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联吡啶钌环糊精超分子化合物和主客体识别的电致化学发光和荧光生物传感技术的研究

基于联吡啶钌环糊精超分子化合物和主客体识别的电致化学发光和荧光生物传感技术的研究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5-10-16 分类:参考文献 喜欢:3241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对于生命组成物质的研究不断深入,针对核酸、蛋白质、腺苷等主要生命物质的检测对人类重大疾病诊断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电致化学发光和荧光生物传感技术以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操作简易和仪器价格低廉等特点,在生物分子检测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一直是人们的研究热点。其中,基于联吡啶钌作为标记物的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和荧光生物传感技术在生物分子检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且已在临床医学检验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寻找能在标记时更好地保持生物活性同时获得更灵敏响应信号的发光试剂就显得格外重要,目前有许多科研人员投入大量的科研力量研究基于新型联吡啶钌化合物标记的电致化学发光和荧光生物传感技术。金属环糊精超分子化合物将环糊精的超分子结构和活性金属中心结合到单个分子上,其中环糊精空腔能够包络常见的客体分子,对小分子具有高识别效率,同时金属中心又具有优越的的导电性和光学性质。这使得金属环糊精化合物在超分子体系以及分子传感中有越来越多的应用,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化学工作者的关注。本论文以我们课题组合成的一系列新型的(多)联吡啶钌环糊精和联吡啶钌(多)环糊精超分子化合物为基础,利用电致化学发光和荧光检测方法与主-客体识别技术联用,构建一系列生物传感平台,实现对DNA、蛋白质和生物分子的特异性识别与测定。利用主客体分子识别技术研究新型的电致化学发光和荧光生物传感技术,可望更大限度地提高电致化学发光和荧光生物传感技术的灵敏度,为生命物质探究和重大疾病早期诊断提供一些新的方法,这将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第一章绪论在本章中,重点阐述了环糊精超分子化学中的金属环糊精的特性及应用。并详细研究了超分子主体化合物的主客体识别特性以及其在生物传感中的应用。介绍了电致化学发光原理、特点以及新型发光体的研究情况。重点阐述了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和荧光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主要研究内容以及论文的创新性作了概括。第二章多联毗啶钌环糊精超分子体系的电致化学发光特性研究金属环糊精超分子化合物尤其是具有多联吡啶钌金属中心的环糊精超分子化合物,由于具有多个发光基团中心,表现出高效的电致化学发光特性。因此我们研究了系列多联吡啶钌环糊精超分子化合物的电致化学发光性质,并重点考察了三联吡啶钌环糊精超分子化合物(tris(bpyRu)-β-CD)。tris(bpyRu)-β-CD不仅是一种高效的电致化学发光信号分子,其环糊精空腔能够结合客体分子形成主客体包络,因此我们详细研究了客体分子包括亚甲基蓝、对甲基红、熊去氧胆酸以及核酸对tris(bpyRu)-β-CD的电致化学发光行为的不同影响。第三章三联吡啶钌环糊精超分子化合物修饰膜的电致化学发光特性及其对DNA特异性识别的研究本章中,基于第二章研究的三联吡啶钌环糊精超分子化合物(tris(bpyRu)-β-CD)优越的电致化学发光(ECL)特性和超分子结构,我们将该化合物通过电化学聚合到电极表面,形成一个固相ECL修饰膜以获得稳定可观的ECL响应信号。同时由于该tris(bpyRu)-β-CD修饰膜特有的环糊精基团所具有主客体识别的特性,我们设计了一个高灵敏度,基于猝灭分子标记的发卡DNA为探针的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检测目标DNA,在与目标DNA杂交后,双链DNA上的猝灭剂被环糊精空腔给捕获,从而猝灭传感器的ECL响应信号。该新型电致化学发光DNA生物传感器在这个过程的检测值和目标DNA的浓度直接相关。我们构造的电致化学发光DNA生物传感器简单、高效且对目标DNA有很好的特异性识别。第四章基于三联吡啶钌环糊精超分子化合物主客体识别的腺苷电致化学发光核酸适配体传感技术研究本章基于三联吡啶钌环糊精超分子化合物(tris(bpyRu)-β-CD)出色的电致化学发光(ECL)特性和与核酸主客体识别的作用,成功构建了一个电致化学发光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平台检测三磷酸腺苷(ATP)。该方法通过主客体识别技术而不需要额外标记实现ECL信号放大和对生物分子的检测。在此实验设计中,终端标记NH2的核酸适配体(aptamer)通过偶联反应固定在玻碳电极表面,在与tris(bpyRu)-β-CD主客体识别后,tris(bpyRu)-β-CD/aptamer/GCE电极产生了一个很强的ECL信号,这是由于tris(bpyRu)-β-CD的ECL特性所致。然而,当ATP存在的情况下,ATP与aptamer优先结合,抑制了环糊精和aptamer的主客体识别,所以只有少量的tris(bpyRu)-β-CD被捕获到电极表面,导致ECL强度明显下降。在最优实验条件下,ECL响应信号的降低值与ATP浓度的对数校正曲线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可达1.0×10-11mol/L(S/N=3)。该生物传感平台将ECL技术和主客体识别结合展现了高灵敏度与良好的选择性,无需额外的信号标记步骤,这项工作在检测生物分子和临床诊断中会有更大的发展潜力。第五章基于多联吡啶钌环糊精超分子体系的主客体识别构建电致化学发光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实现蛋白质特异性检测本章中我们构建了一个无需直接标记的电致化学发光(ECL)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来检测目标蛋白(凝血酶以及溶菌酶),该传感器是基于多联吡啶钌环糊精超分子化合物和单链DNA(ss-DNA)的主客体识别作用。该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利用了多联吡啶钌环糊精超分子化合物的ECL特性以及它们与ss-DNA独特的主客体识别,这项技术不需要采用发光体直接标记放大ECL信号。比较了不同的多联吡啶钌环糊精超分子化合物的ECL特性后,我们发现三联吡啶钌环糊精超分子化合物(tris(bpyRu)-β-CD)是构建核酸适配体传感器最合适的主体物质。首先,由核酸适配体和与其互补配对的DNA杂交形成双链(ds-)DNA,通过偶联反应将其固定在玻碳电极表面,得到的ECL强度很低,这是因为ds-DNA和tris(bpyRu)-β-CD主客体识别能力低。在加入相应的结合蛋白之后,因为核酸适配体-蛋白特异性结合力强于DNA双链的结合力,由此电极表面剩下了ss-DNA,从而捕获到了足够的tris(bpyRu)-β-CD,因此检测到ECL的信号明显增强。上述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对凝血酶的检测范围为1.0×10-101.0×10-14mol/L,同时检测限可达1.0×10-14mol/L。溶菌酶的检测浓度范围从5.0×10-10到5.0×10-14mol/L,检测限达到5.0×10-14mol/L。同样我们还检测了人类实际血样中的蛋白浓度,检测结果进一步印证了这个传感器在实际样品中的检测能力。该检测器简便,灵敏度高,选择性良好,在蛋白检测和疾病诊断中将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第六章基于联吡啶钌多环糊精超分子体系和核酸适配体主客体识别的溶菌酶荧光传感体系的研究本章中,我们研究了一系列联吡啶钌多环糊精超分子化合物的荧光特性以及其与不同客体分子结合后对其荧光行为的影响。联吡啶钌多环糊精超分子化合物相比于联吡啶钌(Ru(bpy)32+)有着更高的荧光发射效率,这是因为环糊精基团对钌金属中心提供了保护作用,防止了体系外的物质对钌中心的荧光猝灭。在此基础上,我们研究了联吡啶钌多环糊精超分子化合物和DNA的主客体识别作用,由于DNA被捕获到环糊精空腔更进一步加强了对金属中心的保护作用,使得联吡啶钌多环糊精主体的荧光强度增高。基于此,我们设计了一个灵敏检测蛋白的荧光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首先,联吡啶钌多环糊精超分子化合物结合了核酸适配体后,其荧光强度提高。然而,加入溶菌酶后会优先与核酸适配体结合,从而阻碍了核酸适配体与环糊精的主客体识别,最终导致荧光强度的降低。这个荧光信号的降低值可以用来检测溶菌酶的浓度,其检测限可以达到1×10-10m01/L。
【作者】陈红;
【导师】何品刚;方禹之;
【作者基本信息】华东师范大学,分析化学,2014,博士
【关键词】联吡啶钌环糊精超分子化合物;主客体识别;电致化学发光;荧光;生物传感器;DNA;蛋白质;三磷酸腺苷;

【参考文献】
[1]严慧.TiO_2基和CeO_2基催化剂活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2013,硕士.
[2]唐亚莉.DH集团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实证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EMBA)(专业学位),2012,硕士.
[3]王倩.新农村生态体育的开发与管理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2013,硕士.
[4]高崇卜.夏热冬暖地区保障性住房外墙节能技术经济性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2012,硕士.
[5]李哲.亏损上市公司债务重组和退市机制相关问题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会计学,2003,硕士.
[6]郭亮夫.科举选才与吏治及其现代启示[D].湘潭大学,法律,2003,硕士.
[7]李高波.论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入位”、“缺位”与“补位”[J].财会月刊,2014,13:7-10.
[8]王宗东.企业项目与中职平面设计课程整合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2013,硕士.
[9]杨晶.黄土状压实填土压缩和强度特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岩土工程,2014,博士.
[10]叶春.基于直接滤波法的我国多维经济景气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数量经济学,2012,硕士.
[11]韩海.基于元胞自动机的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过街形式适用性研究[D].长安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2014,硕士.
[12]赵平,刘淑君.一类虚拟控制系数未知的随机非线性时滞大系统的适应镇定控制[J].自动化学报,2008,08:912-920.
[13]王哲,杨林.商业智能如何支持ERP?[J].软件工程师,2004,07:54-55.
[14]胡敏慧.空间环境的增值[D].山东师范大学,设计艺术学,2013,硕士.
[15]陈阳.什么是价值的社会依赖性[D].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2013,硕士.
[16]卢海.慢性肝衰患者诱导性多潜能分化干细胞的建立[D].南方医科大学,肝胆外科学,2012,硕士.
[17]徐艳青.凹凸棒石/碳复合材料的水热制备及其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化学工艺,2013,硕士.
[18]谢焕斌.华人地区二胡教学特点的比较与借鉴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2013,硕士.
[19]吴敏,兰永红,佘锦华.基于二维混合模型的改进型重复控制器设计[J].控制与决策,2008,07:751-755+761.
[20]陆云龙.阵列声波测井波场分离方法比较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2012,硕士.
[21]王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文科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教育,2002,硕士.
[22]王红.文体分析在招投标文件翻译中的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翻译,2013,硕士.
[23]王琳.视觉传达设计中图形符号的地域性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设计艺术学,2013,硕士.
[24]王锐.应用于煤矿孔中的太赫兹天线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电子与通信工程,2014,硕士.
[25]许铭慧.供应链知识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2014,硕士.
[26]黄菊莹,蔡靖,姜在民,张硕新,余海龙.不同水分条件下两个树种木质部栓塞对P素添加的响应[J].植物生态学报,2008,01:183-188.
[27]朱衍镛.地面地震资料的两分量合成[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3,06:761-768+770.
[28]景瑞芳.埃洛石纳米管及高岭土纳米管脱硫性能的研究[D].天津大学,工业催化,2013,硕士.
[29]齐少华.树脂基复合材料防护涂层的制备及界面分形维数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凝聚态物理,2012,硕士.
[30]苗野.人胆固醇酯水解酶在TPH-1巨噬细胞内瞬时表达对CD36和SR-AⅠ的影响[D].辽宁医学院,外科学,2012,硕士.
[31]韩祥兰.SBA系统的综合集成研讨厅研究与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05.
[32]林思佳.时频子系统远程时间同步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通信与信息系统,2013,硕士.
[33]张蓓.高中自然地理三维软件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2012,硕士.
[34]肖凡平,唐小我.平台产品特性对供应链延迟策略的影响[J].控制与决策,2007,09:972-976.
[35]吴鹏.纳米导电陶瓷楔改善石墨烯载Pt催化剂的氧还原活性[D].武汉理工大学,2014.
[36]徐晓丹.河南省劳动收入份额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D].郑州大学,劳动经济学,2013,硕士.
[37]李秀元.我国商业秘密保护中关于竞业禁止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法律,2004,硕士.
[38]王骞.云计算背景下中小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工商管理,2013,硕士.
[39]梁彦军.美加保险恶意制度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与经济学,2014,博士.
[40]许茂清,张玉富.PLC在沙钢结晶器喂丝机上的应用[J].冶金自动化,2000,04:65-66.
[41]魏宁.迷茫与追寻—新世纪汉族作家的“西藏想象”现象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2013,硕士.
[42]侯少哲.二胡套曲《如来梦》的创作与演奏[D].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2012,硕士.
[43]张巍巍,王京.基于指数趋近律的非奇异Terminal滑模控制[J].控制与决策,2012,06:909-913.
[44]杨劲.医院需要什么样的IT人才(下)[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5,45:40-41.
[45]赵岑.P波预警中的震级预测和PGA、PGV估算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2013,硕士.
[46]辛冲,冯英俊.企业组织与技术的协同创新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1,01:37-43.
[47]左方.浅谈配电网快速抢修系统中标准化作业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6:193.
[48]童莺歌,田素明,刘敏君,项敏利,王宏伟.难治性癌痛13例的镇痛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4,01:47-50.
[49]王华.基于DGE技术的家蚕F1代脂肪体基因表达差异及其与杂种优势相关性分析[D].苏州大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2014,硕士.
[50]刘四川.山东山城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机理[D].吉林大学,岩石学、矿物学、矿床学,2012,硕士.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