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叶化学成分及药效学研究

甘蔗叶化学成分及药效学研究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5-06-14 分类:期刊论文 喜欢:3833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甘蔗叶为禾本科(Poaceae;Gramineae)甘蔗属(Saccharum)植物甘蔗(SaccharumsinensisRoxb.和SaccharumofficinarumLinn.)的叶。甘蔗广泛种植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一百多个国家,全球种植面积达到1900多万公顷。我国为甘蔗种植大国,全国每年可出产甘蔗1500万吨,广西是我国甘蔗的主产区,产量约占全国的60%。但甘蔗叶作为在甘蔗种植过程中产生的农作物废弃物,尽管资源丰富,约占甘蔗的15%,但研究开发甚少,除少部分用作动物饲料,大部分都被焚烧和丢弃,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我国中药资源面临着严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自然环境及物种的变化,无序采挖等因素加剧了中药资源紧缺的局面。因此,对这样既有药用价值同时又是农作物的资源进行研究,发现其新用途,对于中药资源保护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白甘蔗SaccharumsinensisRoxb.的叶(简称甘蔗叶)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甘蔗叶的化学成分研究,以及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的降血糖活性筛选研究,甘蔗叶多糖的降血糖作用和机制研究,甘蔗叶多糖的神经保护作用、抗神经炎症活性研究,甘蔗叶总黄酮的抗炎活性研究以及甘蔗叶的急性毒性研究,为甘蔗叶的药用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实验基础和科学依据。第一章甘蔗叶化学成分研究实验一甘蔗叶化学成分预实验摘要目的:采用系统预试法对两种不同栽培品种的甘蔗叶进行化学成分预实验,初步考察甘蔗叶的化学成分。方法:根据可能的化学成分类型,采用试管反应法对甘蔗叶的水、95%乙醇、石油醚提取物进行研究,通过各种化学成分的特有颜色反应和沉淀反应,对甘蔗叶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结果:两种不同栽培种甘蔗叶所含成分类别基本相同,可能含有氨基酸、还原糖、多糖、苷类、有机酸、黄酮类、酚类、香豆素或内酯、植物甾醇、三萜类等多种化学成分。结论:初步确定甘蔗叶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提示其具有一定药用价值,为其进一步进行活性研究和化学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实验二甘蔗叶二氯甲烷部位化学成分研究摘要目的:研究甘蔗叶二氯甲烷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色谱、凝胶色谱、聚酰胺色谱、中压柱色谱、高效液相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质谱、核磁共振谱等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甘蔗叶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部分中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10个,分别为3个酚酸及其酯类化合物:尼泊金甲酯(14)、对羟基肉桂酸甲酯(15)、丁香酸(20)、1个黄酮类化合物:7-(((2S,3R,4R)-3,4-二羟基-4-羟甲基-四氢呋喃-2)-氧)-2-3’,4’-二羟基黄酮(22),2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去氢催吐萝芙叶醇(16)、催吐萝芙叶醇(18),1个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地芰普内酯(27),1个单环氧木脂素类化合物:3-羟基(3-羟基-4-甲氧基苯基)-5-(4-羟基-3-甲氧基苯基)-4-(羟甲基)二羟呋喃-2(3H)-酮(28),1个环木脂内酯类化合物:3a,7-二羟基-4-(4-羟基-3-甲氧基苯基)-6-甲氧基-3a,4,9,9a-四氢化萘并[2,3-c]呋喃-1(3H)-酮(29),1个含酚羟基的苯基庚酮类化合物:对羟基-3-甲氧基苯基1-庚酮(32)。结论: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甘蔗叶中分离得到。实验三甘蔗叶多糖的分离纯化、性质、组成和结构研究摘要目的:对甘蔗叶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性质、组成和结构进行系统研究。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粗多糖,采用DEAE纤维素柱层析、Sephadex柱层析、QFF离子交换层析、SepharcrylS-300凝胶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法进行分子量测定;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单糖组成分析;采用红外光谱(IR)、一维核磁共振波谱(1D-NMR)、二维核磁共振波谱(2D-NMR)、甲基化和气质联用(GC-MS)分析等方法进行结构分析。结果:从甘蔗叶中分离得到8种多糖组分,对其中纯度较高的两种多糖组分SLP0A和SLP3A进行了进一步研究:SLP0A的纯度为95.1%,相对分子量为10.7kDa,总糖含量为82.7%,蛋白质含量为7.8%,糖醛酸含量为3.2%,主要由Glc、Gal、Ara、Man和少量Xyl、Rha、GlcA等单糖组成;SLP3A的纯度为88.7%,相对分子量为59.8kDa,总糖含量为70.8%,蛋白质含量为14.7%,糖醛酸含量为4.6%,主要由Gal、Ara、Glc和少量Xyl、Man、Rha、GlcA等单糖组成。SLP0A结构中不同端基糖环的构型根据信号不同分别为α-构型或β-构型:A端基可能为具有多种连接方式的α-Glc;B和D端基分别为→3)-L-Ara-(α-1→和→2,4)-L-Ara-(α-1→;C和E端基可能为少量存在的α-Xyl和α-Rha;F端基可能为β-Man;G和H端基可能为具有多种连接方式的β-Gal。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SLP0A的四种结构单元。结论:首次对甘蔗叶中多糖成分进行比较系统的化学研究,获得SLP0A和SLP3A等杂多糖。实验四甘蔗叶水提醇沉上清液化学成分研究摘要目的:对甘蔗叶水提醇沉的上清液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D101大孔树脂柱层析、凝胶柱层析、中压反相制备色谱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质谱、核磁共振谱等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甘蔗叶水提醇沉上清液部分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个木脂素类化合物:(2R,3R,4S,5S,6R)-2-(2-(4-羟基3-甲氧基苯基)-3-(羟甲基)-7-(甲氧基-2,3-二氢苯并呋喃-5-基)乙氧基)-6-(羟甲基)四氢-2H-吡喃-3,4,5-三醇(1),2个苯戊酸类化合物:2,3,4,5-四羟基-5-(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戊酸(2)、5-3,5-二甲氧基-4-(((2S,3R,5S,6R)-3,4,5-三羟基-6-(羟甲基)四氢-2H-吡喃-2-氧-苯基)-2,3,4,5-四羟基戊酸(9),1个苯甲酸衍生物:香草酸(11),2个苯环取代的丁四醇类化合物[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丁四醇(]3)、[1-(3,5-二甲氧基)-4-(((2S,3R,5S,6R)-3,4,5-三羟基-6-羟甲基)四羟基-2H-吡喃-氧-苯基)1,2,3,4-丁四醇](8),1个简单苯丙素类化合物:[2-(2-(2,3-二羟基-3-(3,4,5-三甲氧基苯基)丙氧基)-4,5-二羟基-6-(羟甲基)-四氢-2H-吡喃-3-氧-)-6-(羟甲基)-四氢-2H-吡喃-3,4,5-三醇](4),1个苯乙酮类化合物:对羟基-3-甲氧基-苯乙酮(12)。结论: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甘蔗叶中分离得到。第二章甘蔗叶药效学研究实验一甘蔗叶急性毒性实验研究摘要目的:研究甘蔗叶的急性毒性。方法:采用改良寇氏法、序贯法测定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进行最大耐受量(MTD)和最大给药量实验,并观察毒性作用。结果:除甘蔗叶粗多糖未见毒性外,甘蔗叶水提液、30%醇提液、50%醇提液均有不同程度的中毒表现。结论:甘蔗叶具有一定毒性。实验二甘蔗叶多糖对PC12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摘要目的:研究甘蔗叶多糖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去血清和鱼藤酮诱导PC12细胞损伤,构建体外细胞模型,用甘蔗叶多糖组分RSLP1和RSLP1-2进行干预。结果:去血清、鱼藤酮作用于PC12细胞可明显导致细胞损伤,甘蔗叶多糖作用于去血清诱导损伤的PC12细胞模型,细胞存活百分率较模型组有所提高(P<0.05),对鱼藤酮损伤的PC12模型有弱的毒性,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甘蔗叶多糖具有细胞营养作用,可以抵抗去血清后的凋亡,对神经细胞的退行性病变可能有保护作用,但对氧化应激诱导的凋亡无抑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实验三甘蔗叶多糖抗神经炎症作用研究摘要目的:研究甘蔗叶多糖的体外抗神经炎症作用。方法:用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产生一氧化氮(NO),构建体外细胞模型,用甘蔗叶多糖组分RSLP1和RSLP1-2进行干预。结果:10-5mol/L的甘蔗叶多糖对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率跟10-7mol/L浓度阳性药姜黄素的抑制率相当。结论:甘蔗叶多糖具有一定的抗神经炎症活性。实验四甘蔗叶总黄酮抗炎作用研究摘要目的:研究甘蔗叶总黄酮的抗炎作用。方法:以甘蔗叶总黄酮灌胃给药,干预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及小鼠棉球肉芽肿增生三种炎症模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甘蔗叶总黄酮中、低剂量组能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P<0.05),高剂量组小鼠耳廓肿胀程度极显著下降(P<0.01),且随剂量加大,其抑制效果逐渐增强;甘蔗叶总黄酮各剂量组能明显抑制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P<0.05);甘蔗叶总黄酮高、中剂量组能明显抑制小鼠棉球肉芽肿的形成(P<0.05),低剂量组有作用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甘蔗叶总黄酮具有一定抗炎作用。实验五甘蔗叶提取物降血糖作用筛选研究摘要目的:研究甘蔗叶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以不同极性的甘蔗叶提取物灌胃给药,干预肾上腺素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模型、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模型。测定小鼠空腹血糖值。结果:甘蔗叶水提物、50%醇提物、石油醚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对肾上腺素所致的高血糖小鼠的血糖升高有抑制作用(P<0.05),而对正常小鼠血糖无明显影响;各种溶剂提取物对四氧嘧啶所致的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升高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P<0.05);对链脲佐菌素所致的高血糖小鼠模型,甘蔗叶水提物、30%醇提物、50%醇提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血糖升高的作用(P<0.05)。结论:甘蔗叶水提物、30%醇提物、50%醇提物对糖尿病小鼠具有比较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可能为甘蔗叶降血糖的有效部位。实验六甘蔗叶多糖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初步研究摘要目的:研究甘蔗叶多糖的降血糖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STZ诱导的SD大鼠糖尿病模型,对甘蔗叶多糖进行降血糖作用研究。采用血糖仪检测血糖、ELISA法检测血清中胰岛素水平;HE染色检测胰岛炎症细胞浸润及胰岛结构;ELIS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2、TNF-α和IL-17等的分泌水平。对其降血糖机理进行探讨。结果:甘蔗叶多糖能降低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和胰岛素;对胰岛损伤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对糖尿病模型中IL-2、IL-17、TNF-α等因子的过度表达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甘蔗叶多糖是甘蔗叶的降血糖活性部位,其机理可能与保护胰岛损伤、抑制炎症、调节免疫有关。
【作者】侯小涛;
【导师】邓家刚;
【作者基本信息】广西医科大学,药理学,2014,博士
【关键词】甘蔗叶化学成分;甘蔗叶多糖;甘蔗叶总黄酮;降血糖;神经保护;抗炎;急性毒性;

【参考文献】
[1]林少鸿,高智.2001年水泥工业回顾[J].中国建材.2002(06)
[2]魏亮.基于灰色模糊多层次模型的城乡公交一体化体系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2013,硕士.
[3]刘明明.PPO/PS共混体系力学性能及形态结构的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材料学,2013,硕士.
[4]王旭.某无人机结构静强度分析[D].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工程(专业学位),2013,硕士.
[5]王潭.钙调磷酸酶调节因子1通过增强内质网中的N端糖基化上调β淀粉样蛋白的生成[D].山东大学,神经病学,2014,博士.
[6]刘江,蔡伯根,王剑.引入轨道特征的北斗列车定位方法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4,05:43-48.
[7]曾建平,程鹏.混合H_2/H_∞控制问题的降阶控制器[J].自动化学报,2000,05:714-716.
[8]黄杰,薛禹胜,许剑冰,薛峰,邹云.电力市场与电力系统的动态交互仿真平台(一)功能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10:16-22.
[9]于正华.10kV电网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2014,硕士.
[10]段涛.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2012,硕士.
[11]李旭.中国戏曲舞台布景的演变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戏剧戏曲学,2013,硕士.
[12]陈蒙蒙.用BeamPROP对熔融型光纤分路器偏振相关损耗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光学工程,2013,硕士.
[13]彭继腾.茶树菇软罐头加工工艺及品质变化规律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
[14]赵强.轨道车辆转向架参数台三维测力平台的开发与研究[D].吉林大学,载运工具运用工程,2013,硕士.
[15]许磊,郑玉平,吴通华.零序电抗继电器区外高阻接地误动问题的解决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20:114-118.
[16]高晓蒙.公平责任的定性与适用[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民商法学,2013,硕士.
[17]田松江.高速铁路跨线列车开行方案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2014,硕士.
[18]王佳.碳纳米管负载金属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应用[D].兰州大学,2013.
[19]王倩.手提袋趣味性设计的表达[D].河北科技大学,设计艺术学,2013,硕士.
[20]朱灿红.HO-1基因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内科学,2014,博士.
[21]陈娟.论社会环境与青少年健康发展[D].安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2014,硕士.
[22]包雪.曹秀美歌唱艺术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2013,硕士.
[23]夏涛.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2014,硕士.
[24]本刊编辑部.第二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在桂林召开[J].自动化学报,1992,06:756.
[25]谢新民,陈伯成,李英杰.一种非递推系统辨识算法的探讨[J].自动化学报,1989,02:190-192.
[26]李永军.下降管式生物质热解液化实验装置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工程,2004,硕士.
[27]卢继平,黎颖,李健,薛毅,曾青毅.行波法与阻抗法结合的综合单端故障测距新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23:65-69.
[28]王宽振.基于机器视觉的大空间建筑火源定位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13,硕士.
[29]代玉立.山东省大豆疫霉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2011,硕士.
[30]徐鑫.锂离子吸附材料的微波液相合成及其吸附性能[D].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2014,硕士.
[31]江磊.线粒体DNA中D-Loop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意义[D].蚌埠医学院,外科学,2013,硕士.
[32]周媛.内蒙古民间行业协会发展现状及问题建议[D].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2013,硕士.
[33]陈依民.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
[34]段妍.中国传统纹样在现代庭园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D].北方工业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2013,硕士.
[35]何荣军,杨爽,孙培龙,欧阳润棠.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食品与机械,2010,02:166-169+173.
[36]吴胜权,黄振晖,曹源.有轨电车路权配置与信号系统选择[J].中国铁路,2014,08:97-99.
[37]马珊.WT公司持续经营中税收筹划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位),2012,硕士.
[38]田梅芳.视听教学法对提高大学生听力理解的作用[D].西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2013,硕士.
[39]李国华.低成本机器视觉三维测量系统及其在逆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2004,硕士.
[40]鄂林仲阳.桁架结构振动分析与主动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2013,硕士.
[41]王振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反应机理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学,2014,硕士.
[42]刘向辉.桦褐孔菌对实验性Ⅱ型糖尿病治疗作用的研究[D].西北大学,中药学(专业学位),2014,硕士.
[43]熊林.一类存在特权集的门限群签名方案的分析与改进[D].信阳师范学院,基础数学,2014,硕士.
[44]尚志敏.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绩效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2012,硕士.
[45]迟庆云.决策树分类算法及其应用[J].枣庄学院学报,2005,05:29-32.
[46]徐欣.网络环境下初中数学主题探究教学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2012,硕士.
[47]李聪.芦笋立枯病拮抗木霉菌的筛选及防效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学位),2014,硕士.
[48]薛青芳.β-环糊精/纳米银的制备及对粘胶非织造布的抗菌整理[D].武汉纺织大学,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2013,硕士.
[49]徐康.湖北省大学生村官创业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2,硕士.
[50]史芮嘉,丁勇,柏赟,许奇,李明高.地铁乘客对步行楼梯和自动扶梯的选择行为分析及建模[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5,01:185-190.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