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溢出、吸收能力与我国区域新兴产业发展

空间溢出、吸收能力与我国区域新兴产业发展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5-08-16 分类:期刊论文 喜欢:4108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世界经济发展经验表明:科技革命、产业演进与经济周期之间是高度吻合的,每一次科技革命都能够产生一批新兴产业,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都会带来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当世界经济处于低谷时,又会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孕育新的产业,并能使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如此周而复始。当前正是由第三次科技革命所主导的新兴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能否把握历史机遇、快速发展新兴产业,不但直接影响近几年的区域发展水平,而且关系到其未来的发展空间和竞争实力。发展新兴产业需要有新兴的技术,对于发展中经济体来说,获得新兴技术的途径一般有三条,即组织力量自主研发、从发达经济体购买以及利用参与国际合作的机会接受空间溢出等。国内外大量文献表明,从发达经济体吸收其溢出是技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经济体技术进步的非常有效的方式。基于空间隔阻,国外溢出不会自动与本土生产要素结合并形成生产力,即使在同一个时空中,如果自身的吸收能力不强,仍然不能利用到国外溢出。因此,利用空间溢出获得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理念)发展新兴产业的条件,除了可达性外,具备较强的吸收能力是最为关键的因素,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逻辑基础与动因。空间依赖(空间自相关性)是空间外部性的外在表现,空间溢出则是实现外部性的内在动因;吸收能力是区域综合能力(尤其是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是利用空间溢出发展新兴产业的必须。本文以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内生增长理论以及区域发展理论等为基础,在规范分析空间溢出、吸收能力及技术创新与产业演进等有关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StructuralEquationModeling,SEM)模型对空间溢出、吸收能力与区域新兴产业发展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得到如下结论:第一、用溯本追源的方式理清了“溢出”的基本内涵——因“多”而溢(“多”有绝对的多和相对的多之分),以”mWnH”方式,分析了“空间溢出”多重维度,并强调空间溢出的实质应该是空间的流动与漂移——即一个空间携带着自身的各种要素流动到另一个空间并与之相互作用,从而实现“1+1>2”的融合放大效应。第二、利用建构反映“空间溢出、吸收能力、新兴产业发展以及环境因素”之间基本关系的模型,以北京、上海、广东与湖北四省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客观数据为基础,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从区域和产业两个维度,进行了验证和探索性分析。第三、吸收能力正相关影响新兴产业发展的假设,在两个维度上都得到了验证,并且相关性很强;第四、空间溢出正向影响新兴产业发展在区域维度的北京、广东、湖北得到验证,产业层面上,只有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两个产业得到验证;第五、吸收能力与空间溢出正相关在区域层面单个地区得到验证,全样本没有得到验证,产业层面上,只有医药制造业产业得到验证;第六、吸收能力对空间溢出影响新兴产业发展具有调节效应,在区域和产业两个维度都得到验证,并且较为显著;第七、环境因素对吸收能力具有正向作用,在广东和湖北地区没有得到验证;第八、就模型本身而言,区域维度中,北京和上海的运算结果优于广东和湖北,产业维度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优于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医疗及仪器仪表制造;第九、对于用来测度潜变量的观测变量指标,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甚至有较大的差异等。本文的研究表明,空间溢出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对区域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不会自动发生,其发生是在一定条件下、遵循合理机制、沿着自身特定路径进行的。对于发展中经济体的区域来说,若想通过空间溢出获得先进技术并发展新兴产业,不但要提升自身的吸收能力,而且还要注重制度、文化等环境因素的作用,针对技术性质的不同,结合具体产业选择适合的路径实施。
【作者】秦可德;
【导师】徐长乐;
【作者基本信息】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2014,博士
【关键词】空间溢出;吸收能力;新兴产业发展;空间相互作用;结构方程模型;

【参考文献】
[1]王灿.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绩效评价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企业管理,2013,硕士.
[2]梅瑞江.中国社会养老金入市的体制性制约因素分析[D].河南大学,国民经济学,2004,硕士.
[3]王昭.海州常山的化学成分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2013,硕士.
[4]肖时景.煤矿井下避难硐室的设计及位置优化的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结构工程,2012,硕士.
[5]孙斌.上海市现制现售水卫生监管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公共管理,2013,硕士.
[6]李晖.建筑实体形式层次初探[D].浙江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2004,硕士.
[7]高山.组件化FMS远程诊断系统研究与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2004.
[8]梁思懿.设计观念与影像表达[D].北京林业大学,设计艺术学,2013,硕士.
[9]罗惠.工件加工时间由机器决定的两类排序问题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基础数学,2014,硕士.
[10]张洁.玉米EST文库的构建、部分EST功能注释及其数据库的管理系统[D].广西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04,硕士.
[11]许源.法国喜剧电影《请你闭嘴》中文配音版与字幕版翻译的对比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法语语言文学,2014,硕士.
[12]刘娟.湖南省生猪产业链优化整合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2012,硕士.
[13]赵平.乙丙橡胶应用技术近况介绍[J].特种橡胶制品.1989(03)
[14]邝志强.东莞市城区大气环境PM_(2.5)的污染特征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学位),2014,硕士.
[15]李维亮.Mg-7Zn-xNd镁合金及其半固态组织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材料学,2013,硕士.
[16]李浩.武汉市“用工荒”的原因分析及改善措施[D].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2014,硕士.
[17]冯海军.皮肤创伤再生和瘢痕愈合中腱糖蛋白C、透明质酸和蛋白激酶C-α、-β_1的表达差异[D].兰州大学,整形外科学,2013,硕士.
[18]邓小毛.经营者股票期权的若干理论与实务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经济法,2003,硕士.
[19]丁立斌,马俊杰,李军,陈涛,周延年,谢锴,黄国贤.好氧颗粒污泥SBR中试运行效能评价[J].中国给水排水,2014,21:87-90.
[20]吴会信.城市老年人活动中心的室内外空间设计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建筑学,2013,硕士.
[21]黎茂盛.平衡交通流的若干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4.
[22]顾海娜.中外普通化学教材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课程与教学论,2013,硕士.
[23]刘文.献血员丙肝抗体筛查试剂盒的使用情况及质量控制[D].山西医科大学,免疫学,2003,硕士.
[24]杨天领.医学内窥镜高性能LED冷光源研究[D].浙江大学,光学工程,2013,硕士.
[25]黄璐.基于遗传算法的云计算任务调度算法研究[D].厦门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2014,硕士.
[26]赵健.混合动力车用大功率永磁起动发电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013,硕士.
[27]杜修力,符佳,张建伟.钢筋混凝土柱轴心受压性能尺寸效应的大比尺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0,S2:1-8.
[28]申佳佳.钢铁表面预处理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2013,硕士.
[29]曹念.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水平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30]王环彬.中国远洋投资战略与公司绩效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会计(专业学位),2014,硕士.
[31]吕媛.杭州市城市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探索和实践研究[D].厦门大学,公共管理,2014,硕士.
[32]郭一航.miR-133b调控CTGF表达在结直肠癌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临床医学,2014,博士.
[33]丁嫚莉.卡巴列夫斯基音乐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2014,博士.
[34]廖怀宝.英汉语逗号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04,硕士.
[35]刘剑.农村人力资源管理及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04.
[36]姜璐璐.论“直接适用的法”[D].复旦大学,法律,2012,硕士.
[37]廖峰.220kV母线负荷特性分析及其预测的研究[D].湖南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2012,硕士.
[38]李旭刚.合成空间理论视域下隐喻翻译之认知映射过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3,硕士.
[39]刘婷婷.认知诗学理论下的薛涛诗歌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中国古代文学,2014,硕士.
[40]李绪领.项针治疗脑卒中所致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2004,硕士.
[41]丁永亮.徐镳体育思想研究[D].南京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学,2012,硕士.
[42]王学伟.潍坊地区会展旅游发展研究[D].扬州大学,旅游管理,2012,硕士.
[43]侯迎宾.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篇章回指义研究[D].渤海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4,硕士.
[44]何泓彦.独立学院大学生人格特质、网络使用偏好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2013,硕士.
[45]陈啸.《留美学生季报》及其科教思想的传播[D].西北大学,传播学,2013,硕士.
[46]洪瑜龙.住宅商品房开发的顾客满意研究[D].华侨大学,企业管理,2004,硕士.
[47]史晓明.智能家用保险柜创新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艺术设计,2014,硕士.
[48]王芳.电网广域后备保护故障判别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2014,硕士.
[49]刘波.液压缸缓冲结构和缓冲过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
[50]高广超.无线HART多径路由协议与仿真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13,硕士.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