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u合金团簇催化剂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AlAu合金团簇催化剂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20-10-31 分类:硕士论文 喜欢:3042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在催化化学与化学工程中,催化剂一般由混合金属或双金属合金组成,它们能够很大程度的提高反应活性及选择性。金纳米粒子有较高的催化活性,纯金团簇和负载在金属氧化物上的金团簇对于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在低温下进行能起到很好的催化作用。而铝由于其储量丰富、便宜且质量轻,铝合金团簇的研究在应用材料及传统物理和化学领域都受到普遍关注。那么,铝金合金有怎样的性质呢?近年来,有一些铝金合金几何结构及其电子特性方面的理论研究,但对于其催化活性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铝金合金的催化活性,以便于为实验上开发新型纳米催化剂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本文采用DFT/PBE方法,对Al、H、C和O原子选用6-31g*基组,对Au原子选用LANL2DZ的赝势基组进行了相关计算,主要研究内容为:1.系统地研究了H2分子在AlnAu(n=1-13)中性团簇上的吸附及解离行为,并进一步讨论了H2分子在AlnAu团簇上的解离机理。研究表明:AlnAu(n=1-13)中性团簇的生长规律为:AlnAu(n=1-7,12)团簇是在Aln团簇的外围加一个Au原子;AlnAu(n=8,10,13)团簇则是Aln+1团簇中表面的一个Al原子被Au原子取代,且Au原子位于团簇的表面。H2与顶位的Au原子以头碰头的形式发生物理吸附,这种吸附方式比肩并肩的方式更有利于轨道重叠。H2在AlnAu的化学吸附,Al7Au的化学吸附能最大,Al6Au的化学吸附能最小,且绝大多数(n=3,5-13)为两个H原子与相邻或相对的两个Al原子成键。根据Δ2E值,AlnAu团簇,在n=6,7,9时团簇有较高的稳定性;而AlnAuH2团簇,与其他团簇相比,在n=3,7,9时稳定性高。H2分子在AlnAu(n=1-13)团簇上解离形成AlnAuH2这一反应放热较多,并且在Al3Au和Al7Au团簇上发生反应的活化能很低,因此可以将二者可作为高效低廉的H2解离催化剂。2.系统地研究了O2和CO分子在AlAun中性团簇上的吸附行为,得出:O2在AlAun(n=1-12)团簇的吸附,除AlAu12O2外,O2都吸附在Al原子上,且吸附能、O-O键键长及振动频率、团簇与O2之间的电荷转移都出现奇偶震荡现象。CO在AlAun(n=1-12)团簇的吸附,当n=1-3时,C原子与Al原子形成C-Al键,而n=4-12时,C原子与Au原子形成C-Au键。此外,C-O键键长及振动频率、团簇与CO之间的电荷转移都出现奇偶震荡现象,而吸附能没有明显的规律。O2和CO在AlAun(n=1-12)团簇,由于O2的吸附能比CO的吸附能更负,因此O2优先于CO吸附到团簇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AlAun催化氧化CO的反应机理。研究表明:AlAun催化氧化CO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热介于-4.83~-6.38eV之间。其中,AlAu6催化氧化CO的反应能垒最低,为0.27eV,AlAu12次之,能垒为0.38eV,这表明AlAu6和AlAu12团簇催化氧化CO有很高的化学活性。通过LDOS分析解释团簇与O2/CO之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阐明了了反应的机理。
【作者】李淑颖;
【导师】郭玲;
【作者基本信息】山西师范大学,化学,2014,硕士
【关键词】铝金合金团簇;密度泛函理论;几何结构;电子特性;吸附;反应机理;

【参考文献】
[1]介瑞华.炭黑吸附法氧化钛及其镨掺杂纳米粉体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功能材料,2013,硕士.
[2]张美.大秦线GSM-R系统应用[J].铁道通信信号.2007(06)
[3]叶霞娟,朱昱宁,冯迪.产品语义学在电动托盘叉车造型设计中的应用[J].轻工机械,2014,04:114-118.
[4]郭雨晨.我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与英国《海洋与海岸带准入法》海域使用权确认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法律(专业学位),2013,硕士.
[5]李晓理,王伟.基于局部化技术的多模型自适应控制[J].自动化学报,2000,04:523-528.
[6]侯博.伪连续性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对高级别胶质瘤及原发性脑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2014,硕士.
[7]颜冰清.80后群体“宅”现象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工作,2014,硕士.
[8]张铎.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现状调查及建议[D].吉林农业大学,农业资源利用,2012,硕士.
[9]戴嘉彬.LncRNA AFAP1-AS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广州医科大学,卫生毒理学,2014,硕士.
[10]商允舜.CNC数控系统加减速控制方法研究与实现[D].浙江大学,2006.
[11]郑世钰.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手臂动作表面肌电信号模式分类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2014,硕士.
[12]王伟红.反思与超越:世纪之交教育批评研究[D].河南大学,教育学原理,2004,硕士.
[13]史磊.试论工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正确使用[D].苏州大学,法律(专业学位),2012,硕士.
[14]衡蕊.超期羁押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诉讼法学,2004,硕士.
[15]赖瑞敏.肝小静脉闭塞病1例及文献复习[D].兰州大学,内科学(专业学位),2013,硕士.
[16]张振坤.网络犯罪侦查研究[D].甘肃政法学院,诉讼法学,2011,硕士.
[17]夏进喜.宁夏中宁电厂取水工程防洪及河道行洪评价[D].西安理工大学,水利工程,2003,硕士.
[18]郭小江,马世英,申洪,丁剑.大规模风电直流外送方案与系统稳定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15:107-115.
[19]游红旗.河南宝丰汝官窑土遗址破坏机理与化学加固试验[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工程,2013,硕士.
[20]许正云.清华大学典型学生创业活动研究[D].清华大学,2004.
[21]徐曼妮.我国系统集成企业营销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位),2013,硕士.
[22]王娜.混凝土结构高支撑模板体系有限元分析及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结构工程,2012,硕士.
[23]石立国.微网实验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天津理工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2013,硕士.
[24]杨思鸣.Grassystatin A的全合成和Tasiamide B衍生物的制备[D].复旦大学,药学,2012,硕士.
[25]杨柳.针刺治疗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临床疗效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硕士.
[26]胡青青.碳化硅中子探测器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2012,硕士.
[27]樊超.面向对象机制在BREW平台中的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2011,硕士.
[28]张曙光.含氮双杂芳基乙炔和萘乙炔基苯并噁唑衍生物的合成及其PDDA反应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化学,2013,硕士.
[29]陶雪梅.高职学生成才观及其引导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2013,硕士.
[30]张昕.典型有机污染物的光降解动力学及机理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环境科学,2012,硕士.
[31]黄玲.蛇莓体外抗菌及体内调节免疫作用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基础兽医学,2012,硕士.
[32]熊四皓,刘谦.以太网接入问题探讨[J].电信网技术.2001(02)
[33]孙彦.心理健康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2014,硕士.
[34]王豪.高速铁路采空区桥基变形监测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地质工程,2014,硕士.
[35]薛毅.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中保护受试者权益问题研究[D].辽宁医学院,伦理学,2012,硕士.
[36]马璐.彼得一世的改革对普京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俄语语言文学,2013,硕士.
[37]汤一平,姜荣剑,林璐璐.基于主动式全景视觉的移动机器人障碍物检测[J].计算机科学,2015,03:284-288+315.
[38]侯渊.超级电容器用还原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锰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D].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学,2014,硕士.
[39]陈小坚.中国城镇化背景下宝德地产营销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工商管理,2013,硕士.
[40]金磊.从北京望京新城规划设计看未来住宅产业发展[J].中外建筑.1998(05)
[41]孙大琴.腐植酸钠修饰的石墨烯及其对橡胶补强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42]赵铁梅.虚拟场景绘制加速技术研究及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12,硕士.
[43]范立鹏.杨小舟蛾生殖行为及寄主选择机制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保护学,2014,博士.
[44]赵光荣.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的困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社会学,2013,硕士.
[45]骆海明.地级市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延安大学,行政管理,2014,硕士.
[46]盛宝强.石墨烯负载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2.
[47]田凌琨.对菲律宾汉语教学的练习研究[D].西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2014,硕士.
[48]肖强.连轧生产大变形共析扁钢丝工艺、组织及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加工工程,2013,硕士.
[49]王子才,高而强,张家余.正交寻优法[J].自动化学报,1989,04:365-369.
[50]田宏.OPC数据访问服务器和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科技大学,电路与系统,2014,硕士.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