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网多逆变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微电网多逆变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5-05-28 分类:期刊论文 喜欢:3875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微电网是在新能源分布式发电基础上新兴的前沿技术,与大电网互为支撑,是提高分布式发电供能效益的有效方式。微电网具有并网和离网(孤岛)两种运行模式。在并网工作模式下,微电网与中低压配电网并网运行,互为支撑,实现能量的双向交换。在外部电网故障或计划孤岛情况下,微电网可转为离网运行模式为微电网内部重要负荷供电。由于光伏、风力、燃料电池等分布式微源和储能装置大多通过逆变器在公共连接点并联接入微电网,因此,微电网多逆变器并联普遍存在。但由于逆变器的输出阻抗差异、连接阻抗不同、负载的非线性、控制方式不同以及微电网内部结构的多元化,在微电网逆变器并网控制、多逆变器并联控制和微电网电能质量主动控制等方面仍存在诸多技术难题,亟待突破。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微电网多逆变器并联及电能质量控制方法研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计划)“分布式发电供能系统相关基础研究”等资助下,在并网运行模式下微电网逆变器并网控制技术、孤岛模式下微电网多逆变器并联环流分析与均流控制技术、微电网逆变器的电能质量主动控制技术方面开展研究,解决了微电网中逆变器并网与多逆变器并联运行关键技术难题,为微电网示范与推广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主要技术创新点如下:1、在光伏并网控制中,延时和滤波电感量变化会影响系统响应速度、稳定性及并网电流畸变率。对此,本文提出一种功率前馈的鲁棒预测无差拍并网控制方法。通过引入功率前馈控制加快系统的响应速度。鲁棒预测无差拍控制方法被提出用于并网电流控制,以增强系统的鲁棒性,降低因控制延时和电感量偏差对并网电流造成的畸变。分析了带延迟环节的z域无差拍控制模型,并讨论了延时和电感量取值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给出了鲁棒预测无差拍控制的设计方法,并根据z域内的传递函数对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确定了控制参数的选取范围。仿真与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2、通过改进逆变器并网控制策略,使微电网和分布式发电DG具备一定的无功补偿和电压频率调整功能是一种解决微电网电能质量问题的有效途径,可进一步降低分布式发电并网门槛。对此,本文针对分布于电网末梢的单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提出了兼具无功补偿功能的并网功率控制方法,使系统在向电网和本地负载快速提供有功电能的同时,也能提供负载所需的无功电能。在分析系统结构基础上,通过构建两相正交电流和利用瞬时无功电流ip-iq算法,检测出单相负载的无功电流的直流分量,通过直流侧电压外环PI控制输出得到有功电流的直流分量,从而获取并网指令电流。结合鲁棒预测无差拍控制,该系统无需增加额外的功率器件,可并接于电网末梢,在实现并网发电的同时,实现了对本地负载的动态无功补偿,提高了供电质量。为了解决构造单相无功电流带来的延时问题,进一步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和电流控制精度,提出了一种无延时的兼具无功补偿功能的并网功率控制方法,该方法由无功电流检测、电压电流双环控制、功率前馈及电网电压前馈构成。提出了对负载电流求导来构建两相正交电流的方法,实现了无延时单相无功电流检测,与传统延时方法相比,解决了传统单相无功电流检测因采样数据不具备同时性以及负载电流跟踪存在滞后造成的较大延时问题,提高了系统稳定性。电流内环采用准谐振PR控制实现并网电流的零稳态误差控制,并降低电网频率偏移对电流的影响;引入电网电压前馈降低电压畸变或扰动造成的电流畸变。给出了并网功率控制系统的设计,分析了准谐振PR控制中不同控制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选取了合适的设计参数。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3、微电网中并联逆变器的等效输出阻抗和线路阻抗差异对功率分配和环流抑制存在较大影响。本文从逆变器并联的功率传输特性出发,分析了现有下垂控制对阻性逆变器并联功率分配的影响,并在分析阻性逆变器环流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鲁棒下垂多环控制方法,包括功率外环和电压电流内环构成。提出功率外环鲁棒下垂控制来减少阻抗差异对功率精确分配的影响;通过引入含阻性分量和感性分量的虚拟复阻抗,将逆变器的等效输出阻抗设计呈阻性;采用准谐振PR控制实现在较宽频带内逆变器输出电压的零稳态误差控制,进而减少逆变器间输出电压偏差并抑制环流。采用输出电压前馈和电容电流比例控制提高系统暂态响应和电流抗扰动能力。深入对比分析了控制方式和控制参数对等效输出阻抗的影响,并择优选取了控制参数。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4、在低压微电网多逆变器并联系统中,负荷突变会导致微电网电压波动,逆变器具备快速无功支撑能力是维持电压稳定的必要途径。本文通过将阻容性虚拟复阻抗引入到逆变器输出电流反馈中,提出了一种快速无功支撑的阻容性逆变器(RC型逆变器)及其并联功率分配方法。该逆变器将其等效输出阻抗设计成阻容性,可实现微电网在公共连接点处的无功功率快速支撑,从而保持系统电压稳定,并可抑制逆变器输出阻抗和电网阻抗间的谐振,进一步降低电压畸变。在对阻容性逆变器进行等效建模基础上,通过设计阻容性虚拟复阻抗,给出了该类逆变器并联的多环功率精确分配方法,包括功率下垂控制外环,虚拟阻抗中间环及输出电压控制内环。分析了虚拟复阻抗参数对并联环流的影响,并选取了合适的控制参数。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作者】陈燕东;
【导师】罗安;
【作者基本信息】湖南大学,电气工程,2014,博士
【关键词】分布式发电;微电网;逆变器并网控制;功率控制;逆变器并联;环流;功率分配;下垂控制;虚拟阻抗;快速无功支撑;

【参考文献】
[1]王日斌.提升中越界河北仑河海事服务能力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公共管理,2012,硕士.
[2]杨旭琨.基于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的网络营销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企业管理,2013,硕士.
[3]孔德玉,马韬,陈元朋,韦甦,马成畅.掺硅溶胶对水泥浆体中氢氧化钙晶体生长的影响及机理[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4,01:99-103.
[4]杨扬.“仅X就Y”格式探微[D].华中师范大学,对外汉语教学,2013,硕士.
[5]樊朝飞.现代营销模式下的西安汽车专卖店建筑空间形态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2013,硕士.
[6]王海瑞.综合医院急诊部建筑物理环境现状及控制对策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建筑技术科学,2013,硕士.
[7]闫祥玉.林语堂哲学思想在西方的文本旅行[D].鲁东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3,硕士.
[8]张俊,张忠能.实时数据仓库体系架构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4,S1:180-182.
[9]王帅帅.我国民营上市企业经理股票期权激励的实证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企业管理,2013,硕士.
[10]陈文武.GIS&RS一体化数据结构及索引机制研究[D].河海大学,2002.
[11]张书田.福州市内河水域浮游生物种群多样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微生物学,2012,硕士.
[12]罗洁.甘蓝型油菜及近缘亲本春化基因VIN3的克隆与进化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13,硕士.
[13]曾宪茹.铁路车辆专用圆柱螺旋压缩弹簧CAD[D].西南交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2003,硕士.
[14]高乐.地震耦合作用下顺层岩质边坡动力响应研究[D].兰州大学,岩土工程,2013,硕士.
[15]王永宁,刘志义.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也可采用耐候钢等普通钢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0(01)
[16]周雪赞.数字水印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2004,硕士.
[17]杨凯.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客户流失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04,硕士.
[18]胡继明.山东地区猪繁殖障碍相关疾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发病相关性研究[D].青岛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2012,硕士.
[19]刘卫红.日语教科书中误用和错译的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2,硕士.
[20]谢伟.庆泰烟花公司中层管理者激励方案研究[D].湖南大学,工商管理,2014,硕士.
[21]王实,高文,李锦涛.基于用户访问事务文法的序列关联规则发现[J].软件学报,2001,10:1503-1509.
[22]陈龙,陈开梅,杨剑.运动动机的研究综述[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4,02:78-83.
[23]张伟.综放面采空区瓦斯渗流规律及其数值模拟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
[24]陈寅.图的{3,4,5}-因子和{3,4,5}-分解[D].新疆大学,应用数学,2013,硕士.
[25]黄海涛.面向技术创新的企业竞争情报系统[J].情报杂志,2005,01:99-101.
[26]汤祥忠.大鼠肝再生过程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动物学,2003,硕士.
[27]陈庚,安玉洁,李亚春,郐红艳.远程学习者特征研究的现状[J].中国远程教育,2005,11:14-16+22.
[28]潘雯雯.湖北省人口分布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2014,硕士.
[29]程卫芳.安全操作系统中的可信授权技术研究和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
[30]刘娟.城市社区建设现状与发展机制分析—对合肥市蜀山区的个案研究[D].安徽大学,社会学,2004,硕士.
[31]陈银鲁.爆破震动信号的能量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
[32]颜景辉.新型杯[4]芳烃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光谱性质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有机化学,2004,硕士.
[33]刘凯.硫代杯芳烃含氮官能团衍生物的合成研究[D].扬州大学,有机化学,2011,硕士.
[34]梁亚玲.基于单视觉通道唇读系统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
[35]王蓓蓓.电力电子开关换向过程能量吸收回馈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36]陈旋.基于Q学习的LTE/WLAN网络接入控制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2013,硕士.
[37]白伟宁,张大勇.雌雄同体植物的性别干扰及其进化意义[J].植物生态学报,2005,04:672-679.
[38]刘美兰.我国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工商管理,2013,硕士.
[39]赵延龄.保持特色,继续促进行业的发展——对《电池》的希望[J].电池.1988(02)
[40]程鳌,陈浚,郝红红,陈建孟.BioDeNO_x体系中N_2O还原的微生物学验证及参数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5,02:58-62+66.
[41]王前.一个边界带参数的2×2Sturm-Liouville问题的迹公式[D].郑州大学,应用数学,2013,硕士.
[42]刘彦强,董敏煜.对从各向同性到各向异性带来的几个问题的初探[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2,01:29-44+154.
[43]刘懿.我国信贷波动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2012,硕士.
[44]臧贺.煤矸石与土工格栅界面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市政工程,2014,硕士.
[45]季桂琳.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05.
[46]李长胜.基于灰色理论的CFB-FGD过程的脱硫效率预报[D].东北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10,硕士.
[47]陈新文.热处理对模具钢组织转变的影响[J].铸造技术,2014,10:2258-2259.
[48]菅成志.新型Fe基非晶合金软磁性能的研究[D].郑州大学,材料学,2013,硕士.
[49]袁舒雯.中小学教师教学生活体验研究[D].宁波大学,课程与教学论,2014,硕士.
[50]张雷.基于FPGA的步进电机开环驱动设计[D].黑龙江大学,电路与系统,2013,硕士.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