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基因肥胖等单基因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单基因肥胖等单基因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5-06-06 分类:论文格式 喜欢:2791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第一部分单基因肥胖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肥胖人口的不断增长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公共卫生事业的主要挑战。作为一种复杂疾病,肥胖的产生除了与环境有关外,还与遗传因素关系密切。据估计遗传因素对体重的影响可能达40-70%。由此可见,对肥胖产生分子机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肥胖成因的复杂性,对一些早发、极端、以单基因方式遗传肥胖致病基因的研究成为了人们研究肥胖分子机制的突破口。目前人们已经鉴定出20多种单基因肥胖的致病基因,但只能解释不到5%的极端肥胖,对剩余肥胖分子机制的研究将是人们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人类生长是一个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其中遗传因素在身高决定中占主要作用。一直以来,人们对于身材矮小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较多,而对高大身材,特别是婴幼儿及儿童期身材高大或过度生长的分子机制研究相对较少。儿童期身材高大或者过度生长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肥胖和超重。因此,针对导致儿童期身材高大或过度生长、肥胖或超重的致病基因鉴定对于人们理解儿童生长和机体组成的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中我们收集了1个常染色体显性肥胖伴过度生长家系和4个早发肥胖核心家系。在获得知情同意后,对这5个家系进行了分子遗传学研究。常染色体显性肥胖伴过度生长家系患者除了肥胖外,两位处于青春期的患者身高要明显高于同龄人,因此我们该家系命名为肥胖伴过度生长家系。我们首先在先证者中筛查了的23个基因,包括已报道的导致非综合征型单基因肥胖的致病基因和一些在转基因小鼠中发现与体重调节相关的基因。在排除这些基因的改变之后,我们使用AffymetrixSNP6.0芯片对部分家系成员分两批进行拷贝数分析和全基因组连锁分析,在12号染色体长臂和短臂各发现一段LOD值为2.4的区域。其中短臂区域位于rs10491968至rs11063753,长度为1,975,647bp;长臂区域位于rs17105259至rs10160961之间,长度2,119,818bp。在得到连锁结果后,我们在连锁区域附近选择微卫星标记进行验证和精细定位,将短臂的连锁区域定位于D12S1050和D12S374之间,长度为2,299,067bp,长臂的连锁区域定位于D12S313与12q/TG之间,长度为1,391,386bp。同时分别在短臂标记D12S1685与长臂标记12q/TTAT,当0=0时,获得了最大LOD值2.68。在进行全基因组连锁分析的同时,我们对该家系的先证者进行了全外显子组测序。结合全基因组连锁分析和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我们在位于12号染色体短臂的EFCAB4B基因中发现了1个在家系患者中共分离的错义突变(p.R466W)。随后我们在319例无关人群中对该变异进行了验证。经验证我们发现两例无关个体(一个超重,一个体重正常)存在与家系内患者相同的改变,因此暂不能确定我们所发现的变异是否是导致家系肥胖表型的分子基础。针对4个早发肥胖家系,我们根据家系内先证者的临床表现,首先其中两个家系先证者进行MC4R、LEP和LEPR基因突变检测。在家系2先证者中发现LEP基因一个纯合的无义突变(c.163C>T,p.Q55X),该突变为国际首报,其父母为该突变的携带者。为了验证其父母所携带的突变是否来自同一祖先,我们选择LEP基因上下游各2Mb的微卫星标记对该家系进行连锁分析,从而确定了其父母所携带的突变来自于同一祖先。同时,我们在家系3先证者中发现MC4R基因一个纯合无义突变,其父母和子女为该突变的携带者。对于另外两个家系的先证者,我们则对已报道的导致单基因肥胖的致病基因和一些在转基因小鼠中发现与体重调节相关的23个基因进行了突变检测。结果并没有在这些基因中发现致病改变,但却分别在两个家系先证者中发现LEPR和SIMl基因的几个与体重调节相关的SNP位点。总之,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全基因组连锁分析和外显子组测序等方法,在一个常染色体显性肥胖伴过度生长家系中发现了一个与患者共分离的罕见变异,尽管该变异的致病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确定,本文为肥胖这种复杂疾病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两个早发肥胖家系中分别发现了LEP、MC4R基因的纯合无义突变,这是导致这两个家系患者肥胖表型的分子基础。其中LEP基因突变为中国人群中首次报道。第二部分三种皮肤遗传病的致病突变研究皮肤病是指皮肤(包括皮肤附属器官毛发、指甲、汗腺等)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后,其形态、结构、功能发生的病理改变。皮肤病的主要病因包括感染、过敏和遗传因素影响。因遗传物质改变所引起的皮肤病称为遗传性皮肤病,有约300种单基因遗传性皮肤病。本文对三种单基因遗传性皮肤病(Bazex-Dupre-Christol综合征、X连锁无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和先天性无痛伴无汗)进行了致病基因突变研究,寻找或鉴定三种遗传性皮肤病的致病基因改变。Bazex-Dupre-Christol综合征(Bazex-Dupre-Christolsyndrome,BDCS)(MIM301845)是一种罕见遗传性皮肤病,1964年由Bazex等人首先报道。BDCS的患者通常表现出广泛的皮肤症状,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少毛、毛囊性皮肤萎缩和早发的基底细胞癌的三联征。除此之外,在一些病人中还会出现粟丘疹、少汗、颅面部色素沉着,毛发上皮瘤,毛干异常等表型。BDCS呈X连锁显性遗传方式遗传,其致病区域在2011年被定位于Xq25-q27.1区域11.4Mb的范围内,但迄今尚未发现致病突变。本研究中我们收集了来自欧洲的两个BDCS家系,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及AffymetrixSNP6.0技术平台对家系样品进行分析,以求能够寻找到BDCS的致病改变。在得到外显子组测序结果后,我们首先对连锁区域内可疑改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但并没有得到与疾病共分离的可疑改变。随后我们对原始bam文件进行分析,对连锁区域内外显子组测序reads覆盖率较低或未覆盖区域,以及在连锁区域中未出现在bam文件中的基因进行补测,结果并没有发现可疑致病改变。通过使用AffymetrixSNP6.0技术平台对家系成员进行拷贝数分析,发现两个家系的患者都在Xq26.1-q26.2之间存在拷贝数增加,但该重复与DGV数据库的已知CNV存在重叠,该拷贝数改变是否致病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验证。外胚层发育不良(EctodermalDysplasia,ED)是一类以牙齿、毛发、指甲等外胚层来源组织发育不良为特征的遗传性综合征的总称。在这些综合征中,最为常见的是X连锁隐性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X-linkedhypohidroticectodermaldysplasia,XLHED,MIM305100)。XLHED男性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无汗或少汗毛发稀疏或细黄、少牙或牙齿发育异常的三联征。携带者女性由于X染色体的随机失活会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另有30%左右的携带者不会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XLHED的致病基因为EDA,定位于Xq12.2-q13.1。到目前为止,HGMD上共记录了大约180种EDA基因的突变。其中98%以上的突变导致XLHED,另有约2%突变会引起另一种X连锁疾病:X连锁显性牙发育不良(X-linkeddominanthypodontia,MIM300606)。本研究中我们收集了6个XLHED家系,对家系内患者EDA基因各外显子及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处进行PCR扩增后直接测序。我们在6个家系中鉴定出6个致病突变,5个为点突变,1个缺失突变。其中1个点突变(p.Q358L)和缺失突变为首次报道的新突变。采用PCR产物酶切的方法,对p.Q358L进行了验证。为了验证所发现的缺失突变,通过使用定量PCR以检测先证者和其家系成员的相对拷贝数。为了确定先证者的缺失范围,我们在EDA基因第7、8外显子之间以及EDA基因3’UTR末端和其下游2.5kb、5kb、7.5kb范围内分别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从而将缺失范围初步确定为第8外显子上游至EDA基因下游5kb。结合GAP-PCR扩增,最终将家系6先证者X染色体的缺失范围确定为10,297bp,同时发现此缺失突变还导致位于EDA基因下游的AWAT2最后4个外显子的缺失。另外,通过采用PCR直接测序和单体型分析的方法,我们对一个家系中的携带者进行了产前基因诊断。结果显示胎儿不携带致病突变,为正常男性。先天性无痛伴无汗(Congenialinsensitivetopainwithanhidrosis,CIPA,MIM256800),是一种很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IPA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对伤害性刺激无反应,无汗,屡现的高热,自我伤害行为及智力迟缓。CIPA的致病基因为神经营养性酪氨酸激酶受体I型(Humanneurotrophictyrpsinekinasereceptortype1,NTRK1),定位于1q21-22,编码含790或796个氨基酸残基的受体酪氨酸激酶TRKA。对于我们收集到的两个CIPA家系,我们对家系内患者NTRK1基因各外显子及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处进行PCR扩增后直接测序。在家系1先证者NTRK1基因上发现三个错义突变(p.P397L,p.R692C,p.R771C),均为国际首报。其中P397L和R771C突变来自先证者的母亲,而由于先证者的父亲并不携带R692C突变,我们推测该突变可能是新生突变或者父亲是该突变的嵌合体。通过PCR产物酶切的方法,我们在70名正常对照个体中分别对这个突变进行了验证。随后我们采用在线预测工具SIFT和Polyphen对三个错义突变的致病性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显示R692C和R771C的致病性要强于P397L。另外,我们在家系2先证者NTRK1基因上发现了一个已知的纯合突变,c.287+2dupT,其父母均为此突变的携带者。我们的发现有助于对这两个家系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同时新的突变也扩展了NTRK1的突变谱。总之,对于这三种遗传性皮肤病,我们采用了不同方法对其进行了致病突变研究。通过对BDCS连锁区域的致病突变筛查,我们基本排除了BDCS是由连锁区域内外显子组区域突变致病的可能。通过对连锁区域内拷贝数分析,‘发现了两个家系患者Xq26.1-q26.2之间存在拷贝数的增加,其致病性需要进一步确定。我们对XLHED和CIPA家系分别进行了致病基因突变检测,鉴定出了每个家系的致病突变,包括5个新突变。我们的检测结果有助于为患者家系提供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同时所发现的新的突变也扩展了EDA、NTRK1基因突变谱。
【作者】刘彦山;
【导师】张学;
【作者基本信息】北京协和医学院,遗传学,2012,博士
【关键词】单基因肥胖;外显子组;全基因组连锁分析;LEP基因;MC4R基因;遗传性皮肤病;BDCS;X连锁无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先天性无痛伴无汗;

【参考文献】
[1]胡兆光,段炜,肖潇,田建伟.基于ARE模型推导中国2010年投入产出表[J].能源技术经济,2011,11:8-14.
[2]朱湘临,嵇小辅.状态饱和线性离散系统的H_∞控制[J].控制与决策,2013,02:183-187.
[3]冯吉娜.一个被忽视的移民群体[D].华中师范大学,世界史,2014,硕士.
[4]王龙.热量表配对温度传感器检定装置的研制[D].河北大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2014,硕士.
[5]逄岭.图像变形技术研究与系统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2004,硕士.
[6]张舒羽.循环经济理念下我国生活垃圾循环利用法律制度研究[D].甘肃政法学院,经济法学,2012,硕士.
[7]彭婧.贝克特戏剧文本中反讽的认知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2,硕士.
[8]崔书敏.基于多集群架构的并行规划平台研究[D].天津大学,计算机技术,2013,硕士.
[9]曹惠.含碳化物等温淬火球铁腐蚀磨损特性与机理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材料加工工程,2013,硕士.
[10]曹聿明.有关地震勘探资料分辨率问题的一些看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1,06:989-994+1012+836.
[11]孙连捷,谷玉兰.2005年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讲座——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3)[J].劳动保护.2005(09)
[12]黄曼.石墨烯的制备、表征及在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13]张文魁.如何提高爆破效率[J].煤炭科学技术.1986(03)
[14]陈威.利用梨形筒式反应器连续好氧堆肥人粪便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市政工程,2013,硕士.
[15]曹锡梅.小鼠食管肌层的发育[D].山西医科大学,组织胚胎学,2003,硕士.
[16]肖蕾蕾.基于Android的光学字符识别研究与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2013,硕士.
[17]高静怡.世界优秀羽毛球女子单打选手技战术运用特征的分析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2013,硕士.
[18]陈子忻.铁路运输企业实施增值税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会计(专业学位),2013,硕士.
[19]段史江.图像处理技术在烤烟烘烤过程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2012,硕士.
[20]张志峰.位移函数法回归初始地应力与围岩稳定分析[D].河海大学,地质工程,2004,硕士.
[21]杨阳.板状结构损伤超声导波监测及诊断技术[D].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2013,硕士.
[22]魏冰.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的选编与教学初探[D].杭州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2005,硕士.
[23]刘冉冉1,2,潘天红1,李正明1.非均匀Hammerstein-Wiener系统的递阶随机梯度辨识算法[J].控制与决策.
[24]颜怀国.吉林省玉米和大豆地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研究[D].吉林大学,种植,2012,硕士.
[25]赵萌萌.我国钢铁产业重组的市场结构与绩效分析[D].山东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2012,硕士.
[26]李玉珠.加味参芪地黄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专业学位),2013,硕士.
[27]赵培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监控体系建设研究[D].山东大学,项目管理(专业学位),2012,硕士.
[28]吴瑞瑞.基于原位合成TiC-7075铝基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的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材料加工工程,2014,硕士.
[29]刘丽.4-取代苯甲酰基吡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热致变色性能的研究[D].新疆大学,化学工程,2013,硕士.
[30]杜运威.杨芳灿及其诗词研究[D].宁夏大学,中国古代文学,2014,硕士.
[31]饶琛.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和改性及其在食品重金属汞检测中的应用[D].浙江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2013,硕士.
[32]牛海明.基于自抗扰技术和增量式函数观测器的协调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2013,硕士.
[33]金琳.钌/碳微球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
[34]陆颖.收益管理下东方航空公司客舱设备布局及选型的优化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位),2013,硕士.
[35]李鑫.时间不等的噪音交易模型及其对杠杆效应的解释[D].宁波大学,数量经济学,2013,硕士.
[36]徐少兵,李升波,成波.最优控制问题的Legendre伪谱法求解及其应用[J].控制与决策,2014,12:2113-2120.
[37]黄兴.我国企业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位),2012,硕士.
[38]黄欣.TUV和LGA并购整合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位),2013,硕士.
[39]王永芳.时、频、波数域下剪切湍流数据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14,博士.
[40]陈集喜.基于网络110电子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学位),2013,硕士.
[41]陈嘉丰.2020年我国系统别慢性病治疗费用的预测[D].北京中医药大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2013,硕士.
[42]张阿琦.博物馆民族乐器的分类及相关问题的思考[D].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学,2012,硕士.
[43]沈晓文.新疆地区佛寺遗址储藏设施的考古学研究[D].西北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2013,硕士.
[44]王凯.基于碳纳米管薄膜的传感器件制备及其气体敏感特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
[45]孟祥萍,王华金,王贤勇,任纪川,鞠传香.基于改进FP-树的最大模式挖掘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14:179-181+228.
[46]王秀英.稀疏分解在图像去噪中的研究[D].安徽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2014,硕士.
[47]马晟祯.中国财政农业投入的效应及规模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4.
[48]李会林.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农村与区域发展,2011,硕士.
[49]李俊玲.聚苯胺复合材料的电化学制备及其超电容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应用化学,2013,硕士.
[50]周利展.纳米硅溶胶的表面修饰及其对丝织物增深性能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2014,硕士.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