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地震带中段三层次构造模式及地震前兆监测

南北地震带中段三层次构造模式及地震前兆监测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5-12-29 分类:参考文献 喜欢:2081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在人类面临的所有自然灾害中,地震及其次生灾害造成的人员和经济损失最为严重。我国是全球内陆地区地震活动最为强烈的地区之一。据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统计,1900年以来(截止2014年1月1日)全球共发生8级以上地震87次,其中有6次发生于我国。16世纪以来,仅我国南北地震带就发生7级以上地震30余次,其中1900年之后就发生了19次。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级地震和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级地震的发生更是既唐山地震之后,又一次给国人敲响防震减灾的警钟,也将国外内对地震成因及地震预测的研究推向高潮。本文通过对青藏高原、龙门山、印尼爪哇岛、西太平洋岛弧及台湾地区的地震特征及震源分布规律的分析,阐述了板内地震与板缘地震的区别,认为对我国大陆地震的研究应该充分考虑板内地震的基本规律,采用与板缘地震不同的研究方法。作者以大地电磁测深及地震层析资料圈定出的华北地区软流圈隆起位置为依据,指出了我国地震监测的重点区域。同时,以上资料显示软流圈上涌体中熔融组分相对集中,形成低密度(2.9~3.0g/cm3)的粥样物上涌,直到70-80km深度,其熔融组分可高达10-30%,比同深度的岩石圈高出500~600℃。据此,认为地震的主要能量来自于软流圈隆起。通过研究华北地区唐山和汾渭裂谷两个地区的地壳结构、上地幔及软流圈隆起与地震震源的关系,发现两个地区震中下方的中下地壳中均存在韧性流变层,是地震能量主要的积聚和转化的场所,是地震的储能包。来自底部软流圈的流体和能量不断向上运移,使储能包内的能量缓慢而长期积聚,并使它与围岩物性差异的逐渐加大,形成三明治构造。三明治构造使韧性流变层内积聚的热能和化学能等地震能量转化为应变能,成为上覆脆性岩石的破裂的前提。而广泛发育在地球表层的脆性断层只是地震的触发构造和地震能量的释放机制,同时也是各种地震前兆现象能出现在地球表层的重要通道。地震的本质是一个能量长期积聚和突发释放的地质过程。基于对华北地区地震地质背景的分析和研究,作者以能量的聚散为线索,建立了板内地震的三层次构造模式。基本思想是:在深层次上,软流圈隆起是地震能量的主要来源;在中层次上,中下地壳中的韧性流变层是地震能量积聚构造;在浅层次上,脆性断层是地震能量的触发和释放机制。鉴于南北地震带近期活动的加剧,也为了检验板内地震三层构造模式的实际运用效果,作者将该地震成因模式推广到南北地震带中段的龙门山和天水两个地区,研究了两地的地震孕震发震机制和并开展了地震前兆的监测工作,为所在科研团队及时做出地震预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龙门山地区,根据前人所做的5条地球物理剖面研究了龙门山断裂带周边的壳幔结构。研究发现龙门山地震带下部存在一个宽度约200km左右的软流圈隆起,隆起幅度约为30kmm。软流圈隆起物质和能量的上涌使地壳熔融,形成厚度约为10km的韧性流变层,埋深约20-30km。韧性流变层的形成使能量在物质能干性差异最大的接触面或顶端,即龙门山断裂带的下部产生巨大的应力集中。在这种巨大应力的作用下,上部龙门山的脆性岩石开始发生“微破裂”,流体和能量伴随这一过程不断释放。一旦这一过程开始,释放出的流体和能量便会使上部原有断裂活动加剧,并产生新的破裂。随着“微破裂”逐渐扩展形成“破裂链”,流体进入岩石内部,降低了储能包周围脆性岩石的强度。当逐渐增强的应力积累超过了逐渐降低的岩石强度时,便引发地震。这一过程十分类似于流体包裹体的爆裂,它不仅可以造成上覆岩层的巨大坚硬岩石破碎、近水平抛出和高速远程滑移,还可以引起大范围山体或岩体发生粉碎性的破碎。另外,或者当上覆脆性岩层中的断裂活动不断发展,触及到储能包(即韧性流变层)时,储能包变也会发生突发性的爆裂,引发地震。在天水地区,作者利用高分辨率地震折射剖面、大地电磁测深剖面、S波速度结构剖面及新生代火山岩等资料,探讨了天水地区壳幔结构特征,提出“天水地震核心区”这一新概念。认为天水地区存在一个巨型地幔热隆,顶面埋深约为1OOkm,直径约300km左右,该地幔热隆是南北构造带中段地震活动的根本动力,也是天水地震核心区形成的根本原因。同时发现,在地幔热隆的上部存在一个埋深约40km,厚度约20km的壳内韧性流变层。根据前人对该地区钾霞橄黄长岩地球化学和成因的研究,找到了该地区壳幔结构的直接证据。鉴于该地区地壳浅部构造走向为东西向,而深部构造为南北向,将该地区构造特征归纳为“立交桥式构造”。作者认为该“立交桥式”构造特征是导致天水地区强震频发,形成地震核心区,进而向四周辐射的原因。地幔热隆物质周期性的上涌导致了上覆岩石的周期性张开与闭合,是形成“开合构造”的动力来源。当上覆岩石圈张开时,幔源岩浆极易突破地壳薄弱点,形成超碱性岩或碳酸盐。幔源岩浆上涌的同时,也带上来大量的以热能和化学能为主的能量,其中一部分逐渐积聚在前文所讲的地壳高导低速层中。结合该地区的壳幔及地表构造特征,作者认为天水地区也符合板内地震的三层构造模式,其地震能量的供给、积聚和转化过程与龙门山地区相类似。由于板内地震的三层次构造模式是以能量的供给-积聚-释放为线索,而流体在能量的聚散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讨论了深部流体的来源、作用及其监测方法。作者认为深部流体来源有地球演化过程中的残余流体和地球表层流体的下渗两种。在深部,这些流体处于超临界或亚临界状态,性质比较稳定;由于受到外界扰动,这些流体才变得活跃起来。流体上涌的作用主要有:导致物质的迁移、引起能量的运移、膨胀致震、润滑断层、产生宏观震兆等。根据流体运移的规律和特点,作者认为通过热红外温度异常监测、大气成分监测、地震云监测、地电监测、地下水环境监测能够及时抓住由流体活动引发的地震前兆,为地震预测提供可靠地依据。为验证这些理论的可靠性,作者针对南北地震中段开展了地震前兆信息的监测和分析工作,为后续地震预测提供了可靠地依据。(1)利用风云二号卫星的热红外数据,研究了2009年6月30日绵竹Ms5.6级地震前卫星热红外增温异常的特征。研究表明,绵竹地震前中国北部新疆、内蒙古、河北及山东一带,卫星热红外图像出现明显异常增温区,距地震12小时左右,异常区亮温值达到220万km2左右。此后,异常区开始向南运移,到震前3小时异常增温区前锋抵达震中绵竹,并滞留不动至发震时刻。(2)利用Aqua卫星红外探测器(AIRS)反演出的对流层顶部359hPa处的甲烷浓度和地面气温数据,研究了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级地震前大气增温与甲烷排放的同步性及甲烷浓度特征与断层活动的关系。研究表明,芦山地震前甲烷的释放与气温异常升高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芦山地震前甲烷释放与龙门山构造特征及地震活动明显相关,随着地震的临近和地壳活动的加剧,沿龙门山断裂带的甲烷释放量显著增加,并逐渐向断裂带前沿扩展。震前地壳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微破裂”是甲烷释放的通道,而“破裂链”的产生可以使甲烷释放过程急剧加强,在温室效应的作用下形成震前气温的大幅度增温异常。(3)根据气候要素的特征周期,利用小波分析方法,从Aqua卫星红外探测器(AIRS)反演出的对流层甲烷体积混合比产品中分解并识别出气候和人为因素对应甲烷浓度变化分量,进而提取出地质活动所引起的甲烷(地源甲烷)浓度变化信息。在此基础上,以汶川和玉树地区为例,研究了地源甲烷浓度变化和地震活动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对流层中地源甲烷浓度与地震活动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汶川地区3年间(2004~2006年)共出现地源甲烷峰值13次,玉树地区2年间(2004~2005年)共出现14次;其中21次(78%)地源甲烷峰值与地震峰值间隔不超过2个月;汶川和玉树地区时间间隔随日期的演化非常同步,均呈现先降后升的规律;汶川地区地源甲烷浓度增幅与地震能量峰值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最后,初步探讨了地源甲烷的产生和变化原因,认为地源甲烷来源于壳幔流体的上涌;其波动与韧性流变层中地质流体的存储状态及中上地壳“微破裂”、“破裂链”的发育过程有密切关系。(4)观测并分析了2013年7月8日都江堰Ms4.1级地震前的地震云及地球排气现象,为本次地震预测提供了可靠依据。研究认为,龙门山断裂带深部的软流圈为地壳韧性流变层提供了巨大的能量,经过长期的积聚和转化,使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的应变能突破了岩石的破裂强度,或原有裂隙的摩擦极限,从而引起了接触面的突发活动。热流体便通过这些新、老裂隙迅速上涌,使地温升高,加热空气,成为上升的气流,并以同心圆状扩散到同温层,进而使高空的雨云形成细长的索状的地震云。利用风云卫星云图对比了地球排气和地震云的关系,认为地震云和排气现象相结合可以较为准确的确定震中位置。都江堰地震是汶川(Ms8.0)地震的余震,二者具有相同的成因机制,北川-映秀断裂逆冲兼右行走滑活动,造成中地壳韧性流变层中所积累能量的突然释放是地震能量的主要来源。(5)分析了2013年定西Ms6.6级地震前SW仪所接收的地电信号的指纹特征及其成因,为本次地震的成功预测提供了依据。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是临潭-礼县断裂,天水地幔热隆周期性的活动造成的远程效应导致了本次地电异常。同时,该地幔热隆不仅为地震的发生提供了物质和能量来源,还为上地壳构造带来了大量流体,既加剧了地壳流变层物性的差异,又润滑了断层,加速了地震的发生。
【作者】王杰;
【导师】曾佐勋;
【作者基本信息】中国地质大学,构造地质学,2014,博士
【关键词】南北地震带;三层次构造模式;天水地震核心区;甲烷;

【参考文献】
[1]山丹.小学数学分数教学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学位),2013,硕士.
[2]武辉煌(VuHuyHoang).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CPC/PLGA)植入物的生物力学测试[D].广西医科大学,口腔修复学(专业学位),2013,硕士.
[3]马智亮,姚俊淦,江见鲸.基于网络GIS的城市道路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模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1,12:6-8+20.
[4]潘沁.基于石墨烯改性的锂(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与正极材料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
[5]沈小青.数学建模教学模式论[D].福建师范大学,教育,2003,硕士.
[6]康丽丝.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创新战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工商管理,2013,硕士.
[7]任兆杰.详单计费对本地网运营的影响分析[J].世界电信.2003(10)
[8]熊四昌,高玉科,钱冰,李栋.基于容积补偿的气体泄漏检测遗传PID控制研究[J].机电工程,2015,03:348-351.
[9]高翔.我国主流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战略转型研究[D].山东大学,企业管理,2012,硕士.
[10]董涵宇.Cerebrolysin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临床医学,2014,硕士.
[11]石峰,周绍梅.数据挖掘语言及其标准化浅析[J].江西科学,2005,01:68-71.
[12]王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区域分工研究[D].西南大学,区域经济学,2014,硕士.
[13]陈湘.电信企业宽带应用服务运营模式研究[D].湖南大学,2003.
[14]王冬雪.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小组讨论和英语学习[D].东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2012,硕士.
[15]韩小铮.镉、铅、铜对长江华溪蟹(SINOPOTAMON YANGTSEKIENSE)细胞超微结构与酯酶同工酶的影响[D].山西大学,动物学,2004,硕士.
[16]刘状壮.沥青路面融雪抑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D].长安大学,道路材料与科学工程,2013,硕士.
[17]尹思言.美国墨西哥边境治理及移民分析[D].外交学院,英语语言文学,2014,硕士.
[18]黄德才,汤胜龙.基于网格的量子博弈聚类算法[J].计算机科学,2014,10:261-265.
[19]徐国民.剪叉式空间伸展臂设计及其模拟装置研制[D].浙江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2013,硕士.
[20]李玉胜.湿法刻蚀与清洗中晶圆缺陷问题的研究[D].天津大学,集成电路工程,2013,硕士.
[21]代光敏.论医疗损害赔偿中因果关系与原因力的认定[D].安徽大学,法律,2014,硕士.
[22]李世雄.甘肃省金昌市主要污染物以及重金属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评价[D].兰州大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2013,硕士.
[23]李晓刚.碘-125粒子对不同分化结肠癌敏感性及机制的实验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外科学,2014,博士.
[24]姜卯生.数据挖掘中基于贝叶斯技术的分类问题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2004,硕士.
[25]徐雨晴.IPv4/IPv6双栈及隧道环境下数据分流算法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4,硕士.
[26]钟谷.中学美育及其考核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管理,2003,硕士.
[27]周静.FGJ90型平板烘干机研制[D].江西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2011,硕士.
[28]冯书兴.卫星系统综合效能分析研究[J].控制与决策,2003,06:740-743.
[29]吴亚琴.农牧交错带生态建设与农民增收问题的研究——以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为例[D].内蒙古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2004,硕士.
[30]顾瑞敏.白居易丁忧时期心态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2012,硕士.
[31]周建宇.基于凸优化的电离层干扰抑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系统,2014,硕士.
[32]查娟.高加索与俄罗斯文学[D].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3,硕士.
[33]孙丹榜.昆明市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研究[D].云南大学,公共管理,2012,硕士.
[34]程相瑞.洛阳市高中历史教学中对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教学,2013,硕士.
[35]郑云心.精神危机的救赎与人性的回归[D].海南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2014,硕士.
[36]赵文兵.Web2.0环境下在线社交网络信息传播仿真研究[D].南京大学,情报学,2013,硕士.
[37]魏磊磊.微量元素和多不饱和脂肪酸降低鸡蛋胆固醇的效果与机制[D].中国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2004,硕士.
[38]刘丽娟.内质网应激在应力介导的成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D].青岛大学,口腔医学,2013,硕士.
[39]蒙永明.氧化锌分级结构的制备及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华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2014,硕士.
[40]李姣.《倉頡篇續輯》研究[D].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字学,2012,硕士.
[41]袁小华.零偏VSP衰减正演及Q值反演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2013,硕士.
[42]翟锦.仿生多尺度结构光电转换材料和太阳能电池[A].中国化学会.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1分会场摘要集[C].中国化学会:,2012:1.
[43]闫慧平.猪肝羧酸酯酶1水解磺胺类药物的特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2014,硕士.
[44]宋昊泽.我国基金会投资监管的法律研究[D].吉林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2013,硕士.
[45]田良灿.金属矿山岩层控制述评[J].长沙矿山研究院季刊.1982(02)
[46]胡俊.基于博弈论的新型研发组织形成机理及组织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2012,硕士.
[47]尚晓鹏.湖北地区主要传疟媒介按蚊密度、生态习性及抗药性调查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2012,硕士.
[48]郎广平.PRRSV特异性肽对CSF、PRRS免疫猪外周血淋巴细胞IFN-γ、IL-10分泌的影响[D].吉林大学,临床兽医学,2014,硕士.
[49]李若琦.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吉林德大有限公司出口鸡肉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工商管理,2004,硕士.
[50]姚红方.三氧化二砷对NCI-H446细胞凋亡的影响[D].遵义医学院,内科(专业学位),2013,硕士.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