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乳房炎中药“蒲和饮”透皮剂的研制及临床疗效试验

奶牛乳房炎中药“蒲和饮”透皮剂的研制及临床疗效试验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6-03-16 分类:参考文献 喜欢:4060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疾病之一,危害奶牛的生殖及泌乳机能,严重者使奶牛失去生产价值,且因乳中的病原菌及发生炎症所产生的有害物质致使奶品变质,危害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但由于奶牛乳房炎病原及发病机理的复杂性,给此病的预防和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长期以来,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主要采用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的乳房灌注疗法,但随着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加,这些药物的疗效受到严重影响,而且抗生素的残留也已引发了一系列的食品公共卫生问题。中兽医认为,奶牛乳房炎多是由于阴阳失衡、厥阴肝经郁滞和冲任二脉失调,使乳房脉络不畅,乳汁积滞发热腐败而成。中兽医对奶牛乳房炎的治则为清热解毒、抗菌消炎、通经活血、消肿止痛、活络通乳。经长期的中兽医临床表明,中药对奶牛乳房炎具有独特的治疗作用,但在临床上大多数的中药方剂都为口服煎剂。由于中药方剂药物种类较多、且每种中药具有多种成分,因而极大地限制了中药方剂的临床应用。如何将我国这些中兽医的经方、验方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成质量可控、且符合现代中兽药质量标准的中兽药新制剂,是我国中兽药研究的紧迫任务,也必将为中兽药的应用开拓极其广阔前景。中药透皮剂能通过皮肤透过吸收而起到全身治疗作用,能够保持血药水平稳定在有效治疗浓度范围内,既避免了胃肠道及肝的“首过效应”,提高了药物在体内的可预见性,又避免了药物直接注入乳池的弊端,最大限度的降低了药物在乳汁中的残留,使用方便,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与内服、注射等剂型相比,有投药安全、给药次数少,不受胃肠因素的影响、可产生预期的吸收作用与血药浓度等特点。1.治疗奶牛乳房炎中兽药“蒲和饮”方剂的筛选根据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机理及中兽医对乳房炎“辩证施治”的理论,选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连翘、蒲公英等中药,用均设计方法进行方剂优选,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和沙门氏菌(奶牛乳房炎分离菌)的体外抑菌活性试验,以抗菌效果最佳的为本试验的方剂候选。经MIC和MBC试验结果表明,四个中药方对奶牛乳房炎的四种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无乳链球菌、沙门氏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方剂Ⅱ抑菌效果最好,对四种致病菌的MIC分别达到了31、16、63、125mg/mL,MBC分别为63、25、250、250mg/mL。拟名为“蒲和饮”2.治疗奶牛乳房炎中药方“蒲和饮”对家兔的治疗试验及安全性试验以106CFU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浮液0.5m1注入第二对乳头诱导家兔乳房炎模型,造模后,每只家兔灌胃中药“蒲和饮”水煎剂10ml,连续用药5天,采取血液测血常规及血清中LDH、AKP。结果显示,给药后血液中WBC(8.22×109/L)、LYM(6.85×109/L)、GRA(6.86×109/L)和LDH(210.1±38.2U/L)、AKP(310.1±63.4U/L)与给药前血液中WBC(19.31×109/L)、LYM(9.81×109/L)、GRA(8.92×109/L)和LDH(360.7±43.2U/L)、AKP(496.6±71.8U/L)相比显著降低(P<0.01)。乳房红、肿、热消失,泌乳正常,治愈率为100%。以实验小鼠和大鼠进行中药方“蒲和饮”急性毒性试验、长期毒性和致畸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显示:试验期间小鼠未出现死亡,小鼠的最大耐受量为90g/kg,表明中药“蒲和饮”是无毒类物质、安全性好。“蒲和饮”对大鼠的长期毒性试验结果显示:给药期间大鼠的血常规:WBC(5.63~8.23×109/L)、LYM(6.09~8.62×109/L)、RBC(6.33~8.24×1012/L)及血液生化指标;CREA(40.8~46.6μmol/L)、BUN(6.5~8.9mmol/L)、TP(71.4~78.5g/L)等检测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大鼠血常规;WBC(8.09~8.15×109/L)、LYM(8.38~8.57×109/L)、RBC(6.38~6.42×1012/L)及血液生化指标;CREA(49.8~50.2μmol/L)、BUN(8.6~9.6mmol/L)、TP(62.2~71.4g/L)等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中药“蒲和饮”方对大鼠无明显的毒性反应。致畸试验结果显示:高、中、低剂量组胎鼠的身长(3.51~3.68cm)、体重(4.01-4.26g)、以及骨骼畸形状况与孕鼠体重增加(253.7~256.1g)与空白对照组胎鼠身长(3.81±0.30cm)、体重(4.26±0.5g)及孕鼠体重(260.7±31.4g)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中药“蒲和饮”方对孕鼠无生殖毒性。3.治疗奶牛乳房炎中药“蒲和饮”透皮剂的工艺研究、体外透皮试验及稳定性、刺激性和安全性试验本试验选用冰片、1,2-丙二醇和薄荷醇作为透皮吸收促进剂,以均匀设计法进行4因素6水平的实验设计,对6个不同浓度的透皮促进剂进行体外透皮试验,以连翘苷、咖啡酸、芍药苷为测定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透皮吸收效果。结果显示:“蒲和饮”方与透皮促进剂的最佳配比为88.2%:11.8%,其透皮促进剂各成分的优选最佳比例为:冰片:1,2-丙二醇:薄荷醇=3%:5%:6%;筛选出的中药“蒲和饮”透皮剂的透皮速率最大,为2.1686。对中药“蒲和饮”透皮剂进行稳定性考察,常温留样和加速试验表明,该制剂在常温(25℃)、高温(40℃)、低温(4℃)下放置3个月后,制剂的外观性状、pH值、主要成分含量等检查结果与制备初期相比均无明显变化,且微生物限度检查合格;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对皮肤均未出现红斑和水肿现象:不同给药剂量的皮肤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各组家兔的采食、体温、皮肤毛发、眼、粘膜、呼吸、中枢神经系统、及四肢活动等状况均正常,未见中毒或异常症状,更未出现死亡情况,表明中药“蒲和饮”透皮剂在3个月内稳定,无急性皮肤毒性,安全性良好。4.治疗奶牛乳房炎中药“蒲和饮”透皮剂的临床疗效试验从重庆部分奶牛场318头泌乳期奶牛中,选取具有临床型乳房炎奶牛36头,经LMT法筛选的强阳性和阳性隐性乳房炎奶牛104头,用中药“蒲和饮”透皮剂连续给药5天,其对临床型乳房炎奶牛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6.7%(8/12)、83.3%(10/12),高于对照药物青霉素的治愈率(58.3%)和有效率(75%),并能提高患牛的产奶量、降低患牛血液中炎性细胞数以及血清中LDH、AKP、GPT、GOT的活性;对隐性乳房炎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6.9%和92.3%,可明显降低乳汁中体细胞数(SCC)、pH值、LDH和AKP的活性以及血清中MDA和NO的量,增强血清中SOD、GSH-Px活性。
【作者】路孝兵;
【导师】聂奎;
【作者基本信息】西南大学,预防兽医学,2014,硕士
【关键词】中药“蒲和饮”;奶牛乳房炎;透皮剂;体外透皮试验;安全性研究;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诸键,苏宏业,于军,胡协和,荣冈.工业电加热炉时滞状态空间模型的辨识[J].控制与决策,1994,01:74-77.
[2]乔记平.基于宽带光源的相关光谱式甲烷传感理论建模及设计实现[D].太原理工大学,电路与系统,2014,博士.
[3]葛鑫.集群学习过程中学习因素对于知识溢出效应影响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企业管理,2012,硕士.
[4]马瑞,颜宏文,贺仁睦,王鹏,杨华春.多目标优化分段竞标电力市场的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10:54-58.
[5]孙凯.嘌呤类化合物及代谢产物的电化学行为及应用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分析化学,2014,硕士.
[6]李静.对赌协议法律效力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商法(专业学位),2014,硕士.
[7]孟晶.安部公房小说中的“疏离”与“归属”主题[D].兰州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2013,硕士.
[8]潘双夏,刘静,冯培恩,高峰.挖掘机器人虚拟样机的机电液一体化建模与仿真实现[A].中国工程机械学会.中国工程机械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中国工程机械学会:,2003:4.
[9]胡成亚.初中生逆商的现状分析及逆商培养的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学科教学(专业学位),2012,硕士.
[10]卢圣才.基于FPGA和STM32的数字化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设计[D].成都理工大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2013,硕士.
[11]汪佳美.网络环境下中国英语学习者互动学习模式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14,硕士.
[12]钱鑫.苏州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创建文明城市路径的探索及其完善[D].苏州大学,行政管理,2013,硕士.
[13]侯晓燕.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X3CR1介导的T细胞趋化和黏附功能异常[D].山东大学,内科学,2013,硕士.
[14]肖培智.基于分数阶PID伺服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14,硕士.
[15]李星辰.条斑紫菜(Pyropia yezoensis)核糖体RNA基因(nrDNA)全长序列的克隆与分析[D].苏州大学,细胞生物学,2014,硕士.
[16]蔡艳宁,胡昌华,汪洪桥,张琪.基于支持向量预选取的支持向量域故障预报[J].控制与决策,2009,07:985-989+995.
[17]王素君.爬山虎属植物组织培养试验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2004,硕士.
[18]拓伟.民生银行投资价值分析[D].延安大学,政治经济学,2014,硕士.
[19]辛海松.胃肠道间质瘤手术治疗及其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附389例病例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外科学(专业学位),2014,硕士.
[20]杨定.B公司多品牌多产品营销研究[D].天津大学,工商管理,2013,硕士.
[21]柳争峰.关系投资对酒店顾客忠诚影响的实证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企业管理,2014,硕士.
[22]李晓萌.县域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布局模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2014,硕士.
[23]冯芳标.1986年国际电磁兼容专题会议(IEEE/EMC—86)简况[J].电讯技术.1987(02)
[24]李艳.基于WebGIS的土地资源信息系统研究[D].湖南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10,硕士.
[25]朱晓丽.小学高年级学生消费问题及消费教育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学位),2012,硕士.
[26]武星岑.民营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与治理缺陷[D].北京交通大学,2014.
[27]杨力.文华学院校级精品课程发布与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学位),2012,硕士.
[28]李永庚,于振文,梁晓芳,赵俊晔,邱希宾.小麦产量和品质对灌浆期不同阶段低光照强度的响应[J].植物生态学报,2005,05:807-813.
[29]明宗顺.矿用挖掘机履带架螺栓联结特性及强度研究[D].吉林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2013,硕士.
[30]赵明.六自由度气浮台控制系统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2014,硕士.
[31]单美连.公司动机、审计策略与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D].兰州商学院,会计学,2013,硕士.
[32]张瑾.基于未确知数学的煤矿“六大系统”安全评价研究[D].中北大学,安全工程,2014,硕士.
[33]杨培润.延胡索与l-THP对吗啡CPP模型大鼠奖赏环路多巴胺递质和D2受体的影响及比较[D].遵义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13,硕士.
[34]魏承志,苏杰和,文安,刘年,黄维芳.含DSTATCOM和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无功电压协调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09:132-137+163.
[35]李蓓智.敏捷制造中的若干使能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5.
[36]林云,王正伟,文东辉,欧长劲.声悬浮抛光磨粒微流场研究[J].机电工程,2013,03:281-283+287.
[37]郭伟旭.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脑损伤研究[D].郑州大学,外科学,2013,硕士.
[38]陈其庆.我国食品召回法律责任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专业学位),2012,硕士.
[39]李骎,刘桂林,马万红,陈春城,赵进才.新型有机材料光电催化分解水的研究[A].中国化学学会、中国太阳能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中国化学学会、中国太阳能学会:,2012:1.
[40]李国盛.注剂式带压密封工艺参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学位),2013,硕士.
[41]闫曼悦.农民工有序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行政管理,2013,硕士.
[42]曾贵炜.脊波导特性及定向耦合器研究与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2012,硕士.
[43]闫玉麟.ATP干馏装置处理小颗粒页岩的试验与研究[D].吉林大学,化学工程,2012,硕士.
[44]胡诚伟.车载武器系统伺服控制装置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2013,硕士.
[45]刘芳佳.养老基金入市法律监管研究[D].西南大学,民商法学,2013,硕士.
[46]张永泽.ZJ70DB钻机系统设计与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6.
[47]李成.延安地区居住建筑能耗分析及节能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2013,硕士.
[48]王晓亮.加拿大北部优势矿产资源潜力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工程,2014,硕士.
[49]侯叔音.不同锌肥对旱作马铃薯产量形成及锌素吸收和积累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生态学,2013,硕士.
[50]潘志强.省际道路客运结构调整和运输组织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2003,硕士.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