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资源国际流动格局、过程及对中国自主创新的影响

创新资源国际流动格局、过程及对中国自主创新的影响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5-10-12 分类:参考文献 喜欢:3069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创新是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社会繁荣的基石。随着新科学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世界经济活动日趋知识化、全球化,创新资源也正在不断跨越国家的界限,大规模在全球加速流动,并深刻影响各国的国家创新系统。因此,研究科技全球化背景下,创新资源国际流动的格局及其对国家自主创新活动的影响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国内外对创新资源的相关研究主要来自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集中在对一国范围内企业和地区创新资源配置的研究。然而,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代,任何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地区乃至国家都无法从其内部创造出技术创新需要的所有知识,也难以拥有创新所需的全部资源和技术。在开放创新范式下,创新不再以传统的自给自足的方式进行,而是发展成为一种网络化、全局性的活动,致使企业、地区和国家的创新行为日益明显地受国际创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另外,创新资源的流动是一种独特的空间运动过程,离不开一定的地理空间载体。现有的研究往往忽视创新活动的空间维度,假定创新行为在过滤了空间的“点”上进行。本文研究创新资源各要素的国际流动时空过程、格局及影响,以期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有益借鉴。本研究在系统梳理和评价国内外有关创新资源国际流动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回顾了全球创新资源国际流动的历史轨迹,总结其中的经验和启示。工业革命的转移都伴随着创新资源的大规模跨国流动,这为发展水平较高的后发国家通过技术一产业体系转换而全面崛起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造成大国间的兴衰更替。继承先进国家的创新资源而获得经济繁荣的后发国家一般具备以下的特点:第一,政府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及进行制度变迁。第二、国内市场稳定增长。第三、完成了资本积累。第四、具有较强的制造业的基础。第五、政府采取促进生产发展的政策。第六、具备较好的知识和文化条件。第七、大众有艰苦奋斗和投身发明创造的精神。本文接着从创新人才、技术、资本三个方面,研究了全球创新资源国际流动空间分布的现状特征和态势。总体而言,全球创新资源的总量在快速增长,但是其分布极不均衡,发达国家仍然占全球创新资源较大部分。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创新资源增长放缓,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创新资源却快速增长,导致传统的以美国、欧盟和日本组成的“大三角”格局逐步转变为一个更加多极化的格局。具体来说,全球创新资源的国际流动具有以下的特点:从人才资源来看,无论是以科技人力资源、研发人员、研究人员、高技术移民还是国际学生来衡量,总量都在稳步增长。发达国家作为全球人才最重要的培养和就业基地,仍然是高级人才资源最集聚的地区。美国作为全球科技经济最发达的超级大国,仍然接纳了数量最多的各类外国人才。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及国内社会条件的改善,特别是金融危机对发达国家经济的消极影响,在全球人才环流中的吸引力不断提高,配合部分国家实施的更积极的人才战略,创新人才出现了回流的趋势。从技术资源来看,全球专利申请过去十年实现了稳步增长。全球的专利申请集中在美国、日本、欧洲、中国和韩国五大专利局。近年来,全球专利增长的格局呈现中国、美国和韩国增强,日本和欧盟增长乏力的态势。其中,2011年中国的专利、实用新型、商标和工业设计四类知识产权的申请数超过所有其他国家,成为全球专利申请数最多的专利局。全球高技术制成品出口的中心仍然在亚洲,其中中国是全球高技术产品最大的出口国,2010年占全球高技术制成品出口的22%,美国和欧盟各占16%,日本占6.8%。从资本资源来看,自2007年,世界R&D经费历史性地突破一万亿美元以来,世界R&D投资在经济危机的笼罩下仍然有增无减。总体上,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是中国研发投资比发达国家更快,成为全球研发投资重要的来源。2009年亚洲R&D经费支出占全球的比重提高到33%,比北美和欧洲分别高出0.34、4.58个百分点,首次超过北美。从国家尺度来看,研发支出最多的三个国家仍然是美国3982亿美元,中国1541亿美元,日本1371亿美元(按购买力平价)。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用指数评价方法,定量测度了56个国家国际创新资源流动的水平并分析了其格局变化。从时间维度看,2005-2010年,样本国家总体的创新资源流动水平呈稳步提高趋势。全球创新资源流动水平具有顺周期性,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而下降,又随着经济活动的复苏而快速恢复。样本国家参与全球创新资源流动的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全球创新资源流动主要集中在西欧、北美和东亚地区,这种国别差异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高度相关性。总体上,发达国家国际创新资源流动的水平比发展中国家高,经济发达的小型开放经济体参与全球创新资源转移的程度相对大国更高。本文进一步以中国为案例,在省域尺度上,研究了国际创新资源流动增长趋势、空间分异及其对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自主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我国的国际创新资源在快速增长,在省级尺度上的空间差异明显。国际创新资源在21世纪初期的增长速度总体快于上个世纪末期。东部沿海地区是国际创新资源主要的集聚地区,且目前已经形成了北京-天津、长三角和珠三角三个集聚核心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创新资源在我国的分布范围不断扩大,扩散的方向是延伸到西南沿海沿边省份和长江流域内地省份,并有望形成T型格局。第二,国际创新资源分布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我国省域之间国际创新资源流动呈一定的两极分化倾向。由于溢出效应的存在,东部国际创新资源丰富的省份周边也出现类似的省份,而西部国际创新资源稀少的省份,周边的省份常常也缺乏国际创新资源。第三,创新资源流动对我国省域自主创新产出的影响总体是正向的。国际创新资源通过两个途径作用于我国的自主创新。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活动直接结合提高了自主创新的产出,而外资研发投资和创新人才流动构成促进自主创新的环境,间接促进我国省域的自主创新绩效。内资企业的研发努力是决定自主创新产出的主要因素。第四,国际创新资源流动对我国各省的自主创新产出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异质性。周边省份的创新活动对本地的产出有显著地正向效应。国际创新资源效应影响总体的格局是西部省区受到的影响效果强于东部省区,而东部省区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同时模型对东部省区创新产出的解释力也相对要弱。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从创新资源国际流动的视角,系统地总结了创新资源国际流动的相关理论,并从创新人才、技术和创新资本三个方面研究了创新资源国际流动的历史过程、现状及空间格局。论文构建了科技全球化指数指标体系,定量评估了56个样本国家参与国际创新资源流动的水平及时空演化特征,从地理空间视角拓展了科技全球化的研究。第二、以中国为样本国家,采用空间统计学分析技术,从创新人才、技术和创新资本三个方面分析了国际创新资源在我国的省域空间格局及其时空演化特征,证实了科技活动的全球化也是个穿透多个空间尺度的动态过程。第三、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研究了国际创新资源对我国省域自主创新产出的影响,发现国际创新资源流动对自主创新产出存在正面影响,且我国省域创新活动存在正的空间溢出及空间异质性的实证证据。
【作者】赵昱;
【导师】杜德斌;
【作者基本信息】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2014,博士
【关键词】创新资源;科技全球化;人才流动;技术流动;国际研发投资;创新地理学;空间计量模型;

【参考文献】
[1]刘媛.草甘膦废水的除磷研究[D].浙江大学,生物化工,2014,硕士.
[2]董岩.探测器噪声对激光测绘精度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电子学,2013,硕士.
[3]记者刘园园.极端高压下,氢变“石墨烯”[N].科技日报,2014-12-18001.
[4]张丽萍.高中现代散文教学内容指标体系建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2014,硕士.
[5]张云.提高注入剖面测试精度与测调效率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学位),2013,硕士.
[6]梁振华.钌(Ⅱ)多吡啶配合物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广东药学院,药物化学,2012,硕士.
[7]谢鲲.TiO_2纳米管阵列的制备及室温氢敏特性研究[D].湖北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2012,硕士.
[8]章景.基于SVM的人工林地力评价研究与实现[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13,硕士.
[9]陈灵芝.培养数感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教学,2013,硕士.
[10]李野.基于DSP的超高速永磁同步电主轴无传感器驱动系统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12,硕士.
[11]赵翔,刘志红,陈衢明,倪峰,张浩.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数据通信安全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09:92-94.
[12]刘世明,许志成,李森林,呼文强,张玉海.基于相空间的励磁涌流新特征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18:134-138.
[13]洪江英.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资源管理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工程,2013,硕士.
[14]窦元运.石墨烯基电极材料的制备与超级电容器性能研究[D].宁夏大学,2014.
[15]王晓涓,祁慧敏.数据挖掘漫谈[J].天中学刊,2003,02:71-72.
[16]曲振威.网格资源拍卖机制的设计与仿真实现[D].东北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10,硕士.
[17]谢剑锋.日本农民利益增长与农业衰退研究[D].辽宁大学,世界经济,2014,博士.
[18]赵国中.基于光控复式三角晶格光子晶体双波长太赫兹波调制器特性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光学工程,2013,硕士.
[19]王发栋.铁电体性能测试系统优化设计[D].西安科技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2014,硕士.
[20]李静茹.一个抛物—抛物Keller-Segel模型的爆破时间下界估计[D].大连理工大学,基础数学,2013,硕士.
[21]任秀丽.美国媒体对两次海湾战争的报道比较[D].外交学院,英语语言文学,2004,硕士.
[22]闫志广.高中化学习题中探究性问题的解决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2013,硕士.
[23]崔林,罗涛.岩性探测资料与地震资料综合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5,S1:174-176+186.
[24]石海鹤.支持泛型程序设计的Apla-Java自动程序转换系统[D].江西师范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2004,硕士.
[25]张善进.渝东南地区构造特征及其对龙马溪组页岩储层裂缝发育的控制作用[D].中国矿业大学,构造地质学,2014,硕士.
[26]吕妍.俄国农村女性外出打工问题研究(1861-1917)[D].吉林大学,世界史,2014,硕士.
[27]赵强.累犯量刑制度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刑法学,2012,硕士.
[28]李宝华.早期微创介入综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D].兰州大学,医学影像学与核医学,2013,硕士.
[29]李学海.我国“撤街强社”模式分析[D].浙江财经学院,行政管理,2013,硕士.
[30]凡天一.综合行政办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软件工程,2013,硕士.
[31]毛泽国.微机控制的光纤通讯工业电视系统在冶金企业的应用[J].冶金自动化,1991,03:29-32+39-63.
[32]叶赛兰.《巴塞尔协议III》下我国银行资本法律监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经济法学,2013,硕士.
[33]杜晓东.浅谈初中化学与人文精神结合的教学[J].新课程(上),2011,11:97-98.
[34]邢硕.哈齐高速铁路客运专线CFG桩—筏复合地基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岩土工程,2014,硕士.
[35]张旺喜.牙买加孔子学院书法教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教育,2013,硕士.
[36]王向英.略论张之洞幕府[D].河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2003,硕士.
[37]谢冰昕.口服中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D].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硕士.
[38]李志民,潘瑛.负载换流同步电动机在高线精轧机主传动中的应用[J].冶金自动化,1997,05:35-38.
[39]张铁映.城市不同交通方式能源消耗比较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
[40]陈建华.中国文化线路申报世界遗产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2014,硕士.
[41]朱钦龙.强化n-3脂肪酸对鸡肉的影响[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3(01)
[42]金善达.侦查讯问律师在场制度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诉讼法学,2013,硕士.
[43]叶晗.内蒙古牧区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014,博士.
[44]史燕兴.应急管理经费保障研究[D].新疆大学,行政管理,2013,硕士.
[45]毛剑琴,赵军,孟宪仲.论反标架方法对多变量系统鲁棒性设计的改进[J].自动化学报,1989,03:224-231.
[46]王守中.煤炭企业数据挖掘理论与应用研究[J].中州煤炭,2005,06:3-4+8.
[47]葛明峰.三种致病弧菌感染养殖大黄鱼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宁波大学,水产养殖(专业学位),2014,硕士.
[48]毛仁伟.大型多人在线游戏中负载均衡及相关技术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计算机技术与应用,2014,硕士.
[49]高云芳,宋云龙,任冬雷,王艳平.纳米Pb(PbO)/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在H_2SO_4电解液中的电化学行为[J].无机材料学报,2013,12:1301-1306.
[50]颜晓平.Orientational Metaphor of UP[D].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04,硕士.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