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公共性维度及其当代价值 08月14日

【摘要】公共性一词对我们并不陌生,公共性作为一个范畴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城邦制生活。在古希腊的城邦制生活中,公共性是城邦公民德行的写照,具体指城邦公民之间不但可以合作共事而且能够互相关心。后来随着城邦制的瓦解,公共性也越来越改变本义而演变出更多的含义。在现代谈及公共性范畴,一般我们会联想到政治学或者社会学,的确公共性的研究就是从政治或社会方面开始的。一般认为德国学者汉娜·阿伦特和哈贝马 […]

【论文下载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读秀/超星/国研/龙源/博看等资源库】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共产党建设 08月14日

【摘要】党建哲学是文章的立论角度,指对政党的创建、发展历程的经验总结和现实活动方式的反思和评价。当前,关于马克思主义党建哲学的研究尚缺乏一个明晰的框架、边界和思路:尤其中国化的党建哲学理论体系有待形成,包括中国共产党建党和党建历史经验的哲学概括及其研究路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凝聚着哲学智慧。文章从历史方位出发,按照先纵后横、先理论后现实的顺序展开,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内在联系。 […]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解中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03月31日

【摘要】十月革命作为“政治宇宙的北斗星”(霍布斯鲍姆语),标的新的政治历史版图的生成,但随着苏联社会主义大厦的瓦解,资本主义发展到后工业社会,产业结构、社会生活、传播方式、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甚至意识形态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此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末世论”论调开始散播媒体世界。德里达通过创建一种解构的文字或文本书写方式,一方面拆解了资本主义的弥赛亚论调,撑开了它内部的张力,建构了“幽灵学”视阈中 […]

沈志远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12月05日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引入与传播是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上最伟大的历史事件和现实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与演进是循着两条路径实现的,一是理论的研究,二是政治的践行。以往思想界更多的关注政治实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间的内在联系,而哲学工作者们的学理性贡献往往被遮蔽在宏大的历史叙事和意识形态话语之下。沈志远,这位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早期的引入者、传播家、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在20世纪上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