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社会与教育

底层社会与教育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5-10-05 分类:毕业论文 喜欢:3639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底层社会是一个值得学界和政界高度关注的重点公共空间,发生在这个空间中的人和事用清晰而阵痛的事实真相提醒我们:一方面,在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的当下,发展仍然具有城乡、区域、行业、群体等深层意义上的非均衡性,制度和权利依旧具有内在结构与外在关系状态上的非平等性;另一方面,现代国家在实质公正意义上具有政治合法性现实依据的“差异补偿”性公共政策设计与实践还相当任重道远。生活在底层社会中因发声“无力”、“无效”、“无能”而无法掌控自身阶层命运的底层群体往往考验着一个国家和社会的良心,学术研究者和政策设计者究竟是用“冷性暴力”的漠视态度、“他者代言”的精英姿态、“越位臆断”的书斋方式,还是用“暖性亲切”的同情态度、“主体理解”的底层姿态、“在场发言”的田野方式,去揭示底层群体内在分化的真实利益诉求、理解底层群体外在复杂的行动逻辑、设计与底层群体深切相关的公共政策,这实质上是对一个国家和社会良心考验的第一步。本研究深入到由“农业县域”、“西部村落”、“贫弱家庭”、“基层乡校”等多维因素组成的中国西部农业县(四川省芥县)这一微观田野现场,从“底层社区”、“底层家庭”、“底层学校”、“底层群体”四个维度出发,解蔽隐匿在底层社会内部通过各种教育阻滞因素(宏观制度、中观环境、微观文化)如何共谋了底层再生产从而导致底层内生循环的深层真相与发生困局,具体而言:第一,从“底层社区”这一维度出发,深入挖掘芥县从1900年到2014年共115年间在中国宏观社会结构演进和教育公共政策变迁下县内乡校百年变更的复杂历史,发现作为底层空间“教化”和“文明”中心的农村学校从外部“植入”到向外部大规模“剥离”进而加剧农村教育衰败的现象,从而提出农村学校被大规模从底层村落中剥离出来是一个不同于“文字下乡”的“文字上移”过程,通过多主体、多场域的田野观察和话语分析,发现“文字上移”这一新生学术命题的内在发生逻辑是由村落社会的变迁性因素(附属于城市而缺乏独立公共性精神的村落文化、村落内知识权力制衡的支点崩溃、农民群体阶层分化而底层诉求困难、消费主义盛行导致选择性的教育致贫)和教育内生性因素(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欠缺、教育局人员编制短缺”与“事权增加”)所共同导致的,要改善这种因“文字上移”而致使底层社区获得文字困难的现局,引入反规范性正义理论下基于社会分层视角的底层公共政策创新思路设计或许是一个使“文字留村”得以实现的可能性尝试。第二,从“底层家庭”这一维度出发,首次尝试性对一个完整底层行政村落“农户家庭”、“农户个体”以及辖区内“乡校学生和家长”有关“读书效用性”问题展开量化实证调查,发现如下结论:其一,按“子女接受教育状况”分层标准来看,子女正在接受各阶段教育的农户家庭对读书有用性的认同度总体高于子女已经接受完各阶段教育的农户家庭,但是在正接受各阶段教育的农户家庭中,子女接受教育阶段越高,农户家庭对教育有用性的认同度占比越低,而在子女已完成各阶段教育的农户家庭中,对读书有用性认同度最高的反而是无子女或子女在义务教育段即辍学的农户家庭,子女正在接受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农户家庭认为读书有用的组内占比最高,子女仅完成高中教育阶段学习的农户家庭认为读书无用的组内占比最高;其二,按“农户与土地结合关系状况”分层标准来看,家庭收入结构中越依附于土地收益的农户阶层,其认为读书无用的组内占比越高;其三,按“财富拥有关系状况”分层标准来看,家庭年收入处于5-10万之间的“村庄富裕阶层家庭”对读书的有用性认同度最高,而家庭年收入处于1万以下的村庄贫困阶层家庭认为读书无用的比例最高;按“家庭结构类型”分层标准来看,权力和活动中心越趋向于单一性的家庭类型,其对于读书无用性的组内占比认同度越低;其四,按“子女性别因素”分层标准来看,女性子女家庭读书无用论的认同较之男性子女家庭更甚;其五,男性农民比女性农民更认同读书无用,学生和家长较之其他社会群体对读书有用性的认同度更高;其六,尽管在农户家庭、农户个体中大多数认为读书有用,但读书无用论仍占有相当比例,且存在话语表达与行为逻辑的不一致性,从而证明“读书无用论”确实在底层社会中真实广泛发生。第三,从“底层学校”这一维度出发,通过对作为“学生”的云乡少年们“反学校文化”的生产和作为“教师”、“学校管理者”的班主任、科任老师“编座”的空间政治艺术两个方面研究展开,发现底层学校内部实现底层再生产的微观秘密。其一,对云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八年级和九年级22名少年深入的微观质性研究发现,乡间少年们通过“瞧不起作为‘知识代言者’的农村老师”、“在课堂中制造各种混乱对学习表达抗拒”、“在日常规定性作息中对规定性的时间权威表达抗争”、“在摄像头下采取剧场表演对敞视化的空间权威表达抗争”、“组建多类型的同辈群体(兄弟帮、师徒制、亲戚制、情侣制等)采取“计划式”违规范式对关系权威表达抗争”、“以找乐子、暴力与偷窃等方式摆脱无聊和寻找刺激”等方式共同构成了反学校文化,这种在底层学校中由乡间“少年们”所生产的“反学校文化”具有与英国工业镇中的“小子们”、北京打工子弟学校中的“子弟们”所生产的“反学校文化”相似又相异的特点:首先,相比于“反学校文化”生产中小子们的“优越性”心态和子弟们的“自卑性”心态,少年们具有“屌丝”与“土豪”的交替性心态;其次,相比于“反学校文化”中对待“知识和文凭”,小子们具有明确“否定性”和子弟们具有明确的“肯定性”而言,少年们却在话语言说和行为表达中凸显出明显的非统一性和态度模糊性;再次,相比于“反学校文化”中对教育结构真相是否“洞察”,小子们显然达到了“部分(局部)洞察”,子弟们显然没有“洞察”,而少年们则具有“部分(局部)洞察”的痕迹。其二,对云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八年级和九年级物理性的“座次空间”展开质性研究,发现八年级以“榜样塑造型”为目标的“中心-边缘”座次编排和九年级以“功能分区型”为目标的“前排-后排”座次编排,使个体在教室场域中通过不断确证自我的身份认同、形成不同的学习体验、趋向不同的群体聚合、内化不同的行为塑造,进而达成学校在教育层面上关于不同学生个体职业选择的主体性分流和机制性筛选。第四,从“底层群体”这一维度出发,在对“中国梦”需要加强“底层关怀”的理论进路中,具体剖析了底层群体在实现“中国梦”道路上的核心教育困难:一方面来自于“留守本土”的底层群体所面临的教育筛选轨道上的困难;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外走他乡”的底层群体所面临的教育筛选轨道上的困难。前者主要从“幼儿园到就业市场”这一纵向线条展开机制性分析,发现不被底层群体重视的幼儿教育、“就近入学”政策中的不公正、底层义务教育段学校的发展困难、初中后分流的阶层性结构因素、薄弱的家庭资本要素、二元化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底层知识青年“就业难”、“流动难”和“城市融入难”等因素共同构成了留守本土底层群体教育筛选轨道中实现“中国梦”的阻滞性因素;后者则主要从“异地高考”公共政策这一横向截点展开深入性理解,发现无论是“反对性”还是“支持性”的“异地高考”公共政策意见都无法帮助底层群体实现艰难的中国梦:一方面,如果“异地高考”不开放,那么不均衡的高等教育资源布局、不合理的高校财政供给关系、不公平的高考录取比例等制度性阻滞因素将继续剥夺外出底层群体的“中国梦”;另一方面,如果“异地高考”开放,那么该公共政策则极可能给底层群体带来三重风险:首先,中国城市的中低层群体不能获益,相反很可能成为共同的牺牲者;其次,外出务工的底层群体也不能真正获益,相反遭受“二次剥夺”;再次,加剧底层社会和农村教育的进一步衰落。
【作者】李涛;
【导师】邬志辉;
【作者基本信息】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学,2014,博士
【副题名】一个中国西部农业县的底层教育真相
【关键词】底层社会;文字上移;读书效用;反学校文化;中国梦;教育筛选;异地高考;底层再生产;

【参考文献】
[1]陈冲,钱逸昀.探因与求解:文科研究生的学术规范养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9:6-8.
[2]曲艳波.吉林省体育运动学校招生现状及对策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学位),2013,硕士.
[3]陆璐媛.唐五代新生介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3,硕士.
[4]康朝阳,唐军,李利民,闫文盛,徐彭寿,韦世强.SiO_2/Si衬底上石墨烯的制备与结构表征[J].物理学报,2012,03:435-441.
[5]宋玉琴,王建功,刘明山.液压式推床的功能及其自动化控制[J].一重技术.1997(04)
[6]邢葆轶.基于QNX的七自由度机械臂控制系统设计[D].沈阳理工大学,控制工程,2013,硕士.
[7]宋华文.新一代装备指挥训练模拟系统总体分析与设计[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4,01:27-30.
[8]万华.远程教育学生评价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学,2004,硕士.
[9]孟祥和.房地产法定公证的价值评析[D].吉林大学,法律,2004,硕士.
[10]单宇.电解处理腌制工业有机废水的实验研究[D].东北大学,化工过程机械,2009,硕士.
[11]刘浩.农村初中生数学学业不良的成因分析与转化策略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教育(专业学位),2013,硕士.
[12]汪家华.涂层氮化硅刀具切削性能及其应用扩展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机械工程,2014,硕士.
[13]杜文靖,王国强,崔国华,杨军.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铰点轴和轴套间隙计算模型[J].农业机械学报.2007(08)
[14]王益玲.基于DCS实时信息的智能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南京工业大学,2003.
[15]朱玲.基于网络组织理论的研究生德育管理体制优化研究[D].浙江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2003,硕士.
[16]应天煜.中国古村落旅游“公社化”开发模式及其权力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6.
[17]王晓丹.火箭充液贮箱振动特性的时变模态参数辨识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2013,硕士.
[18]戈朝波.电网对称故障下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燕山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14,硕士.
[19]刘大有,王生生,虞强源,胡鹤.基于定性空间推理的多层空间关联规则挖掘算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4,04:565-570.
[20]王君.小波包能量熵在带并联电抗器的单相自动重合闸故障识别中的应用[D].辽宁工业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2013,硕士.
[21]李宏舒.辽宁省统招专科与自考本科学历衔接问题与对策[D].沈阳师范大学,公共管理,2014,硕士.
[22]禹海波,王晓微.过度自信和需求不确定性对库存系统的影响[J].控制与决策,2014,10:1893-1898.
[23]朱玉娇.侦查讯问阶段律师在场权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诉讼法学,2014,硕士.
[24]张恒.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11,硕士.
[25]程琳.城市危机应急管理体制建设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行政管理,2013,硕士.
[26]于艳.信赖保护原则在行政行为适用中的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法律,2014,硕士.
[27]王神赐.Zr基非晶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材料学,2010,硕士.
[28]刘其辉,李万杰.双馈风力发电及变流控制的数/模混合仿真方案分析与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01:83-86+95.
[29]张莉.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中的风险管理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
[30]徐小平.面向组件的商务决策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5,01:140-142.
[31]吴国芳.Sirt2在小鼠肌肉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2014,博士.
[32]张黎.环境陶艺的互动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设计艺术学,2013,硕士.
[33]马洁桦.阴茎海绵体雌激素受体β在勃起功能障碍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动物学,2012,硕士.
[34]苏瑞菊.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再造研究[D].苏州大学,社会保障,2014,硕士.
[35]邹媛媛,刘琳,刘洋,赵亮,邓启云,吴俊,庄文,宋未.不同水稻品种种子固有细菌群落的多样性[J].植物生态学报,2012,08:880-890.
[36]朱逸群.纸质SERS基底的设计及实用化研究[D].安徽大学,无机化学,2014,硕士.
[37]舒进,郝治国,张保会,汪成根,薄志谦,褚云龙,孙建远.改善接入系统同步稳定性的变速风电机组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07:65-69+80.
[38]田金云.汽车轮毂铸造过程数值模拟与疲劳性能评价[D].燕山大学,材料工程,2014,硕士.
[39]夏超.基于神经网络的永磁同步电机直接速度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2014,硕士.
[40]张义龙.电催化氧化体系效能预测模型构建及反应器构型优化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2013,硕士.
[41]刘刚.中国物流业现状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2004,硕士.
[42]张榆青.欧美冲突法趋同化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国际法学,2004,硕士.
[43]何建云.含氮芳(杂)环酰基硫脲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D].西北大学,制药工程,2013,硕士.
[44]周灿.四轴相贯线自动焊接教学设备的设计与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2013,硕士.
[45]杨得草.生防菌苍耳柄锈菌三裂叶豚草专化型传播规律及控制效果[D].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专业学位),2012,硕士.
[46]戴丽萍.我国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估值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资产评估(专业学位),2013,硕士.
[47]张生瑞,邵春福,严海.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5,02:74-78.
[48]张鹏.基于纹理特征的嵌入式图像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2009,硕士.
[49]林春兰.长期过量饮酒对舒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ED50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麻醉学,2014,硕士.
[50]王夏霄,张春熹,张朝阳,邬战军.一种新型全数字闭环光纤电流互感器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16: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