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接触降低群际威胁感:感知相似性的作用

想象接触降低群际威胁感:感知相似性的作用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5-10-21 分类:参考文献 喜欢:884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在社会群体情境中,当一个群体所具有的资源、信念和价值观等各种特征对另一个群体的存在、发展和目标产生的威胁时,群际威胁感就产生了。它会导致内群体成员产生消极的外群体态度和行为。近年来,如何降低群际威胁感,减少感知到群际威胁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促进各群体之间的融洽等社会热点突出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们的关注。当人们感知到来自外群体的威胁时,会产生一系列认知、情绪和行为上的消极反应,影响和谐群际关系的发展。Canetti-Nisim,Ariely等人的研究表明群际威胁感在偏见和永久性冲突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Canetti-Nisim,Ariely,&Halperin,2008;Stephan,Ybarra,&Morrison,2009;Maoz&McCauley,2009;Schmideta1.,2008;Tausch,Hewstone,Kenworthy,Cairns,&Christ,2007)。感知到群际威胁也是群际压力的一个核心因素,它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消极影响(Schmid&Muldoon.2013).随着群际威胁对群际关系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研究者也开始关注如何降低群际威胁感,改善群际关系。前人的研究证明了群际接触可以在感知到群际威胁的情境下改善群际关系,例如,不同种族或信仰的学生,住在同一寝室则有助于减少群体间的偏见,并且对不同信仰室友的积极态度会随着年级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这种变化并不受分组方式的影响(主试随机分配或被试自愿选择)(Shook&Fazio,2008).尽管众多研究都证明了群际接触能够降低群体偏见,由于在现实环境中,直接群际接触的实现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如,极端隔离的社会环境限制了内外群体成员之间的接触),很多群体间的现实接触难以实现。研究者们开始关注想象群际接触,有研究表明:让被试想像与外群体的接触,也可以降低群际偏见(Stathi&Crisp,2008).想象接触能够增加对外群体的积极评价:减少对外群体的内隐偏见;促进与外群体接触的意图,然而想象接触对影响群际关系的关键性因素——群际威胁是否也能产生上述积极影响?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是什么?这是本研究试图探讨的问题。基于前人的研究结果,本研究假设想象群际接触可以降低内群体成员的群际威胁感,本研究利用两个实验来验证这一假设。两个实验均以中国被试与日本人接触作为想象情境。实验一中,通过标准想象接触,研究者以中国作为想象主体,以曾经与内群体发生冲突的日本作为想象接触目标群体,测量被试的群际威胁感水平。实验结果发现:(1)经历过标准想象接触的被试感知到的群际威胁水平显著低于没有想象接触操作的控制组被试:(2)感知内外群体相似性在想象接触-群际威胁感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实验二中,研究者采用了精细想象接触来验证研究假设。研究者通过以精细想象接触为实验组,非精细想象接触-标准想象接触为控制组,来测量被试感知群际威胁水平的变化。实验结果发现:(1)精细想象接触组被试感知群际威胁水平显著低于标准想象接触组;(2)在想象接触-群际威胁感中,感知内外群体相似性起中介作用。
【作者】黄群英;
【导师】赵玉芳;
【作者基本信息】西南大学,应用心理学,2014,硕士
【关键词】群际威胁感;想象接触;感知;相似性;

【参考文献】
[1]张克谦.拜金主义对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及抵御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2013,硕士.
[2]孙刚,洪璐,施文娴.CVaR准则下考虑后续服务产品的收益共享契约模型[J].经营与管理,2015,01:112-116.
[3]彭国栋.基于E网格数值预报模式AREM并行计算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2,硕士.
[4]佘生林.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创伤相关调查研究[D].广州医科大学,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2013,硕士.
[5]卢燕.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对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D].西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3,硕士.
[6]任羽.首钢国际公司球团项目设备采购管理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项目管理,2014,硕士.
[7]段丽丽.城市规划展览馆建筑设计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建筑技术科学,2012,硕士.
[8]周永斌,吴栋栋,于大炮,隋琛莹.长白山不同海拔岳桦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J].植物生态学报,2009,01:118-124.
[9]记者苏雁通讯员李锦.江苏常州打造“东方碳谷”[N].光明日报,2013-05-21010.
[10]邱林立.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左室容积和功能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2013,硕士.
[11]王夏薇.老年恒河猴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模型的建立[D].广西医科大学,神经病学,2013,硕士.
[12]李盟盟.隋唐选官制度与青齐地区的社会变迁[D].山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2013,硕士.
[13]徐晏琪.碘乙烷的激发态动力学和芳香族化合物的离子态光谱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原子与分子物理,2013,博士.
[14]付剑波.基于Kryptograph的随机密钥预分发方案研究[D].湖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0,硕士.
[15]王丹丹.最优化流形学习在振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D].宁波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2013,硕士.
[16]张妮佳.基于分子构象设计构建高活性细胞因子白介素IL-21[D].华中师范大学,分析化学,2014,硕士.
[17]唐名艳.扬子鳄血液学及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及细菌性病原鉴定[D].南京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2013,硕士.
[18]董才林.我国商业银行稽核监管与电子化稽核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
[19]侯慧舒.德国文化中的美国化探析[D].黑龙江大学,德语语言文学,2013,硕士.
[20]郭涛.手性叔碳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应用[D].复旦大学,有机化学,2013,博士.
[21]蒋华杰.冷战时期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研究(1960-1978)[D].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史,2014,博士.
[22]秦俊英.融资约束理论下的现金持有与过度投资的关系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2014,硕士.
[23]欧昭蓉.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教学,2014,硕士.
[24]潘峰.中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D].华东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2013,硕士.
[25]刘虹.利益冲突视域下社会心理失衡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思想政治教育,2013,硕士.
[26]肖民卿,曹长修,姚志强.Delta算子系统动态输出反馈D-稳定鲁棒协方差控制[J].控制与决策,2008,11:1216-1220.
[27]田原.市场拓展、产业转移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J].现代管理科学,2015,02:88-90.
[28]黄文强.冲击荷载下淤泥土不同深度固结规律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岩土工程,2013,硕士.
[29]王辉.维吾尔语声学特征分析及命令词识别系统实现[D].新疆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13,硕士.
[30]姚争.新兴媒体竞合下中国广播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戏曲学,2013,博士.
[31]姜婷婷.斯达康公司销售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的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位),2012,硕士.
[32]刘可.山西太岳山油松林人工林生长季土壤呼吸[D].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2013,硕士.
[33]夏泉,胡芸.岑春煊研究述评[J].广西民族研究,2014,02:136-143.
[34]谢敏(SUKSABAINATTAYA).泰国创办汉语学校客户的基本要求与投资可行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企业管理,2013,硕士.
[35]梁晶晶.港口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会计学,2014,硕士.
[36]孙志春.汽车细颗粒物排放研究[D].长安大学,载运工具运用工程,2013,硕士.
[37]张甜甜.大学英语写作元认知策略训练与学生自主写作能力培养研究[D].宁波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14,硕士.
[38]毛兵.高效纳米光催化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合成[D].上海师范大学,2014.
[39]平兆娜.改进非参数变换测度下的立体匹配算法的研究[D].燕山大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2014,硕士.
[40]闫丽娟.灌区地下水资源管理制度理论及实践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文学及水资源,2013,硕士.
[41]刘政凯.非均匀反投影重建方法[J].自动化学报,1989,03:278-281.
[42]王慧娟.交联蒙脱石的制备及其液相吸附行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矿物加工工程,2003,硕士.
[43]马骏.企业竞合战略决策机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2014,硕士.
[44]顾林琳.PPP运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运营机制与模式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2011,硕士.
[45]陈龙,张春红.面向NGN的运营支撑策略[J].通信世界,2004,33:32.
[46]于雯汶.论刘节的史学思想[D].东北师范大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2012,硕士.
[47]程佳铭.教师备课与学生学业成就以及教学实践、教师学习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学习科学与技术设计,2013,硕士.
[48]王春梅.激子复合区变化对OLED磁效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凝聚态物理,2014,硕士.
[49]李前程.DWI对肝癌TACE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研究[D].吉林大学,临床医学,2013,硕士.
[50]张春玲.基于物理规律探索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教学,2014,硕士.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