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胁迫对无患子幼苗生理影响的研究

水分胁迫对无患子幼苗生理影响的研究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5-09-26 分类:参考文献 喜欢:2049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本论文以无患子实生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水和PEG-6000人工模拟干旱胁迫两种方法,设置不同水分胁迫程度和时间,观察和测定不同水分胁迫下植物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确定无患子对水分环境的适应范围,对无患子的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本试验获得如下结果:(1)盆栽控水胁迫试验,各处理随着胁迫程度的加深,无患子植株的株高、茎粗、生物学产量、Chla、Chlb、Chl(a+b)含量和除Ci外的光合指标均显著下降。REC、Ci、MDA、Pro、SSC和SPC含量均显著上升。SOD、CAT和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变化趋势,其中ms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Chla/b和Caro含量呈波状下降。在ss和ms水分胁迫处理下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幅度显著大于1s处理。(2)盆栽控水胁迫试验,各处理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无患子植株的株高、茎粗、生物学产量、REC、SOD和POD活性、MDA、Pro和SPC含量等一直呈上升趋势。根活力、WUE、CAT活性、SSC和Caro含量等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Ci呈波状上升趋势。Chla、Chlb、Chl(a+b)含量和Pn、Tr、Gs等光合指标均呈波状下降趋势。且各处理间达到P=0.05的显著水平。(3)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下,各处理随PEG-6000浓度的增加,SOD、POD、CAT、MDA、REC、Pro、SSC、SPC、WUE和Ci呈显著性增加。Pn、Tr和Gs呈显著性下降趋势。在处理前6h时Chla、Chlb、Chla/b、Caro等光合色素指标值随PEG浓度增加逐渐增加,均显著高于对照;6h后开始下降,12h后均低于对照,并逐步达到显著水平。(4)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下,各处理随胁迫时间的延长,REC、Ci、WUE和MDA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波状变化趋势;SOD、POD和CAT三者均在胁迫处理前6h活性有降低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胁迫处理6h后均逐步增高,处理间达到P=0.05显著水平。光合色素指标均呈先升后降的单峰变化趋势,处理6h指标值到达最大。Tr和Gs均呈波状下降的变化,Pn呈直线下降变化。(5)盆栽控水下的无患子幼苗叶片各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与PEG模拟干旱胁迫下的基本一致,且各生理生化指标间有很强的线性关系。由主成分分析可知,MDA、Pro、SSC、REC、SPC、SOD、POD、CAT等指标对水分胁迫轴的贡献率最大,达到77.49%,表明这些指标与抗旱关系密切,可以作为无患子抗旱研究的诊断指标。(6)在重度水分胁迫ss处理42d,经复水观察,所有供试植株均逐渐恢复正常生长。根据本研究各生理指标的综合评价,无患子体内的生理生化机制能有效地抵御干旱对其的伤害,具有极强的耐旱性。可在重庆及周边地区,特别是渝东南喀斯特地貌土地瘠薄,石漠化严重,缺水干旱的山地进行生态造林试验推广。并建议在土壤相对含水量25%左右的重度水分胁迫情况下,连续干旱1个月后应对无患子植株进行抗旱灌溉,保证植株正常生长。
【作者】闫瑞;
【导师】钱春;辜夕容;
【作者基本信息】西南大学,植物学,2014,硕士
【关键词】无患子;水分胁迫;PEG-6000;生理;

【参考文献】
[1]王自桦.基于多字典和稀疏表示的图像去噪方法[D].厦门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2014,硕士.
[2]宋岩峰.我国基层干部教育方式研究[D].吉林大学,学科教育(专业学位),2013,硕士.
[3]高贵军.煤矿辅助运输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2004,硕士.
[4]郝玉芬.黄土高原中南部全新世土壤与环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2004,硕士.
[5]王弢.十六国北朝荒政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2004,硕士.
[6]王蕾.晶态纳米结构碳基复合体的设计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3.
[7]张录红.寿光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运行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村与区域发展,2012,硕士.
[8]丁健.目的小句主语的隐现及其制约因素[J].汉语学习,2014,03:65-71.
[9]邵清华.基于IEC61850的智能配电终端的研究和应用[D].山东大学,电路与系统,2013,硕士.
[10]王松.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中国银行大连S支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工商管理,2013,硕士.
[11]陆天宇.经胸腔镜胸骨后与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的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临床医学,2013,硕士.
[12]杨经负.压阻型地面气压传感器研制中的几个问题[J].自动化学报,1985,03:309-315.
[13]李长久.大国创新竞争与中国应对策略[J].全球化,2013,09:21-30+126.
[14]许富祥.海洋灾害特征及防御对策[J].中国科技月报.1998(03)
[15]周海廷.机器学习与生物信息学[J].信息与控制,2003,04:352-357.
[16]俞成功.基于轨线模型和VQ模型的说话人识别研究[D].浙江大学,计算机应用,2004,硕士.
[17]徐天赐.喹乙醇的去除及其与蛋白质的作用机制研究[D].辽宁大学,分析化学,2012,硕士.
[18]徐羿.基于非线性能量吸振器的结构一维振动抑制分析[D].浙江大学,结构工程,2013,硕士.
[19]罗彬.磁性胶体纳米晶的组装、功能化及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0.
[20]井西利,李丽,陈淑梅.自适应混合反演剩余静校正[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4,02:153-157+120-248.
[21]闫晓惠.基于新一代测序技术的选择性启动子和双向启动子识别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4,硕士.
[22]齐晓英.大型体育赛事对体育赛事消费的影响研究[D].天津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学,2014,硕士.
[23]陈柏文.足尺寸建筑模式下植被屋面的隔热性能及能耗特性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2014,硕士.
[24]文小于.γ-Al_2O_3负载CeO_2和CuO脱除燃煤烟气汞的实验研究[D].湖南大学,环境工程,2011,硕士.
[25]申妍.济南地区正常妊娠妇女甲状腺功能指标监测及正常值范围探讨[D].山东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2013,硕士.
[26]秦桦.HD铁路客运专线项目建设成本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项目管理,2012,硕士.
[27]李政凯.线切割节能脉冲电源放电间隙特性及多次切割工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2013,硕士.
[28]吕旭.数码革命后智能手绘表现探究与实践[D].浙江理工大学,美术学,2014,硕士.
[29]李洋.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2014,硕士.
[30]刘艳芳.压力测试在我国寿险业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金融学,2012,硕士.
[31]王紫霞.西安地区高校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学,2013,硕士.
[32]何倩.腺淋巴瘤内磷脂酰胆碱的分布与其代谢及病理机制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4,博士.
[33]司洁.基于排行榜的巧合投资策略研究[D].南京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学位),2013,硕士.
[34]贺喜.共轭亚油酸对肉鸡脂类代谢及相关酶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2004,硕士.
[35]周进生.明清画谱画诀初步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2004,硕士.
[36]徐十.连片特困地区特色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013,硕士.
[37]杨东伟.企业统计如何应对ERP的挑战与机遇[J].北京统计,2003,01:47-48.
[38]温小敏.公共投资对股权溢价的影响研究[D].厦门大学,投资学,2014,硕士.
[39]叶利.基于云计算技术的CAD系统渲染的优化[D].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2013,硕士.
[40]程思敏.基于编码和概率技术联合降低OFDM系统峰均比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2013,硕士.
[41]王永初,任秀珍.典型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一)[J].冶金自动化,1990,01:48-54.
[42]汤广福.2004年国际大电网会议系列报道——高压直流输电和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07:1-5.
[43]黄毅,梁嘉杰,张龙,许艳菲,王燕,马延风,陈永胜.石墨烯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其驱动器[A].中国化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C].中国化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2010:2.
[44]李振春,盛冠群,王维波,崔庆辉,周德山.井地联合观测多分量微地震逆时干涉定位[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4,04:661-666+671+2.
[45].杭州博流科技有限公司[J].水泵技术,2014,06:65.
[46]黄维平.黑龙江伊春小西林铅锌矿矿床成因及成矿预测[D].吉林大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2013,硕士.
[47]宋娇娇.宿迁地区高中合唱教学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专业学位),2013,硕士.
[48]王鼐.利用积分转换求解承压含水层中多深度微水试验的混合边界值问题[D].吉林大学,地下水科学与工程,2013,硕士.
[49]范英,张忠能,凌君逸.聚类方法在通信行业客户细分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2004,S1:440-441+488.
[50]李宏毅,施正荣.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12)[J].建筑创作.2005(02)

相关推荐
更多