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氨基酸态氮对植物的氮营养贡献及其地带性分布规律

土壤氨基酸态氮对植物的氮营养贡献及其地带性分布规律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5-08-05 分类:文献综述 喜欢:3422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植物有机营养是我国植物营养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是植物营养研究领域的拓宽和深入。自从1840年李比希的“植物矿质营养学说”诞生起,人们对植物吸收矿质营养和有机营养的研究就一直没有停止过。随着现代仪器分析测试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研究相继证实植物可以直接吸收土壤中的分子态氨基酸,且植物对土壤氨基酸态氮的吸收不再是个别现象,而是在不同生态系统中普遍性存在,氮的矿化不再是控制生态系统中氮循环的“关键步骤”。但由于氨基酸在土壤溶液中浓度很低(0.1~150μmolL-1),且在植物与微生物竞争中常处于明显劣势,因此氨基酸态氮对植物生长的营养贡献一直未引起人们的重视。研究发现土壤固体颗粒能够吸附氨基酸、缩氨酸及铵态氮,并且吸附态氨基酸能占据土壤中氨基酸总量的88%-92%。目前人们对氨基酸的分布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北极苔原、高山寒冷地带、北方森林以及草原地带的土壤,主要关注土壤中游离氨基酸,且对其生物有效性性评价还存在很多争议。本文在野外调研的基础上利用无菌培养和稳定性氮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植物对氨基酸态氮的吸收及其影响机制、氨基酸态氮对作物的氮营养贡献及土壤氨基酸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氨基酸部分替代硝态氮对小白菜产量、品质及根际分泌物的影响:20%氨基酸部分替代硝态氮处理小白菜产量下降,显著降低硝酸盐及可溶性淀粉含量,其中以20%谷氨酸(Glu)处理最低,分别为1490.8mgkg-1、77mgg-1;提高了小白菜全氮、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改变其根系形态结构及根系活力;同时,20%甘氨酸(Gly)、20%混合氨基酸(AAS)处理显著提高根系分泌物中铵态氮、游离氨基酸、总有机碳及总氮、可溶性蛋白含量,根系分泌物中有机氮占总氮的百分比在Gly、Glu、AAS处理中分别提高了5.6%、11.2%、12.8%。结果表明氨基酸部分替代硝态氮可改善小白菜的品质,其生物量与各根系分泌物呈显著负相关(0.7<r<0.83,p<0.05),且氨基酸种类显著影响其生物量、根系形态以及根系分泌物各组分含量。2.无菌条件下不同氮形态及用量对小白菜氨基酸吸收的影响:甘氨酸吸收及其对小白菜的氮营养贡献与氮形态、氮水平及其交互作用显著相关。提高甘氨酸浓度可显著提高小白菜生物量、甘氨酸吸收及其对植物的氮营养贡献。小白菜低氮水平能诱导并促进小白菜对氨基酸的吸收。铵态氮、硝态氮及其与甘氨酸的交互作用均显著抑制小白菜对甘氨酸的吸收及其氮营养贡献。小白菜对甘氨酸吸收量在低无机氮、高甘氨酸浓度处理中达到最大。不同处理中甘氨酸对小白菜的氮营养贡献差异显著,gNA处理(低甘氨酸、高铵态氮和硝态氮浓度)中最低,仅为2.2%;Gna处理(高甘氨酸、低铵态氮和硝态氮浓度)最高,达35.8%。表明氨基酸态氮可能作为低无机氮投入的农田生态系统中植物的一种重要营养氮源。3.无菌条件下小白菜对硝态氮、铵态氮及甘氨酸态氮的选择性吸收:小白菜对硝态氮、铵态氮及甘氦酸的吸收随其氮水平、氮形态的不同而差异显著。小白菜对甘氨酸的吸收随着其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r=0.89~0.99,p<0.11),但其吸收利用效率与氮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64~-0.77,p<0.36)。小白菜对甘氨酸的吸收速率显著大于无机氮,且对硝态氮、铵态氮及甘氨酸的吸收速率均符合米氏吸收动力学方程,其吸收常数分别为2000μmol、177μmol、801μmol、无菌条件下小白菜对硝态氮、铵态氮及甘氨酸吸收以主动吸收为主,但高氮浓度条件下其被动吸收所占百分比分别为30.6%、23.7%、22.2%。4.无菌条件下水稻对土壤吸附态氨基酸的吸收:土壤游离及吸附态氨基酸含量随土壤类型、浸提剂种类及土壤处理方式的不同而差异显著。淋洗后,萧山粉砂壤土(土壤A)对甘氨酸吸附能力显著高于仙居粘壤土(土壤B),其吸附能力分别为1490mgNkg-1,280mgNkg-1,且其吸附能力大小与土壤理化性状紧密相关,如土壤粘粒含量、有机碳、阳离子交换量等。土壤吸附态氨基酸可显著提高水稻幼苗生物量及氮含量,并显著影响水稻的甘氨酸吸收、利用率及其对水稻的氮营养贡献。无菌培养21天后,两种土壤中水稻对甘氨酸的吸收量在吸附饱和点(AS)处理中最大,吸附饱和点添加铵态氮(NAS)处理较之显著降低。吸附态氨基酸的吸收利用率分别为4.8%~11.6%、10.9%-32.2%;吸附态氨基酸对水稻的氮营养贡献可达15.7%-47.3%,但其对水稻的氮营养贡献与土壤氨基酸的吸附能力大小无关。5.铵态氮水平对水稻吸收土壤吸附态氨基酸的影响:土壤A、B中水稻生物量在处理T3(吸附半饱和条件下甘氨酸与铵态氮浓度比1:0.5)中最高,分别为155.0mgplant-1、115.7mgplant-1。等氮量情况下,土壤A、B中生物量在处理T6(吸附饱和条件下甘氨酸与铵态氮浓度比1:0.5)中较处理T1(吸附半饱和条件下甘氨酸与铵态氮浓度比1:2)分别增加了119%、23%。水稻幼苗对土壤吸附态氨基酸吸收受氨基酸、铵态氮水平影响。土壤A的甘氨酸吸附能力显著大于土壤B,但土壤A中水稻对吸附态甘氨酸的吸收利用率(1.0%-7.3%)显著低于土壤B(7.4%-28.7%),且其利用率随铵态氮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经过21天的无菌培养,土壤吸附态氨基酸的氮营养贡献高达8.8%-22.6%。T4、T1处理(甘氨酸与铵态氮浓度比1:2)中两种土壤甘氨酸的氮营养贡献较低,分别为8.8%、12.9%,表明高浓度铵态氮显著抑制水稻幼苗对土壤吸附态甘氨酸的吸收及其生物有效性。6.中国典型类型土壤吸附态氨基酸地带性分布规律:垂直地带性土壤提取的可溶性总氮、氨基酸含量随取样点高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水平地带性土壤提取的可溶性总氮、硝态氮、铵态氮及氨基酸含量随土壤类型、利用方式及植被类型不同而差异显著,且林地土壤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农田土壤。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吸附态氨基酸与其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正相关(r=0.98,p<0.001),表明土壤吸附态氨基酸有可能成为土壤游离氨基酸的“库”。土壤全氮、提取态总氮、有机质及碱解氮与土壤吸附态氨基酸显著正相关(r>0.65,p<0.001)。土壤氨基酸含量随土壤类型差异呈现显著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其分布规律不仅受海拔的影响,而且与植被类型、土壤母质和耕作制度密切相关。7.中国典型类型土壤水解氨基酸态氮分布特征:垂直地带性土壤酸解氨基酸含量表现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的趋势,且其酸解氨基酸含量远大于水平地带性的农田土壤,前者水解氨基酸均值为1787.1mgNkg-1,后者达300.2mgNkg-1。水平地带性土壤酸解氨基酸种类主要以组氨酸(16.83%)、丙氨酸(9.46%)、甘氨酸(8.39%)、谷氨酸(6.91%)、丝氨酸(6.11%)、亮氨酸(5.95%)及异亮氨酸(5.77%)为主,其约占土壤水解氨基酸总量的60%;垂直地带性土壤中各酸解氨基酸组分主要以组氨酸(30.3%)、甘氨酸(10.7%)、丙氨酸(7.0%)为主,其总和占氨基酸总氮量的48%左右。研究发现土壤酸解氨基酸含量与土壤全氮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达0.73~0.85(p<0.001)。
【作者】曹小闯;
【导师】吴良欢;
【作者基本信息】浙江大学,植物营养学,2014,博士
【关键词】氨基酸;无机氮;生物有效性;地带性分布;植物;土壤;

【参考文献】
[1]陈珍.基于交通源与综合运网组合变化的路网交通能耗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2014,硕士.
[2]王阿俊.文史资料英译汉中的连接词转换及翻译策略[D].南京农业大学,英语笔译,2013,硕士.
[3]马骁英.《文心雕龙·諧讔》的诙谐文学理论[D].辽宁大学,文艺学,2012,硕士.
[4]陈增保,陈小宏,李景叶,王本锋,马莎.一种带限稳定的反Q滤波算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4,01:68-75+301-302.
[5]肖旻.话语山水间:华南民居研究笔记[J].建筑学报,2014,Z1:123-127.
[6]王磊.略论机电产品结构调整[J].机电国际市场.1996(12)
[7]孙瑞.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体系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8]曹戟.活性氧簇(ROS)介导的蛋白翻译后修饰调控肿瘤细胞死亡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药理学,2013,博士.
[9]王春忠,李玛琳,杜菲,魏英进,陈岗.层状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1:1-10.
[10]袁玮.MgO代替NaOH对杨木P-RC APMP浆料组分及性能影响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制浆造纸工程,2010,硕士.
[11]刘念,段斌.IEC60870-5-104远动协议的一种安全报文探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02:93-96.
[12]张蕾.新世纪大学德育环境的互动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2,硕士.
[13]刘晓娜.上西早生柿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2004,硕士.
[14]杜平.中国汽车金融服务发展策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2004,硕士.
[15]孙兴晓.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定价研究[D].吉林大学,金融,2013,硕士.
[16]李璐璐.出口企业创新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2014,硕士.
[17]杨晓洋.石墨烯在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及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18]韩燕芳.A公司内部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19]周光锋.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人力资本适配性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劳动经济学,2012,硕士.
[20]王晓磊.互穿网络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与应用[D].大连工业大学,材料加工工程,2012,硕士.
[21]王晓龙,何生,石万忠,许学龙,吴云鹏,王洁,李劭杰.梁家—万昌地区同沉积断层对奢岭组沉积的控制作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3,01:134-143+10-11.
[22]李颖颖.低分子肝素质量研究[D].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药物分析,2013,硕士.
[23]张强.开挖卸荷下既有地铁隧道的竖向变形及其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24]华丽娜.面向行业的中职英语课程内容开发[D].鲁东大学,学科教学(专业学位),2013,硕士.
[25]周支立,刘斌.基于客户信息的电信企业客户流失问题分析[J].情报杂志,2003,12:97-99.
[26]范虹.沉寂信息调节因子(SIRT1)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内科学,2011,博士.
[27]韶氏翠恒.越南安沛省党和团体女性领导干部队伍任用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行政管理,2013,硕士.
[28]屠金辉.反渗透海水淡化的监测与控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2014,硕士.
[29]刘瑞.基于图像统计特性的去雾算法研究[D].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应用数学,2012,硕士.
[30]杨倩.某市艾滋病患者及其子女生活质量分析[D].郑州大学,儿少妇幼保健学,2013,硕士.
[31]赵冠远,张同越,陈鑫.低周反复荷载下高速铁路桥墩损伤评估[J].中国铁道科学,2014,06:28-33.
[32]任文婷.面向SoC应用的AXI总线设计[D].北京理工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2014,硕士.
[33]郭滨铭.艺术创作与产业化趋势[D].曲阜师范大学,艺术学,2013,硕士.
[34]鲍健强,王学谦,叶瑞克,陈明.日本构建低碳社会的目标、方法与路径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3,07:136-143.
[35]黄菊莹,蔡靖,姜在民,张硕新,余海龙.不同水分条件下两个树种木质部栓塞对P素添加的响应[J].植物生态学报,2008,01:183-188.
[36]刘振岩,王万森,陈立平.WEB信息检索与WEB数据挖掘[J].微机发展,2003,07:66-68+100.
[37]杨武.氧化石墨烯及超声对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控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工程,2014,博士.
[38]季善明.一类含对流项奇异扩散方程的自由边界问题及其反问题[D].吉林大学,应用数学,2013,硕士.
[39]杜友田,陈峰,徐文立.基于多层动态贝叶斯网络的人的行为多尺度分析及识别方法[J].自动化学报,2009,03:225-232.
[40]谷献磊.现代洗涤工厂关键设备及布局规划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学位),2013,硕士.
[41]钟平先.A公司研发和生产质量控制流程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位),2013,硕士.
[42]马树萍,程兆林.时滞相关型离散时变时滞奇异系统的鲁棒镇定[J].控制与决策,2006,05:536-540.
[43]杨瑞楠.上市公司私有化法律问题研究[D].华侨大学,法律,2013,硕士.
[44]郑丽丽.锂空气电池二氧化锰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2014,硕士.
[45]谢娜.潮湿环境下古文化遗址保护措施研究[D].兰州大学,环境工程,2013,硕士.
[46]陈以欣.基于湖南新闻广播联盟的广播战略合作研究[D].湖南大学,新闻传播学,2013,硕士.
[47]童根树,叶赟,张磊.3种理想化滞回模型下的弹塑性反应谱对比[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04:693-703.
[48]朱东华,袁军鹏.技术监测指标研究及其实证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3,04:419-422.
[49]马宗义.基于TM影像的沙漠化信息定量提取方法[D].兰州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2013,硕士.
[50]张静.信息网络多维分析方法的研究[D].山东大学,电子商务与信息技术,2013,硕士.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