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D1对胃癌发生发展的调控机制及小分子抑制剂干预研究

LSD1对胃癌发生发展的调控机制及小分子抑制剂干预研究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5-11-08 分类:毕业论文 喜欢:2862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表观遗传学是指在DNA序列不变的前提下基因表达或细胞表型的可遗传变化,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共价修饰,染色质重塑,基因沉默和RNA编辑。其中,组蛋白修饰涉及许多生理生物化学过程,可通过调控染色质结构而激活或抑制基因表达。LSD1(HistoneLysineSpecificDemethylase1,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是2004年确认的第一个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可去除组蛋白H3K4、H3K9和非组蛋白底物赖氨酸的甲基而调控其生物学功能。LSD1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用LSD1抑制剂或RNAi降低LSD1活性或表达量可抑制肿瘤生长。因此,获得高效、低毒、高选择性LSD1抑制剂是目前抗肿瘤药物研究热点。LSD1作为MAO-A/B(MonoamineOxidaseA/B,单胺氧化酶A/B)同源蛋白,以FAD(FlavinAdenineDinucletide,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作为辅酶发挥其生物学功能。因此,许多通过与FAD相互作用而抑制MAO活性的化合物亦可抑制LSD1活性,如2-PCPA(Tranylcypromine,苯环丙胺)。2010年有报道利用Click反应合成含三氮唑的MAO-A抑制剂,因此我们推测含1,2,3-三氮唑小分子MAO-A抑制剂对LSD1亦具有一定抑制活性。与此同时,二硫代甲酸酯类化合物由于其广泛的抗菌和抗肿瘤活性亦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因此,本课题利用Click反应和药物设计中拼合原理,将1,2,3-三氮唑和氨基二硫代甲酸酯两个活性片段拼合在一个分子之中,设计并合成了一类含三氮唑的氨基二硫代甲酸酯类化合物,检测其对LSD1抑制活性,对其进行衍生化,获得高效、高选择性LSD1抑制剂,并深入研究其体外、体内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抗肿瘤转移和侵袭作用及作用机制。我们的研究结果和主要发现包括:1)LSD1抑制剂筛选平台的建立及LSD1抑制剂的设计与合成;我们首先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了LSD1原核表达载体,并利用基因工程原核表达、分离纯化出LSD1重组蛋白;同时为进行选择性筛选,我们亦分离纯化了LSD1的另一同源蛋白LSD2。由于LSD1、LSD2去甲基化过程中可生成一分子过氧化氢,本研究使用荧光探针AmplexRed定量检测LSD1、LSD2作用于组蛋白底物过程中生成过氧化氢,定量判断LSD1、LSD2活性及我们设计合成的小分子化合物对其活性抑制作用,建立筛选平台。同时开展了1,2,3-三氮唑-氨基二硫代甲酸酯类LSD1抑制剂研究。通过对设计、合成69个化合物活性筛选和生物活性评价以及构效关系分析,发现一类具有全新结构的LSD1抑制剂,其中活性最好的是化合物30,其对LSD1抑制活性IC50为2.11μM。因此,以下研究以化合物30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2)LSD1抑制剂在重组蛋白水平对LSD1活性的调控作用及其选择性研究;我们通过体外酶活性筛选实验证实:LSD1抑制剂化合物30可特异性作用于LSD1,而对LSD2抑制活性较弱,对MAO-A/B无抑制活性。通过稀释法和透析法研究发现,化合物30可通过非共价键与LSD1呈可逆性结合并抑制LSD1活性。酶动力学实验揭示化合物30可能竞争性作用于LSD1辅酶FAD所在活性口袋,可能是通过将FAD挤出LSD1活性中心调节LSD1活性;另一方面,化合物30亦有可能作用于LSD1别构区,通过改变酶构象将辅酶FAD“挤出”LSD1从而调节酶活性。分子对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实验进一步预测化合物30是LSD1辅酶FAD竞争性抑制剂,化合物30可通过与LSD1形成分子间氢键占据FAD所在空穴位置,进而抑制FAD与LSD1的结合和活性。3)LSD1抑制剂在细胞水平对LSD1抑制活性、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及其整体动物水平生物活性评价;胃癌细胞MGC-803中,我们发现LSD1选择性抑制剂化合物30可上调底物H3K4me1、H3K4me2和H3K9me2表达量,并特异性抑制LSD1高表达胃癌细胞系MGC-803、HGC-27细胞增殖,而对LSD1低表达胃黏膜正常细胞系GES-1和胃癌细胞系SGC-7901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同时,化合物30可诱导MGC-803细胞凋亡并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整体动物水平实验显示,化合物30可抑制人胃癌MGC-803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并显示出较低毒副作用。4)LSD1抑制剂抑制胃癌细胞转移和侵袭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证实,在低于最低诱导细胞凋亡浓度下,化合物30可抑制细胞转移和侵袭。免疫共沉淀实验显示,化合物30可通过抑制LSD1与snai1相互作用,激活E-Cadherin启动子,上调EMT标志蛋白E-Cadherin表达。化合物30同时可抑制间质细胞标志蛋白N-Cadherin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转移和侵袭。进一步Elisa实验证实,LSD1抑制剂化合物30可抑制MGC-803中TGF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beta1,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因此,我们推测化合物30通过调节LSD1活性及抑制TGFβ1表达,抑制肿瘤细胞EMT(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上皮-间质细胞转变)过程,最终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和侵袭。5)胃癌细胞MGC-803及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中TGFβ1对LSD1调控及作用机制;TGFβ超家族是一类结构相似但功能不同的肽类物质,其中TGFβ1含量最高并在癌症发生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正常组织中TGFβ1扮演着抑癌基因作用,抑制肿瘤生长;而在肿瘤组织中,随着肿瘤的恶化,TGFβ1可促进肿瘤生长。本课题研究发现胃癌细胞MGC-803中,不同浓度TGFβ1可时间依赖性上调LSD1表达。分别应用ERK抑制剂tangeretin,NF-κB抑制剂bay11-7085,p300抑制剂C646与TGFβ1联用均可抑制TGFβ1诱导的LSD1过表达,提示TGF-β1对LSD1的表达调控依赖上述ERK,NF-κB及p300调控通路。由于p300能够作用于LSD1启动子,我们应用萤光双报告基因实验进一步证实ERK、NF-κB、p300在TGFβ1诱导LSD1表达上调过程中对LSD1启动子活性的调节作用,因此推测TGFβ1可能通过激活ERK使其磷酸化,进而激活NF-κB使其亚基p65入核并被磷酸化,从而招募转录因子p300作用于LSD1启动子区,激活LSD1启动子并时间依赖性上调LSD1表达。而对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TGFβ1可失活ERK,从而阻断NF-κB激活,抑制p65的磷酸化,对LSD1表达无影响。通过上述研究工作,本课题共合成69个含三氮唑的氨基二硫代甲酸酯类化合物。并对其开展了LSD1活性筛选和评价,对化合物30开展了重点研究。化合物30可逆性抑制LSD1活性,选择性抑制LSD1高表达胃细胞系MGC-803和HGC-27增殖,并可通过抑制细胞EMT过程抑制肿瘤细胞转移和侵袭。进一步研究发现,胃癌细胞MGC-803中TGFβ1激活ERK,NF-κB信号通路,招募p300激活LSD1启动子,上调LSD1表达。而胃黏膜上皮细胞中,TGFβ1对LSD1表达无调节作用。本研究首次报道可同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转移的选择性LSD1抑制剂。同时揭示了胃癌细胞MGC-803及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中TGFβ1对LSD1调控作用机制,为以LSD1为靶点抗肿瘤药物的开发及揭示肿瘤恶性增殖的分子机制提供重要理论和实验依据。
【作者】郑一超;
【导师】刘宏民;
【作者基本信息】郑州大学,药物化学,2014,博士
【关键词】LSD1;抑制剂;肿瘤;转移;侵袭;TGFβ1;

【参考文献】
[1]余河郾.南宋川陕地区乡兵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中国史,2014,硕士.
[2]刘娟.microRNA-129在晚期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苏州大学,免疫学,2014,硕士.
[3]揭志强.上海市商品住宅市场价格影响因素分析与预测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2012,硕士.
[4]陶青.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数量经济学,2014,硕士.
[5]杨赛.水热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D].天津大学,2013.
[6]黄雪.浙江女篮在WCBA赛季期体能训练的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2013,硕士.
[7]赵洁.Gabbay模型在国际经济合作中的应用[D].长春工业大学,国际贸易学,2013,硕士.
[8]王鹏,邬颜鸿,王民富.供电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系统建设的误区分析[J].电力信息化,2003,04:92-94.
[9]蒲小丽.共轭梯度分解算法及其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运筹学与控制论,2012,硕士.
[10]李国发,王艳仓,熊金良,马彦彦,李皓.地震波阻抗反演实验分析[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0,06:868-872+936+788.
[11]杨倩倩.论云南旅游地产的开发模式[D].云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2013,硕士.
[12]王冬.辛伐他汀对大鼠减压病的预防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2013,硕士.
[13]孙娜.耗散结构理论视阈下的双语词典出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传播学,2014,硕士.
[14]杨月颖.先秦儒家德育思想在高校德育中的价值及运用[D].河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2012,硕士.
[15]王蓉.“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新机制[D].华中师范大学,地方政府学,2013,硕士.
[16]秦飞鹏.川航顾客关系营销研究[D].四川大学,2003.
[17]乔国林,童朝南,孙一康.基于神经网络自抗扰控制的结晶器液位拉速协调系统研究[J].自动化学报,2007,06:641-648.
[18]刘景满.用于人机交互的动态手势跟踪算法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2013,硕士.
[19]李锋.1927-1937年国民政府统治下的南海“岛争”问题研究[D].外交学院,外交学,2014,硕士.
[20]姚斌.环境因素对纳米碳纤维混凝土压敏特性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结构工程,2013,硕士.
[21]蒋昌庆.行政裁量权中的社会资本:结构、运行、绩效与优化[D].西南政法大学,行政管理,2012,硕士.
[22]李丽娜.基于觅食行为的群机器人协作搜索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控制工程,2014,硕士.
[23]孙桂英.茄子抗黄萎病突变体再生植株诱导及抗病性鉴定[D].内蒙古农业大学,蔬菜学,2004,硕士.
[24]杨琦,马世英,唐晓骏,李晓珺.微电网规划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09:13-17.
[25]李根,邢蕊.简析新中式风格中的“新”[J].现代装饰(理论),2014,09:79.
[26]肖礼经.泡沫水泥轻质土在公路建设中的应用与研究[D].湖南大学,2003.
[27]金鹏.基于Hadoop的SKNN文本分类算法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2013,硕士.
[28]吴琪瑶.侵染大蒜12种病毒CP基因的原核表达、抗血清制备及其病毒检测[D].安徽大学,生态学,2013,硕士.
[29]李静.两种电影课堂教学方式对英语学习者听力发展的影响[D].安徽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14,硕士.
[30]杨今明.TD-SCDMA HSDPA分组调度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2008,硕士.
[31]王文(石羡).学习策略指导在卫校化学教学中的实施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教育,2003,硕士.
[32]梁明宇,董伟君.包钢提高烟煤配比实践[J].炼铁.1998(04)
[33]胡凯山.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撑架结构力学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7.
[34]付豹.乳腺癌胸肌间淋巴结转移情况的临床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外科学(专业学位),2013,硕士.
[35]武燕.粒子群改进算法及在混合神经网络中的应用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014,硕士.
[36]陈祎,郭瑞鹏,叶琳,孙维真.电网断面热稳定限额计算模型及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17:20-24.
[37]陶鹏.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培养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2013,硕士.
[38]杨延红.农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种植业,2004,硕士.
[39]邙巍.多年生藤本豆裂解肽的制备及保健功能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2012,硕士.
[40]郭树恒.填充金纳米线的单壁碳纳米管力学性能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
[41]谭诚.[N,N]两齿配体的合成、表征及其钯络合物催化Suzuki反应的研究[D].广东药学院,药物化学,2012,硕士.
[42]蔺小军,单晨伟,王增强,史耀耀.航空发动机叶片型面三坐标测量机测量技术[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2,01:125-131.
[43]李琳.极简主义风格在网页界面设计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设计学,2014,硕士.
[44]王伟.旋量BEC方程组椭圆函数解[D].兰州大学,应用数学,2014,硕士.
[45]王爽心,李朝霞,刘海瑞.基于小世界优化的变桨距风电机组神经网络预测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30:105-111+17.
[46]胡星志.小卫星星箭分离系统设计、分析与优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2012,硕士.
[47]谢易.顺应论视角下英语双关语的语用分析[D].中南民族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3,硕士.
[48]彭自成,郑吉春,周忠.行业院校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的战略考量[J].中国高校科技,2015,03:45-47.
[49]邢虹雨.印尼中小学生华语课堂开口率低原因探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汉语国际教育,2013,硕士.
[50]危良才.对当前国内外玻纤市场及发展前景的几点分析[J].印制电路信息.1997(03)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