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水下微弱电场测量的低噪声复合Ag/AgCl多孔电极制备及性能研究

面向水下微弱电场测量的低噪声复合Ag/AgCl多孔电极制备及性能研究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5-10-05 分类:参考文献 喜欢:2594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水下微弱电场探测技术可广泛用于海洋资源探测、海洋工业金属防腐保护与检测以及舰船电场探测等领域。海洋电场测量装置包括电场传感器(也称电极)和数字信号接收处理系统,其中性能优异的电极对电场的测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Ag/AgCl电极作为性能优异的参比电极,在科学实验和工程中应用广泛。本文以研制用于海洋微弱电场测量的低噪声复合Ag/AgCl多孔电极为研究方向,系统地研究了复合Ag/AgCl多孔电极的制备、结构和性能等,对多孔电极极化进行了理论模型建立,讨论了影响多孔电极极化性能和电压噪声的因素及其产生机理,以及与电极电势稳定性的关系,测量了电极的稳定性能并对外加电场下电极的感应进行了模拟实验。由于较差的电极电势稳定性和较高的自噪声会极大地影响电极的测量灵敏度,而电极的性能受到电极组分和结构的直接影响。本文从理论和实验的角度对电极的材料制备和结构控制做了具体研究,成果及创新点如下:首先对组成电极的前驱粉体的物化特性进行了研究优化。针对生成AgCl粉体的反应过快,易产生不均匀性分布的问题,研究改进了各种制备工艺,对获得的各种AgCl粉体的物化特性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发现固相球磨-冷冻干燥法优于其它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改进优化,得到的超细AgCl粉体粒径分布最窄,约为1μm~2μm,颗粒松散,分散性最好;其次对电极的结构进行了改进。通过对电极成型工艺的探讨及电极微观结构的表征,发现复合Ag/AgCl电极结构不同于常规的膜式Ag/AgCl电极,其结构为均匀多孔结构,其结构参数与工艺条件密切相关。然后对多孔电极的极化规律进行了理论模型建立及实验验证。根据多孔电极的电化学反应历程及多孔电极的等效电路,推导了该类型多孔电极极化公式,并对多孔电极的稳态极化曲线进行了实际测量。多孔结构影响了电极交换电流密度和极化电阻的大小,从而改变了电极的极化性能和电极电势的稳定性。此外对电极的电压噪声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对Ag/AgCl复合多孔电极的电化学反应过程的分析,讨论了电压噪声产生机理以及电压噪声与电极结构的关系,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电极的有效孔隙率和比表面积的增大可以降低电极的电压噪声水平,多孔电极局部的不均匀极化会导致电压噪声水平的增高和电极稳定性能的下降,与电极的极化程度测试结果具有一致性。另外经理论分析后优化了工艺,对制成的成品Ag/AgCl多孔电极各项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电极交换电流密度约为85.51mA·cm-2,电压噪声密度为1.74nV/√Hz(1Hz处);极差电位在24h内平均稳定值为-0.08mV,上下波动不超过0.028mV;浸泡76天后,极差电位基本维持在0.169mV左右,波动范围不超过和短期稳定性水平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而电压噪声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最后基于虚拟仪器的思想,利用外加模拟电场建立了电场测量系统,对电极对极低频电场的感应进行了测量分析。在测量敏感频段,电极表现出良好的频响特性,可以满足在海水中的电场探测要求。
【作者】卫云鸽;
【导师】曹全喜;
【作者基本信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2014,博士
【关键词】Ag/AgCl电极;多孔结构;极化性能;电压噪声密度;外场感应;

【参考文献】
[1]孙辰军,张江维,赵雪琴.基于Multi-agent电网调度智能系统模型的研究[J].华东电力,2005,08:38-40.
[2]赵艳.学校体育品牌建设的研究[D].苏州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2013,硕士.
[3]张庆海邬靖坤.深层次校企合作模式在我院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
[4]文凤.因果关系的表达与逻辑推理[D].首都师范大学,俄语语言文学,2004,硕士.
[5]李建晶.匹配的界面和边界方法研究[D].宁夏大学,计算数学,2014,硕士.
[6]李君印,杨华,盛彦珍,孙苗.分子动力学模拟烷烃链条数对其在氧修饰石墨烯纳米孔中迁移的影响[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60-62.
[7]梅翠松.基于蓝牙通讯的便携式心电监测仪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工业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2014,硕士.
[8]乔向杰.基于Web和数据挖掘的智能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首都师范大学,2005.
[9]李小明.封闭式水泵吸水室内部流场的PIV试验研究[D].清华大学,流体机械及工程,2002,硕士.
[10]普应.贫困地区普通高中初任教师校本培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2013,硕士.
[11]张燕.基于中心城区旅游辐射效应的县域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扬州大学,旅游管理,2011,硕士.
[12]全德启.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研究[D].山东大学,财政学,2012,硕士.
[13]宋丽.基于决策树的组合分类器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12,硕士.
[14]周宇.基于水平集的图像分割方法研究及其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应用数学,2014,硕士.
[15]陈细平.移动环境下基于区域互换的位置隐私保护模型与算法研究[D].燕山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14,硕士.
[16]李涛.眼部经络循行规律及诊察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2013,硕士.
[17]李鹏.快速生成树协议在交换芯片BCM53202M上的实现[D].苏州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2014,硕士.
[18]胡国庆.政府干预、企业舞弊与审计失败研究[D].兰州商学院,会计,2014,硕士.
[19]刘诗尧.文本类型视角下的立法文本翻译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4.
[20]吴彩云.山西省欠发达旅游非优区判定及开发研究[D].燕山大学,旅游管理,2013,硕士.
[21]王海,孙穆田.娱乐消费主张与民族中心主义的对抗——对“李敏镐争论”的解读与反思[J].青年记者,2014,09:30-31.
[22]杨帆.《福楼拜的鹦鹉》—一部体现寻觅主题的玄学侦探小说[D].兰州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13,硕士.
[23]常腾飞.过失共同正犯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刑法学,2013,硕士.
[24]王双双.湖北省房地产财富效应实证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产业经济学,2014,硕士.
[25]杨海燕.常与变:陕甘总督群体构成与人事嬗递探颐[D].温州大学,专门史,2012,硕士.
[26]王辉.基于风环境的深圳前海三四单元高层建筑形态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2013,硕士.
[27]刘江.高岭石粘土基纳米TiO_2的制备与光催化性能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物加工工程,2012,硕士.
[28]袁洋.论普鲁士军事改革1858-1871[D].华中师范大学,世界史,2013,硕士.
[29]王丽娜.基于LAMP的家乐电器网上商城的开发[D].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学位),2012,硕士.
[30]王进莹,赵瑞奇,刘志荣,刘忠范.氮化硼杂化石墨烯的电荷输运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中国化学会:,2012:1.
[31]尹辉,尹政,李振军.数据仓库技术及其应用[J].福建电脑,2004,03:14-15.
[32]曹利军.自成孔纳米纤维支架的制备与电化学表面修饰研究[D].东华大学,生化与分子,2012,硕士.
[33]李冬冬.宁夏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研究[D].宁夏大学,课程与教学论,2014,硕士.
[34]胡敏云,许四法,陈禹.对开口型土力学理论与试验教学方法的再认识[J].高等建筑教育,2014,05:76-79.
[35]梁国栋.对蒙古国留学生汉语教学视野下的“让”字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2,硕士.
[36]王凡.河北省城镇化水平和速度的实证分析[D].河北大学,区域经济学,2014,硕士.
[37]张露凝.《万国公报》中“儒学辅教”研究[D].辽宁大学,新闻学,2012,硕士.
[38]陈晓珂.吉西他滨诱导人NK/T细胞淋巴瘤细胞株SNK-6凋亡观察[D].郑州大学,肿瘤学(专业学位),2013,硕士.
[39]高晖.西安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行政管理,2014,硕士.
[40]刘继,李磊.统计智能代理的应用[J].统计与决策,2005,13:41.
[41]赵月.江苏省高等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科技与教育管理,2014,硕士.
[42]田雨.印尼大学生汉语自主学习能力调查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汉语国际教育,2013,硕士.
[43]庞鑫.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的专利风险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44]袁保山.大型汽轮机汽缸的机械加工[J].发电设备.1993(Z3)
[45]曾江峰.基于百度地图API的门店信息搜集系统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技术,2013,硕士.
[46]李俊青.PLC非依赖PKC途径介导PTH成骨作用的体外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骨外科学,2012,硕士.
[47]陈梅华.耳穴埋豆治疗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便秘的疗效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2014,硕士.
[48]谢红叶.基于光谱特征的高光谱丰度估计模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2013,硕士.
[49]姚凡.居民用电能效监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湖南大学,电气工程,2011,硕士.
[50]盖志芳,陈英,张文才,陈怀民,张飞碧,韩捷,彭兴隆,贾星利,周庆东,胡谋.中国会议系统自主创新论坛[J].电声技术.2006(07)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