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史中的新诗观 12月31日

【摘要】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史中的新诗观,是指民国中国文学史的编写者在文学史书写中,所体现出来的对新诗的共时性和历时性的价值判断与评判倾向,以历史评价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意识形态立场以及关于诗歌形式的观念。首先,本文从新诗观的发生背景出发,探索文学史家们在新诗合法性危机中的评价焦虑下,在“非诗”的语境中,或出于个人学术目的,或为国文教学编写教本,对刚发生十年至三十年的新诗进行的当下观照,在不同思潮的影响 […]

【论文下载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读秀/超星/国研/龙源/博看等资源库】

理论与实践的对照 12月25日

【摘要】民国时期的教育成效卓著,文学方面更是大家辈出,叶圣陶和夏丐尊都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他们的教育实践活动丰富,语文教育思想影响深远。当下的语文教育改革初有成效,各地区教学的改革千变万化,但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在当下语文教育改革中,钱理群和孙绍振是两位既有丰富教育实践经验又有深厚理论修养的语文教育大家。民国和当代是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自己的教育环境和社会情况,但是在民国时期提出的语文教 […]

清末民初新式教育的兴起及其对长沙城市发展的影响(1897-1927) 10月25日

【摘要】从传统教育向新式教育的转变,给长沙城市文化带来很大影响。传统教育属于专制教育,旨在培养维护封建制度的士大夫。新式教育属于民主教育,旨在通过普及教育,实现城市文明的进步。传统教育为长沙城培养的人才,维护了长沙封建统治,受经世致用思想影响,部分士大夫也开始学习西方文化。而清廷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警醒了湖南人,湖南人开始自我革新,戊戌维新时期,长沙走在全国前列。从戊戌维新到大革命失败,长沙新式教 […]

清代以来徽州乡村民间借贷研究 05月21日

【摘要】徽州地区遗存有大量的借贷文书资料,这些资料都具有原始性、真实性,并且包含了很多具体的数据与信息,它们的发现便于我们开展对民间借贷问题的统计分析,以弥补方志、文献、诗人文集等文献资料的不足。本文拟以刘伯山主编的《徽州文书》4辑40卷为中心,利用其收入的收借条进行清代以来徽州乡村的民间借贷问题研究。本文的绪论通过对学术史的回顾与梳理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学术背景。既有的关于明清以来徽州乡村借贷研究一 […]

民国竞技足球运动兴衰探微 08月05日

【摘要】从19世纪末现代足球运动传入中国到1930年左右现代足球运动在旧中国走向兴盛,短短的几十年间,民国竞技足球运动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的体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历史研究等方法对民国时期竞技足球运动的发展、特征等进行研究与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与启示。结论与启示不是目的,目的是让有关方注意到结论与启示相关的内容,进而找到解决中国足球现存问题的方法与措施,为有志于为中国足球运动的 […]

民国与新中国大学校训特色比较研究 05月21日

【摘要】校训是反映一所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的高度凝炼的词语或短句,无论小学、中学、大学都可以制定自己的校训,但是由于知识结构及教育目标等各方面的差异,大学校训更为人们所关注。追根溯源,民国时期是大学校训发展的初级阶段,了解大学校训从民国时期到新中国时期的发展轨迹,通过民国与新中国大学校训特色的横向与纵向比较,进行深一层次的思考,进而针对其比较后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探寻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启示, […]

民国景德镇瓷业公司的发展及影响 01月15日

【摘要】本文对民国景德镇瓷业公司产生的社会背景,诸瓷业公司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选取早期的瓷业公司如江西瓷业公司、天佑华瓷业公司以及晚期的九江光大瓷厂、巢宝珍瓷号等瓷业公司为例,进行个案分析。深入剖析瓷业公司由传统手工业生产模式逐步转向现代机械化生产模式,传统手工产品转化为现代市场商品,传统官民窑生产制度转化为现代资本主义灵活聘用的商业模式的过程。这种新的瓷业公司模式对中国现代陶 […]

民国男性服饰文化研究 11月11日

【摘要】民国(1912年—1949年),历时虽短,但却是中国服饰历史中最为重要的变革阶段。伴随着战争、革命和一系列政治与社会体制的巨变,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与文化观念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短短的几十年中,中国服饰结束了古代历时千年的衣冠制度,完成了由古典到现代,由中式向西式的“华丽转身”。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男女服饰虽然在民国时期都产生了巨大的形态转变,但是在变革方式、外观意蕴、形态规则以及 […]

民国时期印花税制研究 10月22日

【摘要】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税制得以持续的重要保证。印花税制是我国引进西洋税制的最先尝试,是中国传统税制向近代税制嬗变的重要标志。鸦片战争后,传统农业遭到破坏,中国被迫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加快了农业资本主义的步伐;国家资本主义应运而生,民族资本主义的崛起也带动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19世纪70至90年代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时机,这一时期,中国的商品经济得到前所未 […]

民国全运会研究 07月10日

【摘要】民国全运会是民国时期中国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体育运动会,它代表了当时中国在一定时期内的近代体育发展水平。但是,民国全运会的举办并不像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运会那样一帆风顺,也不像今天的全运会这样按部就班的举行,而是历尽艰辛,步履蹒跚。民国全运会的举办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再到陡然衰落的过程。按照民国年间体育界的说法,民国全运会总共举办过七届,但所谓的民国第一届全运会是举办于晚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