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研究
【摘要】国土空间指国家主权权利管辖下的地域空间,是国民生存的场所和环境。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发展,国土空间利用类型之间的竞争关系逐步增强、空间问题日益严重。在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成为统筹区域国土空间禀赋及开发利用、经济与社会活动、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三者关系的总体方案,对改善国民生活质量、管理资源、保护环境、平衡地区间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是国土空间规划的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支撑,涵盖土地资源、人口、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不同主题要素。分区成果既服务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也有利于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体制机制,促进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武汉城市圈地处长江中游,位于湖北省东部,是中部崛起的核心城市,城市圈以武汉、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天门和潜江等9个城市及其腹地构成的区域联合体。圈内的国土面积、常住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占湖北省国土总面积、常住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的31.2%、53.0%和62.4%。近年来,武汉城市圈城市化进程加快,2011年该圈域的城市化率突破了50%,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区域内发展失衡、空间发展无序、资源低效利用、生态环境恶化等空间问题。文献分析显示,国内外学者对国土空间分区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包括分区评价单元、分区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分区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当前我国的空间分区多以单一主题分区为主,综合分区的评价单元划定、指标体系构建和分区方法仍处于探索阶段,主体功能区划分是一种突显主体功能的综合分区形式,但目前仍缺乏明确的法律地位,同时对多主题融合和多尺度集成表达考虑不足。因此,本研究尝试从国土空间功能的角度出发,统筹国土空间多主题要素,开展能够满足不同尺度研究需求的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具体如下:(1)国土空间规划及分区体系重构国土空间规划及分区体系重构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横向层面,确立国土空间规划为综合性上位规划地位,城乡建设规划、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和生态环境规划等5类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专项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地貌区划、气候区划、水文区划等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依据。专项规划的分区形式应该与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进行有效的衔接,其中,生产功能区对接土地利用现状分区和基础设施建设分区,生活功能区对接城乡发展分区和经济发展分区,生态功能区对接生态环境分区。纵向层面,从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层级来看,自上而下分别为国家、省级、市级、县级、乡镇和村级等6级。在国家和省级(区域)层面,规划机构只编制上位规划和5类专项规划。在市、县、乡镇层面,以全国和省级的上位规划为法律依据,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同时出台更加详细的专题规划,如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矿产资源规划、电力发展规划、防沙治沙规划等。村级尺度的规划重点为农村土地的整治规划,包括农村居民点整治和农田整治两方面的内容。(2)建立国土空间三生分类体系国土空间三生分类以主体功能区分类为基础,以国土空间功能特征为依据,同时充分衔接土地利用分类和城市用地分类的成果。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综合分区的要求,建立分层次控制的国土空间综合功能特征分类体系,按照国土空间体现的功能进行划分和归类,主要体现可持续和均衡发展思想,同时满足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的国土空间现状调查、规划编制、建设管理和国土统计等科学研究的需求。国土空间三生分类采取二级分类形式,保证了分类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一级类包括: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3个类型;二级类包括8个类型。其中,生产空间包含耕地生产空间、林园地生产空间、草地生产空间和工矿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包含城市生活空间和农村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包含水域空间和其它生态空间。(3)国土空间标准地域单元划定本研究以省级(区域)层面国土空间分区为为例,阐述最低层级国土空间标准地域评价单元的划分机制,高层级地域评价划分以此类推。从省级(区域)国土空间分区评价单元划定机制中可以看出,省级(区域)国土空间分区首先将全省(区域)范围内N个县级行政单位预划分为N个评价单元,然后根据人口等现状因素进行县级评价单元之间初始组团的划分,再结合保护区、特殊政策区、管理重要性等导向性先验知识对组团进行修订,最后综合县域、县域组团等确定国土空间分区评价单元。从全国层面来看,国土空间标准地域单元共分三级,一、二级标准地域单元主要服务于国家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和分区,而三级标准地域单元是省级(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和分区的基本评价单元。结合武汉城市圈行政区划和国土空间现状,界定出单个三级标准地域单元的人口规模不能小于40万,最终武汉城市圈共划分出40个三级标准地域空间评价单元,其中,34个单列行政县,6个县级行政单元组团。(4)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指标体系构建国土空间分区的指标体系以土地、水、矿产、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国土空间各要素数据为基础,按照影响国土空间分区的要素一致性特征和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国土空间要素差异性特征,将国土空间的不同主题要素以指标的形式转移到地域空间功能表达上来。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生产、生活和生态3大类,共包含38个评价指标。生产空间的指标体系包括农产品供给因素、工业产品供给因素、服务产品供给因素、林产品供给因素、畜产品供给因素、水产品供给因素、矿产资源供给因素7个方面,生活空间的指标体系包含城市居住功能和农村居住功能2方面因素,生态空间的指标体系包括生态调节要素。(5)国土空间综合功能百分比表达传统的分区方式是在指标层对省级(区域)的每一个评价单元都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全省(区域)进行统一计算分析,而这种方式不利于从功能空间进行多主题融合和多尺度集成表达。本研究从武汉城市圈三级标准地域评价单元开始构建多功能表达形式,每个评价单元都有10种空间功能,只是功能有强弱之分,功能的强弱直接用百分制进行描述。通过这种国土空间综合功能的表达方式,实现了以指标数据为基础从标准地域单元层面的多功能表达到武汉城市圈9个市多功能表达的传递,可以满足不同尺度的研究需求,能有效解决国土空间规划中存在的多尺度集成问题。(6)国土空间三生功能评价本研究以国土空间综合功能表达分析为基础,充分利用国土空间综合功能百分比成果,并结合专家的知识经验,确定生产功能的训练样本为42I018、42I034和42I036,生活功能的训练样本为42I001、42I012、42I021和42I024,生态功能的训练样本为42I005、42I032和42I040,引入BP神经网络模型对国土空间标准评价单元分别开展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评价,得出武汉城市圈国土空间三生功能评价结果值。从精度检验过程和样本数据评价的结果值可以看出BP神经网络应用在本案例中是科学合理的。(7)基于双约束聚类的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空间和属性双重约束下聚类分析需要明确聚类的指标属性值、空间距离、距离权重和属性权重。其中,指标属性值即是BP神经网络计算的标准地域评价单元三生功能值;空间距离是以国土空间标准地域评价单元的质心位置作为评价单元坐标点的距离测算得出的;距离权重包括空间距离权重和属性距离权重2个方面,通过分析本研究实验数据特点和形式,并进行多次运算尝试最终确定空间距离权重为0.3,属性距离权重为0.7;属性权重是在空间功能百分比的基础上,进行专家经验修正,计算出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的属性权重值分别为0.186、0.405和0.409。继而在Matlab平台下,编写双约束聚类算法,将研究区的国土空间划分成江汉生产生活区、圈东北生产生态区和圈东南生态生活区等3个一级区,圈东工矿与林地生产生态区、大别山林地生态生产区、圈东南林地生产生态区、桐柏山农地与林地生产生态区、梁子湖水域与农地生态生产区、江汉城市与农地生活生产区和江汉平原农地生产生活区等7个二级区。二级综合功能区分配了“重点保护”、“一般保护”、“一般开发”和“重点开发”4类政策导向,并与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进行衔接,区域政策的执行可以保障武汉城市圈国土空间的健康、有序发展。该成果不仅有助于深化、完善学科理论体系和指导区域国土空间优化配置,而且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其他区域的实证研究具有示范效应,同时对不同国土空间发展的政策制定具有实践意义。
【作者】金贵;
【导师】王占岐;
【作者基本信息】中国地质大学,土地资源管理,2014,博士
【副题名】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三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双约束空间聚类;武汉城市圈;
【参考文献】
[1]廖彩源.武钢5~#高炉料面温度红外线检测及计算机信息处理IRBIS-DPS系统[J].冶金自动化,1994,03:26+37-39+30+56.
[2]邱杨.任务型教学法对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影响的研究[D].南昌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2,硕士.
[3]贾传峰.基于工业CT的不同受力模式下沥青混合料破坏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2013,硕士.
[4]郭娟.我国城市医疗废物管理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民商法学,2013,硕士.
[5]陈羽茜.基于MTF的喷墨印刷质量研究[D].江南大学,印刷工程及媒体技术,2012,硕士.
[6]葛媛媛.现代汉语中的多称谓并用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4,硕士.
[7]张政江,孙优贤.基于阶跃响应的非自衡对象预测控制[J].控制与决策,2001,03:378-379.
[8]朱鹏飞,夏陆岳,周猛飞,潘海天.基于混合建模技术的聚氯乙烯粒径分布预测[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4,02:384-389.
[9]张前营.开发性金融的融资结构优化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金融,2013,硕士.
[10]徐广徽.轮边驱动电动车平顺性和操稳性分析与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学位),2014,硕士.
[11]陈莉莉.γ-谷氨酰转肽酶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2013,硕士.
[12]刘文欣.当代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地域性表现手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2013,硕士.
[13]金炫政.中韩初级汉语综合教材语法项目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教育,2013,硕士.
[14]蔡艳宁,胡昌华.辨识非线性MIMO系统的多输出ε-SVR模型研究[J].控制与决策,2008,07:813-816+822.
[15]李世峰,黄磊,刘昌平.几种聚类方法的比较[A].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汉字识别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2002:7.
[16]龚进明.面向对象思想在“影像管理系统”设计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03,硕士.
[17]马晓辉.一款Boost型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控制器芯片的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路与系统,2012,硕士.
[18]刘笑.考虑非期望产出的DEA模型(ICCR模型)理论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基础数学,2014,硕士.
[19]付少龙.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动因及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国际商务,2013,硕士.
[20]刘通.纳米晶软磁复合材料的SPS制备及磁性能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材料加工工程,2013,硕士.
[21]毛小娃.陕西煤矿回采率分析及其提高对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采矿工程,2014,硕士.
[22]李赐健.基于小波变换的遥感图像分割方法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控制工程(专业学位),2013,硕士.
[23]余芳.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反垄断规制[D].浙江财经学院,经济法学,2012,硕士.
[24]何嘉杰.人造石抛光废粉在HDPE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工程,2012,硕士.
[25]郭亮.毛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13,硕士.
[26]吴公华.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西部经济发展状况综合评价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2013,硕士.
[27]林媛媛.大理国对宋王朝的政治认同及其现代意义研究[D].大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2013,硕士.
[28]郑海青.新媒体时代衡阳市政府网络公关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公共管理,2013,硕士.
[29]刘爽.新兴网络族词的“小三角”考察[D].渤海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3,硕士.
[30]郭良洽,刘倩,李国良,江桂斌.石墨烯-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2011:1.
[31]陈强.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专业性[D].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2012,硕士.
[32]谭念.论托玛斯·哈代的小说创作思想发展历程[D].华中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03,硕士.
[33]赵亚妮.偏高岭土及多元矿物掺合料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D].广西大学,化学工艺,2004,硕士.
[34]吴锋华.余干县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农村与区域发展,2012,硕士.
[35]于丹.基于道路工况的透层油质量控制标准研究[D].长安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2013,硕士.
[36]谭小红.双圆弧齿轮的建模与仿真[D].太原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2004,硕士.
[37]葛清俊.客户关系管理在国外金融业中的应用模型研究[J].金融论坛,2002,05:55-60.
[38]蔡彬彬.浙江工业大学教职工体育锻炼情况调研[J].高教与经济,2012,03:54-59.
[39]付瑾平.论地震解释的双重风险[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8,02:238-243+129+246.
[40]田宇.OFDM关键技术研究及其软件无线电实现[D].浙江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2004,硕士.
[41]姜子彦.基于实物期权的新能源企业价值评估[D].云南财经大学,资产评估(专业学位),2014,硕士.
[42]丁允旭.具有空间查询检索功能的数字测绘成果档案管理信息系统[D].华东师范大学,情报学,2002,硕士.
[43]刘华.负压吸引促进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D].辽宁医学院,外科学,2012,硕士.
[44]关治洪,刘永清.时滞测度型时变脉冲大系统的全局指数稳定性[J].控制与决策,1996,03:385-390.
[45]黄世杰.建筑施工项目经理绩效管理研究[D].长安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2014,硕士.
[46]康绍忠,张建华,梁建生.土壤水分与温度共同作用对植物根系水分传导的效应[J].植物生态学报,1999,03:20-28.
[47]张大海,李伟,林勇刚,应有,杨灿军.基于液压传动的海流能蓄能稳压发电系统仿真[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07:70-74.
[48]李海涛.建构主义下支架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探索[D].宁夏大学,课程与教学论,2014,硕士.
[49]陆欢.用于空调压缩机的高速大功率双凸极电机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机与电器,2013,硕士.
[50]张显晨.氟在茶树体内的富集规律研究与测定方法优化[D].安徽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2011,硕士.

相关推荐
- 县域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 12月18日
- 泽州县古戏台调查报告
- 06月30日
- 基于互表性的动态本体描述语言的研究
- 10月01日
- 奥巴马总统连任的胜选演讲和就职演讲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 10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