理土壤入渗能力排序为WCC>SCF>SBF>SCV>SWC>CC。次降雨量为55mm情况下枣草复合系统土壤入渗深度为60cm左右,清耕CC处理仅为45cm左右。(3)枣草复合系统显著增加了雨后土壤水分增量,但由于复合系统对土壤水分消耗而导致豆科牧草+枣树复合系统土壤含水量均低于清耕CC处理。WCC复合系统雨后土壤水分增量最大(58.3±14.3mm),显著高于其余各处理(P<0.05);但行间生草复合系统雨后水分增量间无显著差异(P>0.05)。行间生草、全生草复合系统及清耕CC处理雨后水分增量分别占次降雨量的61.2-75.4%、76.4-83.5%和11.4-63.0%。各处理雨后土壤水分增量排序为:WCC>SCF>SCV>SBF>SWC>CC。各处理土壤水分日消耗量(土壤蒸发+植被蒸腾)差异显著(P<0.05),其中WCC复合系统日耗水量最大,3年平均值为5.42±1.6mmday-1,其余分别为SCV>SWC>CC>SBF>SCF。复合系统对土壤水分额外消耗一定程度降低了土壤水分含量。鸡脚草行间生草SCF复合系统土壤含水量最大,且显著高于其余各处理(P<0.05)。由于豆科牧草较大日耗水量,导致豆科牧草复合系统土壤含水量均显著低于清耕CC处理(P<0.05)。各处理3年含水量平均值排序为SCF>CC>SBF>SWC>WCC>SCV。枣树开花坐果期、果实生长期对土壤水分消耗相对较大,果实成熟期相对较小。(4)基于水量平衡方程,借助非饱和土壤物理参数、Green-Ampt入渗模型和坡面流运动波方程,对次降雨条件下坡面土壤入渗及产流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约80%产流数据和98%入渗数据模拟值与真实值相对误差小于20%,且入渗、产流数据模拟值与真实值纳什统计系数均大于0.99,模拟效果较为理想。枣草复合系统植被截留量、土壤入渗量及径流深模拟值约占次降雨量的10-14%、65-75%和6-18%。行间生草、全生草及清耕CC处理坡面次降雨量分配比例(截留量:入渗量:径流深:损失水量)分别为:12.1:68.1:16.0:3.9、14.0:75.1:6.4:4.5和6.7:47.1:41.6:4.6。枣草复合系统最大程度实现坡面降雨就地入渗,对于提高雨水资源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5)枣草复合系统牧草与枣树争水事件集中发生在3-7月份,累计频率达70%。7月份牧草与枣树争水事件发生频率最大为36%。植被生育期内(5-10月份)累积降雨量为218.8mm、310.0mm和438.9mm情况下,争水事件发生频率期望值分别为45.0%、37.5%和30.4%。牧草与枣树争水事件发生频率与降雨量及牧草品种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为-0.9935(P<0.01)和0.5065(P<0.05)。本模拟试验条件下,行间生草带宽度不应超过0.54m,约为枣树行距(按2.0m计算)的22.5%。(6)枣草复合系统对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变化无显著影响作用(P>0.05);由于牧草对土壤养分的消耗作用导致部分枣草复合系统三种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低于清耕CC处理,但枣草复合系统坡面随径流泥沙而流失的速效养分总量显著低于清耕CC处理(P<0.05)。枣草复合系统土壤碱解氮与清耕CC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各处理排序为SWC>CC>SBF>SCV>SCF>WCC。2012年各枣草复合系统(SWC处理除外)土壤速效磷含量均显著低于清耕CC处理(P<0.05);各处理速效磷含量平均值排序为SCV>SWC>CC>SBF>SCF>WCC。各处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排序为SBF>SCF>SCV>CC>WCC>SWC。次降雨条件下枣草复合系统坡面泥沙中碱解氮、速效磷流失总量显著低于清耕CC处理(P<0.05),处理WCC坡面流失总量最低。(7)SCF复合系统枣树树高显著高于其余各处理(P<0.05),而WCC复合系统枣树树高最小。各处理枣树径粗无显著差异(P>0.05)。枣草复合系统枣树树高及径粗生长速率较清耕CC处理偏大。SCF复合系统单位面积牧草(鸡脚草)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余各处理(P<0.05),而WCC复合系统显著低于其余各处理(P<0.05)。枣树与牧草叶面积指数、枣树叶片叶绿素含量在生育期内呈上升趋势,非生育期逐渐降低,而牧草叶绿素含量在生育期内呈波动性下降趋势。枣草复合系统提高了枣树叶片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而清耕CC处理枣树叶片光合有效辐射利用效率最高。(8)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无重复选择6类试验观测指标:土壤含水量、坡面减流量、减沙量、土壤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及水溶性有机碳含量作为评价准则,从坡面水土资源高效利用角度出发,借助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多维综合隶属度评价法,对4种行间生草复合系统技术模式进行了综合性定量评价,结果表明“鸡脚草行间生草+枣树”复合系统SCF为最优枣草复合系统技术模式,与定性分析结果完全一致。
【作者】黄俊;
【导师】吴普特;赵西宁;
【作者基本信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水土工程,2014,博士
【关键词】枣草复合系统;土壤水分养分;径流泥沙;争水事件;技术模式;

【参考文献】
[1]冯庆华.基于博弈论和粗糙集的管理决策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
[2]陈桥,吴祯祺,吴刚.具有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三元杂化材料[A].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2011:1.
[3]于晓丽.庐江县社区矫正工作机制研究[D].安徽大学,行政管理,2013,硕士.
[4]张思藤.基于光子学方法的微波频率测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光学工程(专业学位),2013,硕士.
[5]李静静.类似必要共同诉讼研究[D].浙江大学,诉讼法学,2012,硕士.
[6]谢煌琪,程纪光.智能网建设若干问题探讨[J].邮电商情.2000(Z1)
[7]罗天喜.非数额型盗窃罪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8]王岳.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2012,硕士.
[9]陈群团.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汉语动物成语英译研究[D].西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13,硕士.
[10]王丽娟.基于隐藏导频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估计[D].河南科技大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2013,硕士.
[11]疏松桂,谭民.非串行生产线的建模、分析及设计[J].控制与决策,1994,06:451-454.
[12]张斌.煤质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学位),2012,硕士.
[13]龙志强,李云,贺光.磁浮列车悬浮控制系统电磁铁故障诊断技术研究[J].控制与决策,2010,07:1004-1009.
[14]李有观,贝莉·杜梅.新型石墨烯电池的研究获得突破了吗?[J].世界有色金属,2013,02:18.
[15]秦国华.峰值电流模同步降压型开关电源转换器XD8763电路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路与系统,2013,硕士.
[16]车焕莉.疏肝益肾方对TAM耐药乳腺癌HER2-MAPK-ERα通路的作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2014,硕士.
[17]黄方能,黄成军,陈陈,钱勇,江秀臣.基于转矩面积的STATCOM稳定控制器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19:50-53.
[18]魏小红.光纤激光轴承淬火设备及工艺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2013,硕士.
[19]王准准.表面吸附与生长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
[20]蔡文汉.红江橙留树保鲜处理对果实糖、酸积累及代谢相关酶的影响[D].海南大学,果树学,2014,硕士.
[21]王力川.量子点复合材料的合成及选择去除重金属Cd~(2+)和降解罗丹明的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应用化学,2013,硕士.
[22]刘春广.改性心室辅助装置材料的溶血性及细胞毒性试验[D].天津医科大学,外科学,2009,硕士.
[23]罗敏霞.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的技术方法及应用(上)[J].运城学院学报,2005,02:1-5.
[24]张兢骐.区域金融发展与货币政策效应的差异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区域经济学,2013,硕士.
[25]苗杰,倪波.面向集成竞争情报系统的数据挖掘应用研究[J].情报学报,2001,04:443-450.
[26]祝祖强.基于网络型产业规制理论的中国铁路收入清算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27]王静.中国形象如何形成[D].浙江大学,汉语国际教育,2013,硕士.
[28]冯瑞娜.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中的荒诞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文艺学,2013,硕士.
[29]韩金.《中国体育报》社会体育新闻报道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学,2014,硕士.
[30]乔榛.超声法一次风流速和煤粉浓度在线测量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热能工程,2013,硕士.
[31]李袁庆,刘志远,王成君.石墨烯材料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世界,2013,03:154.
[32]李斌.聚类分析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研究与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04.
[33]戎平.混合网络中预编码和功率控制技术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2013,硕士.
[34]曹玉玲,李随成.企业间信任的影响因素模型及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1,01:137-146.
[35]立早.石油物探局地调二处第九届科技进步大会暨建处20周年庆祝大会在开封隆重举行[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3,06:672.
[36]李开,江天鹏,刘凯丽.社会网络嵌入与集群企业合作营销实证研究——基于我国传统产业集群的调查[J].科学决策,2014,06:1-13.
[37]唐轶,陈奎,陈庆,刘昊.馈出线测量导纳互差求和法小电流接地选线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11:69-73.
[38]李勃,陈茂源,谷丰强.数据库跨网访问的研究与实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09:103-105.
[39]吴旭.掺锡氧化铟纳米纤维膜制备及其复合光纤性能初探[D].浙江理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2013,硕士.
[40]薛永奎.基于协同过滤的网格服务选择方法[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2012,硕士.
[41]张琴.九龙坡:创新驱动奏响转型升级最强音[N].重庆日报,2014-07-03007.
[42]詹碧翠.急性白血病CD4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D].浙江大学,内科学,2013,硕士.
[43]刘志国.基于Moodle的《计算机管理与维护》实验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2013,硕士.
[44]张伟.阶梯阻抗型双通带/三通带平面滤波器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2012,硕士.
[45]周晓文,姜献峰,徐良伟.加筋平托盘面板复杂载荷下最大挠度算法研究[J].包装工程,2013,17:41-45.
[46]靳喜军.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环境成熟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金融,2014,硕士.
[47]刘晓莉.单纯性肥胖儿童瘦素、胰岛素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关系的探讨[D].山西医科大学,儿科医学,2003,硕士.
[48]张桐.基于特殊棱镜的滚转角测量误差分析补偿方法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49]孙婷婷.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独立审计风险防范研究[D].黑龙江大学,会计学,2013,硕士.
[50]马萍.兰州市五所普通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探析[D].西北师范大学,教育,2003,硕士.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