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exin A通过NOS/NO系统调节应激性高血压大鼠心血管活动及针刺降压机制的研究

Orexin A通过NOS/NO系统调节应激性高血压大鼠心血管活动及针刺降压机制的研究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6-02-13 分类:期刊论文 喜欢:1673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研究背景:长期、过度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应激是高血压的致病因素之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竞争激烈使应激性高血压的发病呈逐年增加和低龄化趋势。OrexinA(OXA)是1998年发现的下丘脑神经肽,参与对进食行为、能量平衡、睡眠一觉醒周期等多种功能的调控。OXA免疫阳性神经元从下丘脑发出神经纤维投射到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M),可能参与对应激反应和心血管活动的调控。针刺可降低应激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其机制仍不清楚。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应激性高血压大鼠(SIHR)和经电针治疗的应激性高血压大鼠(SIHR+EA)的下丘脑腹外侧一穹隆周围区(LH-PFA)OXA免疫阳性神经元及rVLM区OXA特异性受体OX1R的表达变化;以及观察OX1R与nNOS和iNOS在rVLM区的共表达及NOS和sGC抑制剂对OXA在rVLM区引起的心血管效应的影响,同时检测该部位相关氨基酸递质释放的改变,探讨OXA在rVLM区可能通过NOS/NO系统,调节该部位兴奋性和抑制性氨基酸递质的释放比例,从而对心血管活动进行中枢调节,并参与应激致高血压和针刺降压的中枢机制。方法:以足底电击结合噪音刺激建立条件反射为应激手段,连续应激14天制备应激性高血压大鼠模型(简称应激组大鼠);另有一组大鼠在连续应激10天后,从第11天开始连续5天,每天加电针足三里穴位处理,制备应激性高血压加电针大鼠模型(简称电针组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观察应激组大鼠和电针组大鼠的LH-PFA区OXA免疫阳性神经元和rVLM区OX1R表达的变化;采用激光共聚焦结合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观察rVLM区OX1R与nNOS或iNOS的共表达情况;采用侧脑室注射的方法观察OXA对血压和心率的影响,并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代谢产物NOx的含量变化。采用中枢核团微量注射的方法观察OXA在rVLM区对血压和心率的调节作用,以及nNOS、iNOS和sGC抑制剂对其效应的影响;采用微透析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技术(HPLC-FD),观察上述过程中氨基酸递质释放的改变。结果:(1)大鼠经连续14天足底电击结合噪音的应激处理,动脉收缩压(SBP)和心率(HR)逐渐升高,应激第14天SBP由对照的110±5.4mmHg上升到142±7.6mmHg,HR由对照的372±19beats/min增加到420±23beats/min,与对照组大鼠的SBP和HR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n=20),说明应激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制备成功。应激组大鼠体重增加明显减缓,应激第14天体重为270+14.6g,与对照组大鼠340+16.8g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n=20)。(2)电针组大鼠经电针足三里穴处理5天后,SBP和HR逐渐降低而体重增加,第14天SBP为115±9mmHg,HR为385±20beats/min,体重为297±13.3g与应激组大鼠的SBP、HR和体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n=20),说明电针对应激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确切。(3)IHC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大鼠相比,应激组大鼠LH-PFA区OXA免疫阳性神经元表达明显上调,相对光密度值和神经元计数明显增加(p<0.01,n=6)。经电针处理后,OXA免疫阳性神经元表达下调,相对光密度值和神经元计数均减少(p<0.05,n=6)。(4)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大鼠相比,应激组大鼠rVLM区OX1R的表达明显上调(p<0.01,n=4),经电针足三里穴处理后的电针组OX1R表达虽与应激组大鼠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但有下降的趋势。(5)激光共聚焦结合免疫荧光双标技术结果显不,rVLM区OX1R与nNOS或iNOS均有共表达,主要存在于细胞膜和细胞质中。OX1R与nNOS的共表达较与iNOS的多。OX1R在rVLM区神经元上有表达。(6)应激组大鼠单侧侧脑室注射OXA(0.01,0.1,1nmol/5μl)后,低剂量(0.01nmol)未观察到SBP和HR的明显改变,中、高剂量(0.1,1nmol)能引起SBP和HR呈剂量依赖性升高和加快。单独注射OX1R的选择性受体阻断剂SB-408124对血压和心率没有明显影响。但预先注射SB-408124再注射OXA,SB-408124可阻断OXA引起的升压和加快心率的效应。(7)应激组大鼠单侧侧脑室分别注射OXA(0.1nmol,1nmol)、SB-408124(1nmol)或预先注射SB-408124(1nmol)再5min后注射OXA(1nmol),20min后检测rVLM区NOx的含量,观察到随着OXA注射浓度的增加,NOx的含量逐渐降低,单独注射SB-408124对NOx的含量没有影响,但SB-408124能阻断注射OXA引起的NOx的含量下降。(8)正常组大鼠单侧rVLM区微量注射低剂量OXA(10pmol/0.1μl),SBP和HR无明显变化,中、高剂量(50,100pmol)SBP和HR呈剂量依赖性的升高和加快。预先微量注射NOS的抑制剂7-Ni(0.05pmol)或sGC的抑制剂MethyleneBlue(100pmol)后5min再注射OXA(100pmol),7-NI和MethyleneBlue可阻断OXA引起的升压和加快心率的效应。预先微量注射iNOS的抑制剂AG(10pmol)后5min再注射OXA(100pmol),对OXA的效应没有明显影响。应激组大鼠单侧rVLM区微量注射低、中、高剂量OXA均可引起SBP和HR的增加,并呈剂量依赖性。应激组大鼠单侧rVLM区微量注射SB-408124可引起SBP和HR的降低,预先分别微量注射SB-408124、7-Ni或MethyleneBlue再注射OXA,均可阻断OXA的升压和加快心率的效应,预先注射AG再注射OXA,对OXA的效应影响不大。电针组大鼠单侧rVLM区微量注射各药物后,引起的效应与在正常组大鼠注射引起效应基本一致。(9)应激组大鼠单侧rVLM区微量注射OXA(100pmol)、或预先分别注射7-Ni(0.05pmol)、MethyleneBlue(100pmol)、AG(10pmol)再注射OXA,并于注射前10min,注射后第一个10min,第二个10min和第六个10min,rVLM区微透析出脑脊液用HPLC的方法检测氨基酸递质释放的变化,结果显示rVLM区微量注射OXA后,rVLM区透析液中兴奋性氨基酸Glu的释放明显增加,而抑制性氨基酸Tau和GABA的释放减少。预先注射7-Ni或MethyleneBlue后5min再注射OXA,与单独注射OXA相比,]VLM区透析液中Glu释放明显减少,Tau稍有增加,GABA变化不明显。预先注射AG后5min再注射OXA,与单独注射OXA相比,上述氨基酸释放变化不明显。结论:(1)应激性高血压大鼠下丘脑内OXA免疫阳性神经元表达增加,而rVLM区内则其特异性受体OX1R表达增加。(2)在rVLM区给予OX1R特异性受体阻断剂可降低应激性高血压大鼠的BP和HR,也可阻断外源性给予OXA引起的升压和加快心率效应。(3)OXA引起的BP升高和HR加快可能与rVLM区NO的含量减少有关。(4)OXA在rVLM区可能主要通过nNOS/NO-sGC途径,增加Glu的释放,也可能通过iNOS/NO途径,减少GABA释放来增强交感兴奋,参与应激性高血压的发病。(5)针刺能显著降低应激性高血压大鼠LH-PFA区OXA神经元和rVLM区OX1R的表达。针刺降压的机制之一可能通过减少rVLM区OXA的释放,调节nNOS/NO或iNOS/NO水平,进而影响兴奋性和抑制性氨基酸递质释放的比例,降低交感兴奋性,实现降压效应。
【作者】肖芬;
【导师】朱大年;
【作者基本信息】复旦大学,生理学,2009,博士
【关键词】延髓头端腹外侧区;下丘脑外侧穹隆周围区;食欲素;一氧化氮;应激性高血压;电针足三里穴;大鼠;

【参考文献】
[1]吴晓玲.小型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研制与开发[D].大连理工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04,硕士.
[2]张晓慧.双重文化视域下的革命中国[D].首都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2013,硕士.
[3]胡桔州,兰秋军.金融时间序列的数据挖掘技术与经典统计模型的比较[J].系统工程,2005,06:95-98.
[4]赵海,王光兴.过程TPN模拟方法用于两种现场总线网络的性能比较研究[J].自动化学报,1996,04:385-392.
[5]房海秋.石墨烯基材料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4.
[6]孟利民,胡晓锋,华惊宇,彭宏,徐志江,张江鑫.教育资源共享与远程多媒体网络创新平台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11:103-106.
[7]马春梅.混合树种结构用集成材胶合性能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木材科学与技术,2013,硕士.
[8]卫志毅.中国企业实施MBO实证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2004,硕士.
[9]刘路.论网络服务提供者侵害他人隐私权的界定[D].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2013,硕士.
[10]刘明周,施培阔,曹国安.面向整体企业应用的客户关系管理研究[A].安徽省机械工程学会、安徽省机械工业协会.安徽省机械工程学会成立40周年纪念册暨安徽省装备制造业发展论坛会议论文集(1963-2003)[C].安徽省机械工程学会、安徽省机械工业协会:,2003:6.
[11]陈希.黄芪甲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凝胶的制备及其对创伤修复和疤痕抑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
[12]韩启盛.强化钛粗选的研究[J].有色金属(选矿部分).1993(05)
[13]曹森,王德意,王涛,郭宏光,张望.灵宝背靠背直流输电工程冗余极控系统的实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20:93-96.
[14]陈强.汽车4032铝合金活塞等温挤压工艺研究及数值模拟[D].河南科技大学,材料加工工程,2013,硕士.
[15]唐在富.长沙卷烟厂入世过渡期业务拓展战略研究[D].湖南大学,工商管理,2003,硕士.
[16]徐晓颖.神经网络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5.
[17]刘晋.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2014,博士.
[18]温先高.北京南红门灌区再生水灌溉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研究[D].清华大学,环境工程,2012,硕士.
[19]葛昕.Web使用模式挖掘探讨[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3,03:57-61.
[20]刘腾.水溶性CdTe量子点对家蚕循环血细胞及造血功能的影响[D].苏州大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2014,硕士.
[21]陈喜锋,王国利,郭雪梅.实现目标跟踪的光纤传感网络及其优化设计[J].自动化学报,2014,07:1348-1354.
[22]赵莲维.气动涡轮式喷涂主轴喷嘴与叶栅气动设计及流场能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2014,硕士.
[23]陈金海.基于信息挖掘的知识发现系统[J].情报杂志,2003,02:15-16.
[24]靳秋思1,宋国华1,叶蒙蒙1,刘娟2,于雷1,3.车辆通过交叉口的生态驾驶轨迹优化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5,03:.
[25]唐方萍.PAS-Na对锰致大鼠肝肾抗氧化酶和病理学改变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2013,硕士.
[26]宋汉武.超临界压力锅炉的阀门问题[J].发电设备.1990(01)
[27]聂云英.数字图像区域复制篡改被动盲取证新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1,硕士.
[28]石睿柯.我国货币政策周期与经济周期之间的联动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数量经济学,2014,硕士.
[29]盛华芳.基于BIPES分析微生物群落的生物信息学方法的建立[D].南方医科大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2012,硕士.
[30]刘跃鹏.纳米Pt/SiC的制备、表征及其电化学催化性能研究[D].山西大学,2011.
[31]丁海宁.金刚石锯片干切削混凝土研究[D].广西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2004,硕士.
[32]于浩.NPC三电平逆变器中点电位的控制方法研究[D].安徽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2014,硕士.
[33]马骏.煤码头煤运输及称重系统的改进与优化[D].天津大学,软件工程,2013,硕士.
[34]臧龙.煤柱底板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2014,硕士.
[35]何巨璞.全文检索中索引算法的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2014,硕士.
[36]李贻员.远程教育交互质量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2013,硕士.
[37]邱斐.多样首饰用材的装饰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设计艺术学,2013,硕士.
[38]栾春弟.光催化纳米氧化镍对小球藻的致毒机制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生物物理学,2013,硕士.
[39]李晓莹.以企业文化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位),2013,硕士.
[40]范丽逢.安徽沙坪沟钼矿床形成的地球化学机理[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化学,2014,硕士.
[41]杨萍萍.分布式数据的反skyline查询算法研究[D].苏州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13,硕士.
[42]田婷.自由现金流和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企业管理,2014,硕士.
[43]李园园.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经理胜任素质模型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企业管理,2013,硕士.
[44]胡振亚.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评估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2013,硕士.
[45]邹香红.商业元素掩映下的人文情怀—冯小刚电影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艺术学,2013,硕士.
[46]王海祥.纳米压印镍模板的复制工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学位),2013,硕士.
[47]王美丽.水彩画的艺术性[D].湖南师范大学,水彩(专业学位),2014,硕士.
[48]高军虎.展开天线结构动力学和振动控制分析[D].浙江大学,结构工程,2012,硕士.
[49]赵忠兴.高分子比电解质在铝工业的应用及节能效果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材料工程,2013,硕士.
[50]王成杰.农杆菌介导小麦非组培转化方法的探讨[D].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2004,硕士.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