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神经氨酸酶为靶点的抗流感病毒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以神经氨酸酶为靶点的抗流感病毒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5-07-23 分类:期刊论文 喜欢:2297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命健康。近年来,人感染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的频繁出现,新型H1N1病毒开始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H7N9型禽流感病毒首次引起人类的感染,都一度造成了社会的恐慌,流感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敏感话题。神经氨酸酶(NA)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表面蛋白,在流感病毒的感染和复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催化宿主细胞表面受体末端的唾液酸与糖蛋白之间糖苷键的裂解,促进新生病毒从感染的细胞中释出;②阻止子代病毒从宿主细胞释出后的聚集;③裂解呼吸道黏膜中的唾液酸,阻止病毒灭活并促进病毒在呼吸道中的传播。虽然甲型流感病毒NA已经发现了10种亚型,但构成其活性中心的氨基酸序列是高度保守的,这使NA成为抗流感病毒药物设计的一个重要靶点。自从1999年,zanamivir(商品名Relenza)和oseltamivir(商品名Tamiflu)上市以来,NA抑制剂成为抗流感的主要手段,也成为抗流感药物领域中的研究热点。随后,多种结构类型的NA抑制剂相继被发现,如苯甲酸类、环戊烷类、吡咯烷类、多聚体类等。另外两种高效NA抑制剂peramivir(商品名Rapiacta)和Laninamivir(商品名INAVIR)也已经在少数几个国家上市。在已获批准的NA抑制剂中,口服剂oseltamivir是抗流感的首选药物,在很多国家及地区被广泛使用。最近几年,针对oseltamivir耐药的病毒株不断增多,如H5N1型禽流感病毒和多种季节性H1N1、H3N2型流感病毒株,这使oseltamivir的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Zanamivir和peramivir分别通过吸入和静脉注射方式给药,虽然使用率低,但也有耐药病毒株的出现。鉴于目前的抗流感形势及流感病毒的潜在威胁,开发新型、高效的NA抑制剂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论文应用基于受体和配体的合理药物设计原理与方法,共设计合成了22类,135个化合物,经两种抗病毒模型初步筛选,发现了两类具有较好抗流感病毒活性的活性先导化合物。论文共分六个章节,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分述如下:第一部分:通过文献调研,我们发现很多天然产物,如黄酮、查尔酮及其他一些多酚类化合物都能够较好地抑制流感病毒NA的活性,而且在细胞中还表现出一定的抗流感病毒增殖能力。这些化合物在结构上不符合经典NA抑制剂的药效团特征,与oseltamivir、zanamivir等抑制剂也有很大的差别。为了寻找一类结构新颖的NA抑制剂,在本研究中,我们根据黄酮类NA抑制剂药效团模型,以2,4-二氨基为基本结构片段,建立了一个结构多样性的小分子化合物库。另外,对具有弱NA抑制活性的咖啡酸进行修饰,合成了3个系列衍生物。通过体外抑酶活性筛选及结构优化,共得到92个化合物。其中,只有咖啡酸衍生物具有较高的NA抑制能力,而且在细胞中也表现出一定的抗病毒能力,例如化合物(G3)、(G4)、(M1)、(M2)和(P2)等。进一步的酶抑制动力学研究表明,本研究发现的咖啡酸衍生物为非竞争性NA抑制剂,这表明这些化合物与经典NA抑制剂的作用位点不同,很可能是通过一种新的结合方式对NA发挥抑制作用的。第二部分:本课题组前期发现了一些具有中等活性的L-羟脯氨酸衍生物类NA抑制剂,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五元环NA抑制剂的结构特征,继续对其进行研究。①将L-羟脯氨酸环上C-4位的羟基变为胍基,在吡咯环氮原子上引入疏水性基团:②在吡咯环氮原子上引入脒基,将L-羟脯氨酸环上C-4位的羟基变为氨基,通过对氨基的化学修饰,引入疏水基团;③在吡咯环氮原子上引入脒基,将L-羟脯氨酸环上C-4位的羟基变叠氮,利用Click反应引入三氮唑,得到三类新型化合物。体外抑酶试验显示,这些L-羟脯氨酸衍生物都只具有较微弱的酶抑制活性,与对照药(oseltamivircarboxylate)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分子对接分析发现,这些化合物中引入的基团在空间上不能与酶活性中心的相应位点结合,这可能是其活性差的主要原因。第三部分:2006年Nature报道,Group-1的NA(N1,N4,N5和N8)在其活性中心附近有一个较大的150-cavity,该口袋可以作为一个辅助结合位点用于开发高选择性的NA抑制剂。根据这一结构特点,我们以oseltamivir为先导化合物,对其结构中的氨基进行修饰,设计合成了取代的胍基类(T系列)和仲胺类(U系列)两个系列,共31个化合物,化学结构经过1H-NMR、13C-NMR和HRMS确证。经查阅文献证实,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均为新型化合物。体外酶抑制活性试验显示,本研究合成的oseltamivir衍生物大部分具有N1选择性,U系列化合物的活性明显高于T系列。活性最好的两个化合物(U12)和(U19)对N1的抑制活性比oseltamivir羧酸盐提高了8倍。在鸡胚试验中,(U12)也被发现具有很好的体内抗流感病毒活性。通过计算机模拟对接发现,(U12)中C-5位仲胺氮原子上的联苯甲基片段能够很好地与150-cavity结合,而其它部分则占据酶活性中心,与晶体结构中oseltamivir羧酸盐的空间结构大体上重合,这证明150-cavity完全可以作为一个辅助结合区用于开发高活性、高选择性NA抑制剂。结论与总结:本研究利用两种药物设计思路分别发现了两类新型NA抑制剂,咖啡酸类和oseltamivir衍生物类。咖啡酸本身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我们基于咖啡酸设计的部分化合物对于流感病毒在酶和细胞水平上都表现出较好的活性,优于大部分报道过的活性天然产物。咖啡酸衍生物是一类全新的NA抑制剂,值得进一步进行研究。高致病性H5N1型禽流感病毒和H1N1型流感病毒是两种对人类威胁最大的流感病毒,自从150-cavity被发现以来,选择性NA抑制剂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然而至今未有进展。我们通过合理药物设计发现的仲胺类oseltamivir抑制剂,在NA选择性抑制剂的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多个化合物对N1型NA表现出高活性、高选择性,并且超过阳性对照药oseltamivir。在目前的抗流感病毒形势下,这一发现具有重要意义,为N1型流感病毒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作者】谢元超;
【导师】徐文方;
【作者基本信息】山东大学,药物化学,2014,博士
【关键词】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咖啡酸;羟脯氨酸;构效关系;

【参考文献】
[1]赵明洁.L3VPN模块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2013,硕士.
[2]王一昊.产后奶牛子宫内大肠杆菌系统发育、毒力因子和耐药性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2012,硕士.
[3]李佳.教学目标设计中教师认知发展的行动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2013,硕士.
[4]郝爱民,李新生,魏庭富,刘富华,宋永玮.型煤在煤气发生炉中的气化及工艺条件的优化[J].煤炭转化.2002(02)
[5]林自强.中美南海北部湾盆地太阳物探协议区技术交流会在湛江召开[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9,01:115.
[6]徐钰琨.旋挖钻机动力系统节能控制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控制工程(专业学位),2013,硕士.
[7]王珊珊.XML安全认证协议及单点登录系统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2004,硕士.
[8]贾友亮.基于VME的扫描光刻系统嵌入式实时软件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2014,硕士.
[9]田宇.降膜反应器中甘油氢氯化反应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2014,硕士.
[10]王雪.中国涂鸦艺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美术学,2012,硕士.
[11]穆兆曦.企业销售数据的采集与分析[J].中国商贸,2003,05:76-78.
[12]王宏愿.电子政务环境中政府公文流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学位),2012,硕士.
[13]陈丽梅.我国民营养老机构的健康发展研究[D].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2014,硕士.
[14]易双聪.株洲市乡镇人民政府信息公开调研报告[D].湖南大学,法律,2012,硕士.
[15]范国章,牟永光.裂缝各向异性对纵波叠加地震资料的影响[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2,01:69-72+98.
[16]刘洋.安东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景观格局分析评价[D].河南农业大学,生态学,2012,硕士.
[17]吴显宁.miR-486-3p靶向调控HAMP基因对肺癌H520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临床医学,2014,博士.
[18]蒋远威.成渝客运专线对成内渝发展带的区域经济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2014,硕士.
[19]邓田莲.成人斯蒂尔病中医证型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2013,硕士.
[20]练小华.基于EtherCAT通讯的高性能交流伺服系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2012,硕士.
[21]郑乔云.北京技术获取型ODI策略选择实证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数量经济学,2014,硕士.
[22]彭朝海.基于数据仓库的决策支持系统[J].四川工业学院学报,2003,03:74-76.
[23]严序渊.福州市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行政管理,2013,硕士.
[24]韩婕.船用柴油机进气道的三维数值仿真及其优化设计[D].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2014,硕士.
[25]赵春花.环氧大豆油快速固化及其共聚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材料学,2014,硕士.
[26]吴高伟.生物质基醇类蒸汽重整制氢镍基催化剂研究及过程强化[D].天津大学,化学工艺,2013,硕士.
[27]张晶晶.董事会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研究[D].内蒙古财经大学,会计学,2012,硕士.
[28]冯湛.首发未服药抑郁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效应连接研究[D].浙江大学,医学影像与核医学,2013,硕士.
[29]郝晓娟.缺氧高糖预处理hUC-MSCs诱导分化为内皮样细胞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内科学,2013,硕士.
[30]谷龙江.两类强不定问题的无穷多小能量解[D].兰州大学,基础数学,2014,硕士.
[31]沈春裕.自适应阈值的运动目标检测技术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
[32]徐楠,文福拴,余志伟.计及多种可能运行方式的无功价值评估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17:7-13.
[33]苏钰亭,赵思明.甜米酒加工技术与品质特征研究进展[J].中国酿造,2014,04:27-30.
[34]郭艳.高速公路PPP项目风险分担及收益分配研究[D].长安大学,会计学,2013,硕士.
[35]李伟伟.转型期中国FDI空间分布、来源地与利用效率研究[D].兰州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2013,硕士.
[36]刘德超.东汉君主弭灾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2013,硕士.
[37]付超.含铬制革污泥的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动力工程,2013,硕士.
[38]莫非.基于日系施工企业管理模式的我国施工企业管理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2012,硕士.
[39]付彦荣.地锦和五叶地锦的种间杂交技术及辐射生物学效应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2004,硕士.
[40]华旸.磁编码器在电动汽车异步电机矢量控制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电机电器,2003,硕士.
[41]张华芳,冯志仙,邵乐文,章梅云,徐红,邵荣雅,沈丽娜,赵雪红,黄丽华.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5,03:287-291.
[42]曾娜.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案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2014,硕士.
[43]章渊昶,牛月清,陈平,姚克俭,俞晓梅.合成氨脱碳工艺和脱碳设备的技术改造[J].化工进展,2014,08:2224-2228.
[44]陈志崇.机器人惯性定位信息显示系统设计[D].广东工业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13,硕士.
[45]严海洋.基于ARM的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2013,硕士.
[46]马晓倩.干旱扰动下黄土高原典型村落农户生计可持续性分析[D].西北大学,自然地理学,2014,硕士.
[47]孙慧.延安《解放日报》“文艺副刊”(1941-1946)研究[D].山东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2013,硕士.
[48]练洁.博物馆专题性临时展览研究[D].山东大学,专门史,2012,硕士.
[49]曹立,郑毓蕃.非线性左、右逆系统的规范形设计[J].自动化学报,1994,05:533-539.
[50]梁猛杰.基于虚词用法的偏误检测识别研究[D].郑州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2013,硕士.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