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豆种内与种间作物的资源竞争

玉米/大豆种内与种间作物的资源竞争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5-10-14 分类:期刊论文 喜欢:1502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随着耕地面积逐年下降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提高单位面积上作物产量的要求越来越迫切。间作种植具有充分利用养分、水分、光能和热量等多种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作物产量的优点。间作研究的关键问题是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相互影响,并从现象观察深入到机制理解。为此本试验在旱棚条件下,通过设计玉米/大豆间作和单作时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不同的分隔处理,测定间作与单作功能叶的生物量及产量、养分吸收量、土壤养分含量、光合参数、荧光参数与SPAD值等指标,分析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资源竞争作用,为复合群体资源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更进一步确定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分别对间作和单作的贡献。试验共有12种处理,分别为4种间作玉米/大豆1:1种植,4种单作玉米和4种单作大豆。同时设置了4种分隔方式,分别为地上地下均分隔、地上地下均不分隔(对照)、仅地下分隔、仅地上分隔。经过两年试验,获得的主要结果为:1、间作玉米的株高和叶面积超过单作,均表现为在拔节期时的株高和在抽雄期时的叶面积增长速度最快。玉米的株高和叶面积增长最快的分别是T3(间作对照)和T7(单作玉米对照)。大豆则表现为间作的株高和叶面积比单作小,大豆在开花期时的株高和叶面积增长幅度最大。在间作处理中,大豆的株高和叶面积增长最慢的是T3(间作对照);而4种单作则相差不明显。单株干物质积累:玉米单株的干物质积累均具有“前慢后快”的特点,表现为开花期前增长速度缓慢,开花期后,干物质积累速度迅速增加。各时期处理间整体趋势均表现为间作大于单作。间作大豆各生育时期的单株干物质积累均缓慢,并且间作小于单作。产量及构成因素:间作玉米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各项值均高于单作的对应值。间作处理中,T3(间作对照)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最高,依次是T4,T2与T1。单作处理中,T7(单作玉米对照)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最高,依次是T8,T6与T5。间作大豆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各项值均低于单作的对应值。间作处理中,T3(间作对照)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最低,T4,T2与T1逐渐增大;而4种单作则相差不明显。对于间作玉米的株高、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而言,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共同作用(T3)和地下部作用(T4)间无显著差异,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共同作用(T3)和地上部作用(T2)间有显著差异,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共同作用(T3)和地上部和地下部无作用(T1)有极显著差异。对于间作大豆的株高、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而言,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共同作用分别与地下部作用(T3与T4)、地上部作用(T3与T2)、地上部和地下部无作用(T3与T1)的处理均有显著差异,而除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共同作用外,其余3种作用间无差异。同时,在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中,玉米竞争能力明显比大豆强,种间效应对玉米是促进作用,而对大豆是抑制作用。对于单作玉米的株高和叶面积而言,地上部和/或地下部作用对其影响不显著。对于单作玉米的干物质积累而言,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共同作用和地下部作用(T7与T8)间无显著差异,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共同作用分别和地上部作用(T7与T6)、地上部和地下部无作用(T7与T5)间均有显著差异。对于单作大豆的株高、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而言,地上部和/或地下部作用对其影响不显著。对于间作玉米、单作玉米、间作大豆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而言,均表现为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共同作用和地下部作用(T3与T4、T7与T8)间无显著差异,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共同作用分别和地上部作用(T3与T2、T7与T6)、无地上部和地下部作用(T3与T1、T7与T5)间有显著差异。对于单作大豆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而言,地上部和/或地下部作用对其影响不显著。2、地上部和/或地下部作用对间作玉米、间作大豆单株氮磷吸收积累、土壤碱解N含量、土壤速效P含量的影响趋势与其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趋势相同,而对单作玉米、单作大豆单株氮磷吸收积累的影响不显著。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共同作用促进了间作和单作体系氮磷向籽粒分配,提高向籽粒的分配数量和分配比例。3、地上部和/或地下部作用对间作与单作玉米、间作与单作大豆的Pn、Tr、Fo、Fm、Fv、Fv/Fm、Fv/Fo和其对间作与单作玉米、间作大豆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趋势相同。地上部和/或地下部作用对间作玉米和大豆Gs与Ci、单作玉米和大豆的Gs的影响程度和其对Pn与Tr的影响程度相同,而对于单作玉米和大豆的Ci影响无差异。地上部、地下部共同作用和仅地下部作用可明显提高间作和单作玉米(或降低间作大豆、提高单作大豆)的叶绿素含量。4、地上部和/或地下部作用对玉米大豆间作和单作的土壤含水量变化均有显著影响,表现为地上部与地下部共同作用>地下部作用>地上部作用>地上部地下部无作用的处理。玉米大豆间作的根长密度RLD和根重密度RMD在三次取根时都有变化。5、玉米/大豆间作中玉米和大豆各自的产量优势、养分吸收优势、间作体系的产量优势、土地当量比、种间相对竞争能力:两种结果表明在相同处理条件下,地上部和/或地下部作用对上述各指标的影响趋势相同。表现为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共同作用对其贡献最大,具有极显著的间作优势。其次是地下部作用的贡献大于地上部作用的贡献,且二者之间具有交互作用。玉米/大豆间作体系的营养竞争比率:两种结果表明,两作物共生期玉米对氮和磷营养竞争的能力比大豆强,吸收量大于单作。而共生期大豆对氮和磷营养的竞争均处于劣势,吸收量少于单作。综上所述,在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中地下部分相互作用起着主导作用,玉米具有比大豆更强的资源竞争优势,玉米利用了大豆行土壤的水分与养分资源,提高了玉米的光合作用效率,从而表现为地下部分作用与地上部分作用的交互效应,对玉米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对大豆具有抑制作用。但促进作用强于抑制作用,从而表现出间作优势。
【作者】吕越;
【导师】吴普特;
【作者基本信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水土工程,2014,博士
【关键词】间作优势;分隔方式;地上部作用;地下部作用;产量;养分;光合作用;根系生长;

【参考文献】
[1]陈涛,郑凯,梁明喜.鞍钢鲅鱼圈厚板厂MES的设计及应用[J].冶金自动化,2010,03:65-68.
[2]陈松.非协作通信中长PN序列盲捕获算法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2012,硕士.
[3]白秀佳.新型有机光敏染料的分子设计及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2014,硕士.
[4]郝媛媛,叶强,李一军.基于影评数据的在线评论有用性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0,08:78-88+96.
[5]钱筱暄.淮北平原水文循环要素时空演变规律研究[D].扬州大学,水文学及水资源,2011,硕士.
[6]石袭霞.日语感情形容词的人称使用限制[D].哈尔滨理工大学,日语语言文学,2012,硕士.
[7]陆一.印尼学生“是……的”结构习得研究[D].安徽大学,汉语国际教育,2014,硕士.
[8]王畅.湖北省水资源生态足迹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2013,硕士.
[9]Mary.科学家开发出石墨烯-硅光电混合芯片为超快芯片等应用开启大门[J].今日电子,2012,08:29.
[10]林明.含N、S原子的药物小分子杂环的合成及工艺改进[D].扬州大学,有机化学,2012,硕士.
[11]肖智锋.姜黄素衍生物C086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药理学,2014,硕士.
[12]宋天柱.货油微波加热实验与理论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动力工程,2013,硕士.
[13]吴树军.RTD型磁通门传感器数字量化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2014,硕士.
[14]肖隆庚.EDI技术处理重金属废水的试验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环境工程,2014,硕士.
[15]柴海啸.基于几何和工艺补偿的冲压回弹控制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6.
[16]刘晓旭.城市街道办事处职能转变研究[D].内蒙古大学,行政管理,2013,硕士.
[17]吴令敏.不作为侵权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民商法学,2004,硕士.
[18]刘平.纳米粒子/分子印迹聚合物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湖北大学,2012.
[19]陈利.基于混合像元分解方法的MODIS森林类型识别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经理学,2014,硕士.
[20]吴文丽.低品位菱锰矿电沉积制备活性二氧化锰及其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化学,2014,硕士.
[21]宁小飞.负载型氧化物固体超强酸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应用化学,2013,硕士.
[22]白永志.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及影响因素分析[D].复旦大学,金融学,2012,硕士.
[23]张东晨.我国环境管理体制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法律,2014,硕士.
[24]郭东润.三维地震勘探中的非纵问题[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2,04:9-15.
[25]孙振兴.超声靶向微泡破碎联合PEI介导PHD2-shRNA转染诱导血管生成因子表达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2013,硕士.
[26]王燕.我国建筑业生态现代化发展模式与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
[27]张满光.基于交互设计的旅游纪念品导购应用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设计学,2014,硕士.
[28]李素梅.几类传染病模型的稳定性分析[D].温州大学,应用数学,2012,硕士.
[29]冯春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再灌注治疗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治疗研究[D].苏州大学,内科学(专业学位),2013,博士.
[30]车磊.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在缺血预处理脑保护中的作用及机制[D].青岛大学,麻醉学,2013,硕士.
[31]陈敏.PA样本下多元密度函数的经验似然推断[D].广西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013,硕士.
[32]孙梦如.英语母语与二语使用者在实证性文章结果部分时态运用的对比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3,硕士.
[33]苏童.吴英案的法理分析[D].河北经贸大学,刑法学,2013,硕士.
[34]李洁然.社会空间视角下的失地农民城市适应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社会学,2013,硕士.
[35]孙剑寒.6种食物非营养成分对孕烷X受体介导的CYP3A4转录调节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卫生毒理学,2004,硕士.
[36]吴婷.城镇化、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产业经济学,2014,硕士.
[37]于方方.急性白血病患者支持性照顾需求与生活质量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护理学(专业学位),2014,硕士.
[38]闫雯雯.循证护理在冠心病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围术期的应用及评价[D].吉林大学,护理学,2014,硕士.
[39]吴灏.多核DSP操作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2012,硕士.
[40]姜科.切割井一次爆破成井实践[J].金属矿山.2003(01)
[41]李永立.纳米级LiMn_2O_4和LiNi_(0.5)Mn_(1.5)O_4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应用化学,2014,硕士.
[42]黄婧.我国城镇居民资产组合财富效应比较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统计学,2012,硕士.
[43]张海强.联通在线计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厦门大学,软件工程,2014,硕士.
[44]曹军.中国仿古瓷发展历程的材料学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科学技术史,2014,硕士.
[45]余顺.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和系统平台的构建探索[D].苏州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位),2014,硕士.
[46]陈京京.桃果实冷害与能量代谢的关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学,2012,硕士.
[47]刘文叶.世界导弹市场与导弹工业最新进展[J].飞航导弹.2003(02)
[48]何典.企业数据仓库的构建与实现[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06:48-50.
[49]崔红红.基于氨基酸衍生物构筑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无机化学,2013,硕士.
[50]刘振斌.基于矩阵半张量积方法的混合值逻辑网络的控制与应用[D].山东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14,博士.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