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观2区块高凝油油藏流动单元预测表征及剩余油分布研究

静观2区块高凝油油藏流动单元预测表征及剩余油分布研究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5-12-31 分类:参考文献 喜欢:2124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高凝油油藏是一类较为特殊的油藏类型,其驱替过程与一般稀油油藏的区别之一就是要考虑高凝油自身的特性。针对该类型油藏的表征、空间预测、三维地质建模等研究方面还比较薄弱,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深入分析。辽河油田静观2区块是一个典型的高凝油油藏,其原油凝固点高于44℃,平均含蜡量38.34%,属世界少有原油类型。本文以静观2区块高凝油油藏为例,基于地质、岩心、钻井、地震、测井、测试和化验分析等大量基础资料,在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储层地质学、测井地质学、地质统计学、岩石学、石油开发地质学等理论的指导下,开展针对研究区储集层的高分辨率地层对比、沉积体系与沉积相分析、物性及流动单元预测表征和水驱流线数值模拟及热采模拟的综合研究。研究过程同时将地学数据挖掘中的新概念、新方法和新技术同计算机程序应用相结合,全面准确地对静观2区块储集层未取心井段流动单元进行了预测识别,进而通过指示模拟技术刻画表征了研究区流动单元三维精细地质模型,并在流动单元识别、划分的基础上进行渗透率分单元回归解释,同时将地质模型植入地质体,最终完成了三维定量化地质物性模型,形成了一套针对该类型油藏储层三维定量化地质建模的思路和方法,为下一步该种类型油藏油气勘探和储层预测提供了借鉴依据。通过基于流动单元的流线数值模拟,弄清了静观2区块剩余油同注采流线及流动单元的配伍关系。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结合静观2块油藏注冷水开发对储层的伤害实验试验资料及注水井地层带温度场数学模型,对区块最佳地面注水温度进行寻优。同时结合油藏测试资料,通过热采物理模拟研究分析原油的高含蜡、高凝固点特性对原油渗流过程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注水温度对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并对各开发方案进行了预测。论文总共分为8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总结了流动单元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同时对目前主流的一些运用在流动单元预测上的地学数据挖掘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针对工区储层的认识,总结了工区储集层流动单元的认识上的一些问题。进一步总结归纳了油藏剩余油分布模式、高凝油油藏开发模式以及高凝油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等一些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以及研究区内剩余油分布研究仍存在的若干问题,同时对文章后续研究内容提出了规划和展望。第二个部分应用Cross的旋回性层序地层学分析方法进行了静观2区块高分辨率地层格架的构建,采用地质-地震-测井联合解释的技术手段,划分、识别和对比了不同旋回的时间地层单元。通过岩性垂向序列、测井地层综合响应和地震反射信息,确定静观2区块沙三段时期存在的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组成的层序地层格架,其中SQ5相当于S31地层,在本区多被剥蚀掉;SQ4由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8个短期基准面旋回组成;SQ3由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7个短期基准面旋回组成;SQ2由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4个短期基准面旋回组成,即在沙河街组沉积时期主要发生了3次明显的水进。针对静观2区块沉积砂体,研究中首先分析了研究区沉积背景、沉积环境、物源供给以及岩石电性特征,在此基础上,重点进行了沉积体系的划分、识别和沉积模式的分析。在资料综合处理,构造、沉积相综合研究以及大量人工制图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静观2区块构造、沉积相三维定量化模型。在构造地质建模中,采用层厚插值面控制窜层难点,最终建立的构造模型保持了小层之间构造特征及构造关系在三维空间上的协调性。沉积微相模型的构建则采用沉积趋势面面控的序贯指示模拟方法来构建,模拟结果较理想。第三个部分依据研究靶区油藏地质情况,依据压汞分析资料建立流动层带指标FZI同排驱压力(Pd)的关系,优选同FZI相关性较高的参数同时参与流动单元划分聚类,得到HU#5、HU#6、HU#7及HU#8四类基本方案。根据Spearman非参数相关系数法对取心井的测井参数同FZI值进行相关分析,优选测井曲线构建测井频率交会区间,结合贝叶斯推论编写软件计算后验概率基库并对储层未取心井段的流动单元进行预测和回判验证,并同成熟的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技术判别结果作对比,预测正判率较接近,识别效果好,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流动单元井数据准备完善之后,采用序贯指示模拟对工区储层进行流动单元三维定量化建模,同时分单元分层位拟合变差及概率。最终进一步结合地质理念分动、静态两个方面对工区流动单元预测模型进行验证分析。动态验证过程共总结9口生产井数据,结合井史分析模型合理性;静态验证则主要通过两口井联井剖面上岩性、孔喉半径及流动单元的对应情况来进行分析。第四个部分主要构建静观2区块孔隙度、渗透率解释模型,同时将数学模型植入地质体以建立研究区三维定量化物性模拟模型。孔隙度解释模型的回归采用的是二元回归法,回归方程应用效果较好。以沉积相控制为前提,逐层逐相对孔隙度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序贯高斯模拟的方法对研究区孔隙度分布进行定量模拟。渗透率解释模型的建立则摒弃了传统的预测方法,而是根据储层岩心流动单元的分类,运用指数及幂律关系模型对每类储层分别建立渗透率孔隙度关系式,预测结果整体乐观,最终优选拟合优度较好的关系模型参与渗透率的预测计算,并将数学模型植入地质体。分别从平面和垂向上验证渗透率三维模型的精确性,结果表明,渗透率三维模型的总体分布特征同工区沉积相发育规模吻合,抽稀后的重建剖面信息亦证明模型的可靠性。综合分析研究区各种地质资料,运用确定性建模手法构建了储层净毛比模型,为后续数模工作打下基础。第五个部分运用油藏工程的方法对工区储层可采储量及最终采收率进行了预测。从总结归纳四种不同的递减模型出发,对比分析了不同模型参数的意义,同时寻优适合静观2块高凝油油藏产量递减规律的模型。针对研究区实际开发数据对比计算发现,Li-Horne模型模拟结果小于Arps模型指数模拟计算结果,Correa模型计算结果与数模预测值拟合较好。研究结果表明,Arps模型的运用受限,一般以没有重大措施调整为基础;水驱高凝油含水上升过快则可能导致Li-Horne模型计算结果偏低;同时在工区油藏条件的基础上扩充了Correa模型β值的选值范围,即超出-1≤β≤0的值域范围同样适用,且p值越低,递减规律越接近高凝油油藏递减规律,在同类型油藏当中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第六个部分总结了油藏开发历程及油水两相条件下流线模型的数学模型同时确定了流线的推导过程。最终结合静观2区块地质模型、流体及渗流特征参数、生产数据,运用流线数值模拟器对研究区油水运动规律进行模拟及拟合。通过对油藏开发动态分析和基于流动单元的油藏流线数值模拟,较准确地预测了剩余油分布,同时分析了剩余油同水驱注采流线及流动单元的配伍关系,认为油藏经历5次重大调整至今,水驱流线基本覆盖全区,而剩余油主要富集在注入流线波及较差的流动单元片区(层内层间非均质剩余油)、不同类型流动单元的交触位置、注采井网不完善区域(井间滞留区)以及断层边部地区等。针对静观2区块开发后期剩余油的复杂分布情况,结合区内注水流线及流动单元同剩余油分布的配伍关系及地质资料进行总结归纳,分别从地质因素、油水互驱因素及开发因素这三个方面总结了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控制原因。第七个部分通过油藏注冷水开发对储层伤害的试验研究、热采物理模拟及热采数值模拟研究,指出了静观2区块部分生产井采收率低下主要是与流体性质有关,生产井和注水井近井地带储层冷伤害严重,油藏流体呈非牛顿流体状态。地层伤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注采井井底温度下降导致气体膨胀,从而导致原油中的石蜡结晶、析出沉淀。热物理模拟分别进行了水驱油实验及相渗实验,通过实验发现高凝油油藏水驱油效率明显受原油粘度和实验温度的影响,随着原油粘度的降低和温度的升高,驱替效率逐渐提高;另外驱替效率与岩石本身结构有关,分选差、中值半径小、泥质含量高的岩心,水驱油效率低;随着实验温度的升高,高凝油油藏相渗曲线形态逐渐向右偏移,两相区变宽,等渗点含水饱和度增加,束缚水饱和度升高,残余油饱和度则显著降低:当温度低于析蜡点温度时,相对渗透率曲线随着压力梯度增大向右移动,两相区变宽,增加地层压力梯度可以提高采收率。热物理实验使得工区油藏流体性质认识变得更加清晰,同时实验数据亦为后面热采数值模拟做准备。归纳考虑水井中与油层内传质传热的注水井地层带内温度场的数学模型,通过编程计算出不同注水温度下井筒及井筒外地层的深-温交汇图版,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注入水在到达目的层之前,热损影响所占权重较大。到达目的层后,由于受油藏温度影响,井筒温度逐渐回升,筒外地层温度在注入水和油藏本身热能的共同作用下,呈现恢复趋势。注入温度80℃图版反映出注水温度在此温度以上,则可保持井筒及筒外地层温度维持在平均析蜡温度(60℃)以上,而温度超过80℃,油层温度增高效果差别没有太大异常,该现象亦在后面热采数模中得到了验证。继续增高注入温度,势必要增加供热成本,故优选80℃作为地面最佳注水温度,即可在兼顾生产成本限制的同时降低储层冷伤害,以达到增产目的。研究区热采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不同注水温度条件下温度对油藏开采效果、井底压力以及油层吸水能力的影响。同时分析了不同方案油藏温度场同剩余油场的配伍关系,常规水驱条件下含油饱和度平面展布图展示了研究区若干注水井附近的小层注水冷带,伤害储层并影响驱油效率。模拟预测结果同样表明,在优势地面注水温度下,能在兼顾经济效益的同时使油藏温度较长时间维持在析蜡温度以上,对提效增产有利。第八个部分则是对整个论文的架构进行全面的总结概括并提出相应建议。本文针对辽河油田静观2区块高凝油油藏严重的非均质性导致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展开流动单元细分和流动单元剩余油分布研究,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高凝油油藏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对比、预测、表征及应用的配套理论和方法技术;在流动单元分类方法、流动单元空间预测表征手段以及流动单元平面分布的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在剩余油流线数值模拟及注采流线同剩余油配伍关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对同类型油藏流动单元的预测表征及剩余油分布研究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喻鹏;
【导师】唐仲华;
【作者基本信息】中国地质大学,油气田开发工程,2014,博士
【关键词】高凝油;流动单元;剩余油;流线模拟;热采模拟;

【参考文献】
[1]曾宇青.鞭毛蛋白作为PRRSV核酸疫苗佐剂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2014,硕士.
[2]包平霞.和谐社会构建中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013,硕士.
[3]黄党志.基于Ising模型的QR码加密算法的设计与实现[D].重庆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14,硕士.
[4]刘辉武.基于Android的QR码识别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13,硕士.
[5]水仙(NamthipArthabowornpisan).儒家思想在新加坡社会的体现[D].浙江大学,2012.
[6]夏海水.~(125)I粒子植入术后应用屏蔽材料防护效果自身对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肿瘤学,2014,硕士.
[7]张中齐.道路工程项目风险评估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位),2013,硕士.
[8]杨溢炜.三级式同步电机的起动控制策略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2013,硕士.
[9]薛凯文.金纳米粒子/石墨烯/聚吡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D].吉林大学,分析化学,2013,硕士.
[10]卢缨.高官腐败案件异地审判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刑法学,2013,硕士.
[11]张国楚,凤鹏飞,李辉,丁金全,齐鲁梁.合宁高速公路部分路段改建优化方案[J].人类工效学,2014,04:70-73.
[12]赵文华.2996名居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认知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2014,硕士.
[13]郭力群.土地经济浅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5(03)
[14]张寒.MEMS加速度传感器及其调理电路测试技术研究[D].苏州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2014,硕士.
[15]张朝.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D].河北经贸大学,西方经济学,2013,硕士.
[16]来林.冬季两项运动员运动自信心及其相关心理影响因素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学,2013,硕士.
[17]严恒.儿童乳牙龋病牙菌斑的微生物多样性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2014,硕士.
[18]贾亚芳.中国证券非公开发行法律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经济法学,2012,硕士.
[19]苗蕾.地图可视化中动态与交互特性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04.
[20]罗杨合.铂、蛋白质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纳米微粒的Rayleigh散射光谱研究及应用[D].广西师范大学,无机化学,2003,硕士.
[21]王红妍.辽宁西部地区城市中学武术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2011,硕士.
[22]胡兆庆,田杰,董云龙,汪楠楠,李海英.模块化多电平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网侧故障控制策略及验证[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15:71-75+108.
[23]刘康平,朱海萍,李增智.告警关联与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2002,06:11-12+68.
[24]谭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构成要素及其机理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2013,硕士.
[25]罗小莉.乡镇中学英语学习者自主学习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研究[D].西南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3,硕士.
[26]纪东梅.螺旋锥束CT图像重建算法数值计算的离散误差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2013,硕士.
[27]王玉鹏.奇异摄动微分方程初边值问题的数值方法[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应用数学,2013,硕士.
[28]李鹏飞.基于流场拟合法的基坑渗漏探测仪设计[D].吉林大学,电工理论与新技术,2013,硕士.
[29]徐新正,孙建辉,袁巧玲,单晓杭.无摩擦气缸活塞的结构变形分析[J].轻工机械,2014,02:87-90+94.
[30]孙露.计及侧风的某跑车高速气动稳定性研究[D].湖南大学,车辆工程,2011,硕士.
[31]吴光升.我国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若干检讨——基于2012年《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的分析[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2,03:17-23.
[32]陆东梅,杨瑞霞,孙信华,吴华,郝建民.石墨烯的SiC外延生长及应用(续)[J].半导体技术,2012,10:745-749+775.
[33]周泽高.完全腹腔镜、手助腹腔镜与开腹门脉高压症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对比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外科学,2014,硕士.
[34]徐尤喜.基于CAN总线技术的电液比例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飞行器设计,2013,硕士.
[35]司粲.商事登记制度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专业学位),2012,硕士.
[36]臧义光.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2012,硕士.
[37]席磊.基于作物生长模型的农业专家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4.
[38]曹华珍.原油贮罐底板的腐蚀机理研究与防护措施[D].浙江工业大学,2002.
[39]高立俊.小产权房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法律(专业学位),2013,硕士.
[40]梁俊国,马晓春,方进,李振明.超导变压器温度场的三维仿真分析[J].变压器,2014,04:16-19.
[41]赵永敢.“上膜下秸”调控河套灌区盐渍土水盐运移过程与机理[D].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生态学,2014,博士.
[42]郭向军.炼化公司乙苯/苯乙烯项目技术方案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项目管理,2012,硕士.
[43]甘霖,谷航,李丹娜,王振兴,郭雪峰.石墨烯表面的气相反应修饰[A].中国材料研究学会.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中国材料研究学会:,2011:1.
[44]陈娅玲.日元结算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世界经济,2014,硕士.
[45]董永杰.蕴含区域风险因素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问题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数量经济学,2014,硕士.
[46]王国华,杨腾飞,钟声扬.中国微博研究硕博学位论文文献计量分析[J].情报科学,2014,04:145-149+154.
[47]曹西成.风沙颗粒运动图像中粒子特征参数的提取方法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环境工程,2013,硕士.
[48]于海龙.新型水煤浆气化喷嘴和气化炉的开发以及气化过程数值模拟[D].浙江大学,2004.
[49]赵龙飞.玉米花期高温响应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生理机制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2012,硕士.
[50]胡蓉.一种基于串与运算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1:23-24.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