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流带砷迁移水动力—水化学过程监测与耦合模拟研究

潜流带砷迁移水动力—水化学过程监测与耦合模拟研究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6-01-02 分类:参考文献 喜欢:4030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松散沉积物含水层的砷污染己成为当前地下水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目前,全球包括孟加拉、印度、中国、柬埔寨、越南、美国等都出现了含水层砷污染问题。地下水是重要的水资源,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维持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地下水为砷的扩散提供了潜在重要路径,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危害。地下水系统中砷的迁移转化及浓度衰减受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地球化学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控制。准确预测和模拟地下水中砷的迁移转化及浓度衰减对开展高砷含水层修复及降低砷暴露风险起着重要作用。而预测天然状态和人为扰动条件下砷在地下水系统中的迁移转化,数值方法被认为是最简便、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大同盆地位于山西省北部,自1994年就发现地下水砷异常。关于砷在大同盆地地下水系统中的迁移机制,前人研究一致认为第四系含水层地下水中的砷主要来源于盆地周边太古变质岩以及中生代富煤地层,控制砷在地下水中迁移的主要过程是铁氧化物/氢氧化物对砷的吸附/解吸以及强还原条件下富铁矿物的还原溶解。然而,砷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聚集与分散离不开地下水的流动,水动力特征不同,砷迁移富集特征也不相同。因此,在研究砷在地下水系统中的迁移转化时,必须将水文地球化学与地下水运动结合起来。然而,大同盆地高砷地下水的前期研究都只是采用(水文)地球化学手段来探讨浅层含水层砷的空间分布及形成机制。到目前为止还未系统开展过大同盆地的水文地质过程对砷在含水层中释放迁移的影响。而且由于桑干河干涸近十余年,所以至今从未在大同盆地开展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对砷在地下水系统中迁移富集的影响。因此,本文在查明区域水文地球化学条件的基础上,选取大同盆地典型地下水高砷区山阴县小疙瘩村,建立野外三维地下水长期监测试验场,首先进行天然条件下的地下水水位和水化学的连续监测,并建立潜流带的三维非稳定饱和地下水流模型,探讨天然条件下地下水流动对砷在地下水中运移的影响;然后在试验场地开展人为引入地表水试验,连续监测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位以及水化学,探讨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对潜流带地下水系统中砷运移的影响;最后耦合砷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建立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过程中的“1D反应运移模型”,识别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过程中,影响砷在地下水系统中迁移转化的主要因素。旨在:1)理解场地在天然和人为扰动情况下砷的地球化学行为和质量转移过程;2)分析研究场地中控制砷反应运移的关键过程,为地下水修复提供依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概述如下:1.通过山阴试验场三维非稳定饱和地下水流模型,认识了天然条件下地下水流动特征对砷在地下水系统中迁移富集的影响天然条件下,对山阴试验场进行为期一年的地下水水位和水化学的连续监测,获取地下水位、地下水化学以及砷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耦合数值模拟手段,用MODFLOW建立场地三维非稳定饱和地下水流模型,发现:(1)从灌溉期(5月)到非灌溉期(10月),地下水As浓度显著增加,氧化还原电位(ORP)值有不同程度的减小,HS-浓度显著增加。垂向上,地下水As浓度随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高As、低ORP、高HS-区集中在地面以下20~25m范围内。(2)地下水流数值模型计算得到的水平地下水流速的月变化揭示了灌溉作用具有重要影响。灌溉不仅抬升地下水位、减小水平地下水流速,而且还加速了不同岩性地层之间的垂向水量交换。(3)地下水流净交换量计算结果表明L1-L2、L2-L3、L3-L4、L4-L5、L5-L6之间始终存在由上至下的垂向水量交换,而L6~L10之间以水平交换为主。虽然与水平交换量相比,垂向交换量较小,但该现象仍反应了一个普遍规律:大气降水和灌溉水从地表垂直入渗穿过包气带(L1)、粉土层(L2、L3、L4)和粘土1(L5),进入含水层(L6,饱水带)后,逐渐变成水平方向流向排泄区。(4)地下水流数值模型计算得到靠近桑干河区域最大地下水流水平向净交换量为8.98m3day-1,该区域地下水As浓度约为190μgL-1,由此可估算出潜流带中砷富集量的最大值为1706.2mgday-1(5)砷在地下水中迁移的一个可能机制:灌溉水和大气降水从地表向下垂直入渗至含水层的过程中,推动了地表和包气带沉积物中的砷逐渐向下迁移,因此地下水砷浓度随深度增加而富集;到达含水层后,水平交换量占主导地位,地下水在水平方向上频繁的水量交换加速了砷在含水层中的水平迁移,因此地面以下17~25m范围内,越靠近排泄区,地下水砷含量越高。2.通过人工引入地表水试验,认识了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对砷在地下水系统中迁移富集的影响在山阴试验场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人工洪水试验,实时监测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位、常规水化学、稳定同位素、锶同位素以及含水层中砷浓度的时空分布。发现:(1)地下水位对地表水位波动响应明显,尤其是浅层地下水位,指示了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存在相互作用。(2)所有地下水样品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δ180和δ2H)均靠近全球大气降水线(GMWL)和局部大气降水线(LMWL),指示研究区地下水来源于大气降水;但地下水样品向地表水方向的演化,则直接证明了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混合作用。(3)据87Sr/86Sr-Mg关系图可识别出两个端元:一个端元是洪水前期的地下水样品,该端元具有较高的87Sr/86Sr值和较低的Mg2+浓度;另一个端元是地表水,该端元具有较低的87Sr/86Sr值和较高的Mg2+浓度。所有地下水样品均落在这两个端元之间,并向地表水方向演化,指示了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混合过程。(4)从洪水前期到洪水后期,地表水体的Mg2+、Na+、Ca2+、Cl-、SO42浓度显著增加,主要原因可能是受河床底部蒸发盐类矿物(盐岩、石膏、芒硝、泻盐)风化溶解的影响;而地下水中这些离子含量的升高一方面可能是受具有高浓度Mg2+、Na+、Ca2+、Cl-、S042-地表水入渗补给的影响,另一方面可能是储存在非饱和带内和/或含水层浅部的蒸发盐类矿物在地表水入渗过程中垂直向下运移至含水层的结果。(5)从洪水前期到洪水后期,地下水总As浓度呈增加趋势,而且地下水中As的变化量与C1的变化量显著正相关(所有水样γ2=0.59,α=0.01;仅浅层水样γ2=0.99,α=0.01),揭示地下水As浓度的增加可能是由于储存在非饱和带和/或浅层含水层中富砷矿物的风化溶解并垂直向下运移至含水层的结果。(6)地表水入渗补给地下水过程中携带了大量氧气和有机质至含水层中,这将加速不稳定有机质以及少量营养物质的氧化,同时氧气被耗尽,使地下水呈现强还原环境。这种条件下,低能量的电子受体,如Fe(Ⅲ)和SO42-,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还原,分别生成Fe(Ⅱ)和HS-,进一步加强地下水的还原环境。与洪水前期相比,洪水后期地下水的ORP值减小,HS和Fe(Ⅱ)含量均增加,恰好证明这一点。因此,地下水As浓度增加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Fe(Ⅲ)氧化物/氢氧化物和SO42-的微生物还原溶解。除此之外,沉积物中SO42-与Fe(Ⅲ)氧化物/氢氧化物的微生物还原溶解分别形成的产物HS-与Fe(Ⅱ),能进一步形成FeS2沉淀,这将更加促进Fe(Ⅲ)氧化物/氢氧化物的还原溶解,并释放出表面吸附的砷至地下水中。3.通过建立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过程中耦合砷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1D反应运移模型”,识别了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过程中影响砷在地下水系统中迁移富集的主要因素应用PHREEQC软件首先对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过程中地下水系统中发生的矿物溶解/沉淀反应进行反向模拟;然后建立该过程的“1D反应运移模型”探讨控制砷在地下水系统中迁移转化的主要因素,主要得到以下认识:(1)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过程的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结果表明,从洪水前期到洪水后期导致监测井Well1-2、Well2-2、Well3-2、Well4-2水化学组分发生变化的主要化学过程是白云石、钠长石的溶解与方解石的沉淀作用。白云石和钠长石的溶解量最大分别达9.651mmol/kgH2O和0.862mmol/kgH2O,方解石的沉淀量高达15.73nmol/kgH2O。同时不同程度的消耗CO2气体。石膏、盐岩、天青石的溶解是造成地下水Ca2+、Na+、Cl-、SO42-、Sr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离子交换作用也不同程度控制着地下水化学组分的演化。(2)Fe(Ⅲ)表面络合模型揭示了在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过程中,Fe(Ⅲ)氧化物/氢氧化物对砷的吸附作用是控制砷在地下水中迁移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模拟得到Well1-2S和Well2-2S溶液中被吸附的砷浓度分别为1.06mmolL-1、1.56mmolL-1。(3)氧化还原模型及吸附-氧化还原模型均揭示了在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过程中,氧化还原反应也是控制砷在地下水系统中迁移转化的一个重要过程,尤其对靠近桑干河的地下水监测井的影响更为显著。(4)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期间,距离桑干河较近的监测井Well1-2S,吸附与氧化还原过程共同控制其地下水中砷迁移富集的主要过程;距离桑干河较远的监测井Well2-2S,吸附与氧化还原过程均对砷的迁移富集存在影响,但吸附作用的影响更为显著。本文的创新点体现在:1)开展地质成因砷在潜流带迁移富集过程的监测与反应运移模拟,为高砷地下水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2)通过人为引入地表水,揭示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对砷在地下水系统中迁移转化的影响,发现地表水入渗补给地下水过程中携带的大量氧气和有机质至含水层中,将加速不稳定有机质以及少量营养物质的氧化,使地下水呈现强还原环境,促进Fe(Ⅲ)氧化物/氢氧化物的还原溶解,并释放出表面吸附的砷至地下水中,丰富了高砷地下水成因理论。
【作者】余倩;
【导师】王焰新;
【作者基本信息】中国地质大学,地下水科学与工程,2014,博士
【关键词】潜流带;高砷含水层;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地下水流动模型;反应运移模型;

【参考文献】
[1]李姣.霍桑《红字》中的身体叙述[D].西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13,硕士.
[2]段珺.近十年国内重大危机事件的平衡报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新闻学,2013,硕士.
[3]马萍.宁夏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宁夏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位),2014,硕士.
[4]张红琴.我国汽车制造业企业竞争力与资本结构研究[J].会计之友,2015,02:102-104.
[5]贾俊婷.云计算综述及云计算在通信行业的应用[D].内蒙古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2014,硕士.
[6]侯雅婷.郑州商品交易所白糖期货基差的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位),2014,硕士.
[7]刘丹丹.在模拟深海热泉系统条件下生命起源前氨基酸的合成[D].吉林大学,无机化学,2014,硕士.
[8]茆美琴,曹雨,周松林.基于误差叠加修正的改进短期风电功率预测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23:34-38.
[9]杜理智.水解反硝化工艺对低碳氮比和低温城市污水的脱氮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市政工程,2013,硕士.
[10]王飞.加筋圆柱壳减振降噪结构优化设计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2013,硕士.
[11]窦春雷.论刑事诉讼中检法关系[D].吉林大学,法律,2013,硕士.
[12]万佳艺.基于Android的第三方安全ROM开发[D].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学位),2013,硕士.
[13]王枭.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会计学,2012,硕士.
[14]郑金龙.黄连混合生物碱转化为单体巴马汀的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2013,硕士.
[15]常洪维.戏曲移植西方经典著作的探索[D].上海戏剧学院,艺术学,2013,硕士.
[16]朱振峰,程莎,董晓楠.石墨烯的制备和应用[J].功能材料,2013,21:3060-3064+3071.
[17]张媛.B2C电子商务下家电连锁业物流配送模式选择[D].南京农业大学,物流工程,2013,硕士.
[18]王冬龙.WVSN中可视化防护带覆盖算法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2013,硕士.
[19]田帅.基于XML和CDA的电子病历系统研究与实现[D].湖南大学,软件工程,2011,硕士.
[20]阎坤.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与对策的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体育,2013,硕士.
[21]刘旭.基于图像处理的输电线路覆冰检测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电力学院,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2013,硕士.
[22]王成.初中生参与《探究科学》校本课程实施的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2013,硕士.
[23]张红岩纪呈承本报记者邵晶岩.萝北抓机遇逆势而上干实事强县惠民[N].黑龙江日报,2014-04-12006.
[24]罗学才,程兆年,汤锋潮,缪强,陈念贻.微机实现非线性映照[J].自动化学报,1989,05:450-453.
[25]王鑫.改进型Hilbert-Huang变换在行波信号中的应用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2013,硕士.
[26]杨蓉.埃德加·斯诺笔下的中国形象[D].湖南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2013,硕士.
[27]刘洋.论不同身份者共同受贿行为的性质认定[D].安徽大学,刑法学,2014,硕士.
[28]刘宇飞.玉米体细胞胚胎甲基化分析及遗传转化的研究[D].吉林大学,植物学,2013,硕士.
[29]张琳琳.中国保险业发展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2014,硕士.
[30]高阳,刘栋,杨兵建,杨岳峰.基于MMC的柔性直流输电阀基控制器及其动模试验[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15:53-58.
[31]赵春梅.克痛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评价[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学,2004,硕士.
[32]谭宏飞.制度环境、公司治理与资产剥离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企业管理,2014,硕士.
[33]鲁海强.2007-2011年烧伤患者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烧伤整形外科(专业学位),2013,硕士.
[34]黄萌萌.河北涉县拐里话语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2013,硕士.
[35]綦振法,徐福缘.MIS的发展与企业组织创新[J].华东经济管理,2001,01:29-31.
[36]严鹏飞.人假想镁离子转运蛋白在胃癌细胞多药耐药性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D].第四军医大学,内科学,2004,硕士.
[37]黄瑞萍.成年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颌骨位置改变对软组织侧貌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口腔临床医学,2014,硕士.
[38]刘玲.《论语》中的“知”辨析[D].西北师范大学,中国哲学,2013,硕士.
[39]刘泽萍.社区矫正刑替代管制刑之探索[D].河北经贸大学,法律,2013,硕士.
[40]陈金垒.钛基多元光催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环境工程,2013,硕士.
[41]常学润.苯巴比妥干预治疗农村人群惊厥型癫痫的效果评价[D].山东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学位),2013,硕士.
[42]廖友友.基于神经网络的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2012,硕士.
[43]马青春.蒙古族饮食文化与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2011,硕士.
[44]阴树标.新型煤基炭质还原剂半工业化制备[D].昆明理工大学,2003.
[45]于哲.东蒙地区城镇化过程中公益机构视觉传达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设计艺术学,2013,硕士.
[46]李胜利.郑州日产双品牌营销模式下的销售渠道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工商管理,2012,硕士.
[47]范媛琳.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寿险业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金融,2013,硕士.
[48]汪颖.产品识别系统在全方位品牌管理中的策略与应用[D].浙江大学,2005.
[49]陈寅.植物叶形状与叶脉结构的自动分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13,硕士.
[50]范亚姣.大口径直缝焊管预弯工艺参数分析[D].燕山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2014,硕士.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